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本晶片斷供潮來襲,聯想、小米、華為們如何應對?

2021-01-04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智能相對論(ID:TanglangFin),作者丨古海歸人

華為被美國「捅刀子」的同時,筆記本電腦行業也不好過。

據外媒報導,有產業鏈方面的消息人士透露,筆記本電腦相關晶片的交付時間將延長2-3個月。本次晶片延期交付的原因是產能緊張,特別是8英寸晶圓的產能緊張,進而影響到了筆記本電腦相關晶片的生產和交付。

由於今年疫情導致在線辦公、在線學習等活動劇增,筆記本電腦需求增加較多。若疫情繼續蔓延,斷芯風波將愈演愈烈。

一、晶片產能緊張由來已久,產業鏈集體「添亂」,局勢短期難改

目前的這種晶片斷供情況並不是突然出現的,「智能相對論」發現,早在2017年下半年全球8英寸晶圓代工廠產能就開始走俏。到2018年年中,根據Digitimes的數據,中國臺灣主要晶圓代工廠產能利用率已攀升至94.7%,到去年全球產能已經逼近了100%。

如果我們從其產業鏈上下遊來掰扯一下就可以發現,晶片斷供幾乎是必然出現的事情,只不過疫情的出現,使得供需矛盾更快、更猛烈地呈現出來了。

下遊:8寸晶圓性價最優,下遊新技術依舊青睞成熟工藝。

目前行業應用的晶圓主要有6英寸、8英寸和12英寸這三種,其中8英寸和12英寸的應用量最大,8英寸晶圓已具備了成熟的特種工藝,12英寸則對技術要求更高,性價比沒有8英寸高,這是下遊廠商仍舊選擇8寸晶圓的主要原因。

其次,當前全面鋪開的5G、物聯網等新市場,並不是都需要最先進的12英寸工藝製程,很多新技術還是大量使用8英寸產品,例如MEMS傳感器等。這種情況的出現加劇了8寸晶圓的緊張情況。這就像某條主路上已經堵滿了車,但是後面的人不分流,繼續擠這條距離最近的路。

中遊:IDM廠商跳躍升級,代工廠擴產難,產能已超負荷。

高科技企業都是以最新技術作為布局方向,近年從6寸轉向8英寸的趨勢過程中,部分IDM廠家將主要產能直接跳過了成熟的8英寸晶圓線,直接專注於12英寸晶圓的生產,他們將8英寸產品外包給代工廠,導致生產8寸晶圓的壓力進一步向代工廠傾斜。

而對於代工廠來說,高技術門檻就決定了行業的市場份額高度集中,前10大代工廠佔據了96.7%的代工份額。

一邊是主力生產公司少,另一邊是生產設備跟不上。由於現在設備供應商不再製造8英寸晶圓廠所用的新設備,所以生產8寸晶圓的設備奇缺,市場上只有二手設備可以流通。進而導致了全球的8英寸晶圓廠呈現出總量下降的趨勢,根據SEMI的統計,到今年底全球預計將有189個8英寸的晶圓廠,而在2007年的高峰期則有199家。

上遊:五分天下,上遊供貨有限導致雪上添霜。

從去年的數據看,目前上遊的矽晶圓生產廠家呈現出五家獨大的格局,也就是寡頭壟斷。在這種情況下,市場份額是相對固定的,各企業競爭壓力較完全競爭來說偏小,大家只要盯住少數幾個競爭對手的情況就可以。所以各方並不會貿然採取激進的擴張策略,這也導致產業上遊的矽晶圓廠家的產能比較固定,因此矽晶圓的漲價和缺貨現象頻現。

從整體的產業鏈分析可以看出,晶片(特別是8寸晶圓)的緊張局勢很難在短期內扭轉過來。而晶片是信息產業的核心,誰掌握晶片,誰就是掌控了信息產業發展的命脈。我國是製造業大國,正向著製造強國邁進,晶片在這場轉變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高科技企業(如筆記本電腦)需要「吃掉」大量的晶片,我國的晶片進口已經多年超過原油進口位居進口額首位。

二、美國積極拉攏行業巨頭,風險正在增加,內地「吃芯」大戶如何預備?

