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出,心身醫學發展任重道遠—新聞—科學網

2020-12-24 科學網
識別率低、診療待規範、患者就診需求未滿足
專家指出,心身醫學發展任重道遠

 

論壇現場(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供圖

「心身醫學必須『前移』,在社區全科醫生和綜合醫院各非心理專科醫生中得到更多普及。同時,心身醫學也必須『下移』,儘早地對心身疾病進行預防、識別和篩查以及幹預治療。」8月29日,在中國心身醫學高峰論壇上,大會主席、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主任委員、蘇州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教授吳愛勤指出,近年來,我國心身醫學普及發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任重道遠。

心身醫學是研究精神和軀體相互關聯的一門學科,它以心身相關障礙為研究對象,強調心理社會因素在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中起重要作用的一類疾病。比如,焦慮、抑鬱、失眠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都是心身症狀的表現。

新冠疫情易引起心身綜合反應

在今年新冠疫情期間,醫療管理者對心身問題給予了高度重視和積極應對,很多心理醫生都在第一時間奔赴抗疫一線。

「在疫情進入常態化後,疫情應激可導致醫護人員出現心身疾病、心身耗竭、創傷後應激障礙等心身綜合反應,非常需要心身關懷。」吳愛勤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心理危機具有強度大、戰線長、持久戰、傷害廣等特點。

相關調查也顯示,一線抗疫醫護工作者不同程度存在睡眠障礙、疲乏、職業倦怠、急躁憤怒、焦慮抑鬱等問題。

吳愛勤表示,新冠疫情應激帶來的應激-心理-神經內分泌免疫功能失調,可導致七大類心身疾病:心血管疾病、代謝疾病、胃腸道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神經內分泌系統疾病、神經疾病以及炎症反應。

除了心身健康外,應激壓力還對心理狀態、社會適應、家庭關係等產生嚴重影響,嚴重的心理社會壓力甚至可能導致碎心症候群最終發生猝死。

而面對疫情應激,公眾最容易出現三類情緒障礙是:針對威脅的焦慮驚恐,針對挫折阻擾的憤怒,以及針對失去的抑鬱情緒。「醫務工作者要能早期識別,從而儘早有效幹預。」吳愛勤直言。

「但目前,臨床上仍有大量的心身相關障礙患者就診於綜合醫院非心理專科,未能得到合理診治。」《中華內科雜誌》編輯部主任侯鑑君直言。

重視中醫藥的治療

早在1月26日,心身醫學分會就發出了「抗疫抗壓、助人助心、弘揚人文、心身同治」的倡議,也號召大量心理科醫生加入一線抗疫隊伍。

與會專家表示,通過心身同治的整合治療模式,包括溝通技巧、建立治療聯盟、人文關懷、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等,可提高心理免疫防禦力,有效應對疫情應激。

中醫對心身醫學的認識遠遠早於西醫,心身醫學不僅在理論基礎方面與中醫學「天人一體觀」「形神一體觀」「整體觀」等思想異曲同工,在臨床診療方面也與中醫學「剛柔體質」「心身同治」等辨證思想不謀而合。

中醫在心身相關障礙的治療強調遵循心身同治的原則,其中,中醫藥、中西醫結合治療是心身同治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在過去幾年中取得了不錯效果。

比如,烏靈膠囊以其對心身疾病的確切療效已經進入26個指南共識或臨床路徑,包括疫情期間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激心身健康援助手冊》《疫情應激的焦慮抑鬱狀態中醫心身治療專家指導意見》等。

並且,就在今年6月,《烏靈膠囊在心身相關障礙中的臨床應用專家共識》正式發布。對此,心身醫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教授袁勇貴表示,該共識將為改變綜合醫院醫生心身障礙識別率不足15%的窘境,提升綜合醫院臨床科室和基層社區醫務工作者的常見心身相關障礙的診療水平有重要作用。

