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中產階層住房負擔加重 房價上漲遠超收入增加

2021-01-06 環球網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於旭明】相對於中國的房價,美國房價與美國人平均收入相比,還是比較合理的,但由於美國房地產市場已經走出低谷,有些地方甚至反彈超過2006年房價頂峰時的水平,美國中產階層是否負擔得起房子的問題再度凸顯,尤其是在舊金山、紐約、洛杉磯、聖地牙哥、華盛頓這樣的大都會地區更是如此。

家住華府周邊的王先生過去一年一直想買新的房子,可是現住的房子不出手的話,以他們夫妻的收入,現在每月最多只能支付2000美元,以現在的30年固定利率,相當於能貸到40萬美元。而在他期待的好學區裡,一幢小型的二手獨立屋最少也要70萬美元。於是糾結再三,他們只好繼續住在目前的連幢屋裡。

美國房價在連續兩年上漲10%之後,去年秋季開始漲幅放緩,但2014年依然上漲5%左右。與此同時,通脹調整後的家庭中位數收入25年幾乎沒有變化,房價上漲遠大於收入的增長,中產階層成為這一狀況的最終受害者,中產階層住房負擔能力持續惡化。房地產網站Trulia估算,2014年美國有59%的房子是中產階層能負擔得起的,比上年下降了3個百分點。

美國家庭目前的中位年收入是5.1萬美元,而美國人購買4年內新建房子的中位價格是23.5萬美元,也就是說以中位收入而言,美國家庭不吃不喝4年半,就能買得起新房子,但在舊金山、紐約、洛杉磯、聖地牙哥、華府等大城市,房子中位價格都在50萬美元以上,好區的房子至少貴50%。當然這些地區的家庭中位收入也會高一些,買一個中等價位的房子大約相當於需要中等收入家庭八九年的全部收入。美國房地產界有個通行的標準,即每月按揭還款額不能超過家庭總收入的30%,才叫買得起房子。根據這個標準,美國房產網站Redfin分析顯示,全美40個主要城市所出售的中等價位房屋僅有41%中等雙收入家庭可負擔得起,而對於只有一人有收入的家庭,可負擔得起住房按揭的僅有10%。

對於銀行來說,現在一般審核按揭貸款的標準是,一個家庭所有的債務總和,包括每月信用卡債、車貸、房貸、學貸還款額的總和,不能超過月收入的40%。這條金融危機後才收緊的硬槓槓,將許多華人家庭擋在門外,他們只好望房興嘆。

美國與中國一樣,沿海地區比內陸地區房價貴,一線城市比二三線城市房價高得多。新澤西州的抵押貸款信息公司HSH.com的調查數據顯示,克利夫蘭、匹茲堡、聖路易斯、辛辛那提及底特律等五城市只要年收入達到3萬多美元,即可負擔得起一個中等價位的住房,而生活在波士頓、洛杉磯、紐約、聖地牙哥和舊金山的居民則需要每年賺取8萬到14萬美元的年薪,才能擁有自己的家園。不過要注意的是,像克利夫蘭、底特律這樣的城市,因為產業沒落,存在大量破敗的房子,價格極其便宜,拉低了這個城市的中位房價,即便這些房子便宜,也不值得去購買和投資這些城市差區的房子。

Trulia的研究發現,目前80%以上可負擔得起的待售房屋分布在中西部內陸地區,而在紐約和洛杉磯這一比例為1/4,舊金山更低,為1/7。紐約的曼哈頓只有2%的房屋是當地中產階級能承受的,是全美房價最貴的地方。

其他影響中產階級住房負擔的因素還包括,去年房產按揭貸款30年固定利率一度上漲至約4.2%左右,從而降低了購房者的承受能力,但近幾個月來利率回落,尤其是目前30年固定利率已降到3.7%左右,刺激近期申請貸款者大增。首付比例、更嚴格的貸款標準和貸款者信用分不好,成為購買住房的三大障礙,尤其對於年輕人更是如此。一項調查發現,由於經濟不景氣,84%的美國年輕人推遲了做出重大生活決定的時間。

哈特研究中心(Hart Research Associates)所做的「住房問題調查」發現,在過去3年中,52%的美國人為支付房租或抵押貸款不得不在工作、退休儲蓄、醫療保健以及信用卡債務等方面做出重大犧牲,甚至有些人會將家搬到不太安全或學區較差的地區。

一些美國人似乎已開始給美國夢降溫。近43%受訪者在「住房問題調查」時表示,擁有一個家不再是「一個很好的長期投資,也不是一個積累財富和資產的最佳途徑之一」。超過半數的人表示購房不再具有吸引力。

