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前
_
這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戰鬥,也是科技與疫情的戰鬥!睿創微納,以往用在紅外製導、單兵夜視領域的高科技,這次用在生產重點抗「疫」物資!
全自動紅外人體測溫儀、測溫模組及探測器成急需!
隨著返程復工人員的增加,快速精準的全自動紅外體溫篩查檢測設備成為公共場所防疫的「第一道防線」!睿創微納全資子公司艾睿光電的人體精準測溫熱像儀以及測溫模組等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
本次疫情前,國內紅外人體測溫儀整體需求量不大,故睿創微納在此領域銷售也較少。睿創微納是從晶片、探測器、機芯模組到整機的全產業鏈布局,掌握了晶片及模組的核心技術,擁有完整的從晶片到模組的研發、生產能力,在此次疫情防控戰役中,一方面給廣大的測溫整機企業提供了核心的探測器和模組,同時也迅速研發生產了自己的人體測溫產品,投放到機場、碼頭等公共場所。
作為紅外行業的技術領先企業,睿創微納被山東省工信廳列為抗疫重點物資供應單位,測溫產品生產線春節幾乎無休。山東省工信廳派特派員駐企幫助協調配套供應商等資源。煙臺市委書記張術平、市長陳飛先後兩次到睿創微納督促協調防控疫情的熱像儀及測溫組件的生產。
目前,睿創微納正全力調配各類資源加大生產,其全自動人體測溫儀已應用在武漢協和醫院、廣州白雲機場、成都高鐵站、北京地鐵7號線等。
自疫情發生以來,作為紅外行業領先的上遊晶片探測器企業,睿創微納已接到了眾多下遊合作廠商的探測器及測溫模組訂單。目前正在日夜趕工,攜手多個合作夥伴一起戰「疫」。
為何睿創微納成為疫情防控重點物資的定點單位?睿創微納的技術有多「硬核」可以助力戰「疫」?這需要對睿創微納與紅外行業有較深入的了解。
紅外行業市場急速增長
目前所用的紅外測溫儀主要分為兩種:手持式紅外測溫儀和在線式全自動紅外測溫儀。在人流量大的公共場所,如火車站、機場、地鐵、碼頭、寫字樓等,手持式紅外測溫儀通過人工篩查效率低,同時也將工作人員暴露在危險的境地。
而睿創微納全資子公司艾睿光電的全自動紅外測溫儀具有非接觸、遠距離、大面積、快速篩查體溫的優點。密集人流全自動無感通關,一旦發現體溫異常者,儀器將自動顯示並實時報警。這無疑將大大提高篩查效率,意味著在人流密集的地方能夠進行大規模快速篩查並減少暴露危險。
2月初,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醫療物資保障組印發關於組織做好紅外體溫檢測儀及配套零部件生產企業復工復產工作的緊急通知。明確將紅外體溫檢測儀納入疫情防控重點物資。全國各地對測溫儀的需求迅速暴增,從每年300-400臺的需求增長到目前每月幾千臺的需求。工信部公布全國收到紅外體溫檢測儀需求2萬臺,預計全國全自動化紅外體溫檢測儀需求6萬臺。
行業研究員預計:近期疫情影響下,紅外設備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整個疫情會為紅外設備打開空間,未來公共場所上紅外測溫設備可能會成為標配。短期內形成了幾十億左右的市場需求。
晶片設計製造:全自動紅外人體測溫儀的核心技術
這一巨大需求的核心,即被稱為全自動紅外人體測溫儀「心臟」的核心技術,則是非製冷紅外焦平面探測器,它是運用集成電路設計技術與 MEMS 傳感技術開發出紅外MEMS晶片,由晶片組成探測器。探測器再加圖像處理電路、軟體算法做成機芯組件,最後做成全自動紅外人體測溫儀、紅外製導、單兵夜視等終端的應用產品。
非製冷紅外晶片的關鍵技術在於晶片研發設計和製造,具有很高的技術門檻。目前全球掌握非製冷紅外焦平面探測器核心技術的主要有美國(雷神、DRS、FLIR、BAE)、以色列(SCD)、法國(ULIS)、韓國(I3)、中國(睿創等5家企業)。對於高端產品,西方國家對中國維持著禁運。
睿創微納正是擁有非製冷紅外晶片的設計製造技術,其集成電路設計、MEMS傳感器和封裝測試都是公司自主研發的,擁有從晶片、探測器、機芯模組到整機的全產業鏈布局。
所以疫情爆發後,睿創微納被列為抗疫重點物資供應單位,隨著山東省工信廳特派員的入駐,「抗疫」所需,睿創微納的紅外測溫產線服從政府調度,加班加點生產。除了自己生產整機產品外,還給其它的測溫整機企業提供了核心的探測器和模組,攜手多個合作夥伴一起「戰」疫!
