抗戰時期,蔣介石的五虎上將為何能擔任戰區司令?

2020-12-23 清風小基地

劉峙是蔣介石五虎上將之一,他畢業於保定軍校,後在黃埔軍校任戰術教官。也許在黃埔軍校期間,劉峙的表現並不十分突出,但在北伐和中原大戰中,他卻成為蔣介石集團中最能打的將領,被稱為常勝將軍。也許在當時,蔣介石的五虎將中他最吃香,據說五虎將中排名第一的是劉峙。當時蔣介石對他十分器重,每當戰事吃緊,劉峙率軍救援,每一次都取得了勝利。

因此,抗戰爆發後,緣由李宗仁指揮的第五戰區由劉峙指揮,蔣介石怕他一天比一天厲害,就把他調走了。

顧祝同,這也是蔣介石的五虎上將,雖然他的經歷沒有劉峙豐富,也沒有那麼精彩。但他的發展一直比較平穩,沒有大的起伏,一直受到蔣介石的器重。抗戰一爆發,他就當了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這實際上是個正職,因為蔣介石根本沒有任命第三戰區司令長官。一切大事小事都由他說了算,抗戰期間顧祝同一直擔任第三戰區司令長官,直到解放戰爭爆發,他才調任陸軍總司令兼總參謀長。由此可見,蔣介石對他的器重。

北伐時,他渡江追擊孫傳芳,與張宗昌英勇作戰,故稱費將軍。後來在中原大戰,包括圍剿紅軍,蔣鼎文立下赫赫戰功,所以抗戰爆發後,他擔任第十戰區司令長官兼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後因在豫湘桂戰役中失利,退出軍隊,結束了自己的軍旅生涯。

衛立煌也是蔣介石的五虎將之一,他的經歷和上述四人並不相同,上述四人都曾在黃埔軍校擔任過戰術教官,而衛立煌沒有。他雖然是蔣介石集團的高級官員,但與我們黨的關係非常密切。不僅如此,在抗戰期間,衛立煌就任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原敵後總指揮時,為八路軍提供了很多幫助。在蔣介石的五虎上將中,他可能是唯一一個,其後衛立煌曾擔任過第一戰區司令長官,以及遠徵軍司令等職務。

以上五位都是蔣介石的五虎上將,在抗戰時期可以擔任戰區司令長官。一個是。以上五位都是久經沙場的將軍(抗戰前),兩位黃埔同學在抗戰時資歷尚淺,不可能擔任戰區司令長官(後段只有胡宗南擔任司令長官)。3.這些人都是忠於蔣介石的,所以戰區司令是他們自己的。