晶片產業被美國稱為「生死攸關的工業」,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晶片消費市場,消耗了全球約70%的晶片。在這次中美貿易戰中,「晶片」作為美國最先拿出的「殺手鐧」,瞬間把我們打得一個措手不及。

1、美拉攏臺積電等眾多「小弟」,對我國形成「晶片戰略」合圍

因為看中了我們「缺芯」的弱點,美國這次又準備從代工廠上面下手了,想加大對中方進行「晶片」壓制。5月10日訊,據華爾街日報,川普政府正在與包括英特爾公司和臺積電在內的晶片製造商討論在美國建廠。另外據道瓊的消息,美國官員還在考慮幫助韓國的三星電子擴大其在美國的代工生產業務。

英特爾發言人表示:「英特爾已做好準備與美國政府合作運營一家美國公司,並提供廣泛的安全微電子產品」。而臺積電發言人5月12日表示:「我們正在積極評估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合適的地點,但目前還沒有具體計劃」。

其實,美國早在去年10月就喊話臺積電到美國建廠,不過當時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就指出,短期內不會考慮在美設廠,也沒有相關收購計劃。那個時候中美談判最膠著,第一階段經貿協議還沒有籤訂,所以臺積電儘量避免成為中美博弈的棋子也是合情理的。

從代工廠市場看,臺積電一家公司已經擁有超過54.1%的份額。川普作為一個優秀的「商人」,必然會注意到臺積電的重要性,而談判這種事情無非就是付出籌碼大小的事。臺積電應該也明白並趁機在這方面向美方提更多優厚的條件。

近期臺獨勢力越來越猖狂,臺灣政體又傾向追隨美國。如果把這一點考慮上,美國再整合其跟隨「小弟」們,全球前十大代工廠中的8家都要受美國制約。而中國內地僅有中芯國際和華虹半導體兩家掌握在自家人手中,且份額比較小。

而局勢瞬息萬變,大反轉出現了。

5月14日,據路透社消息,川普將2019年5月籤署的行政命令延長了一年,該命令宣布發生國家緊急狀態,並禁止美國公司使用構成國家安全風險的公司製造的電信設備。5月15日,三天前還表示「沒有赴美建廠計劃」的臺積電官宣,將投資120億美元在美國建廠,且所有敏感零部件都將在美國國內生產。

5月16日凌晨,美國商務部宣布一項新計劃,將修改出口管制規定,全面限制華為購買採用美國軟體和技術生產的半導體,包括那些處於美國以外,但被列為美國商務管制清單中的生產設備,為華為和海思生產晶片前都需要獲得美國政府的許可證。

自此,美國對我方晶片戰略合圍的態勢已然形成,一旦中美、兩岸摩擦加劇,內地「吃芯」筆記本巨頭們必然處於被動。現在,面對全球的晶片斷供潮與美國的戰略壓制,內地「吃芯」大戶們又將何去何從?

2、內地筆記本巨頭束手無策,唯有華為、小米在行動

在內地生產筆記本的企業中,華為、聯想、華碩、小米等公司的筆記本晶片全部是依靠進口英特爾和AMD公司的。在今年的晶片排名中英特爾一家獨大,前50名晶片被英特爾和AMD公司包圓了。

聯想和華碩等公司基本沒有什麼自主權,全部依賴英特爾和AMD的供應,且基本沒有自研晶片方面的嘗試。可能他們認為這樣的嘗試既得不到想要的結果,又會激起美國的「針對」,還是繼續做個「聽話」的「乖孩子」比較有利。

根據調研機構報告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聯想仍然有1280萬臺的出貨量,排名第一。銷售量巨大,也意味著晶片消耗非常快,然而目前「吃芯」大戶聯想卻只能看英特爾公司的「臉色」行事。自去年開始,英特爾就表示晶片短缺,會儘快增加晶片的生產能力,但從產業鏈上下遊分析,這不過是英特爾在使用「望梅止渴」的計策罷了。

對於聯想落得「如此田地」,市場上關於其當年晶片策略上的爭議一直存在。柳掌門後來在談當年不投晶片解釋為民營企業底蘊不夠。

在「智能相對論」看來,這個東西並沒有對錯之分,而是格局不同。在當時以一個聰明的商人來看,不投晶片是正確的,因為可能要數年、十幾年看不到效果。在這期間聯想可能會因為持續投入資本而無法收回造成企業的經營問題,這是一種非常冒險的行為。但從一個傑出的企業家格局來看,柳總沒投晶片還是欠缺一些魄力和戰略眼光。

華為海思十幾年陪跑,最終「備胎」轉正,京東方連續虧損14年,最終逆襲成為世界第一。誠然,我們可以說京東方的成功是政府多年補貼的功勞,但中國「缺芯少屏」久矣,如果聯想真有意願沉下心來研發晶片,國家也不會不支持。據統計聯想十年研發費用不及華為一年,自己不努力就不能怪國家不支持。

