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的崛起,像坐了火箭一樣,非常神速!
淘寶、京東都是2003年起步的,用了十幾年時間成為電商巨頭。而拼多多2015年才成立,3年後就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硬生生地在阿里、京東的眼皮底下成了氣候。從月活用戶數以及市值上看,拼多多已經超過京東,成為中國第二大電商平臺。創始人黃崢的身價也來到3000億,與馬雲不相上下。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拼多多一直都沒有「購物車」。
購物車已經成了各大電商平臺的標配。淘寶在購物車的基礎上,演化出了訂單的概念,從而推出包郵、滿減、滿打折、滿贈等各種玩法。另一家電商巨頭 京東,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只有加入購物車,沒有立即購買按鈕。而反觀電商黑馬拼多多,卻劍走偏鋒,一直都不加入購物車功能。這又是為什麼呢?
這就不得不提到拼多多最核心的功能:拼團。
拼團的第一個特點是單品。而且往往是個價格很低的單品,例如很便宜的衛生紙、洗衣液。如果價格高了,平臺很難拿到有吸引力的優惠價,用戶拼團的成功率也會低很多。購物車的優點是:利於商品比價、有暫存功能。而拼多多的單品都是低價單品,不需要暫存、比價,反而是用戶越快下單越好。所以,拼團模式天生就不需要購物車。
那再追問一下,為什麼拼多多要選「拼團」模式呢?這就是黃崢的「精明」之處了!
拼團的第二個特點是分享。平臺希望用戶分享拼團連結,把它發到親戚群、朋友同事群裡。用戶獲得拼團價格的同時,也是在幫平臺宣傳拉用戶。低成本獲取用戶,這就是拼多多能快速崛起的最重要原因!購物車的邏輯是:一個用戶賣的商品多了,平臺會再給一些優惠(郵費、打折、贈送);拼團的邏輯是:買一個商品的用戶多了,平臺會再給一些優惠(拼團價)。
拼多多雖然沒有「購物車」功能,但它卻把「拼團」玩到了極致。
淘寶上的商品種類、款式多,選擇多樣。拼多多上的商品多是爆款,走的是薄利多銷路線。淘寶、京東主要做一二線城市,而拼多多的用戶群起步於三四線城市。拼團模式形成的差異化定位,讓拼多多避開了和巨頭的正面交鋒,這也是黃崢的精明之處!看到拼多多的崛起,巨頭淘寶、京東也紛紛效仿這種拼團模式。看來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雖然已經是行業巨頭了,還是不能馬虎大意!當然,多多其實也不慌,其背後是阿里的老對手:騰訊!
今日話題:你覺得拼多多有可能超過阿里嗎?黃崢有可能成為未來中國首富嗎?
本文由「小麥很酷」原創,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喜歡請點讚、收藏,並分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