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醫藥大學:優秀中醫藥人才培養背後的育人邏輯

2020-12-19 光明日報

浙江中醫藥大學2019屆畢業生2020年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筆試通過率91.46%,實踐技能考核通過率98.04%,綜合通過率89.22%,排名全國54所舉辦中醫學類專業院校前列。

這是繼2018年、2019年之後,浙江中醫藥大學連續第3年通過率居全國前茅,實現了醫師資格考試通過率「三連冠」。

一份份出色的「成績單」,映現出浙江中醫藥大學對人才培養質量的不懈追求。

中醫藥學作為中華文明的瑰寶,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偉大智慧。在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中醫藥深度介入預防、治療、康復的全過程,為打贏疫情防控的總體戰、阻擊戰作出重要貢獻。

如何將中醫藥更好地傳承下去,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中醫藥人才,是每一位中醫藥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奮鬥目標。浙江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黃文秀堅定地表示:「弘揚中醫藥文化,培育優秀中醫藥人才,我們不僅責無旁貸,更要走在前列,作出表率,這是浙江中醫藥大學發展的大邏輯。」

浙江中醫藥大學始終堅持改革創新,與時代發展同步伐共命運;始終站在中醫藥人才培養的前列,為加快推動中醫藥高質量發展提供可推廣可借鑑的樣本。

德立人立

將「立德」視為育人的邏輯起點

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浙江中醫藥大學始終將「立德」視為育人的邏輯起點,為培養政治立場堅定、專業知識精湛、具有家國情懷的優秀中醫藥人才打下堅實基礎。

學校創新構建堅持立德樹人「明重心」、狠抓專業建設「強信心」、提升醫療技術「顯仁心」,創新社會服務「聚民心」的「四心」特色育人體系,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心坎裡。此外,學校構建了學風育人、文化育人、心理育人、實踐育人、創業育人、服務育人、資助育人、組織育人、專題育人的「九大育人體系」,全方位、立體化的「九大育人體系」凝聚合力,釋放活力,切實把綜合育人工作落細落小落到實處。

學校高度重視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深度挖掘提煉學校中醫藥及具有中醫藥背景的專業知識體系中所蘊含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積極探索「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的有效途徑,巧妙地將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相融合,專業課程上出「思政味兒」,突出育人價值,讓立德樹人「潤物無聲」。

課堂之外,學校更是多措並舉,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地滋養學生情懷,引領學生全面發展。學校充分利用各類節假日開展愛國、愛校主題教育活動,增強了學生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和看齊意識;舉辦「爭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學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組織學生參加「學習新思想,千萬師生同上一堂課」活動,激勵學生勵志、求真、力行;「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及各類志願服務,更是如春風化雨般引導著學生在用心感知、以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動中,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融入新時代追夢徵程中。

德立則人立。從學校走出的優秀畢業生中,既有獲「浙江省優秀學生幹部」榮譽稱號的2014級中醫學專業學生方妍文,也有獲「浙江省優秀團員」榮譽稱號的2015級中醫學(5+3一體化)專業學生徐賓悅,更有數以萬計正在中醫藥領域耕耘的奮楫者、奉獻者。

多維發力

將創新視為育人的邏輯理路

「面對時代召喚,浙江中醫藥大學『創』字當頭、『新』字當先,將『求本遠志』的校訓轉化為學校人才培養的生動實踐。創新,正是我們育人的邏輯理路。」浙江中醫藥大學校長陳忠語重心長道。

——以「融合」為核,實現素質能力雙提升

中醫藥傳承發展需要複合型人才,學校以學生素質和能力為目標導向,創新搭建相互融合的通識教育和大類基礎兩大課程平臺,提升專業能力,形成了「二平臺一提升」人才培養特色,引領學生全面發展。

為開拓學生視野、推進醫藥滲透、文理交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學校對通識課程的開設與選修進行調研,重點考察課程資源、課程使用、課程落實,以此作為完善通識課程平臺建設的依據,重構通識教育課程體系,將通識課程分為人文藝術、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創新創業、校本特色五大類,完善通識教育管理。

此外,學校全面梳理所有專業基礎平臺課程,結合人才培養定位及規格,構建大類基礎課程分層分類平臺:西醫基礎課程分層模塊(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物化學、生理學、病理學、藥理學、微生物學、免疫學、西醫診斷學等),中醫基礎課程分層模塊(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以及四大經典課程),化學類課程分層模塊(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大類基礎課程實行平行開課,在全校範圍開展學生「選老師、選課程、選課程修習時間、選班級」的「四選制」活動,提高學習興趣。

