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1 日,由明基聯合松下、攝影之友、數字尾巴等共同舉辦的首屆「明基攝影后期大賽」正式開啟。本次大賽旨在通過分享優秀後期作品、攝影權威大師乾貨等形式展現完整攝影工作流,傳達合理後期的概念。
歷時三個月,大賽順利落下帷幕,評委團隊為大賽評選出了六幅一等獎和四幅二等獎作品。接下來就請大家一起欣賞一下經過激烈角逐後勝出的作品吧!
一等獎
人像類:「黑童話」
作品自述(宋詞):
我聯繫當下社會問題設定一組發生在當代社會中的童話。通過對原有童話故事中元素和情節的提取和解和解構,顛覆原作中的善惡美醜,以《「從此,她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為主題將我思考多年的想法拍攝出來。
評委點評(燕子):
可以用攝影的語言來表達自己想要表達和討論的現象或者事情,是一件很過癮和很有趣的事兒。有人用攝影來記錄,用人用攝影來討論。這張作品就是一張很典型的,通過一個靜態的瞬間畫面,討論了許多現在社會比較令人關注問題的照片。加上通過顛覆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童話的形式,讓人覺得有意思。光影打造也很精妙,作者想要讓人稍稍駐足的小細節,都用光影明暗非常自然地突現出來了,這一點很好。細節到位,整張照片會讓人想要放大了,仔細地看,不願錯過其中包含的任何元素。這組作品的題目我也挺喜歡的,《「從此,她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有諷刺,也有思考,很有趣。
人文類:「巖石教堂的信徒」
作品自述(楊維靜):
2019 年 9 月,我背起行囊扛著相機,前往衣索比亞拉利貝拉的巖石教堂,身臨其境觸摸和感受非洲之奇蹟。公元 1000 年左右,信徒們懷惴著虔誠的信仰,花費 24 年的時間,在 2600 米的高原上鑿出了 11 座雄偉的巖石教堂。每天都有大量的信徒,身著白色衣紗來教堂祈福禱告。行攝中,我用鏡頭記錄和定格一張張淳樸、天真、虔誠的臉龐。每一次創作與遠行,都在實踐中不斷感受人文攝影的超凡魅力。
評委點評(張千裡):
這幅作品在整體畫面上具有很好的氛圍,整體上略微壓暗的亮度,有三個好處:1. 控制天空曝光2. 讓十字架的輪廓能更加明顯3. 曝光也沒有壓得太狠,人物依然有細節,能看清一些地域特徵這樣的影調控制顯示出作者比較成熟到位的控制能力。構圖上低角度仰拍,讓人物顯得很突出,尤其是左側那位。手裡拿的東西不與地平線重疊,形式感更加鮮明。我覺得這幅作品中最點睛之筆的就是巖壁上的十字架。雖然我們沒有看到任何傳統意義上的教堂的形象,但通過這個圖形一下子就明白了作者要表達的意圖。並且也展示了外來宗教與當地文化的融合。曝光和構圖都是敘事的手段。
人文類:「盛裝待航」
作品自述(呂世森):
作業工人們在高空舞動著噴槍和油滾如同手持畫筆,時而潑墨揮灑時而住筆調色為鋼鐵巨輪披掛新裝。不多時一幅幅色彩斑斕的巨幅畫卷展現在我們眼前。美麗壯觀,令人欣然怦動、肅然起敬。
評委點評(陳建強):
工業題材在各類比賽都屬於較為稀缺的題材。該作品能從眾多的參賽中脫穎而出的原因在於構圖與色彩的表現。作者在拍攝時充分發揮了攝影創作中最為重要的幾個因素:典型的環境,典型的人物,典型的瞬間,在構圖中將以上三個典型元素完美呈現。作品中自然的冷暖對比色十分協調和醒目,加上後期的光影控制,令畫面增強了明暗的過渡,使作品更具影調的感染力。
風光類「天山之南」
作品自述(李濤):
2019 年 5 月拍攝於新疆阿克蘇地區溫宿縣境內,天山南坡的託木爾峰系冰川腳下的海拔為2800米帕克勒克高山草甸。當時天氣不太通透,光線還有些硬,但是氣氛與結構還是不錯,後期製作在LR裡做了簡易的漸變濾鏡與適當色彩加強及銳化。
評委點評(薛欣):
該作品作為典型的風光大片,是廣大攝友喜聞樂見的風格。天山腳下,山巒疊嶂、牛羊成群。前景綿延起伏的草原,由明暗光影勾勒出完美的曲線。因同屬天山風貌,與著名的喀拉峻人體草原有異曲同工之妙。而背景的群山恰到好處的打破了草原優美卻單調的局限,在規律中獨樹一幟,重複中增加看點,更加強化了畫面的豐富性。
人文類「時光」
作品自述(李柏豐):
無數個日夜的等待,只為記錄這座城市最美的光影。往往有的時候,最容易忽略的卻是眼前的美景。選好日子,算好太陽角度,換一支鏡頭,我再次登上鎮海大廈,記錄這一刻極致的光影。她恰到好處地閒庭信步地走進這個「舞臺」,成為了全場的焦點。此時此刻,我耳邊仿佛響起小約翰施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的旋律。這就是我想要的畫面,光與影的旋律!
