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大人都曾經是孩子,
可惜的是,很少大人記得這一點」
——【法】聖.埃克蘇佩裡《小王子》
小時候,我們渴望長大;可長大後,卻想回到童年。人生最寶貴卻容易丟失的東西無非三樣:青春、夢想和童心。
青春無法停留,歲月無法找回,只有夢想和童心,不應離去。
今天是六一兒童節,讓我們重拾回憶,重拾初心,看看監獄人民警察的童年!
01
白茅嶺監獄生活衛生科 洪平
5歲
1994年,我和母親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遊玩。
30歲
2020年3月,我在疫情防控期間負責生活衛生和後勤保障工作,當時正在統計各項電子臺帳。
個人感悟
五歲那年,我和父母去北京遊玩,曾經在人來人往的天安門廣場上走失了。在我彷徨無助的時候,一名警察叔叔發現了在角落哭泣的我,將我送回了父母身邊。從那時起,我的心中就埋下了一顆從警的種子,並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地生根發芽。
畢業後,我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上海公務員考試,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人民警察。
而今我已從警四年。這四年的工作中,我耳濡目染了同事們在平凡崗位上的盡職盡責,親身體會了從警路上的風霜雨雪,我也在磨練和感動中不斷地成熟和堅強。
02
軍天湖監獄獄政管理科 朱會亮
6歲
1999年,我6歲。父母第一次帶我去動物園,騎上駱駝,我第一次感受到世界的多彩與美好。
28歲
2020年3月,因為疫情,在大牆內封閉式執勤的我,辛苦而充實。圖為我正在和家人視頻通話。
個人感悟
黨旗在戰疫中飄揚 青春在磨礪中成長。作為一名90後青年民警,關鍵時刻就應該衝到最前線,以堅定信念和英勇行動,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03
南匯監獄一監區監區長 蔡衛國
8歲
1972年在鎮上讀小學的蔡衛國。我出生在江南水鄉安徽蕪湖的一個小鄉鎮,從小喜歡體育運動,身體素質相當好。特別羨慕身穿制服的警察叔叔,兒時最大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人民警察。
30歲
2019年在監區與罪犯談心,幫助他疏導情緒,解決與家庭的矛盾。
個人感悟
從警37年來,我始終牢記作為監獄人民警察所肩負的重任和價值追求,「把大牆內的人改造好,讓大牆外的人生活好」,使浪子回頭與家庭團聚,為人民看住「火山口」、「炸藥庫」,為社會安寧和諧做好「守夜人」。
04
女子監獄幹警 黃鑫悅
3歲
1993年,那時我剛入幼兒園,除了父母,最信任的就是老師,也是那個時候萌發了想要做老師的小小夢想。
30歲
2014年 實習期滿後,我就被評為優秀公務員。激情工作,快樂生活。
個人感悟
小時候的夢想就是希望成為一名人民教師,沒想到多年後,成為了一名監獄人民警察。但這個職業其實承擔著多重的角色,是老師,要一尺講臺講是非對錯;是醫生,將心靈的傷口治癒,再塑新生。
05
青浦監獄愛生藝術團負責人 王勝邏
15歲
那是我讀安亭師範時候拍的。那天我們話劇隊要拍紀念照,所以就在我們廣播站外爬滿爬山虎的紅磚牆前拍了這張穿著紅襯衫滴紀念照。
51歲
2020年5月16日,我正在參加封閉執勤,在高牆裡守護一方平安。
個人感悟
記得兒時我的志向是當一名教師,而今在監獄藝術矯治的探索實踐道路上風雨兼程地走過了二十五個年頭。監獄人民警察其實也算是老師,只是對象由學生變成了服刑人員。如何幫助罪犯扼制惡念,激發善心,尋找人性的閃光點,始終是我的工作目標和宗旨。
06
提籃橋監獄組織宣傳科楊裕寧
6歲
30年前,小小的我就有個大大的夢想,夢想著長大以後能成為一名人民警察。
36歲
2017年,我遠赴異地支援工作,和當地警民結下深厚友誼。
個人感悟
我在提籃橋監獄主要負責宣傳工作,很榮幸能夠有機會記錄著監獄的發展,記錄著感人的點滴,記錄著或流淚、或流汗、或微笑著的每一張臉。這些不一定能寫入歷史,卻會成為每個人美好的回憶。
07
五角場監獄心康指導中心主任 許冬
5歲
1987年,父母帶著我走過上海師範大學,到桂林公園遊玩。
36歲
2018年,我從上海師範大學畢業來到上海監獄從事心理矯治工作已經14年了,那一年的我成為了「上海工匠」。圖為我正在通過「沙盤療法」解讀服刑人員的內心世界。
個人感悟
我出生於80年代的上海,見證了社會的欣欣向榮與時代的日新月異。小時候的我生性好動,桌球、足球、籃球等都是我學習之餘的主要生活。2004年,帶著兒時的夢想,我成為了一名光榮的監獄人民警察,從事著一份我熱愛的工作,不負韶華,以夢為馬,向著自己的理想前行!
為您推薦(點擊閱讀)
1、
2、
3、
申語軒
長
按
關
注
原標題:《【「六一」系列】監獄人民警察的童年》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