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自研成功,手機越賣越貴,華為自研的價值尤其真相是什麼?

2020-09-05 肇俊武

華為自研晶片取得成功並成功地超越驍龍晶片了,手機越賣越貴並成功地貴於所有國產手機了,雖然還沒有貴過蘋果手機,銷量已在國內、曾在國際兩個市場上分別成功地超越其他所有一直便宜的國產手機、獨一份向來最貴的蘋果手機了。

那麼,華為的自研有什麼價值?明擺著嘛,讓華為手機品牌溢價了,這是整體意義上也是最初級價值的所在,不過,溢價僅僅是個表象,由於是明擺著的而變得並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真相,真相也該揭開了!

1 外在真相

外在的真相在國內和國外消費者那裡。溢價本來、從來就是被買成的,而且一定是買成了賣得貴,常常是越賣越貴。

(1)第一個

從外在看,可以肯定,華為高端手機越賣越貴只是由手機用戶內在的情感價值和消費心理決定的,不再有其它的主要因素。

消費者,國內的一直是、國外的曾經是用掏完錢票子的手來投票,把華為的手機給買成了越來越貴,當然單單是高端手機。這明明白白地表明、證明,越賣越貴是由於國內外消費者認為華為手機價值大、值高價,普遍認可、高度認可,自然,不單單是認可自研晶片這1個方面。

這個外在的真相,與過去的蘋果手機是多麼的相像!

(2)第二個

第二個外在的真相是:由於榮耀手機不過是搭載著華為高端手機用過的自研晶片,所以,被消費者給買成了一直便宜,還有被買成比其他國產性價比手機還便宜的。

當然,像華為高端手機一樣,榮耀手機借足了自己家自研晶片的光,致品牌力十足,在國內市場上賣得第二多。同是性價比、同為低端機,榮耀手機有特質,尤其受青睞。

這個外在的真相,與現在的蘋果手機是多麼的相像!現在,蘋果賣的中端手機不正是搭載著自己家高端手機用過的自研產品嗎?高端手機也曾降價,總體溢價能力降低了。

當然,榮耀手機的不同在於用的是自己家的自研晶片。

2 內在真相

從內在看,同樣可以肯定,華為高端手機越賣越貴暗合了、明符了高端品牌的溢價原理,產生了已經大於蘋果手機的溢價效應,還可以肯定,華為也是一直在主動地有意識用自研來激發手機用戶的消費心理,希望固化那份情感價值。

(1)始終的

內在真相的第一個自始至終存在於華為的心裡。華為在用自研晶片讓手機價值溢出並且開始大,同時,又是有信心的,心裡有數、心中有底,這主要是基於2個方面考慮。

一方面,蘋果的自研一開始取得成功就成就了一開始便賣得最貴這個銷售業績,然後是一個勁最貴,溢出的價值最多,於是利潤最高,這個分外成功和長存的案例格外有吸引力、刺激力、驅動力,被華為深深銘刻、久久充溢在自己的心裡,雖然是任一1家都能、已經看明白的事。

另一方面,華為自己真的自研晶片成功了,讓自己擁有了符合消費者情感需求和滿足消費者心理預期的東西,主要是自研晶片,又絕不僅限於。

難道不是這樣嗎?雖然越賣越貴,卻也越賣越好,即越賣貴的越受歡迎,全都因為自研,實實在在的東西、切切實實的體驗。不是忽悠來的,就像蘋果手機那樣,儘管不像蘋果手機自研的內在那麼充實。

(2)現在的

第二個內在真相存在於近期,華為手機在海外市場賣得不好了,即海外手機用戶不再像以前那樣認可了,情感價值減低、消費心理減弱。

這是怎麼一回事?

海外手機用戶一點毛病也沒有!

