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邊的「機核」關注我們,這裡不止是遊戲
《逆轉裁判 復甦的逆轉》:「日利福尼亞」的「菲尼克斯」
成步堂三部曲放長線暗線的故事線的設計,給予《逆轉裁判3》一個完美的大結局,但是這一設定雖然造就了《逆轉裁判3》的高成就,也反而造就了整個系列陷入到了瓶頸:
畢竟前三部的劇情到最後已經完全封閉成為一個閉環,已經是寫的非常「死」了,可以說連續作的餘地都沒有留下來。
但是我在上篇說過,既然「逆轉team」製作組已經成立,CAPCOM是必須讓這個新小組繼續製作逆轉裁判系列的,因此如何延續品牌成為了逆轉team的重頭戲。
而此時突然蹦出一個「狗尾續貂」的續作顯然是不合適的,如果貿然重啟的方法又似乎容易自砸招牌,於是「逆轉team」想到了一個非常取巧的方法——
把舊作品移植到新平臺,然後加入一些新內容作為試驗,而剛剛上市的NDS則成為了最佳的平臺。
於是《復甦的逆轉》就這麼出現了。
本質上來講,《復甦》就是DS版的《逆轉裁判》初代,前四章就是原封不動的移植到NDS上,並沒有什麼新東西。
但是當玩家一路玩到新添加的第五章「復甦的逆轉」的時候,情況則有了180度的轉變——作為「新內容」的第五章比前四章總和還要長,幾乎完全可以當作一個獨立的遊戲了。
而且《復甦的逆轉》非常巧妙地利用了《逆轉裁判》結局綾裡真宵退場,至《逆轉裁判2》的第二章歸來之間這段空白期。
同時也利用了初代原本設定不完全,劇情較為簡單的「缺點」,將第五章完全變成了一個補全系列銜接設定的章節,直接將原本《逆轉裁判》1和2之間很多未講清的細節都加以補完,使得1-2的銜接變得更加合理順暢。
同時,在第五章安排的幾乎全是新人物上場,甚至由於真宵的退場,助手還換上了「科學側」的寶月茜,其實從外型上看也知道,寶月茜實際上就是當年的廢案鹿山羽紗樹的再利用,但是這個再利用卻與第五章的主題完全切合(之後會說)。
而「全部替換新人」設定其實還能起到調查玩家對出場人物「汰舊換新」的情況的反響如何,而最終的結果可能正影響了之後《逆轉裁判4》的創作,《逆轉裁判4》內借用了不少《復甦》的人物也可能源於此。
「科學側」助手寶月 茜
值得一提的是,《復甦的逆轉》的製作人中赫然出現了之後「新逆轉系列」的總指揮山崎剛。
可以說,《復甦的逆轉》「加新人」的設定,既是多管齊下的一次試探,也是巧舟提攜山崎剛的一次試水,或者說《復甦的逆轉》其實才是真正的「山崎剛逆轉」第一作。
說一千道一萬,山崎剛逆轉確實差點事兒......
我在之前其他的一些文章中說過,早期DS遊戲都有拘泥於觸摸、3D,麥克風等新特性的情況,《復甦的逆轉》也不例外。
第五章基本就是NDS新系統的大集成,開場動畫就由靜止畫幻燈片變為了流暢的3D,3D證物讓搜索線索變得更加複雜,新的「科學搜查法」更是活用新系統,麥克風在收集指紋時候正好用於吹鋁粉,魯米諾試劑則利用了觸控螢幕,甚至由於NDS的3D處理能力,還出現了視頻證物。
可以說為遊戲本身增加了更多樂趣,也很好的宣傳了DS的特性,但3D證物等證物的判定略較之前的證物嚴格,某些時候費盡心思指證半天卻因為系統未能判定而失敗,也很讓玩家惱火。
指證3D證物很好玩,但也很讓人崩潰
另外,「逆轉team」可能也注意到了,逆轉裁判系列的火爆完全就是一種封閉在日本本土的狀態。
因為GBA時代,逆轉裁判系列只推出了日版,造成了逆轉裁判系列只在日本知名的情況(華語圈屬於因為民間盜版漢化導致的火,算是特例),而作為一個有很大一部分遊戲在歐美火爆的CAPCOM,逆轉裁判勢必要放眼歐美市場。
於是2005年E3,CAPCO將《逆轉裁判》作為宣傳重點之一,《復甦的逆轉》以《菲尼克斯·懷特:王牌律師》(Phoenix Wright :Ace Attorney,後續作品被簡寫為Ace Attorney )之名在北美上市了。
但是,這個封面的設計......這也太醜了吧!
