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已經過了立秋,但熱浪依舊沒有退去,每天都像在蒸桑拿。所到之處,所聽所聞,除了熱,還是熱,都說一年比一年更熱。其實有一個細節被忽視了,沒有颱風少了颱風,是氣溫持續走高的其中一個緣故。
以往這個時候的閩南,總有三兩個颱風光顧。強風吹跑了騰騰熱氣,雲團遮住了炎炎烈日,雨水讓苦旱的大地喝足了水,高溫也可以緩解許多。從山雨欲來風滿樓,到颱風登陸消散,其間至少帶來五六天的涼爽天氣。有時一個颱風前腳剛走,後一個颱風就接踵而至,整個夏季,就這樣在時而來的清涼中度過,自然也就沒感覺有那麼酷熱了。
颱風帶來涼爽的同時,也造成極大的破壞,讓人愛恨交加。泉州人經常自誇,泉州是福地福人居,也不是一點道理都沒有。每當對著泉郡而來的颱風,先穿過呂宋,再過境臺灣島,經過中央山脈的阻擋,到了閩地,往往成了強弩之末。十幾年前在晉江圍頭登陸的「龍王」颱風,境內風平浪靜,遠在北邊的省城卻下起暴雨;次年的「桑美」颱風,在外海洋面上拐了一個彎,朝著東北方向奔去,泉州躲過一劫。當然,也不是每一次都那麼幸運,百年不遇的「莫蘭蒂」颱風,就讓泉州人著實領教了一番颱風的威力,那次颱風雖已過去多年,仍然記憶猶新當時的情景。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現在有了氣象衛星,熱帶氣旋在胚胎中就被監控著,人們可以藉助先進的技術和手段來預測颱風動向,防患於未然。
小的時候,每當大人們忙著抗擊颱風、搶收搶種之際,也是孩子們最高興的時候,企盼已久的颱風終於來了。狂風呼呼大作,一陣接著一陣,一刮就是幾天。風必摧之的龍眼樹,頑強地搖曳,成熟的果子直往下落,如同天上掉下餡餅,引來附近孩童們的撿拾。眼疾手快的,一會兒工夫,籃子滿了,肚子也吃飽了。有時撐得實在難受,阿嬤會倒來醬油,讓你喝下兩口,不知是醬油的作用,還是胃酸的功能,抑或二者兼而有之,總之,飽脹的肚子很快就消化了。
閩南地區有一句俗語,叫做「樹頭站得穩,不怕樹尾起風臺」,寓意做人做事,只要行高於人,坦坦蕩蕩,哪怕對手再強大也奈何不了你,即便是像颱風那樣反覆無常、捉摸不定般的小人,也無所畏懼。
大自然因為颱風的舞動,更加顯得「鬧熱」。如今,颱風要麼姍姍來遲,要麼遠走他鄉,或者乾脆不來少來,或者快速地來快速地走了,令人覺得不同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