也許某些人還沉浸在「銷量全球第一」的光環中,但如果聯想不看到核心競爭力把握在別人手中帶來的巨大風險,那麼當年大清帝國迅速衰敗的情形可能就會在聯想身上重演。

在應對晶片風險這方面,華為的操作似乎更值得稱讚。雖然華為並沒有直接開始生產晶片的動作,但它已經將晶片生產任務逐步向國內企業轉移。日前有傳華為旗下海思的麒麟710處理器晶片,從臺積電12nm製程,轉單中芯國際的14nm製程,逐步降低對臺積電的依賴。

目前華為自研的麒麟」晶片可用於筆記本電腦,但是由於其架構是AMD的,無法和Windows系統融合,便無法施展其本領。華為的晶片主要是依靠臺積電代工生產,目前華為的「麒麟」晶片還未成功應用,就已經被美國切斷生產去路,華為實在是太難了。

而小米從2014年也開始學習華為研發晶片,雖然只做出了四款應用於其它電子產品的晶片,且性能一般,但至少為做更高端的晶片開始鋪路。

3、「革命還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內地半導體產業要崛起,從設計到代工、封測都要自主化,因此大陸晶片設計公司尋求大陸代工是必然趨勢。」國信證券指出,2019年初開始,晶片設計巨頭以及中小型公司都儘可能將代工轉向國內,這種代工訂單轉移逐漸成為業內共識,且趨勢正在加強。

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已於2019年10月22日註冊成立,註冊資本為2041.5億元,並於今年3月底開始實質投資。中芯國際已經同國家集成電路基金等投資成立半導體產業基金,其目的也是要逐步打開國外晶片戰略的包圍。

基礎差,任務艱辛這樣的現狀我們無法改變,但想當年新中國也是從「最危險」的時刻站起來的。面對困難一味隨波逐流,如何開創「新時代」?全中國的人民都不希望看見我們的筆記本廠商乃至整個晶片行業的公司只是安於作一個「良民」,等著「主子」施捨。

如果說十幾年前華為創立海思類似於1921年的浙江嘉興的遊輪上的新生,那麼去年海思備胎轉正就如同1927年南昌城頭的槍響。「革命」的道路還有很長,「同志們」仍需努力啊。

或許未來某一天,我們能看見華為的晶片已經在自己研發的「鴻蒙」作業系統流暢運轉,小米的某些晶片已經和華為的作業系統順利並軌,而聯想、華碩等也成為了一個「先進分子」,聯合其他國內晶片公司開發適合自己的國產晶片。

總結

從晶片的產業鏈來講,目前緊缺的現狀無法在短期解決;而在未來,美國帶領的眾多「小弟」們已經對我們形成了戰略合圍態勢。更令人憂心的是內地許多「吃芯」企業早已被牢牢綁上「敵人」刀鋒上無法動彈,多年的「溫水」即將煮開,「青蛙」們是否能夠做出最後一搏只能交給時間來回答了。「智能相對論」只希望,以華為、小米等這類帶著「民族希望」的公司能夠趕在「敵人」封死最後一道關口之前「飛奪瀘定橋」。