評委點評(何連海):
整個畫面影調簡潔,結構豐富,線條突出,韻律十足。通過黑、白、灰、的對比體現極簡的攝影風格,人物是此畫面的一個亮點,既是主體又是畫面的視覺中心,也能體會到作者心中「意」與「境」。乾淨的畫面,大量的留白,高機位俯拍給人厚重的形式感。
風光類「天鵝與小紅帽」
作品自述(左斯洋):
照片拍攝於 2018 年的多瑙河,冬季在河濱漫步,偶遇一群天鵝,成群結隊的在河岸上漫遊。一位紅帽少女在河岸旁似乎與天鵝在輕聲交談,人與自然,動物與城市在一個鏡框裡形成一幅和諧的共同體。整體圖面後期處理為黑白對比,更添靜謐感官。從航拍視角,更為強調在大的時空維度,人與動物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是所期寄的嚮往。
評委點評(薛欣):
作品並非傳統意義上的風光大片。但構思巧妙,對仗工整,實為不可多得的好片。說到構思,該作品完美詮釋了抽象藝術先驅康定斯基「點線面」的平面構成理論。使其不再拘泥於攝影的範疇,而更趨向於精確設計的平面作品。而天鵝的白羽紅冠和人物的白衣紅帽,又形成了恰到好處的色彩和多寡的呼應,實屬難得。
二等獎
人文類「衛士」
作品自述(孫秀東):
拍攝於 2019 年 2 月 12 日,正月初八,北京下著一場大雪,我以十五分之一秒的慢門拍攝頂風冒雪堅守崗位的國旗班戰士,表現共和國衛士不畏風雪守崗衛國的堅毅目光和精神風貌。慢門拍攝能夠使雪花拉絲,增添了大雪紛飛的氣氛,有一種「京城雪花大如席」的意境。後期作了剪裁和調色。
評委點評(翟東風):
一幅好的攝影作品,需要同時具備幾個基本特徵。嚴謹的構圖、精彩的瞬間,正確的色彩還原、恰當地運用攝影技巧,典型地域特徵,時間和空間關係等諸多元素。本期明基攝影大賽的獲獎作品《衛士》,當屬此類佳作。作者抓住了一個難得的下雪機會,採取嚴謹的中心對稱構圖,合理運用低速快門,讓核心人物與主體建築形成虛實對比的視覺效果。比較完美地體現出大國尊嚴和人民軍隊威武之師的形象。本期大賽的與以往攝影比賽最大的區別,就是允許後期操作,此片略顯不足的是沒有規避掉畫面左下角的紅色滅火器,影響了整體視覺效果,有點遺憾。
商業類「紅色高跟鞋」
作品自述(萬賁):
一雙紅色的高跟鞋,在蘭色網襪上燃燒,婀娜中不失嫵媚。下一秒將搖曳起裙擺,隨著節奏輕輕舞蹈。那些妖嬈的情愫,都在高跟鞋的舞步裡,緩緩釋放。
評委點評(劉楊):
這幅畫面像是一次復古與時尚的碰撞。但它不是為了暴露或誘惑,它描繪的更像是情緒和美感,是情愫,是萌動,是不可再來的青春。畫面整體構圖和諧,細節豐富,顏色和光影的塑造也比較有感染力,使得故事主體完美突出,讓觀看者有強烈的代入感。
風光類「夢幻海灘」
作品自述(梅翕):
該作品是 2019 年 11 月攝於浙江省溫州市洞頭區,用16-35的廣角鏡頭,f9的小光圈,30秒慢門拍攝,將洶湧的海浪拍打海灘的場景用攝影的手法加上後期轉為黑白使作品更有質感,更耐看,更能表現出如夢如幻的形式美藝術效果。
評委點評(陳帆):
一張經典的海景慢速快門的作品,在低速快門下,近海的水面完全霧化了,呈現出白色把黑色的海岸巖石包圍在其中,黑白的色彩反差對比強化了視覺衝擊力,同時又給人一種夢幻的虛無縹緲的感覺,讓人心靈能夠放鬆並沉溺其中,這大概就是風光攝影的魅力吧!
風光類「藍魔之淚」
作品自述(Miracle):
拍攝於印度尼西亞義診火山口,藍色的火山湖充斥著大量的硫元素,讓整個湖水猶如藍色的眼淚。同時火山口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硫氣體,使得拍攝過程比較艱難,不過最終還是拍到了滿意的作品。
評委點評(張賓):
這幅作品形式感極強,本來中規中矩的居中構圖,通過色調和影調有序的對比,將畫面的透視完美表達出來。前景的細節與質感後期加強得很好,遠處的雲霧和天空的星月對畫面也起到極好的烘託作用。個人覺得不足的地方在於整體畫面調整為偏品色調,如果天空和地面再去掉一些品紅,僅保留天際線那一處,或許冷暖對比會更加強烈。
另外,8 月每周六晚 19 點,大賽評委將做客「明基專業攝影顯示器」微博直播間,與大家分享本次評審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