值得一提的是,學校從自建題庫到購買題庫,建立醫學課程題庫,落實教考分離。基於大類基礎平臺建設,在大類基礎課程範圍試點開展試題庫建設,採用集中命題、專題研討等方法組建試題庫,試題緊扣教學目標和教學大綱,與執業醫師資格分階段考試緊密銜接,促進教與學的量效提升。

——以「慕課」為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當今世界,網際網路技術正在急劇改變青年人的學習生活空間,面對新的挑戰,學校大力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以「慕課」為橋,積極探索課程應用的新模式、新方法,以建設和應用在線開放課程為支點,撬動教育教學改革大局。

為了孵化培育省級、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項目,學校投入210萬元分兩期在全國性平臺建設精品慕課,分別與優秀慕課平臺智慧樹網合作建成精品在線開放課程《中醫藥文化》等6門,與超星公司建成精品在線開放課程《中西醫結合居家護理入門》等7門,納入校內通識限選課及公選課序列。這些慕課目前均已與原課程線上線下結合使用,同步面向校內外,獲得師生一致好評。

2020年,學校申報了《推拿保健與養生》《中醫骨傷科學》《大學生心理健康》《生命之火——灸》《人體生理學》《內科護理學》6門課程的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申報門數位列省屬高校前列,其中,《推拿保健與養生》以優異的建設和應用成績位列全省推薦244門的第二位,並最終摘得第二批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桂冠。

此外,學校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認定和立項課程門數雙雙位居省屬院校前茅。護理學院《中醫護理學》等5門課程獲首批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認定,申報獲認定比例高於81.7%的省級均值;第三臨床醫學院《推拿保健與養生》等14門課程獲第二批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立項,申報獲立項比例為82.4%,遠高於52%的省級均值。

讓人欣慰的是,學校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因成效顯著,被浙江省教育廳列為省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共享聯盟理事會副理事長單位,並被選為優秀高校代表在省聯盟2018年會上做交流。

——以「課堂」為要,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學校聚焦醫學人才崗位勝任力培養,以課堂教學為突破口,優化課程體系,創新教學方法,多措並舉提升課堂教育能級,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學校借鑑國際醫學教育C1erkship(見習醫生制)模式,依託中醫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創建了「見習醫生制」教學模式,將「讀經典—跟名師—做臨床」納入人才培養計劃,適應了現代高等教育的教學組織要求;以課程實習化形式予以呈現,很好地貫徹了「早臨床—多臨床—反覆臨床」的醫學教育要求;利用「名院—名科—名醫」的優勢,通過醫教協同,培養了一大批基礎理論紮實、經典功底深厚、臨床思辨及動手能力強的中醫臨床人才。

學校秉承「一流師資培養一流學生」的理念,始終堅持把建設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教師隊伍作為培育中醫藥優秀人才的關鍵。學校通過加強師德師風與學風建設,推動教師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為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學校每年開展教師教學基本功競賽,以賽促練、以賽促升,通過訓練與競賽營造了教師重教、樂教的氛圍。「十三五」期間,學校教師在全省高教學會、中國中醫藥教指委、中華醫學會等舉辦的各類競賽中,獲得三等獎以上獎項41項,較「十二五」增長了241%,位列同類院校前茅。

課程體系建設方面,學校全面加強中醫經典教學,從傳統經典課程、經方拓展課程、學分制社團課程等多個層次開展課程體系改革,夯實中醫經典知識。此外,學校還創新構建「何任班」培養模式,樹立中醫四大經典課程的核心地位,並在《金匱要略》《傷寒論》《溫病學》三門傳統經典課程中融合基因組學、蛋白組學和代謝組學等系統生物學技術,開設具有傳統臨床優勢與自我創新能力的系列課程;根據專業優勢,積極開展經方拓展課程的建設,《經方臨床應用與研究》《中醫骨傷經典名篇選讀》等課程顯著提升了學生閱讀及運用古籍、經方的能力。

