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打造3家上市公司,中國酒店業「賈伯斯」再敲鐘,市值超千億

2020-12-23 創業邦傳媒

文|楊絢然

編輯|劉巖

頭圖來源|華住官網

今年是華住赴美上市10年,也是華住的前身漢庭成立的第15年。

而在這一年,華住選擇赴港二次上市。9月22日,華住在香港IPO,每股定價297港元,發售2042萬股股份,集資總額約60.65億港元,這一定價較9月16日的美股收市價折讓了2.13%。

但對於華住而言,卻在上市前經歷了糟心的一夜。昨日晚間,沽空機構博力達思研究(Bonitas Research)發布報告對華住酒店的財務數據提出質疑,並表示正在做空這家公司。今天上午,華住迅速作出回應,稱已知曉博力達思研究發布的沽空報告,基於對報告初步的檢查和評估,公司認為這份報告是缺乏事實依據的,而且它包含大量的錯誤、未經證實的陳述,以及對公司業務及運營的誤導性結論。

儘管如此,華住在開盤當日仍舊錶現尚可。9月22日,華住開盤價報305港元/股,上漲2.69%。截至發稿,華住股價上漲4.8%,總市值超過1000億港幣。

根據財報顯示,2019年,華住全年實現營收112億元(約合16億美元),同比增長11.4%;淨利潤為18億元,同比增長147.1%。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華住集團實現淨收入39.66億元,淨利潤為-26.83億元。

目前,酒店客房總數為599235間。根據招股書顯示,華住旗下包括高端的美爵、VUE、禧玥,中端的諾富特、美居、漫心、全季、桔子水晶、桔子精選、CitiGO、星程、宜必思尚品,以及大眾市場的宜必思、漢庭優佳、漢庭、怡萊、海友等酒店品牌。截至6月30日,華住在運營的酒店有6187家,其中包括758家租賃和自有酒店,以及5429家管理加盟和特許經營酒店。

除此之外,中國1.3億中產階級已經成為華住會員。華住創始人季琦在8月28日發文稱,酒店業的發展過去為從鋼筋混凝土時代到鋼結構時代,也即從豪華品牌到輕資產連鎖酒店管理的發展,而未來則是合金時代。因此,華住要升級到品牌、流量、技術「三位一體」的合金軍團,打造複合材料的新型酒店公司。

但無論如何,受疫情影響,擺在華住面前的問題仍然不少,二次上市能否幫助華住逆勢上漲,我們仍未可知。

曾被親手創辦的公司逐出門外

說起中國的旅遊業,攜程、如家、漢庭都是繞不過去的三家公司,而這三家公司都和同一個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那就是季琦。

有人把他比作中國版酒店領域的賈伯斯,有人稱他為中國的「創業教父」。從2003年到2010年,季琦所創辦的這三家公司先後登陸納斯達克,成就了如今市值過百億的家公司。

1999年5月,季琦與梁建章、沈南鵬、範敏共同創建了攜程旅行網,季琦任總裁,梁建章任執行長,沈南鵬任財務長,範敏任執行副總裁,成為了網際網路人盡皆知的「攜程四君子」,而季琦也與酒旅行業結下了不解之緣。

2002年,有網友在網上發帖吐槽說攜程上的酒店價格都過高了,下面還有不少人跟帖贊同,這引起了季琦的注意,於是他代表攜程創辦了「如家」經濟型連鎖酒店。2003年12月,攜程網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而當時的如家的利潤率已經可以達到15%~20%。

2005年,令人驚訝的轉折卻在這個時候發生,因為和投資人意見不合,季琦被自己創立的公司逐出門外,並且協議兩年內不能再從事經濟型酒店。

2006年,如家上市,攜程前部下鄭南雁創辦的七天也已經有100多家店。而季琦的漢庭連鎖酒店剛剛破繭而出,並先後獲得8500萬和5500萬的融資。

華住在美國上市前融資情況,數據來源:啟信寶

當時擺在季琦面前的難題是,如何在同行中脫穎而出,為此季琦犯了不少盲目擴張的錯誤,不僅收購了一些資質不佳的小酒店,還拓展了經營效果並不理性的三四線城市,使得公司資金鍊出現問題,甚至一年換了三個CFO。

不久後的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這無疑對漢庭是雪上加霜。但季琦卻認為這是擴張的好機會,因此沽清他持有的所有如家股票,押注漢庭。

但一次,世界酒店大師、法國雅高集團創始人保羅·杜布呂對季琦說:「規模不重要,質量最重要」,這讓他如夢初醒。於是,當兩年的競業協議到期後,季琦帶著漢庭重新進入了經濟型酒店的戰場,並力求把各個細節做得更好。正是這些轉變,讓漢庭走入了快車道,並於2010年3月,在納斯達克上市。

