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很多年後人們回望歷史,2020年絕對是一個話題不斷的「轉折點」,因為特殊大環境的影響,人們無法外出,因此誕生的科技產物都非常「接地氣」,不僅僅是在家學習、辦公的軟體激增,更多的是數位化這一概念開始更深層次的滲透到大家的生活當中。
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2020中國科技,看看這一年究竟發生了哪些變化,是不是不知不覺中就習慣了這些改變。這一年,有關於科技的五大關鍵詞,個個都是痛點:晶片、直播帶貨、暴雷、社區團購、隱私。
華為今年面臨的「無芯可用」窘境,讓原本已經行駛在高速路上的業務直接一腳急剎,修修補補、千瘡百孔。11月華為正式拆分榮耀,到此為止,榮耀肩負使命前行,華為換道,開始走向IoT智慧家居、智能穿戴、汽車等等領域。
當然,受到影響的不僅僅是華為,整個手機市場以及晶片行業都開始反思,一時間熱血沸騰的企業開啟了「造芯熱」,有人爛尾,有人堅持不懈,這件事情,再多的吹噓也沒有什麼用,慢工出細活,只有形成一條健康完整的產業鏈,才能有所突破,不過好在,還有機會補齊短板。
2020年,直播帶貨迎來集中爆發,接連破億的銷售額,讓線下商店都「饞哭了」,果然是「行行出狀元」。數據表明,國內的直播電商市場在2020年預計會達到9610億元的規模。
在接連暴漲的數字背後,電商行業也正在經歷著一輪輪顛覆,刷單、假貨、劣質等等問題開始層出不窮,平臺、主播、商家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就連頭部主播們都是如此,小心翼翼,開始收縮,未來的直播電商,或許只有兩條路,一是殿下神壇,而是經過改革和規範存在,不論如何,今年可能都是他們的巔峰時刻,如何理性看待電商直播是用戶的必修課。
從瑞幸咖啡自爆財務造假開始,這一年就開始不斷的暴雷,下半年的蛋殼公寓,讓租客和房東的矛盾到達極點,這一難題至今都沒有沒解決,漂泊在外的「打工人」不僅要面臨種種壓力,還要時刻擔心自己被房東「趕出去」,這種信任和契約受到損傷之後,恐怕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修復。
網際網路時代,但凡出現一個新的業務,都會引起各大巨頭的興趣,但是又會受到大範圍的爭議,輿論不斷,賣菜不止。從「必須拿下第一」,到人民日報「低頭看六便士,天上的月亮這麼辦」,再到「社區團購九不得」,跌宕起伏。
用戶可不僅僅是一個可以轉化的數字,所以流量大戰的最後,會是慘澹收場還是徹底顛覆還很難說,畢竟菜籃子這種事,大家還是會相當謹慎。
關於個人隱私的話題,從網際網路存在以來就不斷被提及,但是今年,「人臉識別第一案」宣判圓方敗訴、「男子戴頭盔看房」、進出小區安裝人臉識別等等,似乎無時無刻都有一個暗中觀察的攝像頭,在記錄每個人的臉。
也是今年開始,人們不再為人臉技術感到驚奇,開始琢磨那些被搜集起來的臉用來幹了什麼,如何才能保護好自己的數據和「臉」。科技發展至今,這個問題也確實到了非談不可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