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頭蘋果和金融大咖摩根大通,寧可放棄利潤也要發展行動支付業務來阻擊海外支付界槓把子PayPal。或許從這兩個公司身上,我們能尋找出行動支付業務的重要之處。
在美國,最受年輕人歡迎的行動支付業務並不是Apple Pay,而是一款做AA轉帳起家的社交+支付軟體Venmo,隸屬於支付平臺Paypal。Venmo的影響力大到成為移動轉帳業務的代名詞,比如朋友吃飯後AA帳單,美國年輕人通常會說:來,我們Venmo一下。
年輕人們不僅把用Venmo付錢變成習慣,而且願意公開自己的支付行為,有點類似發朋友圈,寫上轉帳事由,並添加一些表情,比如:Jack給Pony轉了一筆房租,開心撒花。其實Venmo並不怎麼賺錢,沒給母公司PayPal貢獻太多盈利。不過PayPal顯然不怎麼在乎Venmo微薄的營收,反而很「享受」其帶來的用戶群。
從本周開始,PayPal打算在Venmo上玩點新花樣,想與商家們合作,讓消費者在購物時也能使用Venmo轉帳方式,其實就是微信和支付寶與商家合作的方式。在與商家合作時,Venmo還會賺取2.9% + 0.3美元的「手續費」,也算是創造一種新的商業模式。
Venmo在年輕人心中的分量與日俱增,蘋果和摩根大通有點坐不住了,他們正在試圖阻止Venmo成為行動支付領域的代名詞,比如提到谷歌就想到搜索,提到Facebook就想到社交網絡。
讓科技和金融公司這麼緊張的原因並不是因為這項業務有多賺錢,而是行動支付符合千禧一代的支付習慣,有很大的用戶黏性,能夠幫助公司來留住消費者,並且他們不希望自己金融業務的客戶都跑去其他公司。
本月初,摩根大通推出了個人移動轉帳APP Zelle,七家美國知名銀行都在轉帳的範圍內,預計能夠覆蓋8600萬消費者。摩根大通消費銀行業務負責人戈登·史密斯很慷慨地表示,用戶在使用Zelle個人轉帳時無需交任何手續費。
不在Zelle範圍內的其他銀行客戶可以通過一個獨立的應用程式訪問Zelle,轉帳行為不會再Zelle程序中發生,直接走Visa和Mastercard,但是這項業務要花錢。摩根大通這麼做的目的,就是想讓其付款APP能夠在更多的體系間流通,因為支付平臺的市場寬度,將決定在支付大戰中是否能夠取勝。
蘋果WWDC上宣布在IOS 11中上線「點對點」轉帳功能,允許iPhone用戶直接向對方進行現金轉帳,與iMessage和Siri產品整合在一起,推動對Apple Pay的使用。目前,6.8億iPhone用戶中只有13%啟動了Apple Pay這項服務。風險投資公司Loup Ventures認為,個人轉帳的付款可能會刺激更多的註冊Apple Pay。
在各大公司爭搶個人行動支付業務的背後,是數字行動支付人群的節節攀升。根據諮詢公司Aite 的數據,消費者在2016年個人移動轉帳金額達到了1471億美元,同比增長了47%。Venmo在2016年個人轉帳業務的金額達到176億美元,而上一年這一數字才為75億美元,同比增長134%。
通常使用這些支付和轉帳手段時,用戶需要填寫借記卡、信用卡、手機號、郵箱地址等等個人信息。對於行動支付公司來講,這是一筆巨大的數據財富,可以洞察用戶很多消費行為。如同PayPal CEO Dan Schulman所說,Venmo可能不盈利,甚至要倒貼,但是可以獲得用戶意想不到的參與度,每周用戶要打開APP兩到三次。
對於摩根大通這樣的金融公司來說,行動支付起到了收集數據,同時起到挽留大客戶的作用。微信和支付寶也是通過行動支付業務,得到了更廣泛的商家支持基礎和更高黏性的用戶群體,領土都已經衝出亞洲,佔領歐美了。
對於創造了iPhone的蘋果來說,隨著智慧型手機紅利期逐步消失,未來,智慧型手機除了正常的功能升級、配置升級之外,可能更多的是作為連接的設備,而構建行動支付環境就是連接線上線下,拓展連接功能中重要一環。除了蘋果外,三星、小米和魅族在內的手機,都在構建支付體系。
一旦將消費者行動支付的習慣培養起來後,這是不可逆的潮流,與其坐等別人來侵佔地盤,不如從現在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