相關焦點

  • 蔣介石的五虎上將是哪五虎,每個稱號是什麼,最後一個下場最好
    說起五虎上將,我們知道在《三國演義》出現這個詞。當時五虎上將是劉備手下最厲害的五個將軍,個個都獨當一面。所以後世很多時候都把一個時期厲害的將軍湊在一起說是五虎上將,在民國的時候就有這種說法。比如蔣介石也有自己的五虎上將。這些人在打仗上還是比較厲害的。我們看一下蔣介石的五虎上將是哪五個人,每個人的稱號是什麼,最後的下場如何?
  • 他是國軍一級上將、戰區司令,主席親自寫信,勸他做民族英雄
    在抗戰時期,全國劃分為幾大戰區,能擔任戰區司令長官的,要麼是像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這樣的各派大佬,要麼是像陳誠、顧祝同、衛立煌這樣的老蔣嫡系,無不大名鼎鼎。 但是,有一個人,相對來說名氣卻不是很大,就是朱紹良,曾擔任第八戰區司令長官。
  • 蔣介石的五虎上將各自結局如何
    1924年,黃埔軍校成立,蔣介石在張靜江的幫助下,擠掉了程潛,擔任了黃埔軍校第一任校長,這也成了他日後發跡的重要資本。這期間,有5人深得蔣介石的信任,在軍閥混戰中為他立下了赫赫戰功,被人們稱為蔣介石的「五虎上將」。1949年,國民黨在大陸節節敗退,
  • 臺兒莊戰役期間,第五戰區下轄的六個集團軍,分別都由誰擔任指揮
    抗戰初期,李宗仁將軍所統領的第五戰區部隊在臺兒莊重創日軍磯谷師團,不僅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更堅定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信心,此次大捷也是徐州會戰時國軍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今天咱們就一起來了解下,當年第五戰區下轄的六個集團軍的司令官都分別是誰。
  • 蔣介石的五虎上將都是誰?
    熟悉歷史的朋友們對蔣介石肯定不會陌生,多年內戰的發起者,但是也不能否認蔣介石在抗日戰爭時期為國家和民族做出的貢獻,作為國民黨的領袖,蔣介石麾下猛將如雲,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蔣介石的五虎上將。 第一位 幹將 陳誠
  • 顧祝同是如何發跡並成為蔣介石的得力幹將?
    蔣介石手下有著名的「八大金剛」和「五虎上將」,要說誰最受蔣介石的信任,這一時半會還說不好,但顧祝同肯定是能排在前列的。說起顧祝同的發跡,其實還有一段頗為有意思的故事。顧祝同出生江蘇漣水縣一個貧窮的人家,而且母親很早就去世了。
  • 蔣介石麾下的五虎上將,4人逃到臺灣,一人留在內地,結局如何?
    今天我們要說的同樣跟數字有關,也是來自於民間讀史的常見說法,蔣介石的五虎上將。這是一種常見於通俗民國歷史題材的讀物之中,雖然歷史上並沒有確鑿證據可以證明這種說法,但是就如同柯林武德所言「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而論,歷史研究者對於過去的歷史,在自我內心有新的加工感悟,由此展現出來的歷史說法各不相同。
  • 蔣介石有八大金剛,陳誠也有土木系四大金剛,都是哪些人
    蔣介石八有五虎上將、八大金剛和十三太保。陳誠竄升為中央軍第一實權人物後,也在培養自己的勢力與何應欽抗衡,以其發家的第11師和第十八軍系統為主,成為著名的「土木系」,關於這個土木兩字的含義,普遍的說法是十一和十八兩個數字。
  • 他在抗戰時「殉國」被追授為二級上將,為何在抗戰結束後重新出現
    縱觀整個抗戰歷史,國共雙方都有不計其數的優秀將領犧牲在了保家衛國的陣地上,比如大家都熟知的張自忠將軍和李家鈺將軍等,他們都同屬於那個時代的「軍魂」,在抗戰最艱難的時候,他們沒有選擇同汪精衛一起叛逃,而是繼續留在抗日最前線抵擋侵略者。
  • 蔣介石的五虎將誰為第一?不是衛立煌,也不是陳誠,而是這位猛將
    ——科林伍德(英)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072字,閱讀約3分鐘魏立煌其實,蔣介石五虎將中排名第一的是"劉峙",為什麼是劉峙的名聲呢?看看他早期的戰鬥你就知道了。劉峙字子由,江西吉安人,畢業於保定軍校,在黃埔軍校當教官,他之所以能得到蔣介石重用,全憑北伐、中原大戰立下的戰功。北伐中的龍潭之戰,北伐軍與孫傳芳主力作戰,由於奠定了國民黨的地位,這場戰役非常重要,孫傳芳不再是蔣介石的對手。