到了2011年年底,華住開業門店數量達到639家,其中直營佔比將近60%,營收規模達到當時國內酒店規模最大的如家集團的60%左右。

2012年,季琦將漢庭酒店集團正式更名為華住酒店集團,並重新出任漢庭CEO,在那一年,季琦不僅收購了國內最大的中端酒店品牌星程,還將漢庭改名華住,並相繼推出禧玥、全季、星程、漢庭和海友等品牌酒店,全面覆蓋高、中、低不同檔次。

季琦的成功,和曾經幽暗的時光不無關係。19歲在農村長大的他考入上海交大工程力學系,來到上海的他,瞬間被眼花繚亂的物質、文化、信息所吞噬,他覺得自己缺錢、缺知識、缺文化,旁邊的人也對他這個」農村孩子「並不友好,這讓季琦一度陷入了自卑。

於是,他在圖書館埋頭拼命讀書,大學期間看了400本書,包括哲學、歷史、文學、傳記,而這些,為他日後創業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後來,他又考取了上海交大的研究生,並在畢業工作了一段時間後,奔赴美國。正是那段在美國的時光,在季琦心裡種下了創業的種子。

疫情之下敢賭、敢重倉

2020年,旅遊行業被新冠疫情「速凍」,酒店行業也不能倖免。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第一季度85.3%的酒店下降幅度巨大,僅有1.4%的酒店業務量上升,其中經濟連鎖酒店、中高端酒店在入住率方面均受較大影響,同比下降幅度在35%左右。

根據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華住現金水平急劇下降44.3%至18億,同時,華住淨流動負債達68.78億元,儘管在6月30日,淨流動負債已經縮減至59.85億元,但仍舊是不小的數字。

而之所以有如此高的負債,和華住從2018年就開始的瘋狂擴張有關。在華住公布完2018年財報後,華住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季琦曾經表示:「現在是一天開2家店,我希望一天有3~4個,甚至4~5個單體傳統的酒店加入到華住的生態圈裡面來,這是華住的規模。「彼時,華住旗下酒店數由4230間迅速增至2019年的5618間,增長率高達32.8%,超過了以往任何年份。

隨著疫情的緩解,酒店的入住率也在逐漸恢復,2020年6月,華住、錦江之星、首旅集團的入住率均恢復到70%以上。

華住創始人季琦

而疫情之下,季琦再一次顯示出了自己的「賭徒」精神。華住並沒有放慢開店速度。9月14日,華住公布了其未經審計的2020年第二季度財報,在財報中,華住表示將維持全年開業1600~1800門店的速度預期不變。

這並不是季琦第一次這麼幹。2003年,非典肆虐,正在快速奔跑的如家陷入僵局,那段時間,很多人都因為看不到希望而離開,投資人也希望他們關閉門店,壓縮費用,但季琦卻反其道而行之,他認為這才是如家趁勢而起的好機會。「任何一個泡沫、危機,都應該是買東西的好機會,包括企業的發展」,這是季琦不變的邏輯。

但這次疫情和非典時期仍舊有著諸多不同,華住能否複製當年如家在特殊時期的成功,我們仍未可知。在二次上市前期,認購遇冷的情況也透露出了不少投資者的遲疑心態。

二次上市底氣在哪?

華住的野心並不止於國內,2019年,季琦曾公開表示,要在未來五年建立一個全球酒店網絡,開啟華住的國際化之路。

而去年10月1日,華住在新加坡開設的第一家全季酒店就是起點,而後的一個月,華住又耗資7億歐元收購德意志酒店,它是德國第一大本土酒店集團,在歐洲、非洲和中東有118家中高檔品牌酒店。但國外肆虐的疫情又讓華住不得不把注意力轉回國內。

數據來源:攜程

如果說是全季的崛起使華住抓住了中檔酒店的市場空白和紅利,快速超越其他對手,那麼,廣袤的下沉市場可能是華住的另一個機會。季琦公開表示:「中國有2000多個縣城,我們下一步計劃是把漢庭開到中國的每一個縣城。」

漢庭品牌CEO徐皓淳也曾表示,疫情之後的復甦階段,三、四、五線城市的酒店恢復更快,有很多城市已經恢復到了去年同期水平,甚至好於去年同期的水平。可以說,疫情的發生客觀上進一步加速了酒店的下沉速度。目前,漢庭酒店營建的新項目中有60%在三、四、五線城市。

根據《中國酒店產業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單體酒店數量約佔全國住宿業80%的市場規模,連鎖化比例不足10%,它們更多的分布在下沉市場。這些單體酒店無論在品牌化,或者服務能力上都不盡理想。而OYO此前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席捲中國,跟他對下沉市場的改善不無關係。