相關焦點

  • 報告:香港再登房價最難負擔城市榜首,遠超溫哥華
    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20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國際公共政策顧問機構Demographia周一(20日)公布的2019年國際房價負擔能力報告顯示,香港連續第10年登上房價最難負擔城市榜首,房價對家庭入息中位數比率由上年度的歷史高位20.9倍輕微回落至20.8倍,遠遠拋離第二位加拿大溫哥華的
  • 買不起房也租不起:住房車的美國矽谷工薪階層
    中新社舊金山7月30日電 題:矽谷居不易 窮人住房車  中新社記者 劉丹  當蘋果、谷歌和臉書等美國高科技公司不斷大手筆在矽谷購買土地,興建辦公樓或員工宿舍時,越來越多當地工薪階層買不起房,負擔不起房租,選擇住在房車裡。當地時間7月30日,美國矽谷山景城克裡山託大道停靠的房車。
  • 越南房價遠高於大部分人的收入水平
    平民公寓「銷聲匿跡」 建設部長範鴻河確認,儘管已積極調整,但房地產供應量、特別是河內和本市這兩個主要市場的住房仍然未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尚未解決人們、尤其是低收者的住房需求。房價不穩定而且一直高居不下,超出大部分購房者可以負擔的財政能力。
  • 你算得上中產階層嗎?
    )的中位數也才 100-150 萬元,而他們當然屬於中產望塵莫及的富裕階層。不過,這只是社會學的標準,美國公眾並不這樣看。據調查,70%左右的美國人自認為屬於「中產」,這包括了社會學認為的中產階 級和工人階 級的大部分人口,他們之間的收入差距一般在 5 倍之內,都認為自己屬於既不富,也不窮,靠技能和勞動過著還算體面的生活。
  • 「中產階層」成為熱議話題,月薪多少算得上「中產」?你達標嗎
    在中國,「中產階層」是一個非常時髦的詞彙,如果你是屬於這個階層的,那麼你的感覺就是「高人一等」,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乍一看城市裡的白領都是中產階層,但是真正算下來,這些人的工資還沒有農民工們高,這樣算,大家不都是中產階層嗎?憑什麼他們就要「高人一等」呢?
  • 過度關注,會加重孩子學習負擔
    過度關注,會加重孩子學習負擔【專家論道】為什麼會存在「雞娃」現象,與其相伴的教育焦慮正常嗎、有解嗎?且看教育學者和社會學者怎麼說。首都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 薛海平「雞娃」現象,不僅在中國有,在日本、韓國等東亞社會也是常見現象。
  • 疫情當前,美國人卻在爆買房子!房價連續上漲103個月,聖何塞均價近...
    來源:時代周報即便處在新冠疫情大流行帶來的經濟衰退中,美國人買房子的熱情卻絲毫沒有衰退。根據美國全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公布的10月的全月數據,目前美國房地產銷售的速度和數量都處在14年來的最高水平。按照現在的銷售速度,2個半月內,美國房屋市場上所有待售的房子都會賣光。截止10月,全美房屋銷售量相比去年同期增加21%,房價已經連續上漲103個月(8年零7個月),較去年同期上漲15%。進入11月後,整個房地產市場已經因為無房可買,終於停下來喘了口氣。
  • 中國消費最大潛力:1.8億「中產邊緣」人群
    更明顯的是,在高等教育高速普及的過程中,當代年輕人在擁擠的上升通道中爭相在一二線城市尋覓美好生活期望,一定程度上不得不去承擔在大城市安家落戶的「隱形成本」。  1)2016年以來,中高收入家庭的「打工人」買房壓力增加。我們採用房價收入比來衡量城市大學生的購房壓力,房價收入比是指家庭住房總價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值。
  • 調查:香港連10年居房價最難負擔城市榜首
    路透香港1月20日-國際公共政策顧問機構--Demographia周一公布的2019年國際房價負擔能力報告顯示,香港連續第10年登上房價最難負擔城市榜首,房價對家庭入息中位數比率由上年度的歷史高位20.9倍輕微回落至20.8倍,仍遠遠拋離第二位加拿大溫哥華的11.9倍。
  • 美國房價中位數突破31萬美元 遠超樓市泡沫頂峰時期
    另外,美國聯邦住房金融局(FHFA)也在周三的報告中表示,因美國人在疫情封鎖解除之後開始購房,5月至7月之間,美國房價上漲逾2%,創下有記錄以來的最大兩個月漲幅;單看7月,美國房價同比漲幅達到6.5%。