十餘年專注於非製冷紅外行業終達國際先進水平
細說起來,睿創微納突破非製冷紅外晶片的設計製造技術,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用了十年專注之功。
非製冷紅外晶片技術水平的高低,主要看晶片的像元間距、陣列規模、靈敏度NETD、幀頻等等。
從像元間距來看,美國雷神、BAE和FLIR的產品像元間距做到12微米,DRS產品像元間距做到了10微米,法國ULIS像元間距做到了12微米,以色列SCD像元間距做到了17微米。睿創微納做到了10微米,根據公開信息,睿創微納是繼美國DRS公司之後,第二個發布最小像元間距10微米非製冷紅外探測器的公司。
從陣列規模來看,美國雷神做到了1920×1200,FLIR做到640×512,以色列SCD和法國ULIS都做到了1024×768,睿創微納最大面陣做到了1280×1024;從NETD來看,睿創微納也可提供低於30mK的產品,處於領先地位。
中國紅外行業努力追趕,目前國內以睿創微納為代表的非製冷紅外技術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18年初睿創微納就發布了12微米640*512面陣紅外探測器機芯,比法國ULIS公司提前了一年多。睿創微納2018年5月又發布12微米1280*1024非製冷紅外探測器。而且,從160到1280全系列12微米探測器現都已實現大規模量產。
睿創微納紅外產品的一個顯著特色就是高靈敏度,體現在圖像上清晰銳利,被客戶譽為「看清頭髮絲的熱像科技」。從輸出信號來看,市場上很多紅外探測器是輸出模擬信號,需要另外增加一個AD晶片轉換成數位訊號。而睿創微納全部產品直接輸出數位訊號。
睿創微納目前被認為是國內非製冷紅外技術領先的廠商。另外,非製冷紅外探測器的銷量上,睿創微納在國內也處於領先地位,根據公開資料的披露,2018年睿創微納紅外探測器的銷售數量是其國內兩家可比公司銷售數量之和的1.8倍。
十年辛苦不尋常,願早日打贏戰「疫」!
紅外行業技術門檻較高,睿創微納十年辛苦不尋常。其實,公司自在2009年成立,在2013年之前,主要都是以研發為主,處於虧損狀態。2013~2015年是其產品重點突破階段,在技術與產品突破之後,2016~2018年公司盈利快速成長,連續三年銷售和業績翻倍式增長。銷售收入從6000多萬元增長至3.84億元,淨利潤從900多萬元增長至1.25億元。2019年,睿創微納預告其歸母淨利預計實現20225.41 萬元左右,同比增加 62%左右。
據業內人士分析,睿創微納在軍用非製冷紅外探測器與機芯的技術與供應處於國內領先,安防領域出貨量有望保持較快的增長,在汽車紅外夜視領域也一直在研發和試驗,而這次因疫情帶來的測溫領域產品的爆發,為睿創微納又打開了一個新的市場空間。
無論如何,正在加班加點生產的睿創微納,願和大家一起付出最大的努力,早日打贏這場戰「疫」!
_
歡迎關注「山東資本圈」
_
數中管窺 見事明理
透過資本雲霧 記錄時代生活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