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產業把人類快速帶入「智能化時代」,各國紛紛圍繞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等技術領域布局,其中人臉識別應用已然成為計算機識別應用發展的主流技術之一。
據億歐智庫《計算機視覺人臉識別市場研究報告》預測,2021年中國人臉識別市場規模為529.7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保持在52%,前景相當看好。
風口之上,無數的企業前僕後繼湧入人臉識別的市場,而魔點科技是早期的拓荒者之一。你一定體驗過釘釘人臉識別打卡,沒錯那便是魔點科技的產品。
人臉識別戰場硝煙瀰漫,魔點科技於2016年底成立,短短不到四年,就憑藉自身實力拿下了多領域頭部企業的訂單,如阿里巴巴、中國鐵建、兗礦集團、美的等,同時通過與釘釘合作,將自身的影響力覆蓋到到各行各業,這些離不開魔點科技CEO肖傳寶對行業的深刻理解。
肖傳寶表示,人臉識別將會和我們的生活結合得越來越緊密,成為給人們生活提供極大便利的基礎技術。如果把人臉識別技術比喻成「電」,那麼藉助電力服務於大眾的「電器」就是——產品和服務。
網際網路智能硬體時代來臨
提到阿里巴巴,人們會想到支付寶和淘寶;提到百度,人們會想到搜尋引擎;提到小米,人們會想到手機,但是提到人臉識別的頭部企業,你會想到什麼?
不出所料的話,大多數人應該只依稀記得某個企業人臉識別的高端技術,卻對相關產品毫不熟悉,而這也是人臉識別領域的主要問題——技術發展日漸成熟,但和具體場景結合的能力較弱。
肖傳寶認為現在很多人都有個誤區——將技術本身當作產品,目前中國人臉識別領域的發展重點並不在於技術本身,而是如何進行更廣泛的應用。
那麼人臉識別和具體場景結合的最佳載體是什麼呢?魔點科技的選擇了相對困難的一條路——智能硬體。
智能硬體是通過硬體和軟體相結合對傳統設備進行智能化改造,讓其擁有智能化的功能,實現網際網路服務的延伸,形成「雲+端」的典型架構。
以人均一件1000元的智能終端硬體來計算,中國的總市場規模可以達到1.4萬億人民幣。
智能硬體的出現和盛行是不可阻擋的趨勢,網際網路前期的發展積累了大量數據,成為反哺智能硬體的能力和條件。而線下不斷智能化的設備,為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捷。
肖傳寶表示:「網際網路智能硬體時代已然到來,我們的方向是順勢而為。」
2019年我國智能硬體終端行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阿里、小米、華為紛紛開始布局,初創型的智能硬體終端企業逐漸壯大,出現了像科大訊飛、京東方、華米科技等新的上市公司。
依託「組織」拼裝「原子化」產品
問起肖傳寶如何找到人臉識別和具體場景的結合點,他答道:
「人待時間最長的是哪些地方呢?除了家裡就是辦公室,我創業的時候,辦公場景並沒有線下產品化的服務,這是一個很好的市場,魔點科技不過是順勢而為。」
這句話點出了魔點科技做服務的理念——以「組織」為中心,換句話來說,以人的社會關係為中心。從人的社會關係中去發現需求,解決問題。
肖傳寶告訴億歐,線下智能硬體服務的背後邏輯是『組織』。具體來說,場景是由人組成的,而人是社會化的動物,難以脫離社會關係存在,而社會關係往往通過「組織」的形式呈現。以「組織」為中心,意味著對目標人群的深入考察,真正以「用戶」為中心。
正如他所說:「我們做服務的核心就是『組織』,需要搞清楚這個人是組織內還是組織外,他和組織內的人如何協作,我們服務目的就是做好人的智聯與協同,打造好產品化服務。」
同樣的,辦公場景同學校場景不同,組織不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同,那麼隨之需要的場景化服務就不同。
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當然是很好的解決方案,但是對於企業來說,這並不符合「盈利」需求。根據不同的場景定製方案,勢必會消耗大量的成本,而最終拿出的方案可能只能適用特定場景,不具備遷移的能力。
對於這個問題,魔點科技的解決辦法是打造場景化「原子級」服務,最大程度地將產品做成一個個原子級的部件,根據不同場景的需求,搭建模型,基於組織進行協同,在最短時間將部件組合完畢,類似於「拼圖」。
然而並不是什麼圖可以拼成,肖傳寶表示,對於不熟悉的行業,難以形成原子級的協同機制。
換句話說,魔點科技是一個產品型的公司,給不同的行業SaaS提供標準化、可複製的產品,並且基於合作夥伴對行業的深刻理解,通過對產品進行原子級的解構和重塑,為各行各業實現數智化賦能。
「好用」和「用好」
然而「人臉識別」的隱私安全問題被詬病已久,近日「人臉識別」隱私第一案更是將產品和個人信息保護的矛盾變成熱點話題。
肖傳寶認為,應該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首先我們要判斷『人臉識別』是否有利於整個社會的一個發展,如果是的話,作為企業我們需要做到『好用』和『用好』。」
「好用」是指,人臉識別產品需要給社會帶來價值,給尋常百姓的生活帶來便利。有價值的產品自然會被人們所接受,例如在線支付,一開始確實有很多質疑,但是產品過硬,依舊可以被大眾認可。從這個角度來說,人臉識別如果讓尋常百姓得到便利,產生社會價值,就可以順利推進。
而「用好」意味著企業需要做到數據保護。肖傳寶表示,隨著算法的升級,很多東西可以放到邊緣,無需通過企業,包括用戶隱私,「人臉」在伺服器上就是一段代碼,不需要知道具體樣貌就可以識別,技術的發展可以解決隱私問題。
魔點科技做了一個很好的範例。新冠疫情期間,魔點科技研究出即便帶著口罩依舊可以被快速識別的新產品,準確率依舊很高,節省了人力和物力,在疫情期間被普遍使用。
對此,肖傳寶告訴億歐:「其實口罩識別我們也有個契機點,去年的時候我們接到了一些工地訴求,工地需要戴口罩和安全帽,我們做的研究是檢查工人的安全帽是否帶好,口罩是否符合標準。」
工地項目的模型和檢查口罩的模型是大同小異。春節後,魔點科技敏銳地意識到這是一個普遍需求,放假期間進行模型訓練,復工的第二天便推出了新產品。
人臉識別系統是「人眼」機能在機器上的延伸,魔點科技巧妙地將人臉識別技術同生活化場景結合,以智能硬體為切入點,解放人力的同時,也為社會創造了利益。日前,智能硬體已然成為風口,大風起兮,誰將獲利?誰又將湮滅在歷史洪流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