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天氣裡,抱著冰鎮大西瓜,在空調房待上一天,一分一秒都不想離開……在很多人心中,這才是夏天正確的「打開方式」。但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田傳紅提醒,市民在享受空調房裡涼爽的同時,也應意識到「空調病」潛伏在我們身邊,可能給健康帶來威脅。
空調吹出多種不適
「『空調病』其實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疾病。它是指過度使用空調致使人的身體產生不適,從而對健康造成潛在影響。」田傳紅說,長期處於相對低溫的房間內,全身汗腺的分泌會減少,可能出現血管收縮、肢體麻木、腸胃不適、皮膚乾燥等新陳代謝異常及內分泌紊亂的情況。
「室內外溫差較大,頻繁出入會引起咳嗽、頭暈、咽喉疼痛、流鼻涕等感冒症狀;如果空調設置的溫度低,衣著單薄還會引起關節酸痛、手腳麻木。」田傳紅表示,長時間在空調環境中工作、學習、生活的人,還會因空氣不流通、環境不佳,出現耳鳴、乏力、內分泌失調、胸悶憋氣、記憶力減退等症狀,以及皮膚發緊發乾、易過敏等皮膚症狀。
「造成『空調病』的原因有很多。」田傳紅解釋說,空調需要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運行,通過氣體熱交換調劑局部區域的溫度。空調運行時,由於空氣不流通,室內空氣的氧含量會下降,同時大腸桿菌及其他細菌數量也有不同程度增長,導致人體供氧不足、免疫力下降。同時,空調開啟時會帶走環境裡的水分,人們吸入的是乾燥的空氣,呼出幾乎是飽和的溼氣。時間一長,鼻黏膜、氣管黏膜也會變幹,嚴重時會發生乾裂,細菌和病毒就會乘機入侵身體,從而出現各種不適症狀。
別把「空調病」當感冒
近日,市民陳先生在陪兒子跑步後,出了一身汗。回到家中,他迫不及待地打開了空調,並把溫度調至24℃。幾個小時後,陳先生感覺有些頭痛,「可能是感冒了」……其實,陳先生得的並不是感冒,而是症狀和感冒很相似的「空調病」。
「感冒是由多種病毒引起的一種呼吸道常見病,與『空調病』有本質上的區別。」田傳紅說,在空調房裡待的時間過長,也會出現發燒、鼻塞、咽痛、咳嗽等類似感冒的症狀,如果馬上就去輸液、吃消炎藥或感冒藥,是不對的。要分清是普通感冒還是「空調病」,不能單憑自己的經驗用藥。
「在區別不了自己是感冒還是『空調病』的情況下,最好先避免長時間處在空調房中。如果是『空調病』,離開空調房後情況會好轉。如果沒有好轉,建議到醫院檢查,以免引發別的疾病,嚴重情況下可能引發肺炎。」田傳紅說。
得了「空調病」怎麼辦?田傳紅告訴記者,在空調環境中工作,出現了噁心、頭暈、乏力等症狀,這是輕微「空調病」的症狀,只要多喝溫水,離開空調房,多呼吸新鮮空氣即可緩解,無需服藥。對於一些由「空調病」導致的消化不良及食欲不振的患者,可以選擇適當服用藿香正氣水來調理。
田傳紅提醒,人們在生活中還是要多注意,儘量在「空調病」尚未出現或處於早期階段時給予治療,以防其進一步發展。
吃透幾招遠離「空調病」
高溫天氣,能不能不吹空調?答案一定是不能!那麼如何正確使用空調就顯得極為關鍵。對此,田傳紅給了大家一些建議。
田傳紅表示,從目前門診接診情況來看,抵抗力低的老人、嬰幼兒,患有關節炎、糖尿病、痛風、甲狀腺疾病的患者,以及愛穿裙子、短褲的女性,是「空調病」重點「攻陷」的對象。
田傳紅提示,在空調溫度上,正常成年人應把溫度控制在26℃左右;老年人和孩子的室內外溫度相差5℃比較合適,室溫保持在26℃-28℃為宜;關節炎、糖尿病、痛風等疾病患者最好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空調,避免溫度過低,加重病情。
同時,空調開啟的時間不宜過長,要經常開窗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大汗淋漓時不要立即進入空調房間,更不要站在空調風口圖一時痛快,尤其要避免空調直接吹向頸部。同時,要及時清洗空調上的過濾器,以防止病原微生物在過濾器上繁殖生長,給人體帶來危害。從空調房內出去之前半小時,最好先關上空調緩一緩,不要直接從低溫環境進入到高溫環境中。
「女性夏季衣著清涼,如果不注意保暖,上了年紀關節容易出現問題。」田傳紅說,如果因為工作環境的原因,不能避免長時間使用空調或者不能避免空調直吹身體,一定要自己注意防護身體,穿長褲、長袖的衣服,並注意足部保暖,必要時可以加蓋小毯子防止受寒。
田傳紅提醒大家,現在很多人有預防「空調病」的意識,但是經常用錯方法。例如,怕冷氣吹多了著涼感冒,所以夜裡睡覺的時候一邊開著空調,一邊蓋著厚棉被,覺得這樣就可以防止「空調病」。事實上這是一個典型的誤區。人體呼吸道是脆弱的,蓋被子只能保暖,不能阻止冷氣從呼吸道進入人體。這麼做一覺醒來口鼻發乾,還是會有患病風險。所以睡覺時,空調溫度應儘量調至27℃左右,如果可以,最好還是打開窗戶靠自然風入睡。
文/記者 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