與會專家最後指出,心身相關障礙在我國擁有較高的發病率,而當前臨床醫生和公眾對其的認識以及臨床診治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未來,仍需包括廣大臨床醫生等社會各方努力,助力心身同治理念更深入人心。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關注心理 健康成長】蒙醫心身醫學療法健康講座走進肅北縣
    【關注心理 健康成長】蒙醫心身醫學療法健康講座走進肅北縣 2020-11-02 18: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特色專科】兗礦新裡程總醫院心身醫學科
    △心身醫學科合影兗礦新裡程總醫院心身醫學科始建於2018年,科室秉承心身同治理念,開創生物-心理-社會治療新模式。集心理疾病預防治療與一體。對同一種疾病不同個體制定「個體化」方案。單純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物理治療,或者「三位一體」聯合治療。
  • 【要聞】察右後旗蒙醫醫院心身醫學整體健康互動療法治療點正式揭牌
    【要聞】察右後旗蒙醫醫院心身醫學整體健康互動療法治療點正式揭牌 2020-11-30 21: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生物醫學工程大有可為—新聞—科學網
    美國達文西手術機器人的成功商用表明,手術機器人的應用是外科發展的必然趨勢。 不過,郭書祥指出,目前手術機器人在醫學上的應用主要還存在幾個問題:機器人系統價格高昂,選擇接受機器人手術的病人數量少,操作機器人手術需要大量的訓練。 「安全性是手術機器人的第一要求,沒有安全,就無法推進應用。」
  • 81歲醫學專家韓湘君成為「大體老師」—新聞—科學網
    無言授道 大愛無疆
  •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新增眼視光醫學本科專業—新聞—科學網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19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申報的審批專業——「眼視光醫學」本科專業獲得審核通過,將列入2020年度招生計劃
  • 專家提出多源光學傳感器應用是重要發展方向—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作科所)作物栽培與生理創新團隊在遙感領域排名第一的期刊《地球科學與遙感》上,在線發表了該研究團隊聯合全球多位作物表型領域國際知名專家
  • 2020山東醫療衛生招聘考試醫學心理學資料:心身疾病
    2020山東醫療衛生招聘考試醫學心理學資料:心身疾病 2020山東醫療衛生招聘陸續進行,怎樣備考成為大家最關心的事情,山東中公教育小編特地整理了山東醫療衛生招聘的知識,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 ...失眠症綜合治療策略培訓班》及《廣西心身醫學診療進展學習班》
    為促進行業內失眠症診療及心身疾病患者護理技術的不斷提高、服務質量持續改進,8月22-23日,南寧市第五人民醫院在門診綜合大樓15樓多功能廳舉辦2020年廣西自治區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失眠症綜合治療策略培訓班》及《廣西心身醫學診療進展學習班》。
  • 湖南心身醫學專委會2020學術年會暨惡性腫瘤中西醫協作培訓班
    為推動心身醫學的發展,促進學術交流,根據學會學術活動計劃安排,湖南省中醫藥和中西醫結合學會定於10 月16-18日在長沙市舉辦心身醫學專業委員會2020 年學術年會暨中西醫結合遊戲障礙診療醫學培訓班
  • 瑞金醫院舉行第九屆「醫學體驗營」—新聞—科學網
    醫學體驗營同學參觀手術室 黃辛攝  9月5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舉辦了上海市第二屆醫院開放日活動暨瑞金醫院第九屆「醫學體驗營」,今年醫學體驗營的主題是「體驗醫學的使命」,瑞金醫院特地策劃了與新冠疫情密切相關的學科進行體驗,例如呼吸科、感染科、麻醉科、手術室和院感科,所有的體驗專家都是援鄂隊員。
  • 2017中國十大醫學進展/新聞人物揭曉—新聞—科學網
    2018年1月1日,由《醫學科學報》、《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主辦的「2017中國十大醫學進展/新聞人物評選活動
  • 重症醫學發展 任重道遠 -訪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黨委副書記邱海波
    目前,疫情防控取得重大進展,後疫情時代的總結與反思也成為重症醫學科專家們關注的話題。5月30日,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以慶祝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為契機,採用線上直播形式,舉辦了一場「任重道遠正前行」的學術活動。會上,全國知名重症專家學者就我國重症發展建設、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及康復等問題進行了廣泛且深入的討論。
  • 第一屆中國睡眠醫學發展高峰論壇三亞召開
    中新社三亞12月25日電 (記者 王曉斌)第一屆中國睡眠醫學發展高峰論壇25日在三亞召開,300餘名睡眠醫學及心身醫學領域的專家學者、醫務人員共話睡眠健康。像吃飯、喝水一樣,睡眠是人類不可缺失的基本活動。
  • 專家表示:中國老花眼手術治療水平與國際同步—新聞—科學網
    近日,第八屆中山屈光手術高峰論壇在廣州舉行,美國愛爾眼科CEO,麻省理工學院、哈佛醫學院醫學博士王明旭受大會主席餘克明教授邀請,線上做《老花手術矯正:臨床技術和科研前沿》主題分享。王明旭在報告中表示,老花眼手術治療在美國已成為主流治療方式。 據研究,老花眼通常在38歲左右出現,發病高峰是在42-44歲左右,幾乎所有患者在52歲時都會出現老視症狀,發病率接近100%。
  • 北醫三院醫學創新研究院獲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新聞—科學網
    喬傑領取獎牌 5月30日,記者從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獲悉,該院醫學創新研究院團隊獲頒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 最終,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醫學創新研究院團隊從240個科研團隊中脫穎而出,榮獲「疫情防控類」全國創新爭先獎。北京大學醫學部常務副主任、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喬傑院士作為團隊負責人登臺領獎。
  • 第二屆中國老年腦健康大會召開—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院士趙繼宗、陸林、蘇國輝,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永炎、董爾丹以及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會長劉維林、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委委員王小娥、中國生命關懷協會理事長李小琳、北京師範大學校長董奇等300多位專家參加了會議,並共同見證腦認知與腦健康聯合體的成立。 當前,全球正走向老齡化。
  • 第九屆全國生物信息學與系統生物學學術大會舉行—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潤生在致開幕詞時指出,目前生物信息學已經從一個關注較少的領域發展為生命科學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為一門成熟的尖端交叉學科,在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代謝組學等高通量組學研究中居於主導地位,在生物醫學大數據挖掘、人工智慧、合成生物學、疾病機制探討、新藥研發等生物與醫學前沿領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 院士專家:進一步推動甲醇燃料的應用—新聞—科學網
    何光遠言及的「已有的運行結果」包括,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等部門的聯合推動下,我國先後在山西、上海、陝西、貴州、甘肅5省市的10個城市進行了甲醇汽車試點工作。至2018年初,10個城市的甲醇汽車試點工作全部通過驗收。
  • 濰坊市益都中心醫院加盟東方心身醫學聯盟
    百餘位國內從事心身醫學、心理健康相關專業的專家、學者、以及醫學科研工作者出席本次論壇,分享國內外關於心理治療的新進展、新趨勢、新理念和新思路,共同搭建起「各抒己見、融合發展"的心理治療領域論壇的新平臺。濰坊市益都中心醫院與通過申報條件84家醫院正式成為首批會員單位,醫院臨床心理門診李秀麗主任應邀參會並參加學術討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