教學方法上,經典課程開展「縱橫雙向」式深入貫通教學,縱向通過「前期導入、強調誦讀、注重提高」遞進式教學方式,切實提升教學效果。橫向通過拓展學生中醫思維空間,在保持中醫特色框架內,合理安排西醫知識模塊的教學,提高臨床實際經驗。指導學生充分運用現代科學包括現代醫學的先進理論和方法,於經典學習中悟出新意;臨床課程則採用「一平二端」網際網路+師承教育模式,以學校網絡教學Blackbord平臺為中心,連通基於新媒體技術的智慧課堂教室端和基於移動互聯技術的名醫診室端:名醫診室看病,規範化中醫診療,光纖傳至課堂;學生從「名醫」視角,直面真實病例,又經傳承人的細心解讀,更真切、更有效地掌握方法,進而形成中醫臨床教育新生態,創新中醫臨床課程教學新範式。

——以「實踐」為道,推進「理實一體」育人

中醫藥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專業知識與實踐技能的培育上,學校打破傳統壁壘,全面推進理實一體育人,實現知行合一。

學校加強基地建設,完善實踐教學體系,推進醫教協同,強化臨床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技能培訓,特別是教學查房、小講課、病例討論等培訓和考核。中醫學專業學生以整班建制開展臨床課程床邊教學,使學生理論學習與臨床實踐起到即時的連結與應用,受到學生和用人單位的好評。

學校連續多年組織開展臨床教學基地教師教學培訓項目,在抗疫常態化的背景下,學校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平臺教學,基於釘釘平臺開設線上授課,邀請清華、北大、浙大、港大、協和、湘雅、華西等名校名院教學專家授課;開展「信息化與教學深度融合暑期訓練營」「移動信息化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培訓會」「基於學生學習的有效教學策略與實務培訓班」等教學信息化培訓活動,提升臨床教師教學信息化能力。開展臨床教師教學查房競賽,近年來學校每年召開臨床教師教學查房競賽,來自教學基地的臨床醫師參賽踴躍,從最初的15名參賽教師,到目前的40餘名教師參加,使得基地教師教學查房技能大大提升。

此外,學校積極組織以畢業實習生為參賽對象的臨床技能競賽,競賽內容和要求接近臨床實際,由教學基地進行培訓並組隊參賽。實習生臨床技能競賽極大激發了學生臨床實踐技能的學習興趣,2019年執業醫師考試實踐技能考核通過率達到98.04%,創歷史新高。

——以「制度」為勢,確保教學質量提升

成事,需先成勢;成勢,則需有制。為確保教學質量的提升,學校制定《課程考試管理辦法》《全日制本科生學業預警管理辦法》等,規定將學生不及格課程學分設置黃色、橙色、紅色和退學告誡四個預警等級,每學期末考試結束後統計每個學生考試情況,對學習困難學生進行學業預警預告,並通過「班主任、輔導員—專業負責人—學院領導」三級預警工作幫扶網絡,發揮優秀學生、班幹部、課程教師以及管理人員的作用,找學生談心談話,與家長溝通聯繫,增進家校互動,幫助學業困難學生儘早走出學習困境。

此外,學校醫學專業實施三段式考試,對標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和中醫醫師資格考試分階段實證研究考試,從2016年開始,醫學專業三段式考試進入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所有醫學生需參加並通過基礎綜合考試(2年末)、專業綜合考試(4年末)和畢業考試(實習後)三個階段考試方能畢業。至今,學校已組織分段考3年,首次考試不合格學生給予補考機會。從考試結果分析,首考不及格學生經一段時間複習後,補考通過率達90%以上,說明校內分段考試能有效促進基礎薄弱學生夯實醫學基礎知識,很好地起到促進學業的作用。

一項項創新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中醫藥人才培養體系。以「融合」為核、以「慕課」為橋、以「課堂」為要、以「實踐」為道、以「制度」為勢,創新的優秀中醫藥育人邏輯理路使得浙江中醫藥大學的人才培養分外靈動,分外紮實。

回望浙江中醫藥大學優秀中醫藥人才培養畫卷,澎湃的活力與無限的潛力令人感嘆,相信,這所卓越且富有特色的中醫藥大學將助力有志青年實現夢想與榮光。

(張翼宙 馬重陽)

(廣告)