相關焦點

  • 筆記本晶片斷供潮來襲,聯想、小米、華為們就要「束手就擒」?
    自此,美國對我方晶片戰略合圍的態勢已然形成,一旦中美、兩岸摩擦加劇,內地「吃芯」筆記本巨頭們必然處於被動。現在,面對全球的晶片斷供潮與美國的戰略壓制,內地「吃芯」大戶們又將何去何從?2、內地筆記本巨頭束手無策,唯有華為、小米在行動在內地生產筆記本的企業中,華為、聯想、華碩、小米等公司的筆記本晶片全部是依靠進口英特爾和AMD公司的。在今年的晶片排名中英特爾一家獨大,前50名晶片被英特爾和AMD公司包圓了。
  • 華為或將拆分榮耀以應對晶片斷供局面
    11月10日,據媒體報導,華為計劃將榮耀手機業務整體打包出售,榮耀管理層等將在這家新公司中持股,收購方包括神州數碼(000034)、三家國資機構以及TCL等公司組成的小股東陣營。對於這個消息,截至目前為止,華為、榮耀、神州數碼三方都未給予確認。
  • 小米、華為扎堆做 Win10 筆記本,聯想們該醒醒了!
    小米、華為筆記本新貴開始踏入該領域,便意味著要變天。在MWC2016上,華為搶先小米,發布旗下首款筆記本MateBook,雖然形態上融合了微軟Surface Pro 4和蘋果iPad Pro,但是仍給PC市場帶來一絲亮點。
  • 「晶片斷供」升級後,高通卻跟著華為遭殃?網友:多虧了小米、OV
    「晶片斷供」升級後,高通卻跟著華為遭殃?網友:多虧了小米、OV!對於華為而言,今年確實很難捱!Q1季度華為在海外市場的銷量暴跌35%,隨後在5月15日,美國商務部又宣布了一條針對華為的禁令,從零部件供應、晶片代工等層面,全面對華為的「晶片斷供」升級,而在此之後,可能川普及美國政府,也始料未及,原本他們只想要打壓華為,並限制華為核心技術的發展。可沒想到,「晶片斷供」升級後,高通卻跟著華為遭殃?
  • 針對晶片斷供,華為有沒有B方案
    今天是9月15號,是華為直接面臨晶片斷供的日子,但是在9月14日下午,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依然積極發聲:Mate40會如期而至。這也是讓不少的華為的粉絲放下自己的心的一個原因哦。,在此禁令進行發布以後,臺積電與華為的晶片的合作就截止到9月14號交貨完成了,這意味華為就失去了自己的晶片的優勢,而且緊隨其後的美光科技、三星與 SK 海力士等均表示,將無法在9月14 日之後發貨給華為。
  • 小米、華為殺入遊戲筆記本領域,老牌大廠們如何自保
    而在PC領域老牌廠商聯想、惠普、戴爾也面臨著是否轉型的生死轉折點,PC、伺服器硬體大廠轉型網際網路廠商,用網際網路思維進行營銷是考驗大廠們的軟實力。、惠普、戴爾,萬萬沒想到做手機的小米、華為網際網路廠商先後殺入筆記本領域,而華為甚至還殺入了臺式機領域,小米、華為來勢洶洶,加劇了整個PC領域的競爭。
  • 為發燒而生、曾經顛覆聯想、華為後來居上、小米筆記本如何衰敗的
    ,可見小米集團對筆記本事業的重視。其後推出4G LTE上網筆記本、遊戲本,小米ruby,紅米系列,可惜沒能曇花一現,沒有攀登到筆記本的最高峰、沒能把聯想、惠普、神州等拉下馬來,連攪局者華為都後來者居上、可謂起個大早、趕個晚集。
  • 晶片斷供首日 華為部分機型缺貨
    日前舉行的華為開發者大會上,華為對外發布了鴻蒙2.0系統,但是對於大家所關心的Mate 40系列,卻隻字未提。轉戰筆記本等彌補損失產業鏈消息,早前海思包了一架貨運專機前往中國臺灣,將麒麟和其他相關晶片在9月14日之前運回。面對缺少晶片所帶來的手機高端市場危機,華為著手其他消費終端的開拓,希望透過其他市場來「填補」損失。
  • 手機高端晶片斷供,華為如何應對?
    緩衝120天後,華為手機高端晶片被斷供的結局還是來了:9月15日,美國5月15日下發的對華為晶片管制升級令正式生效,臺積電方面已停止為華為代工生產麒麟晶片,高通、三星及SK海力士、美光等受影響,都將不再供應晶片給華為。
  • 晶片斷供首日!生態夥伴:華為沒有B計劃;經銷商:手機拿貨較困難
    華為至暗時刻來襲今年5月15日,美國在去年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基礎上進一步升級,美國商務部宣布將嚴格限制華為使用美國的技術、軟體設計和製造半導體晶片進而保護美國國家安全,即升級對華為的晶片管制。如此禁令下,臺積電等華為晶片代工廠為華為代工,將要獲得美國許可才能執行,當然美國方面給了120天的緩衝期,期間內臺積電等公司仍可給華為持續供貨,首個華為晶片斷供日為2020年9月15日。如今,9月15日已至,美國方面並沒有再宣布延期信息,這意味著華為晶片斷供正式來襲。在此之前,臺積電曾在其二季度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公司未計劃在9月14日之後給華為繼續供貨。