從整體上來說,逆轉裁判系列的歐美版的宣傳非常到位,以至於時至今日逆轉裁判系列的歐美粉也非常多。
CAPCOM將英語本地化做得十分怪異:把人物起了一個英文名字,故事地點搬到了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歐版根據語言不同設定為遊戲版本所在的國家)。
遊戲中把一些日版的證件改為了美國證件,「將軍超人饅頭」變成了「將軍超人熱狗」等等,但是人物卻沒有變化。總之就是「換皮不換餡」。
御劍的「英文全名」是:邁爾斯·埃奇沃斯(Miles Edgeworth)
除了這些無關痛癢的本地化細節的變化之外,本體絲毫沒有一點歐美文化的影子,因此造成了哭笑不得的情況:一群頂著歐美名字的日本人在美國打起了官司。以至於後來有歐美玩家譏笑為「日利福尼亞」。
誠然對於逆轉裁判這種文化根底濃厚遊戲來說,如果把內容都徹底變成歐美文化,意味著遊戲要推翻重做(參考《應援團》)。
但是這種半吊子的本地化,實在不如直接翻譯原版的內容而不作變動,於是美版遊戲不僅顯得超級尷尬,甚至影響到後續的遊戲的發行——
《逆轉檢事2》至今仍然沒有推出歐美版本,而《大逆轉裁判》又涉及到明治維新這個很局限的歷史背景,怎麼本地化?並且日版《復甦的逆轉》本身就是雙語的,直接可以切換為美版.......
而且2005年的時候,「移植大廠」CAPCOM做出了一件非常匪夷所思的事情,《逆轉裁判》PC版居然出現了。
這個版本的意義何在???
但是,這款遊戲除了是光碟安裝之外,還是日區限定版——需要日文windows不說還限定windows XP,其他地區玩家幾乎無緣,而且這個版本還十分坑爹的是GBA移植版,沒有《復甦》的劇情。
《逆轉裁判4》:無法擺脫舊作的「新」章開庭
《復甦》發售之後,逆轉team一直進行的工作就是把《逆轉裁判2》和《逆轉裁判3》移植到NDS上,並且推出歐美版。
DS版一上來就是Best Price版本,沒有所謂的「初版」
美版封面也正常了很多......
不過,此時《逆轉裁判4》還是處於一種秘而不宣的狀態。
不過,經歷了《復甦的逆轉》還算不錯的反響之後,CAPCOM終於決定放心下來公布新作,而新作則是「新章開庭」——近乎於「重啟」的新人物、新故事、新劇情。
不過《逆轉裁判4》的時候,逆轉team已經經歷了一次大換血,巧舟基本已經處於掛名的狀態了,對於新作的製作也是若近若遠的狀態。
而且巧舟當時還在琢磨著自己的新作品《幽靈詭計》(Ghost Trick),因此《逆轉裁判4》與其說是巧舟操刀的「舊逆轉」,不如說是山崎剛「新逆轉」名正言順的第一作。
巧舟靈機一動的新作品,但卻叫好不叫座
由於《逆轉裁判4》具有「重啟作」的性質,遊戲主要的任務自然是樹立起新一代的人物,以及新一代的人物的明暗關係線,於是新米律師王泥喜法介就這麼粉墨登場了。
但是,重啟作品肯定會遇到很明顯的一個難題:對經歷了前三代跌宕起伏劇情的玩家來說,如果重啟的過於平淡,那麼反而會造成極度負面的效果,因此完全脫離前三作劇情的「重啟」反而倒像是一種自殺行為。
於是如何創造出一種既不脫離原有三部曲,又能夠過渡到新故事的效果成為了《逆轉裁判4》面臨的一大難點。