相關焦點

  • 北京中醫藥大學攜手美迪中醫皮膚病醫院培養人才
    人民網北京10月27日電 (記者趙敬菡)昨日,北京中醫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與北京 美迪中醫皮膚病醫院正式籤約,決定合作培養中醫皮膚病臨床人才。據了解,該培訓項目每年舉辦兩期培訓,授課地點設在北京美迪中醫皮膚病醫院和北京中醫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該項目面向全國招生,為保證教學質量,每期只招收50名學員。
  • 山西省中醫藥人才培養中心——山西中醫藥大學
    來源:懷珠教育諮詢網山西中醫藥大學,由山西省人民政府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為教育部首批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生委託培養高校、山西省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院校簡介歷史沿革:前身為1978年創辦的山西醫學院中醫大學班,1989年經原國家教委批准成立山西中醫學院,2017年5月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山西中醫藥大學。
  • 北京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谷曉紅:疫情下對中醫藥高等教育的思考
    如何對下一步的深化改革當中如何進行戰略的部署,如何加快中藥相關學科和專業的建設,培養更多的中醫人才,中西醫結合的人才。 從我個人來看,高等中醫藥教育64年的歷史實際都是培養中西結合人才,包括在座的許多專家都是北中醫的校友,都是中西醫結合的典範,是真正能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人才。
  • 浙江中醫藥大學:2020年計劃招生2417人,新增中醫骨傷科學專業
    浙江中醫藥大學招生辦 楚老師浙江中醫藥大學始創於1953年,時名為浙江省中醫進修學校,1959年6月成立浙江中醫學院。建校61年來,浙江中醫藥大學逐漸建成以中醫中藥為優勢特色學科的教學研究型大學。目前學校是浙江省重點建設高校,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教育部共建高校。已建立了從本科到博士、博士後的完整培養體系,擁有推薦優秀應屆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資格。學校擁有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4個,浙江省一流專業建設點19個,國家精品課程11門,國家級教學團隊1支。
  • 上海中醫藥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中國藥科大學最新排名出爐
    · 三所高校全國排名情況在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中,上海中醫藥大學全國排名第87;廣州中醫藥大學全國排名第157;中國藥科大學全國排名第93。在2020武書連中國大學排名中,上海中醫藥大學全國排名第166;廣州中醫藥大學全國排名第192;中國藥科大學全國排名第100。
  • 浙江中醫藥大學-早稻田大學「中醫大數據智慧健康聯合實驗室」揭牌
    近日,浙江中醫藥大學-早稻田大學「中醫大數據智慧健康聯合實驗室」揭牌儀式舉行。浙江中醫藥大學原副校長郭清、國際交流與合作處副處長蔣劍鋒、人文與管理學院副院長許才明、早稻田大學副校長弦間正彥、早稻田大學人類科學學術院院長藤本浩志、早稻田大學人類科學學術院副院長金群、早稻田大學人類綜合研究中心主任扇原淳等出席了揭牌儀式。郭清和藤本浩志共同為「中醫大數據智慧健康聯合實驗室」揭牌。
  • 北京中醫藥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網_北京中醫藥大學考研信息網-研究...
    北京中醫藥大學2020年「優才計劃」項目優秀大學生夏令營活動方案  北京中醫藥大學2020年「優才計劃」項目優秀大學生夏令營活動方案一、項目介紹北京中醫藥大學是一所以中醫藥學為主幹學科的全國重點大學
  • 山東中醫藥大學與省藥監局籤署中醫藥傳承創新合作協議
    10月21日上午,山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與山東中醫藥大學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合作協議籤約儀式在山東中醫藥大學長清校區圖書館學術報告廳舉行。山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桂敦山,副局長史國生,山東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武繼彪,校長高樹中,副校長王振國、徐傑、李可建出席儀式。桂敦山、武繼彪致辭並為「山東中醫藥大學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揭牌。
  • 東北亞中醫藥研究院在長春中醫藥大學正式揭牌
    東北亞中醫藥研究院在長春中醫藥大學正式揭牌 作者:趙孟秋    編輯:劉佳旎    來源:本臺全媒體資訊中心    2020-12-27 09
  • 北京中醫藥大學:新增3個本科特色專業 本科就業率超過97%
    在參加由鳳凰網教育、鳳凰網公益、鳳凰網視頻和數字佳信「網上高招辦」聯合主辦,中國移動擔任戰略合作夥伴、京東校園擔任頂級合作夥伴的「高招面對面」2020年全國百所名校高招直播宣講會時(直播回放),北京中醫藥大學本科生招生辦公室副主任王鷹分享了學校師生如何抗擊新冠疫情,並與中醫學院院長李峰共同詳細介紹了學校的招生計劃和育人體系,為考生和家長了解校園、科學填報志願答疑解惑