  • 華為手機晶片斷供 蘋果手機降價 手機行業格局再次洗牌
    晶片斷供,蘋果手機降價,這是引發國內手機行業洗牌的兩大因素。調研機構Canalys的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華為手機市場份額44.3%,同比增長8%;排名第二的vivo市場份額14.8%,同比下降13%。需要說明的一點是,華為手機的市場份額,包括榮耀品牌。  拋開其他因素不談,華為手機44.3%的市場份額,是第二名的3倍還要多,市場地位已經非常牢固了。即便是競爭對手持續發力,華為手機的地位也很難撼動。
  • 華為915大限臨近,晶片斷供潮來襲美國最後一搏能否如願
    據《朝鮮日報》披露,自美國商務部收緊對華為的限制後,三星電子、SK海力士等韓國半導體企業一直在考慮應對方案。「限制措施對於『使用美國技術的半導體』的界定並不清晰,因此出現了混亂。我們得出的結論是,包括存儲器在內的所有半導體都不能供貨。
  • 禁令生效,晶片斷供,華為積極應對方案出臺
    今天是9月15日,對很多人來說本來是很普通的一個日子,但是對於目前的華為來說,這確實一個至暗的時刻,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漂亮國破天荒的對華為進行了多重打壓,而且一次比一次厲害,而在今天9月15日,最嚴禁令生效,凡是使用漂亮國的製造設備、基於漂亮國技術開發設計生產的晶片,如果沒有漂亮國許可,
  • 高通突然宣布,「晶片斷供」或形同虛設?華為危機解除了?
    最近高通就突然 宣布,跟華為達成了長期合作的協議,華為跟高通和解,華為向高通支付了18億美元的專利授權費,這筆費用包括了以前拖欠的專利授權費,還有接下來的長期授權費。不過這對華為而言是天大的好消息,高通突然宣布的這則消息,表示,華為想獲取高通的晶片是沒有任何問題,技術都授權了,配套的晶片是不是也要來一點?「晶片斷供」等禁令可能會形同虛設。
  • 晶片斷供釀不對等交鋒,蘋果華為十月對決5G
    華為晶片困境與此同時,「國產機皇」華為也宣布了Mate40的預售預告。產業鏈相關報導顯示,華為可能推出華為Mate40、華為Mate40 Pro、華為Mate40Pro+以及華為Mate40 保時捷設計版4款機型。
  • 華為劍指晶片生產計劃,華為如何度過「晶片斷供」困境?
    [9月4日]我相信大家都知道,美國目前的華為政策是「緊迫的」,一次又一次地將華為推向「權力危機」,從一開始就切斷了華為和美國公司之間的合作關係,現在美國也是如此。臺積電、中芯國際和MediaTek等晶片巨頭曾表示:「預計9月15日後,他們將別無選擇,只能拒絕華為」,許多網民對此非常擔憂:「華為目前的形勢」,特別是現在距離執行禁令不到半個月,一旦華為遭受了全方位的晶片供應危機,華為如何度過這場危機? 還是華為未來的路? 都成為了廣大網友關注的焦點。
  • 晶片斷供,華為發力新領域!業內人士:明年行業將迎巨變!
    晶片斷供,華為發力新領域!業內人士:明年行業將迎巨變!眾所周知,手機業務原本是華為公司的強勢業務,年出貨量超過2億臺,僅次於三星排名第二。由於受美國的打壓,晶片生產和採購之路被封鎖,9月15日之後,華為手機只能使用儲備的晶片。
  • 晶片斷供首日,華為沒有替代,只能背水一戰…
    9月15日,美國對華為晶片實施全面「斷供」,華為的挑戰來了。隨著美國對華為晶片管制升級令正式生效,臺積電已停止為華為代工生產麒麟晶片,高通、三星及SK海力士、美光等都將不再供應晶片給華為。黑夜來臨前夕,華為抓緊時間從臺灣地區運回所有麒麟晶片。
  • 晶片斷供敲醒國內廠商,北鬥助力或將打破僵局
    從美國制裁華為開始,華為的發展可謂舉步維艱;然而不久美國更是痛下殺手、直指命脈:晶片斷供。面對美國的大棒和威脅,眾多產商無奈紛紛妥協助長了美國的囂張氣焰: 中芯國際對外宣布:&34;毫無疑問,這些若干客戶,就包括華為在內。 與此同時,臺積電方面也正面回應了&34;的問題,稱要到7月14日之後才能知曉是否可以繼續給華為代工生產。
  • 華為晶片斷供首日,真正的黑暗可能在明年
    9月15日,美國對華為晶片實施全面「斷供」,華為的挑戰來了。隨著美國對華為晶片管制升級令正式生效,臺積電已停止為華為代工生產麒麟晶片,高通、三星及SK海力士、美光等都將不再供應晶片給華為。黑夜來臨前夕,華為抓緊時間從臺灣地區運回所有麒麟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