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是一部特別有內涵的電影,它對社會深度的洞察和批判非常經典,但今天太宏大的就不說了,就談一談錢和善良之間的關係,最後再討論下普通人怎麼才能有錢的問題。
不是「有錢卻很善良」,是「有錢所以善良」,懂嗎?如果我有錢,我也會很善良,超級善良!
這是劇中的一句臺詞,真是戳中靈魂啊,太有力度了。我想起了《白毛女》中的那句臺詞:
窮生奸計,富長良心!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有沒有錢對人的影響真的是太大了。
不知你有沒有在農村生活過,在很多人想來,農村人都是淳樸的,田園風光多好啊……那是因為你沒有見識過農村的是非和複雜。
農村固然有很老實本分的農民,也有流氓無賴,農村社會是最慕強崇富的,如果你沒有能力,光靠善良可混不開。
如果你體會不到的話,建議去看看路遙的《平凡的世界》。
越是窮山惡水的地方,越是一窮二白的家庭,人和人之間的善意就越少。我就見過多次農村裡為了仨瓜倆棗打破頭的例子,甚至是親兄弟之間,也會為了一點家產鬧得反目成仇。
其實城市裡也一樣,不過因為平臺大,生態包容性強,機會多,大家之間的矛盾不像農村那麼尖銳和絕對而已。
財富確實是基礎,它可以讓一個人站起來,郭德綱說人要是發達了,氣質都會改變。真的是這樣,不信你可以觀察下那些白手起家的老闆,或者就是看一看自己和家庭。
從沒錢時候,到有錢時候,人的神態、語氣和行事風格,都是大不一樣的。所謂財大氣粗,人在有錢後,往往是紅光滿面,聲音洪亮,走路都是虎虎生風,特別自信。
而那些窮人呢,說話辦事往往帶有「寒酸氣」,再怎麼掩飾,骨子裡也透著一種小心、不自信。窮的狀況可以讓人生起強烈的改變欲望,但也會過猶不及,對金錢形成一種病態的、狹隘的觀念。
我們看社會上、新聞上那些在錢上栽跟頭的人,往往是有過刻骨銘心的貧窮過去。
不管個人、家庭還是社會、國家,都是要追求三件事: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
環境影響人,但我們也不能把什麼都推給環境的影響,人之所以為人,就在於人的主觀能動性,都知道什麼叫「貧賤不能移」、「不為五鬥米折腰」吧?
貧窮不是你變壞、墮落、「生奸計」的藉口,富貴不能淫,有錢也不是你變壞、墮落和張狂的依仗。我們見過太多「未富先驕,稍強即狂」的例子了。
所以「窮生奸計,富長良心」也不是絕對的,有人貧賤不改其志,有人為富不仁……不能標籤化、簡單化去劃分。
有錢沒錢不是定義一個人本質的標準,這就像是聰明,聰明是一種天賦,善良是一種選擇。有錢或沒錢是你的條件,善良與否卻是你的本質問題。
但我們誰也不能否認金錢的重要性,特別是對人「善良」的積極作用,因此,我們應該怎麼才能有錢呢?
我的建議是儘快找到你的立身之本,比如你擅長做菜,那你就有這種能力,可以憑此去謀生。興趣和能力雖然未必一定能結合——幹一行可以愛一行嘛。
但對普通人來說,把自己的熱愛與職業結合在一起,確實是見效比較快。當然很多人大半輩子都是在幹自己不擅長的事,他們也搞不明白自己想幹什麼、能幹什麼。他們為了避免真正的思考,寧願讓身體「勤奮」不休。
人在年輕時候最好是多去嘗試,當你遇到一種「得勁兒」的事的時候,很可能就是你的立身之本。
如此,你就會慢慢培養、壯大自己選擇的能力,能夠拒絕誘惑,更能守住善良的底線。
先養活自己,再滋養家庭,修身正心齊家治國平天下,如果你還可以利益眾生,那你就真正富強起來,事業有成了。希望你能成為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