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記者從市城鄉建設局獲悉,經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下簡稱市排水公司)持續奮戰,在城中村汙水圍截項目(江北片區)最難施工點,直徑1.8米的白馬河公園汙水幹管順利完成地下「穿越之旅」。年底,汙水就將「走新路」流往祥坂汙水處理廠。以初步形成的城區汙水幹管系統為基礎,「十四五」期間,福州還將加快補足管網「空白」,讓城區汙水主動脈更健康有力。
屢破難題 頂管施工不停步
「現在就剩順接掃尾了!」18日上午,白馬河公園內,幾名施工人員在地下忙碌。相比之前緊張作業,現場顯得輕鬆許多。市排水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年底,這根新汙水幹管就有望通水。
據了解,隨著西湖周邊及上遊銅盤河、屏西河截汙工程完善,通湖路—津泰路—六一路的汙水幹管已處於高液位運行,無法滿足不斷增加的汙水容量需求。為確保西湖、通湖路及三坊七巷沿線汙水能順暢輸送至汙水廠,福州展開洋裡汙水處理廠廠外管網三期工程——城中村汙水圍截項目(江北片區)建設。該項目涉及連洋—招賢路汙水幹管、寧化路—白馬南路—太平裡路汙水幹管及白馬河公園汙水幹管等3套汙水幹管系統。其中,穿過白馬河公園、長約0.6公裡的汙水幹管難度最大,也是整個工程的控制性節點。
「最大程度減少對公園景觀和市民遊園的影響是第一位的。」該負責人說,在施工方案優中選優的同時,市園林中心、白馬河公園管理處及設計人員多次到現場踏勘,在交警部門的協調下,導改方案也一再優化。在市效能辦、市城管委、市建設局等部門的指導支持下,渣土運輸、苗木移植等問題得到解決。
去年7月,該項目正式進場,難題卻接踵而至。原本,管道採用泥水平衡頂管機頂進,但補勘後發現,頂管需穿越約80米長的中風化花崗巖。泥水平衡工藝「不好使」,機械巖石頂管工藝性價比低。經方案比選,項目決定採用人工清障頂管工藝。這可最大程度縮短工期,也能節省工程開支。為加快進度,項目還進行了工藝改良,讓每日掘進速度提升至30釐米左右。為不影響今年春節期間市民遊園,除人機物料全面投入,掘進工作面也從單向升級為雙向,終於在春節前部分工作井和頂管施工順利完成。
「難題還有呢!」該負責人說,越過孤石後,頂管又遇上了舊井結構物,通過風鎬機破除、切割機切除,方可繼續前進。面對白馬河水與管道開挖面貫通的新情況,經再次現場踏勘,一場根據河道潮汐規律進行的抽排施工隨即展開。
15日,隨著雙向掘進頂管順利貫通,這根直徑1.8米的汙水幹管終於在「新家」安穩「入住」。年底通水後,沿線片區原本輸送至洋裡汙水廠的汙水,就能通過黎明泵站,轉輸至祥坂汙水廠處理,確保應收盡收。
提質增效 管網短板細細補
「除了白馬河公園汙水幹管,連洋—招賢路幹管的建設主要是解決前橫路汙水排放問題,現已完工通水,寧化路—白馬南路—太平裡路汙水幹管主要是解決西二環南路、寧化路周邊及寶龍廣場、白馬河周邊汙水排放問題,也已順利完工。」該負責人說,按「黑臭在水裡,根源在岸上,關鍵在排口,核心在管網」的理念,福州汙水管網補短板工作持續推進。
今年是「十三五」收官年,截至目前,為使汙水管網全覆蓋,市排水公司通過洋裡汙水處理廠廠外管網三期工程、連坂汙水處理廠廠外管網二期工程、洋裡片區改擴建項目、連坂片區改擴建項目等9項汙水處理提質增效、補短板重點項目,保障內河長治久清。
明年是「十四五」開啟之年,據了解,未來5年,福州將進一步完善城區汙水管網系統,持續提升汙水處理廠進水水質濃度和城區汙水集中收集率,加快補齊汙水管網空白區短板,包含新增江北片區三縱六橫汙水處理系統和江南片區六大主幹系統,提升源頭排水戶雨汙分流接駁、城中村等空白區汙水管網收集能力,打造更全面、更適應人口發展的汙水主動脈系統。
福州日報記者 孫漫 通訊員 柳建煒 鄭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