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購買服務 增加政策型養老床位供給

2021-01-03 SZNEWS

深圳特區報訊 (記者 李舒瑜)民營養老院和公辦養老院「冰火兩重天」的困局怎麼破?市人大常委會關於構建高水平養老服務體系的決定執法檢查報告建議,通過政府向民營機構購買服務的方式,增加政策型養老床位供給,優化資源配置。

根據報告,我市有養老機構52家,其中公辦14家,民辦21家,公建民營17家,已有19家機構獲評廣東省星級養老機構。全市共有養老床位13132張,由社會力量建設或者運營的養老機構床位數佔七成,多元化養老服務供給格局基本形成。

居家養老是絕大多數老人的選擇。為此,我市大力開展居家養老服務,截至去年9月全市共有老年人日常照料中心112家、老年星光之家600家、長者飯堂263家,面向老人提供家政、助醫、康復、助餐等上門服務。

執法檢查也發現,雖然我市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與市民的需求以及先行示範區建設目標相比,還存在差距。比如老年患者慢性病社康「開藥難」問題仍然存在,選點不科學導致部分長者飯堂就餐率偏低等。由於養老服務行業存在投入大、場地要求高、回報率低等特點,導致民辦養老機構入住率偏低、運營壓力大、市場活力不足,發展不均衡不協調。

報告建議,針對短板問題,大力推動養老服務的提質增效。特別是要加大對民辦養老機構的扶持力度,通過減輕稅費負擔和運營成本,推動民辦養老機構降低收費標準。推廣政策型養老床位模式,通過購買社會化床位服務方式設立政策性床位,在減少政府一次性投入成本的同時,提高社會化床位入住率。同時,給予社會力量設立的公益性養老機構、醫養結合機構與公辦養老機構同樣的土地使用政策,可以依法使用國有劃撥土地或者集體所有土地。採取改造、利用閒置廠房、社會用房等方式的,按照規定享受用地優惠政策。