只是由於華為手機的溢價效應陡然間小了,包括不再值賣的那個高價,大概,所以華為才贈送那麼豐厚的禮物吧。已知,華為自研的應用全家桶內在價值還小,遠沒有谷歌自研的大,導致雖然有自研晶片,手機的整體價值突然間降低了,而且是降低好多。

海外溢價效應一半會大不起來。

也已知,國內消費者對華為手機情感依舊、心理依然到底是因為什麼,因為谷歌的應用全家桶離開了中國。

從現在華為手機這個內在的真相,是不是也可以悟出自研的價值?沒有取得成功的自研真不行啊,成功度沒有超過別人則一樣不行,越賣越貴就不可能了,只能被越買越便宜,或者像蘋果手機那樣先最貴、後便宜,或者像小M手機那樣只能一直便宜,先賣成國內第一、後被買成國內第六,衝刺高端的手機則一開始只能賣成高端手機的最低價。

當然,蘋果是主要依賴自研、小M是主要依賴他研,整體上大相逕庭,所以實際上大不可比。要不然,小M的盧偉冰就不會懟比華為手機不停。

(3)特有的

華為的第三個內在真相與蘋果不同,蘋果幸運之極、幸福至極,包括在中國市場上。

本來自研是旨在自家擁有或者也擁有,巨頭科技公司無不如此。但是,到了華為這裡就多了1個意義或者價值,是在不得已之下的替換,為的倒不是徹底擺脫交納高額的購買他人自研錢,而是徹底排除活不下去的危險,已知,別國讓本國企業禁供給自研是表面,內在是想把華為給整死啊,直截了當、毫不掩飾。

沒想到,華為自研的成功反而超越了禁供一方。

華為自研所帶來的&34;,致破禁成功;&34;,致反壓成功。對禁和壓的外方是一槍兩眼,同時甩開了外國、外企,全球科技最強國、全球晶片最強企。

顯然,華為這個中國企業旨在進行高科技價值創造的自研成功在被逼無奈之下竟然超出了商業成功的範疇,這也許是華為才會有的成功吧,沒有不幸、終至幸福。

(4)胎帶的

華為這家中國高科技跨國公司最大的特有性,是從建立起便自我植入了科技自立的基因,而且是立志、力行在全球爭第一,即志在自我超越、自我甩遠,在通信技術這一塊是這樣,在手機科技這一塊也是這樣,業務有主副、志向無差異,於是,從落後走向先進再走向領先、從低端走向高端再走向更高端。

這一切的實現正是由自研而來,華為特有的連年高資金投入、高人才投入、高薪酬投入。戰略和策略都是主要圍繞著用科技自研贏得科技自立,進而超越、甩遠過去的自己,讓自己的現在與自己的過去是差異化的,而自研,也真就在5G上達成了獨樹一幟、唯我獨高,如此這般的差異性不斷線進步也就讓自己贏得了消費者、客戶的高看一眼以至幾眼,相應地,華為也就樹立和實現了產品越賣越貴的目標,多賺錢則是最終的目的。

還恰恰是自研,讓達成目標和目的都順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華為手機還用著別人自研的手機作業系統呢,至少是1個潛在的降低當前和未來品牌溢價能力的因素。而潛在因素還不止這一個,這也是華為之所以還沒有賣得最貴的重要因素,理性、明智,基於深知自己當前的半斤八兩,本來,還沒有賣得更貴的資本。