而最終製作組還是無法放開手腳,只得「狗尾續貂」:前作主角作為配角的方式來接續這種感覺,於是一個「逝去的傳奇」——中年成步堂就這麼出現了,但是讓老玩家倍感親切的同時,卻也給這款本應是「新起點」的遊戲帶來了致命傷害。
冒失律師成步堂不再,但是腹黑中年成步堂出現了
其實逆轉裁判玩家中一直有一個傳言:這個「中年成步堂」的最初設計只是作為王泥喜的一個幕後領路人的原創角色,只不過在後期在粉絲的強烈期盼下改為了成步堂,當時有人說這個說法是《逆轉裁判4》的製作組在訪談中透露的。
雖然傳言本身我沒有去探求真假,但是從遊戲的劇情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中年成步堂雖然喪失了律師資格,成為了退居幕後的二線人物,但是實際上卻擔任的老謀深算的影子主角的作用。
整部《逆轉裁判4》的劇情似乎一直在圍繞他而展開,這樣直接導致了王泥喜的形象極度單薄,更像是被成步堂牽著鼻子走的工具人。
而成步堂的種種怪異性格也與之前的遊戲中那個冒冒失失的律師差異過大,以至於被形容為「突然黑化」,但是也有人對於此時這種「腹黑」的成步堂形象非常推崇——畢竟已經過去了7年,老牌律師應該就是這樣子。
這部作品中的系統引入了一個「看穿」系統,王泥喜可以通過看穿對方的小動作來引導對方話語的作用,但是本質上仍然是一種「外掛」,幾乎等同於變體心鎖,只不過換了個方式。
不得不說,這「外掛」比心鎖還嚇人......
當然在最後一章中,心鎖還是打了個醬油,之前復甦的逆轉的新人物也有不少在《逆轉裁判4》登場。
因此可以讓玩家猜測《復甦》本身就是《逆轉裁判4》的一次預演,而試驗性質的DS系新系統也都在逆轉4中發揚光大,在本作中出現了新的鞋模比對乃至3D化現場。
另外最後一章的「梅森系統」穿插於7年前後的現場也顯得很有科技感,但是「梅森系統」出現了一個似乎是邏輯漏洞的內容——用未來的證物去指證過去的人的一個「時間悖論」,至今仍然有玩家一直在爭論。
所以,《逆轉裁判4》雖然是起點還算不錯的「重啟」,但中年成步堂反而成為了一個揮之不去的幽靈,一直在這款重啟作的背後盤旋,王泥喜反而越發的被邊緣化,再加上對成步堂性格的處理也比較差勁,反而在遊戲中喧賓奪主。
故事劇情雖然充滿懸念卻到處都是挖的大坑沒填,導致遊戲拋棄過去重啟的願望基本等於完全泡湯,《逆轉裁判4》剛出世就直接陷入了一個異常尷尬的局面,以至於到現在很多玩家都拿4代當作黑歷史,甚至對其口誅筆伐。
其實這點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到今天《逆轉裁判4》也是經常被玩家忽略的一作,甚至3DS的移植版的銷量也完全不敵同樣「換湯不換藥」的成步堂精選集。
在推出後不僅評價不高,而且一路值崩(我居然是遊戲店搞特價99RMB買到的!),從這些點或許側面可以看出《逆轉裁判4》在全部作品中這種「不上不下」的尷尬地位。
不過話說回來,2008年《逆轉裁判4》剛剛上市沒多久時候,當時成步堂在結局時的一句「也許是時候再去考律師資格了」的話語引起了玩家們對新作的種種猜測。
而2007年的時候CAPCOM也宣布了續作正在銳意開發中,於是當時的我一時興起做了一個「《逆轉裁判5》」的惡搞LOGO,表達了一下成步堂也許有一天能和王泥喜同場的期待:
沒想到的是,這居然「神預言」了.....