相關焦點

  • 失能失智床位從「有限」變「無限」——青島「家庭養老床位」破解...
    「要想改變過去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零敲散打、良莠不齊的供給方式,就必須圍繞家庭養老床位,理順供給機制。」  根據新政,青島市在街(鎮)一級引入具有醫保和長期護理保險定點資質的養老機構,建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在社區一級,將原有的城市日間照料中心和農村幸福院轉型為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站(以下簡稱服務站)。
  • 武漢市黃陂區政府購買網際網路+居家養老服務方案政策解讀
    ,提升我區養老服務供給水平,促進黃陂養老服務業更好更快發展,按照《武漢市推進「網際網路+居家養老」新模式實施方案》(武政規〔2018〕1號)要求以及2019年區政府目標工作任務、區人大會政府「十件實事」的要求和市民政局2019年績效目標任務,積極推進「網際網路+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區民政局結合2019年6個街道試點探索的經驗,代擬起草了《黃陂區政府購買網際網路+居家養老服務方案(試行)》。
  • 廣州千名老人養老床位41張,遷移式養老大潮將至?
    廣州壽星城養老社區市場部經理鄧亮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很多地方是「未富先老」,所以經常出現老人覺得住不起而養老機構又入住率低的兩難。「目前,整體養老資源和需求之間的匹配落差可能將會長期存在,這需要企業不斷摸索和精細化運營,也需要政府相關政策的傾斜。」廣州養老基建領先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的養老設施如何?
  • 26省會養老機構建設運營補貼政策匯總
    床位運營按年平均實際入住床位數給予每年每床不低於2000元補貼。公建民營養老服務機構享受非營利性民辦養老服務機構的床位運營補貼政策。所需資金除省級補助外,按照誰許可誰補助的原則,由審批同級政府財政或福利彩票公益金安排。許可前原審批的養老服務機構補助按原規定執行。
  • 養老院床位「搬」進家!廣州試點家庭養老床位,申請戳這裡
    提起廣州試點推行的家庭養老床位政策,家住廣州市荔灣區東漖街芳和花園的芳姨豎起大拇指。  為增加廣州中心城區居家、社區、機構「三位一體」優質養老服務供給,構建具有廣州特色的「大城市大養老」模式,從2019年開始,廣州市率先在越秀、海珠、荔灣3個中心城區試點家庭養老床位服務。  12月28日,廣州市民政局舉行廣州市家庭養老床位試點建設情況新聞發布會。
  • 江蘇普惠養老床位來了!政府助力、企業讓利、老人受益
    今年86歲老人王進蘭12月初入住頤養院的普惠養老床位,她告訴記者:「這裡吃得好,住得也不錯,心情也好」。普惠養老床位每個月減免800元的費用,像頤養院裡的48平米的二人間,減免之後每個老人只需要支付1700元左右就可以入住了。作為城企聯動普惠養老合作項目,徐州九如城泉山頤養院共建設養老床位1817張,其中30%以上是養老普惠床位。
  • 遼寧:到2022年失能老年人長期護理型床位佔比不低於50%
    央廣網瀋陽5月8日消息(記者郭威)近日,遼寧省發布《關於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到2022年全省失能老年人長期護理型床位佔比不低於50%,接收經濟困難高齡失能老年人將不區分經營性質享受運營補貼。
  • 將養老院床位「搬」進家,廣州已試點設立超600張家庭養老床位
    據了解,為增加中心城區居家、社區、機構 " 三位一體 " 優質養老服務供給,系統解決養老服務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以及養老床位結構性問題,從 2019 年開始,廣州市率先在越秀、海珠、荔灣 3 個老齡化程度較深、老年人較多的中心城區試點家庭養老床位服務。
  • 廣州市《民辦養老機構資助辦法》,新增床位每張床位補貼高達15000元!
    其中,政府投資興建並委託社會力量經營管理的養老機構,享受本辦法除新增床位補貼以外的其他各項資助。 公益性民辦養老機構與經營性民辦養老機構享受同等補貼標準。 第三條市、區民政部門按照職責負責養老機構的資助管理工作,所需經費按規定和程序列入年度部門預算。
  • 我市老年人口105.5萬 老齡化率19.5%養老床位達到30251張 位居全區...
    全市養老機構79家,社區養老和照料設施166家,社區互助型養老設施1013家,千名老年人口享有養老床位達到28.7張,創歷史新高;養老床位達到30251張,位於全區第一。今年以來,我市養老服務供給穩步高效增長,投入資金1.27億元,建設市福利院養護樓、臨桂區養老綜合服務中心養護樓項目、永福縣民政園區、陽朔縣老年服務設施、平樂縣民政園區、七星區心之樂養老中心、市縣居家養老服務站點等項目;新增民辦養老機構7家,通過多種措施使得我市社會化養老服務呈現高、中、低端檔次並存,個性化、產業化、品牌化發展勢頭強勁的局面;我市大健康產業發展推動養老服務業向更大規模、更高層次發展
  • 江蘇建成護理型養老床位26.7萬張 智慧養老應對「銀髮浪潮」
    江蘇建成護理型養老床位26.7萬張 智慧養老應對「銀髮浪潮」 2020-09-23 14:22:01朱曉穎 攝   中新網南京9月23日電 (記者 朱曉穎)江蘇省副省長趙世勇23日在南京表示,2019年江蘇累計為229萬老年人提供專業化上門服務,滿足高齡失能群體長期照護服務需求,建成護理型養老床位26.7萬張。要推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與養老服務融合發展,提高智慧養老水平。
  • 神木市梯次推開政府購買智慧居家養老服務
    近日,《神木市政府購買智慧居家養老服務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出臺,為進一步提升神木養老服務專業化、智慧化水平,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撐,也標誌著神木市養老服務工作邁上了新臺階。
  • 託起穩穩的幸福——「十三五」以來養老服務質量穩步提升
    老人說:「能夠在家門口享受養老服務,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謝文驊享受的「家門口養老服務」,得益於「十三五」期間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的推行。作為試點之一,衡陽市推行新建住宅必須同步規劃建設配套養老服務設施,政府無償新建、改擴建社區養老用房等措施,積極打造小區養老「毛細血管」。一批小而美、專又精的社區養老機構逐步興起,讓老人實現養老不離家的願望。
  • 讓老年人在「家門口」享受高質量養老服務,青島城陽託起最美夕陽紅
    推進養老服務供給側改革,完善養老服務體系,以居家為基礎、以社區為依託、以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為老年人提供高質量的多元養老服務,託起最美夕陽紅。城陽區出臺《城陽區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投資1000餘萬元,目前8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已全部試運營,全年新增床位1600張。
  • 甘肅省養老服務條例
    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通過補貼、補助、購買服務等方式,優先保障經濟困難的獨居、空巢、留守、失能和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的老年人的居家養老服務需求。第十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推動居家養老信息化服務平臺建設,整合醫療、餐飲、家政、出行等各類養老服務資源,實現需求和供給的信息對接,為居家老年人提供緊急呼叫、家政預約、費用代繳等服務。
  • 東陽創新模式推動養老服務轉型升級
    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我國將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這對構建多層次、個性化、品質化、精準化的養老保障體系和服務供給提出更高要求。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該市連續7年將養老服務列為十大民生實事之一,通過創新居家養老模式等方式,推動養老服務轉型升級。明年爭取實現示範型居家養老中心全覆蓋臨近中午飯點,東陽市六石街道示範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傳出陣陣笑聲,老人們陸續向食堂走去。「固定在這裡吃飯的有20多名老人,都住在附近小區。」
  • 北京異地養老試點明年增4000張床位
    明年,三期項目將開工建設,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設置床位4000餘張。另外,燕達健康城二期項目已開始規劃設計,項目佔地1200畝,計劃設置床位15000餘張。項目落成之後,將進一步提升承接京津冀地區醫療、康復和養老需求的服務能力。  燕達養護中心負責人李海燕介紹,在養護中心旁幾分鐘路程就是配套建設的醫院,同時與北京各大醫院合作,每天都有來自北京的醫療專家坐診。
  • 福州發布加快推進養老服務發展(2020-2022年)實施方案
    中心城區每15萬老年人口配建1個城市社區嵌入式家園,其他縣(市)區每30萬老年人口配建1個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街道和中心鄉鎮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覆蓋率100%;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覆蓋率100%,建制村農村幸福院覆蓋率75%。「六助一護」(助餐、助浴、助急、助醫、助行、助潔和照護)服務全面推行,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佔比達60%以上。
  • 關於加快醫養結合融合,促進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的建議
    》(國辦發〔2015〕84號)文件中指出,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驅動」的原則,發揮政府在制定規劃、出臺政策「十三五」規劃》,《規劃》中「積極推進養老服務與醫療衛生結合發展」明確了「大力促進醫養結合;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障制度;增加老年人護理服務資源供給」等任務內容。
  • 養老床位的價格能否更精準...
    10月25日,杭州市民政局和都市快報同步推出「建言杭州『十四五』,我與代表委員一起看養老」網上意見建議徵集活動,短短幾天,收到了100多條意見和反饋:「杭州的適老化改造,暖心!切切實實體會到作為老年人的幸福感。」「我們兩個獨居老人,80多歲了,居家養老服務可不可以從現在的兩個小時增加到三個小時?」「家庭床位的建設大概什麼時候能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