價值即積極作用,賣得更貴將適得其反,華為品牌的溢價之路還長著呢。

相關焦點

  • 試分析針對華為晶片和手機的「自研唯一意義論」
    1 唯一性強&34;(下稱該論)主張自研晶片存在的唯一意義是給手機帶來&34;,比所有其他國產手機的價格都低,即華為手機應當是唯一性的最便宜手機,至少應當是越賣越便宜的,而現實的情況則幾乎相反,華為手機搭載著自研的麒麟晶片,其中的高端手機賣得越來越貴,是所有國產手機當中最貴的。
  • 華為越賣越貴了嗎?為什麼?
    如果從性價比的角度來看,那華為的確是越來越貴了,特別是和小米相比,華為的確可以說是同價低配,在性價比上面華為被小米甩了幾條街,如果你是注重性價比的用戶,那你可以直接和華為手機說再見了,去選擇紅米手機就對了,不過就算華為手機在性價比方面遠不如小米,但是過去幾年華為的市場表現遠超小米,
  • 為什麼iPhone越賣越便宜,而安卓越來越貴?安卓表示心裡苦
    iPhone12的價格最近在網上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由於這次iPhone12的起售價格為699美元,到國內將5499元起售,也是讓眾人覺得蘋果手機越賣越便宜了。,所以是非常的貴的,晶片價格不斷上漲,比如大家都在使用的高通的865晶片,一個晶片的價格就要一千多元,再加上三星的OLED屏幕,三星的要價也是非常貴的,再加上5G晶片和攝像頭的配置上升,不然攝像頭那麼高的跑分,你以為是怎麼來的!
  • 華為晶片無法給手機帶來更高的性價比,自研晶片的意義是什麼呢?
    作為一名消費者而言,自然希望手機的價格越低越好。有人說主打性價比的小米手機,帶動了手機行業整體價格的降低。使用自研麒麟處理器晶片的華為手機,對於手機價格的下降不但沒有起到幫助,甚至起到了相反的效果。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以前沒錢買華為,現在沒錢買華為」,其中的含義大家自行體會。
  • 為什麼很多人都覺得華為手機越賣越貴?
    為什麼華為手機越賣越貴?我覺得還好呀,沒有覺得越賣越貴的感覺呀,華為手機一開始進入智慧型手機領域就比較貴,只是這兩年每次推出機型多出了一款樣式而已,而且華為mate RS保時捷款很早的時候就有了,而且也是售價上萬塊錢了,這已經形成了規律!
  • 蘋果三星華為都在自研晶片 是巧合還是必然?
    最近,關於華為晶片的話題又火了一波,具體什麼事我想大家都知道,看在媒體同行口誅筆伐,怒噴某某「皿煮大國」這麼多天的份上,這裡咱就不過多摘述了,但小編對此同樣表示譴責,並對這種破壞商業公平的行為持堅決反對態度。
  • 麒麟11年:華為自研手機晶片的巔峰「絕唱」
    美國政府對華為的打壓是否會停止、什麼時候停止?我們不得而知。但從無到有、從嚴重落後到追趕上、再到領先,麒麟晶片在自研手機晶片的道路上經歷的過程何其艱難、投入何其巨大,十一年摸爬滾打,一路走來,實屬不易。
  • 華為自研晶片又立功,榮耀30或是下一個「榮耀9X」
    晶片就像是智慧型手機的「心臟」,關於國產手機晶片的故事很多。小米嘗試過自研晶片,雷軍說過,未來幾年要把處理器按照沙子的價格賣。沙子裡面含有矽,圓晶經過複雜的工藝打磨,才能造出晶片,而圓晶的主要成分正是矽元素。
  • 蘋果自研晶片,成本降低四分之三?網友:那華為麒麟晶片呢?
    而另一方面則是使用自研的晶片,成本可以降低很多,按照媒體的說法,可以降低四分之三的晶片成本,蘋果自研的晶片與採購intel比起來,相差四分之三,要知道一顆晶片的成本大約在100-200美元間,四分之三則是相當於100多美元了,自然蘋果也是在乎的。
  • 麒麟11年,看懂華為自研手機晶片的巔峰絕唱之路
    小試牛刀,從無到有十一年之前,國產手機做的都很差,自研晶片更是無從談起;十一年之後,國產手機集體崛起,在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獨霸三席,但在自研晶片這條充滿崎嶇的道路上堅持前行並且幹出點模樣的奮鬥者卻屈指可數。放眼國內乃至全球手機市場,擁有自研晶片的終端廠商寥寥無幾,華為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 小米賣貴就挨罵,華為越賣越貴,卻還能拿下國內40%+份額?
