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路德•金(英語:Martin Luther King, Jr.,1929年1月15日-1968年4月4日),著名的美國民權運動領袖。1948年大學畢業。1948年到1951年間,在美國東海岸的費城繼續深造。1963年,馬丁•路德•金晉見了甘迺迪總統,要求通過新的民權法,給黑人以平等的權利。1963年8月28日在林肯紀念堂前發表《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說。1964年度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1968年4月,馬丁•路德•金前往孟菲斯市領導工人罷工被人刺殺,時年39歲。1986年起美國政府將每年1月的第三個星期一定為馬丁路德金全國紀念日。
生平履歷
早年求學
將「非暴力」和「直接行動」作為社會變革方法的最為突出的倡導者之一。1929年1月15日,馬丁•路德•金出生在喬治亞州的亞特蘭大市奧本街501號,一幢維多利亞式的小樓裡。馬丁•路德•金是牧師亞當•丹尼爾•威廉士的外孫,威廉士是埃比尼澤浸信會的牧師和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亞特蘭大分會的發起人;馬丁•路德•金是老馬丁•路德•金的兒子,老馬丁•路德•金繼承父親威廉士成了埃比尼澤的牧師,母親是教師。馬丁•路德•金的家族發源於非洲裔美國人的浸信會。15歲時聰穎好學的金以優異成績進入摩爾豪斯學院攻讀社會學,在結束亞特蘭大莫爾浩司學院的學業後,獲得文學學士學位。馬丁•路德•金又在賓夕法尼亞州的克勞澤神學院和波士頓大學就讀,1951年他又獲得柯羅澤神學院學士學位,1955年他從波士頓大學獲得神學博士學位。在學習中,馬丁•路德•金加深了對神學的認識並探究聖雄甘地在社會改革方面的非暴力策略。
前期運動
1953年,馬丁•路德•金和柯瑞塔•斯科特結婚。
第二年,他在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的德克斯特大街浸信會當了一名牧師。1955年,他獲得了系統神學的博士學位。
1955年12月5日 ,由於有一位黑人婦女不給白人讓座,被判蹲監獄2年,所以民權積極分子羅莎•帕克斯拒絕遵從蒙哥馬利公車上的種族隔離政策,在此之後,黑人居民發起了對公共汽車抵制運動並選舉金作他們新形式下蒙格馬利權利促進協會的領頭人。公共汽車抵制運動在 1956 年持續一年,馬丁•路德•金因其領導地位而名聲大噪。 1956 年12 月,美國最高法院宣布阿拉巴馬州的種族隔離法律違反憲法,蒙哥馬利市公車上的種族隔離規定也被廢除。
為了尋求蒙哥馬利勝利後的進一步發展,馬丁•路德•金和其他的南部黑人領袖於 1957 年建立了南方基督教領袖會議。1959年,馬丁•路德•金到印度遊歷並進一步發展了甘地的非暴力策略。那年年底,馬丁•路德•金辭去了德克斯特的職務並返回亞特蘭大,和他的父親共同成為一名埃比尼澤浸信會牧師。
1960 年,黑人大學生們揭起了入座抗議的浪潮,這促進了學生非暴力協調委員會的形成。馬丁•路德•金支持學生運動,並對創建南方基督教領袖會議的青年分部表現出興趣。學生激進分子很欽慕他,但他們不滿於馬丁•路德•金自上而下的領導作風,進而決定取得自治。作為學生非暴力協調委員會的顧問,曾經擔任過南方基督教領袖會議副主管的埃拉•貝克向其他民權組織代表闡明,學生非暴力協調委員會將仍是一個學生領導的組織。1961年「自由乘車運動」中,馬丁•路德•金由於拒絕參加活動而受到批評,加劇了他同青年激進分子的緊張關係。南方基督教領袖會議和學生非暴力協調委員會之間的矛盾在1961年和1962年的奧爾巴尼運動中繼續著。
發展壯大
1963 年4月12日,馬丁•路德•金和南方基督教領袖會議領導人在阿拉巴馬州的伯明罕領導了大規模群眾示威遊行。金博士本人當天被捕。他在獄中寫作了《來自伯明罕監獄的書簡》。書簡中,他闡述了美國民權運動的初衷、期望和夢想,批駁了對民權運動的種種指責。1963年夏天,當沙特爾沃思牧師在白宮會見美國總統甘迺迪時,他說:「沒有伯明罕,我們今天不可能坐在這裡。」此地以白人警方強烈反對種族融合而著稱。徒手的黑人示威者與裝備著警犬和消防水槍的警察之間的衝突,作為報紙頭條新聞遍及世界各地。總統甘迺迪對伯明罕的抗議做出了回應,他向國會提出放寬民權立法的要求,這促成了 1964 年民權法案的通過。稍後,在 1963年8月28日 ,群眾示威行動在「華盛頓工作與自由遊行」的運動過程中達到高潮,此次示威運動中有超過二十五萬的抗議者聚集在華盛頓特區。在林肯紀念館的臺階上,馬丁•路德•金髮表了「我有一個夢想」的著名演講。
人生高潮
馬丁•路德•金的聲望隨著1963 年成為時代周刊的年度人物和 1964 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而持續上升。然而,除了名氣和讚美,運動內部領導層也出現了矛盾。馬爾科姆•愛克斯的正當防衛和黑人民族主義理念引起了北方的共鳴,城市黑人的作用力超過了金為非暴力所作的號召。同時,金還要面對「黑人權力」運動發起人斯託克利•卡麥可的公開批評。
2011年8日28日,馬丁•路德•金的紀念雕像在華盛頓國家廣場揭幕。在此前,只有華盛頓、傑弗遜、林肯和羅斯福等幾位美國歷史上著名的總統在這裡立有紀念塑像,馬丁•路德•金是第一位生前作為社會批評家的平民政治人物被在此加以紀念,也是第一位非洲裔政治領袖的紀念物,其意義非同一般。為何他能贏得和這幾位著名總統並列的聲望地位?正是他以和平抗爭維護了《獨立宣言》和《聯邦憲章》自由平等民主正義的基本價值觀,使他和這幾位總統一樣,為美國人民廣泛推崇而享譽美國歷史。
遭遇暗殺
1967年城市種族間暴力升級, 美國聯邦調查局主管埃德加•胡佛則趁機加強了破壞金領導力的全面努力。加之金對美國介入越南戰爭的公開批評,使得他與林登•詹森政府關係緊張。
1967年底,馬丁•路德•金髮起了意在對抗經濟問題的窮人運動,這項活動並沒有得到早期民權革新運動者的支持。其後一年,在支持孟菲斯清潔工人的罷工中,他發表了最後演講「我已到達頂峰」。1968年4月4日晚在田納西州孟菲斯市洛林汽車旅店二層被種族主義分子暗殺,終年3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