《逆轉檢事》系列:另闢蹊徑的新道路
因為《逆轉裁判4》這種尷尬境地,逆轉裁判的新作很明顯的陷入了一個「續作泥沼」之中,2007年的「逆轉續作」在公布後長期保持沉默。
然而就在玩家認為《逆轉裁判4》重啟失敗,新作難產之時,製作組居然決定開創第二戰場,借用人氣超強的檢察官御劍,new逆轉not裁判——《逆轉檢事》就此開場了。
《逆轉檢事》的遊戲類型定位是「推理AVG」,這點與逆轉裁判完全不同,遊戲內可以自由活動搜尋證據,利用關鍵詞邏輯聯繫來推導案件,最終出現辯論對決的套路,也更像是傳統的偵探題材遊戲。
而二代增加的邏輯西洋棋則更多的是表現出一種「法庭之外的問訊系統」,可以說實際上,逆轉檢事回到了整個系列最初開發的原點——「偵探型遊戲」。
不過遊戲的本質還是一套法庭戰鬥遊戲的改版,並沒有喪失逆轉系列的精髓,只不過沒有了法庭部分而已。
從「拍桌子模擬器」變成了可以隨便亂跑的「偵探遊戲」
遊戲本身的劇情則更加巧妙的利用了成步堂三部曲的各個案件之間覆蓋不到的空間和時間,同時安排了諸多老人物上場。
除了交代了這些老人物在案件之後的歸宿,也徹底的把原三部曲裡本來含含糊糊一筆帶過的一些背景劇情完全解明,原本原作中一些兇手不甚明朗行兇動機,也因為新的故事的加入變得合理化。
而逆轉檢事系列更突出的一點,更加樹立了御劍的正面形象,甚至在第2代中在剝奪檢事徽章的前提下,居然幫助父親曾經的學徒信樂盾之當起了一個律師助手。
遊戲中也出現了御劍的老爸御劍信這一本來是只有一張照片的背景板人物大顯身手的回憶關卡,當然,這種加設定,加前傳的做法,同時也帶來了「設定吃書」的弊端,可以說好壞參半吧。
老爹的出場,讓這個背景板人物變得鮮活了,同時也圈粉無數
可以說,通過御劍這一側的《逆轉檢事》,原有三部曲故事更加的豐滿了,同時也表現了御劍並非是想像中的「邪惡檢察官」,而是一個在律師與檢察官之間追求真實的信念的正義者。
更為整個系列開啟了一個「隱藏BOSS」世代,2代的最終BOSS實際上直到最後一刻才抖出來,而且這個BOSS太死纏爛打了,堪稱系列最滾刀肉的一位。
不過,可能為了和正作作出區分,遊戲內隻字不提成步堂(只用「那個人」之類的話代替),也沒有出現過,成步堂和真宵反而化為了彩蛋,也是挺有意思的。
3DS來臨前:空前的沉默
在《逆轉裁判4》發售後,除了完全是外傳的《逆轉檢事》,實際上逆轉裁判系列除了移植作品,剩餘的商業手段已經僅局限於舞臺劇,寶塚歌劇、音樂會和每年的特別法庭等周邊產品。
寶塚歌劇「女扮男裝」的設定有種說不出的詭異,另外寶塚歌劇版《逆轉裁判》為了規避日本法律,全部採用美版設定,實在是難受
只餘下逆轉檢事來「苟延殘喘」,這實在是不夠看,確實讓很多粉絲很傷心,每年除了特別法庭,逆轉裁判的周邊活動也無甚可看。
期間關於正作的唯一一點信息,頂多就是把前三代移植到了ios平臺(這裡稱作「舊ios版」,與後來的新ios版HD區分)和wii平臺的wiiware,但是那個ios平臺的逆轉裁判是完全以DS版移植的,實在是很差勁。
首先限定區域上架,美版日版不通,其次內購收費而不是買斷,基本可以說這個舊ios版是一個騙錢作品了。
這個版本實在是差
而Wiiware版的逆轉裁判同樣是基於GBA版(除《復甦的逆轉》),可以說也是完全的冷飯,唯一的看點就是可以拿wii remote遙控器進行「異議」。
唯一的一點「賣點」
比起2001-2005年期間逆轉幾乎一年一作的頻度,正作的來臨似乎非常的難產,《逆轉檢事》掀起的熱潮雖然比較大,但是還是遠不及真正的逆轉裁判續作。
於是在這個3DS即將發售的前夜,逆轉裁判新作會不會登錄3DS的傳言也越發傳播開來。但是整個逆轉裁判系列的新作仍然在繼續沉默,直到2012年,這一切才有所轉機。
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