但這一片藍海不止有華住看得到,阿里巴巴飛豬、攜程、同程藝龍等平臺也都想要從中分得一杯羹,相繼推出了菲住、索性、OYU等品牌。

此外,進入下沉市場,華住也要面對原本就從「小鎮」起家的連鎖品牌,他們在當地擁有更多的先發優勢以及價格優勢,例如被稱為「小鎮之王」的尚美已經默默布局了十年,甚至在2019年度全球酒店集團325強榜中,已經位居第16位。

同時,在一二線城市,城市高端民宿也正成為不少人掘金的方向,這些也更符合當下年輕人的消費趨勢,這些,都為酒店行業的未來帶來了不少變數及想像空間。

但此次二次上市,無疑為華住積累了更多的底氣。如今,在「2019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季琦排名119位,身價高達195.9億元。正如他自己所說,自己未來的路還很長。

相關焦點

  • 比亞迪漲停年內股價增長超3倍;寧德時代成創業板首個市值超7千億...
    比亞迪漲停年內股價增長超3倍;寧德時代成創業板首個市值超7千億公司;海底撈總部園區將落戶成都 | … 2020-12-21 17: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千億市值的公司大嗎 這三家上市公司備受關注
    目前,在世界各地上市的中國公司超過了7000家,以人民幣為單位計算,市值突破千億的公司達到100家以上。對於一些股民朋友來說,千億市值自然是比較關注的。那麼,千億市值的公司大嗎?下面小編就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三家備受關注的A股企業吧。
  • A股千億市值榜出爐:茅臺穩居第一 石化「雙雄」跌出前十
    兩市總市值超過千億元的股票共有128隻,相比2019年年末的91隻擴容明顯,其中白酒龍頭股市值增長明顯。千億市值陣營擴大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25日收盤,在這128隻千億市值股票中,超萬億的有7隻,超過5000億的有15隻,超過3000億的有36隻,超過2000億元的有60隻。這些上市公司涉及25個申萬一級行業,來自非銀金融行業的最多,有17家。
  • A股千億市值榜出爐!茅臺穩居第一,寧德時代升勢強勁,石化「雙雄...
    這些上市公司涉及25個申萬一級行業,來自非銀金融行業的最多,有17家。來自銀行、電子、醫藥生物、食品飲料、汽車、電氣設備行業的分別有16家、13家、10家、10家、7家、7家。  今年以來,醫藥生物、食品飲料、汽車、電氣設備行業成為千億市值上市公司的搖籃。而這幾個行業市場表現突出,年內分別累計上漲50.60%、73.17%、43.35%、93.48%。
  • 中國超千億市值公司排行:北京43家,上海15家,香港有多少家?
    所以,也有人說中國還有很多隱形巨富,比如段永平,旗下的步步高、vivo、OPPO等都沒上市,如果上市了,他很可能成為首富;再比如任正非,華為作為全球頂級科技公司,市值可以比肩阿里騰訊,一旦上市,任正非的身價也不菲,雖然只有1%的股份。
  • 深圳40年!461家上市公司,市值超19萬億,排全國第二
    02461家上市公司 8家500強企業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14日,深圳境內外上市企業總數達到461家(包括多地上市),其中,A股上市323家,境外上市138家,包括港股上市111家、海外資本市場上市27家,461家上市公司總市值合計超19
  • 資本市場30年 A股總市值全球第二
    30年來,A股上市公司數量、市值、地位處於穩步上升態勢,映射出中國經濟的日益繁榮。   數據顯示,從1990年的「老五股」「老八股」開始,到2000年,深滬兩市上市公司數量突破千家,歷時十年。2010年,上市公司數量突破2000家,歷時十年;2016年,突破3000家,僅用時六年;2020年9月,突破4000家,僅用時4年。
  • 【市場規模遠超5G 多家上市公司布局6G】據中國移動預測,到2025年...
    【市場規模遠超5G 多家上市公司布局6G】據中國移動預測,到2025年,國內5G將拉動近10萬億元的市場規模,6G正式商用後將拉動更大的市場規模,當然距離6G組建成網還有相當長的時間。據三星白皮書預計,6G標準的完成和商業化最早可能於2028年實現,大規模商業化可能於2030年左右實現。
  • 獨家首發 | 3隻個股超千億,上半年湘股市值排行榜來了
    紅網時刻7月3日訊(記者 甘紅 )113家A股上市湘企,總市值1.33萬億元。今日,紅網獨家發布《2020年上半年湖南A股上市公司市值榜》。算上今年3月「官宣」將註冊地從北京變更為長沙的惠博普,截至6月30日,湖南共有A股上市公司113家。