    2020年初,小米10發布,起售價3999元起,被人罵得要死,說小米怎麼能賣3999元,1999元才是正常價格。2020年末,小米11發布,起售價還是3999元起,哪怕配置再升級,堪稱是當前最強的安卓配置手機,依然被人罵,稱怎麼能賣這麼貴,2999元交個朋友。
  • 為什麼小米手機越賣越貴,蘋果手機卻越賣越便宜?
    小米手機是不是越賣越貴,蘋果手機卻越賣越便宜?銷量不是蘋果下降了,而是華為銷量上升了,所以蘋果不會在這個時候去降低自己的售價,也沒理由去降低自己的售價。,越做越好。國產手機賣貴了,有賣貴的好處,最起碼說明國產手機已經站起來了,可以與國際品牌媲美。不好就是消費者需要給更多的錢才能享受更好的手機,目前國內基本上所有手機廠商主要零部件還是國外採購,像手機晶片基本都是高通驍龍的,變相升價部分或許是國外企業賺取而不是國內的手機廠家。碼字不易,歡迎各位隨手關注JM小李,點個讚。
  • 華為手機自研晶片,真的有必要嗎?購買晶片也很香
    中芯國際被認為是大陸晶片產業的希望,不過其許多核心原料,並不是來自大陸供應商,而是依靠美國企業。目前,在28納米以及以上的晶片代工產品,大陸可以擺脫美國的制裁。但是對於高端晶片,特別是7納米的晶片製程,就不得不依賴美國技術。如果華為不自研晶片,其結果只有一個,放棄高端晶片,選擇等一等國內企業產品供應到位了,再使用他們。如此以來,必然會拖延產品的研發,影響未來的手機生態系統建立。
  • 為什麼都要搞自研晶片,華為給出了答案!
    前兩天,蘋果開發者大會上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蘋果發布了了自家的Mac的自研晶片。明明有因特爾的晶片在那,而且很好用,為什麼蘋果還要自研晶片呢?比較經典的兩個例子,小米和華為,小米的自研技術很多,但高端技術,諸如晶片設計等實力很孱弱。但他的「拿來主義」發揮的很好,因此他的性價比也很好。
  • 微軟也要自研晶片,wintel聯盟越走越遠,ARM卻越走越近
    微軟也要自研晶片?這是真的!據媒體報導稱,微軟正在為其伺服器以及未來的Surface設備設計基於ARM的處理器晶片。這是微軟也害怕晶片依賴嗎,還是有其他什麼原因?
  • 谷歌自研晶片能否撬動手機市場?
    蘋果A系列、華為麒麟系列、三星獵戶座系列……各大手機廠商自研晶片的紛紛湧出,讓人們意識到晶片已經成為各大手機廠商攻城略地的最強火力點。為了能夠與蘋果、華為、三星等已經在手機領域大紅大紫的廠商展開角逐,谷歌也走向了自研晶片的道路,此次Whitechapel SoC晶片的流片成功,谷歌似乎在向世人展示其在手機領域始終不渝的決心。 早在2017年穀歌曾定製設計出了一款可用於智慧型手機的晶片——Pixel Visual Core,這是一種圖像處理單元(IPU),類似於常規的8核SoC,旨在提升手機的圖像處理能力。
  • 小米自研晶片失敗,選擇折中?
    小米自研晶片的歷史開始於2017年,也結束於2017年。在那一年小米推出了自己首款晶片澎湃s1,為了這枚晶片,雷軍陸陸續續投入了10億元,當時政府為了鼓勵,還給了200萬的資金。人們本以為從那一年,小米可以走上和蘋果一樣的道路,但是殊不知,澎湃s1成為了絕響。
  • 從iPhone 12發布會看自研晶片的重要性,可惜了華為
    三星的短處,華為幾乎全部避免,安卓指望不上的情況下,鴻蒙作業系統在華為手機、智能家居領域強勢推進,麒麟晶片經過多年迭代積累,成為華為系手機的頂梁柱,可以說,軟硬體協同,華為走完了從0到1,但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在從1到10的路上,華為麒麟晶片可能成為絕唱,可惜了一條康莊大道被堵死。
  • 沒有了自研晶片後,鴻蒙系統,成華為手機最大王牌
    眾所周知,近日華為公開回應了晶片庫存情況,表示2B業務的晶片沒什麼問題,但手機晶片還在想辦法,也就意味著手機晶片是不太夠用的,畢竟消耗太大了,一年幾億顆。也因此,我們看到華為喊話高通,表示願意使用高通的晶片了,畢竟沒有什麼事情比活著更重要了,只要高通能賣晶片給華為,華為當然是要買的。
  • 小米自研晶片勝算幾何?雷軍:澎湃晶片計劃仍在繼續
    近日雷軍在社交平臺表示:我們 2014 年開始做澎湃晶片,2017 年發布了第一代,後來的確遇到了巨大困難。但請米粉們放心,這個計劃還在繼續。等有了新的進展,我再告訴大家。但是小米自研晶片想要成功絕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