  • 1945年日本投降儀式,為何蔣介石不參加,而是徐永昌和何應欽
    然而,出席受降儀式的卻是何應欽與蔣介石,為何蔣介石不參加。今天,筆者就來聊聊1945年,日本投降儀式。 第二天上午9時9分,在南京原軍校大禮堂舉行中國戰區日本投降籤字典禮。受降儀式開始時,坐在受降席上方的是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及陸、海、空軍上將顧祝同、陳紹寬、張廷孟等5人。下方投降位置上是日本駐華派遣軍司令岡村寧次大將,參謀長小林線太郎中將,副總參謀長今井武夫少將和艦隊司令官福田中將等人。
  • 他是蔣介石「五虎上將」之一,因為有這個缺點,兵敗後不敢去臺灣
    蔣介石的「五虎上將」分別是:劉峙、顧祝同、蔣鼎文、陳誠、衛立煌,這些人不但打仗都有一手,而且都曾經深得蔣介石的信任。這五人中有一人因為有這個缺點,兵敗之後都不敢去臺灣。此人就是劉峙。1920年,劉峙任援贛軍第四軍四支隊一名營長,在跟廣西軍閥陸榮廷部隊作戰時身先士卒,所向披靡,得到蔣介石的賞識。1924年6月,國民黨建立黃埔軍校,急需大批教官,蔣介石邀請劉峙到校當了一名戰術教官,不久又調他為校本部參謀處科長。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劉峙有「擁戴」之功,更得蔣的信任。
  • 起義上將董其武為何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
    青年時期的董其武1928年,國民黨政府「寧漢合流」後,因第四軍不是蔣介石的嫡系,被縮編為第四師。董其武與14名校級軍官負氣離開,跑到上海討生活。抗戰期間,董其武參加的戰役由於董其武抗戰有功,官職不斷晉升。先後任國民黨陸軍第三十五軍軍長、晉陝綏邊區總司令部副總司令、綏遠省主席兼保安司令、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
  • 這三位國軍猛將被打殘,逃到蔣介石身邊混得咋樣,擔任什麼職務
    當這些敗軍之將回到蔣介石身邊之後,又是怎麼混的呢?黃埔四期畢業的胡璉,是陳誠「土木系」中晚期的重要將領,也是國軍中有一定戰鬥力的將領,被解放軍高層稱為「狡猾如狐、狠如虎」。在抗日時期,胡璉因率部在石牌要塞擊敗日軍而聲名鵲起,也成了陳誠和蔣介石重點培養的對象。南北戰爭爆發後,他率領王牌軍18軍與華東野戰軍交戰最多,多次殲滅,但胡璉總是走運,特別是在淮海戰場上。
  • 蔣介石「五虎將」之一衛立煌,為何會被蔣軟禁,最後結局如何?
    在抗日戰爭時期,在蔣介石的身邊就有這麼一位紅人,他就是衛立煌。眾所周知,蔣介石用人有個特點: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在身邊也不乏缺少忠心的跟隨者,衛立煌就是蔣介石身邊「五虎將」之一。蔣介石身邊的「五虎將」,可謂是為蔣介石在抗戰時期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們對蔣介石的忠心程度,也非常人可比。換句話說:蔣介石在當時能有所成就,離不開身邊五位左膀右臂的支持。
  • 用兵如神的民國將軍陳誠,抗戰中用血肉身軀保家衛國,戰功赫赫
    1937年,陳誠奉蔣介石電召抵達南京,策定抗戰計劃與戰鬥序列。他認為:我國因軍事落後,且未有充分作戰準備,不宜實施迅速決戰之戰略。強調:我們應在各方面,都做長期抗戰的打算。只有艱苦奮鬥,才能取得抗戰的最後勝利。陳誠擔任第3戰區前敵總指揮兼第15集團軍總司令,指揮淞滬抗戰。
  • 土木系在抗戰和解放時期,都出了一位很能打的將領,他們是誰?
    這個派系的首領是陳誠,蔣介石的心腹幹將,長期位居高官,也是蔣介石最信任的國軍將領,被譽為是小委員長。由於,陳誠如此受蔣介石的器重,國軍許多將領,包括黃埔生為了自己的前途,都投到了土木系這個大家庭。比如,陳誠最倚重的羅卓英、林蔚、郭懺、周至柔等人被稱之為是土木系四大金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