  • 市值超千億美元!繼騰訊、阿里後,中國又一網際網路巨頭誕生!
    說起來,騰訊、阿里除了影響力大以外,其市值也是很多國內網際網路企業所難以望其項背的。據統計,騰訊、阿里這兩家中國網際網路巨頭企業的市值已經超過千億美元,遠遠甩開國內同行。值得一提的是,5月26日!隨著港股開盤,中國又誕生了一家網際網路巨頭!
  • 中國股市總市值突破11萬億美元!茅臺獨超2萬億,市值攀升顯著受三大...
    今年以來,中國股市總市值持續攀升,截至10月13日收盤,滬深交易所股票總市值76.34萬億,約合11.28萬億美元,早在10月12日股市大漲時,股市總市值已經突破10萬億美元,為2015年以來第二次突破該數值大關。
  • A股總市值全球第二!30年融資超15萬億 分紅逾10萬億
    30年融資超15萬億,分紅逾10萬億) 目前滬深兩市共有4101家上市公司,總市值近80萬億元,擁有投資者帳戶數量1.75億,營業收入總額佔了GDP總量的半壁江山,上市公司成為中國經濟的支柱力量。
  • A股總市值全球第二 30年融資超15萬億分紅逾10萬億
    目前滬深兩市共有4101家上市公司,總市值近80萬億元,擁有投資者帳戶數量1.75億,營業收入總額佔了GDP總量的半壁江山,上市公司成為中國經濟的支柱力量。   資本市場助力中國經濟轉型升級   上市公司破4000家 總市值全球第二   「十三五」以來,滬深兩市上市公司數量跨越3000、4000兩個千級門檻,相比資本市場建立初期10年上市1000家的進度,A股擴容速度顯著提升,資本市場日益繁榮。
  • 【集微早報】①傳音控股股價暴漲3倍市值突破千億:前三季淨利潤近...
    【集微早報】①傳音控股股價暴漲3倍市值突破千億:前三季淨利潤近20億元②39家泛安防上市公司Q3業績盤點:超半數營收負增長,迪威訊/富瀚微等淨利下滑靠前③北京君正:晶圓廠產能緊張 視頻業務出現缺貨情況④至純科技18.6億元定增申請獲證監會發審會審核通過
  • 涉及4家上市公司,對應市值超100億
    涉4家上市公司 對應市值超100億元這可能是中國第一個將如此大規模的資產進行家族信託的案例,也是中國民營企業從創業到守業轉型發展的現代企業傳承治理案例。魯冠球三農扶志基金持股的對應市值合計超過40億元,魯偉鼎還因此成為了「中國首善」,登上了今年5月21日胡潤發布的《2018年胡潤中國慈善富豪榜》的榜首。
  • 金山雲敲鐘上市,雷軍手中又多了家上市公司,拼多多股價創新高
    據了解,「鸞翔計劃」為國內首個區塊鏈人才庫,由區塊鏈產業人才研究所聯合國內15家主流協會/聯盟共同發起,由鏈人國際與火訊財經主辦。來自國家部委、知名企業、學術機構、主流協會等不同領域的重磅嘉賓出席了此次發布會,就區塊鏈人才、新基建等諸多話題進行了精彩討論。
  • 中國最有錢3個老師均北大畢業,他把公考做成千億市值超越新東方
    俞敏洪(新東方)、張邦鑫(好未來)、李永新(中公),是中國僅有的3家千億教育行業上市公的掌門人,巧合的是,他們都是北大畢業的。其中,中公教育是唯一不做k12(中小學教)教育的。但公務員考試帶來強大推理,卻讓這家面向成人的教育有著非同一般的盈利能力和現金流,並且以1339億市值(3月12日上午9:58分數據),超越新東方,成為市值第二高的教育行業公司。
  • A股龍頭效應強化 機構集中抱團 129家公司市值超千億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陳燕青隨著最近兩年的結構性行情演繹,A股行業龍頭的市值不斷提升。根據WIND統計,截至15日收盤,兩市共有129家A股總市值超過千億元。其中,貴州茅臺、工商銀行、中國平安、建設銀行、招商銀行、農業銀行、五糧液等7家公司市值更是超萬億元。
  • ...漲幅超小市值股2倍,醫藥行業市值首次奪冠,千億市值俱樂部大擴容
    數據顯示,2019年末A股市值超500億公司2020年平均漲幅達到35%,是同期市值低於50億元公司平均漲幅的2.5倍。A股資金正越來越向頭部公司靠攏,市值超500億的公司2020年日均成交額均值為10.97億元,是同期所有A股成交均值的4.9倍,是市值低於50億公司日均成交額的12.39倍。在去偽存真、價值投資導向下,A股市值結構「馬太效應」越來越明顯。
  • 全省首家營收超千億上市公司!
    2018年以來,為解決省屬企業建築類資產配置效率不高、同質化競爭激烈等問題,陝西省國資委謀劃將省內建築類資產重組整合併實現證券化,推動資源資產向優勢主業、優勢企業集中。2018年,陝建營業收入超過千億元,位列中國建築業競爭力200強企業第5位,站穩西部建築行業龍頭地位,提前兩年跨入「千億俱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