  • 長春中醫藥大學:為國傳薪火育岐黃
    中科院院士、首席研究員仝小林近日回到母校長春中醫藥大學,這是他今年年初以來的第3次造訪。仝小林與技術團隊正與母校策劃籌建東北亞中醫藥研究院,以便為國家培養更多中醫人才。一名藥劑師在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進行中藥飲片調劑工作。
  • 上海中醫藥大學建校60周年 斥資千萬培養中醫大師
    上海中醫藥大學建校60周年 斥資千萬培養中醫大師2016-5-9 20:01:05 來源:東方網 作者:劉軼琳 選稿:包永婷   ,聚焦探討中醫藥高層次人才的培養。  「我們最早提出人才個性化培養和多元化評價改革思路,建立以學分制改革為先導的教學管理制度,打造注重知識、能力、素質協同發展的通識課程體系,在全國率先建立名中醫工作室,率先試點中醫師承與臨床醫學專業博士銜接工作,不斷開拓,敢為人先。」上海中醫藥大學校長徐建光說道。
  • 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藥翻譯與國際傳播研究中心揭牌 建設粵港澳大...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國際傳播高峰論壇(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央廣網廣州12月6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蘇紅 廖曉鍵)12月5日,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藥翻譯與國際傳播研究中心揭牌儀式暨首屆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國際傳播高峰論壇廣州中醫藥大學大學城校區舉行。
  • 眼視光人才的「搖籃」——山東中醫藥大學眼科與視光醫學院
    學院簡介山東中醫藥大學是全國重點建設中醫院校山東省重點高校山東省首批五所應用基礎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之一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山東省唯一獨立設置的醫藥科大學山東中醫藥大學眼科與視光醫學院(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眼科醫院、山東中醫藥大學眼科研究所)是國內較早、山東省率先開展眼視光高等教育的學術機構。
  • 東北亞中醫藥研究院落戶長春中醫藥大學 中科院院士仝小林任院長
    12月26日上午,東北亞中醫藥研究院在長春中醫藥大學揭牌。中國科學院院士、長春中醫藥大學雙聘院士仝小林出席儀式,並將擔任東北亞中醫藥研究院院長。 東北亞中醫藥研究院是由吉林省人民政府支持、依託長春中醫藥大學建設的一所中醫藥研究機構。
  • 2020年南京中醫藥大學翰林學院高層次人才招聘公告
    2020年江蘇南京中醫藥大學翰林學院高層次人才招聘公告已公布,計劃招聘23人。江蘇公務員考試網現將其公布如下:   南京中醫藥大學翰林學院2020年高層次人才招聘公告   為更好地選拔高層次優秀人才,充實我院人才隊伍,南京中醫藥大學翰林學院現面向社會公開招聘高層次優秀人才。
  • 專家:用培養人才、下沉資源等手段提升基層服務能力 推動中醫藥發展
    在主題為「中醫藥如何在基層發揮作用」的圓桌論壇中,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副院長劉華一,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脾胃病學科學術帶頭人王垂傑,湖北省中醫院副院長葉松,廣東省中醫院脾胃病學科學術帶頭人黃穗平,河北省中醫院副院長楊倩圍繞如何全面加快中醫藥人才的培養、如何推動中醫藥在基層發揮更大的作用、現階段中醫藥發展如何能夠與時俱進等問題出謀劃策、各抒己見。
  • 中醫藥資訊|王琦院士擔任河南大學中醫藥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冰 通訊員 丁潔瑩  日前,河南大學中醫藥研究院第一屆學術委員會2020年會議暨中醫藥傳承與創新院士專家論壇舉行。
  • 2021年甘肅中醫藥大學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點擊查看:全國各院校2021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匯總    甘肅中醫藥大學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甘肅中醫藥大學是甘肅省人民政府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高校、教育部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准「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培養院校
  • 上海中醫藥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網,上海中醫藥大學考研信息網,上海...
    學校有教職員工1300餘人,擁有4名兩院院士,2名國醫大師,2名全國名中醫,69名上海市名中醫,700多名高級專家和教授,為國家培養和輸送了各級各類中醫藥專門人才,全日制在校學生近8000人,校友遍布60多個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