  • 香港住房制度反思:高房價之困(二)
    2009年起,住房政策注重樓市調控,抑制投機需求。香港樓市自2003年開始回暖,房價急劇上漲致使社會矛盾加劇。  房租水漲船高,租住私人房屋家庭負擔較大。儘管公屋家庭房租負擔小,但租住私人房屋的家庭(佔比18%)面臨較大的住房負擔。1986-2017年,港島、九龍、新界的私人房屋均價分別上漲3.7倍、3.5倍和3.4倍,年均增長5%。租金等住房相關支出也取代食品菸草,成為居民主要消費支出,2016年佔消費比重的22.4%。
  • 2020年,各大城市住房空置率一直在增加,為什麼房價還越賣越高?
    根據央行調查,我國城鎮居民家庭的住房擁有率為96.0%,有一套住房的家庭佔比為58.4%,有兩套住房的佔比為31.0%,有三套及以上住房的佔比為10.5%,戶均擁有住房1.5套。也就是10%的人擁有三套以上住房。
  • 秦皇島房價怎麼突然上漲了很多?為什麼說房價還會上漲?
    最近秦皇島房價一直在上漲,很多朋友都想知道秦皇島房價怎麼突然上漲了很多?為什麼說房價還會上漲?接下來一起去看看! 秦皇島,大家有去過吧!秦皇島是一個旅遊城市,非常有名。
  • 和訊雞毛信:北上廣深房價貴得可以買下半個美國?
    一線城市在就業、教育、醫療、娛樂以及其它基礎設施方面遠超二三線城市。人口的集中流入增加了房地產市場的需求,也是推升一線城市房價飆漲的重要原因。  但除以上理性因素外,一線城市房價短時間內過快上漲,也存在非理性因素的推動,即貨幣超發和風險偏好提升。  首先,國際經驗表明,貨幣超發對房地產價格的上漲有重要推升作用。
  • 美國和日本過去不惜一切代價保房價?
    我國自住房貨幣化改革以來,伴隨著城市化的進程,房地產得到了快速發展。中國改革開放40年間,我們最能體會到的是中國房地產市場出現了價格飆升,房價甚至遠遠超出了老百姓的負擔能力。如今,買房都成為了一件奢侈的事,很多地方把子女的婚假必須要買房,作為了婚姻的必備條件之一,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講,衣食住行的東西本來是生活物質基本的需求,但如今卻變成了個人財富的體現,加重了百姓的生存成本的增加和生存能力的挑戰。雖然,近些年來政府在有意調控限制,各地方也出臺了限購政策,並且在未來國家還有可能收取第二套房產稅或豪宅稅,但房地產市場仍然有很大的風險。
  • 房價上漲!油價上漲!酒價上漲!除了工資!
    然而2017年底,幾乎所有的東西都在為2018年開啟上漲模式。房價將以悄無聲息的模式選擇上漲近期國家公布數據顯示,多數地區房價依然維持上漲態勢,雖然漲勢不那麼明顯,但是實實在在的在漲。房價看不到下跌的蹤影,至少目前看不到,未來也看不到。就拿一線城市房價來看,是我國目前調控最嚴的地方。
  • 房價收入比決定社會階層 看看你修煉到第幾層了?
    根據廣發證券研報數據,2011年~2012年,中國居民家庭每年負擔的房貸還款金額佔家庭可支配收入的20%以下,到2015年則上升至28%,2016年或將接近40%。網絡上流傳中國社會分為9個相對階層,劃分的標準如下:貧困階層:月收入為當地一平方米的房價(新房和舊房的平均交易價格)的0.1倍;淨資產為當地一平方米的房價的10倍;平民階層:月收入為當地一平方米的房價的0.5倍;淨資產為當地一平方米的房價的20倍;中產階層:月收入為當地一平方米的房價的1倍;淨資產為當地一平方米的房價的
  • CoreLogic:2020年7月美國房價同比上漲5.5%
    根據美國房地產數據公司CoreLogic的最新數據,美國7月房價同比上漲5.5%,漲幅超過6月的4.3%,創下自2018年以來最大漲幅,得益於受疫情壓抑的需求爆發,歷史性的低庫存
  • 蘇州迎來住房新政策,將對「天價房價」進行管控,學區房將成歷史
    即使在房價與工資不成比例的今天,仍會出現排隊買房的現象。但由於貧富差距的存在,不同階層的人對購房的態度也不盡相同。對我們工薪階層來說,房屋可以給我們很大的安全感和歸屬感。即使要背著幾十年的按揭貸款,我們還是要買自己的房子。在一些「有錢人」的世界裡,住房也成了他們的一種投資理財方式。房地產資金的積累也能使其價值穩步增長。
  • 房價為家庭年收入12倍 香港樓價全球最難承受
    據香港中通社報導,美國市場研究公司Demographia發布了最新的「全球住房負擔」報告,在調查的全球325個大城市中,香港房價負擔水準已經達到家庭年收入的12.6倍,突破美國洛杉磯2007年時創下的最高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