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服務社會需求。從2020年疫情爆發開始,數字科技就迅速成為人類與 疫情抗爭的重要力量,比如AI醫療影像輔助診療與提升藥物研發的效率和 精度,再到健康碼與智慧城市都有效地幫助我們實現對疫情的精準防控。 汛情期間,達摩院團隊一周內就開發出防汛水體識別算法,讓影像分析速 度提升百倍,顯著提升防汛工作的智能與精準化。數字科技正在成為人類 與病毒災害抗爭新的衛士。
科技服務產業發展。疫情後全產業的數智化顯著加速,從工業全局智能、 OCR無障礙購物、無人駕駛物流機器人都進入到了產業中的各個環節和生 活中的各個場景中。科技與人類正在形成一種新型協作關係,通過人機協 同方式把人類從原有的重複、繁瑣、危險的工作解脫出來,更多的投入到 開創性、有思想、有創意的工作中。
科技探索未來。縱觀人類歷史,科技創新都是我們探索未知與尋求前進動 力的重要源泉。量子計算和新材料等方面的突破將從基礎科學層面帶來 「原子動能」;數據計算的進化與雲原生等技術將重塑IT體系,形成「比特 躍遷」,並最終與各個產業集合帶來「場景變革」。本次達摩院十大趨勢 針對這三大方面解讀,希望能讓大家從更加全面、更加前沿的視角關注科 技創新帶來的改變。
仰望星空,我們充滿激情的去探索未知。著眼腳下,我們攜手讓科技服務 於產業社會的實際需求,實現科技普惠。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開啟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序幕。 未來五十年的變化都被這場疫情提前並壓縮到了未來十年裡,科學技術將 加速應用到社會經濟領域。科技發展來到了一個新周期的起點,以人工智 能、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將改變我們所處的世界。
身處科技最前沿的達摩院,梳理並提出了今年科技領域最重要的十個趨 勢,其中,既包含物理世界基礎研究突破帶來的「原子動能」,又囊括我 們日益離不開的數字世界中發生的「比特躍遷」,還涉及科技進步對我們 生產生活模式的改變即「場景變革」。通過這些趨勢,我們了解了科技正 在取得的進展,更看到了這些科技將給世界帶來的變化,例如外形和功能 跟真實皮膚一樣的「電子皮膚」、能讓人生活在數字世界中的「腦機接 口」、「自我進化」的數據處理等。我們滿懷對未來的憧憬,期待這些趨 勢成為現實那一天的早日到來。
著名科幻作家、科學家阿瑟克拉克(Arthur Clarke)曾在1962年《未來的輪廓》(Profiles of the Future)一書中提出,「任何足夠先進的技 術,都與魔術無異」。他還認為,到21世紀20年代,人工智慧的水平將可 以達到人類的水平;對人類感知的神經學研究也會大有建樹,人類可以不 再依靠耳朵、眼睛和皮膚來獲取信息。
在20年代的開篇之年,我們回看克拉克幾十年前的預言正在驚人地快速實 現:人工智慧在一些特定場景下的水平甚至已遠超人類;而腦機接口和傳 感器等技術的發展,也為人類的感知甚至進化打開了一扇全新的大門。必 須承認,科技的進步讓人心潮澎湃,無論在之前看起來是多麼誇張的預 言,都正在逐漸成為現實。
達摩院的十大科技趨勢讓我們更清楚地了解前沿科技的最新進展:基礎科 學研究成果纍纍 新材料、新計算範式為技術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基礎和 更加豐富的路徑;數位技術如雲計算、大數據、AI等不斷突破,並更加廣 泛且深入地融合到生產生活中,如提升醫藥的研發效率、幫助病患提高生 活質量等;各行各業都在技術的加持下更加智能,從農業到製造業再到城 市治理,智慧化場景層出不窮,可以說,我們正在迎來一個全面智能的時 代。
本站資源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參考,如需用於商業請諮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