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華為技術的不斷發展,也讓美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他認為,華為技術的發展已經影響到了美國科技強國的地位。正因為如此,自華為發布5g以來,美國一直在想辦法打壓華為,首先逮捕孟晚舟,然後試圖以這種方式把華為控制在美國手中。
自華為遭受重創以來,晶片自主成為了我們的首要目標,畢竟沒有人願意被這一點「卡脖子」,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打破僵局,獲得應有的發展。
但是晶片行業很難拉開差距,不僅需要有原材料供應鏈,還需要設計軟體和工具以及晶片的架構方案。之後也很難再加到晶片的製造工藝上,最後是晶片的封裝和測試。事實上,製造是這些流程中最難的,因為原材料我們可以買到日本的,設計工具將來也會有替代品,ARM構架方案也有「備胎」,我國的晶片封測技術也比較強,所以總體來說,目前主要的「卡脖子」之處在於晶片製造。
近年來,臺積電一直備受關注,特別是最近傳出要生產10億片7nm晶片的消息,更是引起了晶片界的廣泛關注。也許有人對這10億顆7nm晶片的概念並不了解,首先,臺積電要到2018年才正式進入7nm量產。僅使用兩年,每月就能生產出3700個7納米晶片,7nm是市場上最常見的主流產品。事實上,7納米的產能並不僅僅是臺積電,還有三星。
至於這兩個企業之間的競爭,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臺積電與三星沒有懸念,甚至可以直接碾壓三星。事實上,我並不否認這一點,畢竟臺積電技術實力雄厚,技術積累也比較成熟,良品率和生產能力都比三星高一個檔次。但同時,三星也在改變,比如此前的千億投資半導體產業,以及制定了超過臺積電10年「超車」計劃。
和臺積電一樣,三星也是一個晶片巨頭,但不像臺積電,其業務範圍更廣。以晶片產品為例,包括存儲器晶片、手機處理器晶片等。而且都是做到了世界領先,作為臺積電的對手,一點都不虛。
臺積電之所以領先三星並不是沒有原因的,產量、質量、工藝等等都一騎絕塵。然而三星並沒有放棄追趕臺積電的計劃,它制定了到2030年成為全球最大晶片製造商的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臺積電是不容忽視的。
雖然三星目前的實力不如臺積電,但個人實際上還是比較看好三星的發展,是否能「超越」這一點,但從三星的身上我們不難發現當初臺積電的影子。臺積電當年為了超越英特爾也是給自己定下了目標,並日夜不停的研發技術,所以才有今天的成就。三星現在也是如此。
三星進入5nm製程是理所當然的,站在市場發展的角度,更希望三星能夠快速成長,不要讓一個企業壟斷。這樣才能為顧客著想,否則就是壟斷市場,可以隨意定製市場規則。
此次三星5nm是否能成為制約臺積電的因素,將取決於市場表現的高通驍龍晶片,如果市場表現不佳,不僅無法超越,還容易自砸招牌。
您認為三星會超過臺積電嗎?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