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風靡全國的大型宮鬥劇一夜之間雙雙下架,這可讓不少喜愛清宮宮鬥大劇的痴迷愛好者,掩面而泣。到底為什麼下架呢?
想到之前北京日報,人民日報毫不留情痛批宮廷劇,一一列舉宮廷劇的負面影響,小編心裡著實也是為以後的宮廷劇捏了一把汗。那是不是以後的宮廷劇過審就更加嚴格了呢?
當時的北京日報是這麼寫的:
[宮廷劇的傳播文化不斷升溫,確實起到了豐富大眾文化娛樂生活的作用,但是對其產生的5大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
①熱衷追崇皇族生活方式,使之成為流行時尚。
②精心演繹「宮鬥」情節,惡化當下社交生態。
③不吝美化帝王臣相,淡化今朝英模光輝。
④宣揚奢華享樂之風,衝擊克勤克儉美德。
⑤片面追逐商業利益,弱化正面精神引導。]
小編看了看還是很有道理的,過多的美化古代封建王朝,確實會帶偏一部分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未成型的人群。講來講去,都還是一群女人為了爭寵,無所不用其極的使用各種手段陷害敵人上位,從而獲得權利、財富。
為守護家族的榮耀或自己的野心拼的頭破血流,一方面來講確實宣揚了不好的享樂之風,但換句話說,小編以為還是要看自己的想法了,在具有成熟的思想的人群面前,宮廷劇就是一下飯看的,看到興起時,還會拍手稱讚。時不時還會令小編唏噓一下,古時的各種上位手段,真的是一點也不比當今的差呀。
在思想極端或是沒有形成穩固思維的人群面前,確實容易弱化正面的精神引導了。有些群體可能會為之模仿,形成電視劇真實化。再加上一些歪曲、篡改歷史的劇情,雖然劇情好玩,腦洞大,但畢竟歷史就是歷史,不符合的劇情還是建議官方通告。
但是大清已經亡了,現在跟風也不過是廣大群眾追劇的一個例行慣例,調侃經典劇情,不過也是曝光流量的需要。不過該避免的問題,我們一定也要吸收不同方向帶給我們的傳輸理念。畢竟事情的發生還是要雙面看更穩妥。
像當時的康熙和雍正倆王朝,就獲得大多數人民群眾的好評,而且是真正的歷史大劇,篡改的部分可以說是少之又少。這樣的劇才能被當做歷史科普劇典範宣揚。其實小編說實話,每部劇都有正反面教材,都有值得去學習或者避免的地方。
娛樂歸娛樂,正統歸正統。回歸正題,那當下的宮廷大劇大家肯定是要繼續看的,畢竟一句經典臺詞帶火一部劇,娛樂嘛,開心就好啦。就要看咱們的各大平臺啥時候再次上架啦。
有的網友猜測說兩部劇的下架是因為版權到期了,現在官方還沒有任何響應,記得當時小編為了延禧攻略還專門還衝了會員,如懿傳還想再仔細重刷一遍,沒想到因為兩部劇的下架,作為古裝劇追劇達人的小編,心裡竟還有一絲失落。
你對宮廷劇的看法是什麼樣的呢?時至今日宮廷劇有沒有影響到你的三觀呢?歡迎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