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有一個不約而同的萌點,那就是大多數人都分不清南北方。畢竟在我們眼裡:廣東以外統稱北方!
以為逃過了「一劫」的廣東人,是不是忘了廣東本身也有東、西、北方位區分?什麼粵西、粵北、粵東地區,「ham把啷」都搞不清了吧!
吃海鮮的湛江、出化州糖水的茂名、賣豆豉的陽江,這幾個則被統稱為「粵西地區」。別看地方不大,粵西的地區美食足以將廣東人的胃撐大幾個size~
畢竟單單在廣州,都能搜刮到n多粵西地區美食!
- 01 -
炭烤生蠔
作為「海鮮大戶」的湛江,隨便一隻生蠔,都能被做出不同的口味,吃到翻尋味~
加入蒜蓉、辣椒圈、蔥絲,經過大火炭烤,生蠔吐出的汁水都在咕嚕咕嚕冒泡,看到只想一口悶!簡單的配料就能把生蠔的鮮美發揮得淋漓盡致,絕!
推薦店鋪
1.炭鮮生(大學城店)【地址:番禺區貝崗村大街GOGO新天地旁】
2.各大宵夜檔
- 02 -
湛江白切雞
湛江雞作為廣東三大名雞之一,自然不用我多說了吧~
外表金黃油亮、肉質嫩滑、骨軟皮脆,本身味道香濃,光是看圖就已經讓我流下三尺口水...
再搭配沙姜醬油等蘸料,入口肉質嫩滑酥香,緊實彈牙,超下飯。
推薦店鋪
1.黃b湛江雞飯店
【地址:天河區粵墾路8號】
2.湛江白切雞
【地址:海珠區藝景路與新市頭路交叉口南】
3.瑞雞湛江雞飯店(粵墾路店)
【地址:天河區粵墾路148號】
4.裕華餐館
【地址:南華東路550號解放橋引橋下(地鐵海珠廣場A口步行700米)】
- 03 -
白切鴨
湛江人的白切鴨一般是採用慢火煮浸到8/9分熟,這時候的鴨肉肉質會更緊實彈牙,鮮肥而不柴。
吃起來緊實有韌勁,牙口好的簡直就是越嚼越香。還可以適當蘸點醬油,入口鹹甜,沒有一絲鴨騷味。
推薦店鋪
1.吳川好味來
【地址:海珠區西畔裡后街六號之五】
2.湛江安鋪鴨仔飯
【地址:天河區逢源大街48號】
3.湛江和記鴨仔飯
【地址:白雲區江夏東一街29號】
- 04 -
撈粉皮
一碗淋上炒過再炸的花生油、芝麻、自製醬汁的撈粉皮,是粵西地區的早餐常備菜品。一大卷撈粉堆疊而放,份量超級感人。
麻溜一口,蔥油香縈繞口腔,粉皮澄瑩嫩薄,一份都可以頂一頓午餐~
推薦店鋪
1.吳川好味來
【地址:海珠區西畔裡后街六號之五】
2.西贊·白切世家
【地址:天河區宏發大廈1樓2號鋪】
- 05 -
簸箕炊
簸箕炊是粵西地區的特色小吃之一;採用米漿一層一層地蒸熟成型,整體造型呈方塊狀,奶白奶白的。
入口的口感細膩緊實彈牙,帶有濃鬱米香,軟滑但不粘牙。加上醬油、香油、芝麻、花生,香上加香!
推薦店鋪
1.年例食堂(體育西店)
【地址:天河區體育西路54號北延段天河直通車商業廣場負二層016商鋪】
2.@0668茂名特色小吃
【地址:天河區湧東路7號自編13號】
- 06 -
涼粉草
綠色的涼粉,是不是很少見?茂名地區就有——涼粉草。涼粉草帶有回甘和中草藥味的涼粉草,綠色的啫喱凍狀十分搶眼球。吃起來清爽解渴,養生下午茶走起。
推薦店鋪
@0668茂名特色小吃
【地址:天河區湧東路7號自編13號】
- 07 -
化州糖水
化州糖水憑藉自身實力,幾乎在廣州的每個城中村都有它的一席之地。
百搭水果、濃鬱的椰汁底、西米、紅豆、桃膠等配料,混在同一個碗裡結果是那麼讓人上頭,正中廣東人的下懷!夏天來一碗,清涼解渴,甜甜的喝了心情都變好了~
推薦店鋪
1.三丁有豆正宗化州糖水
【地址:天河區棠東豐樂路50號】
2.看看自家樓下化州糖水鋪啦~
- 08 -
艾籺、綠豆籺
粵西地區每逢節日,每家每戶都必然會出現「艾籺」或「綠豆籺」,價格也十分便宜。
草綠色的艾籺帶著艾草的清香,粘糯密實。中間的餡是微甜的花生粒,一口下去體驗軟糯、脆口雙重口感。
綠豆籺則會更偏鹹味一點,中間的綠豆蓉鹹香細膩,吃起來很有飽腹感。
除此之外還有配料豐盛的水籺也是粵西過節小吃的「常客」。
推薦店鋪
1.年例食堂(體育西店)
【地址:天河區體育西路54號北延段天河直通車商業廣場負二層016商鋪】
2.@0668茂名特色小吃
【地址:天河區湧東路7號自編13號】
- 09 -
陽江豬腸碌
除了方便易攜帶的陽江豆豉,這個豬腸碌同樣是陽江小吃裡的人氣王。
這其實是「粉」包著「粉」的小吃,裡面包裹著炒芽菜和炒河粉,外面再加上幾圈醬汁和芝麻,吃起來嚼勁十足,還帶有甜辣醬的酸甜,粉皮薄又脆,越吃越上頭。
除了豬腸碌,「ma仔」也值得一試,都是陽江特色小吃。
推薦店鋪
陽江豬腸碌
【地址:海珠區江南西路32號之三自編2號鋪】
- 10 -
香油雞飯
一份香油雞飯能讓我把米飯都幹完,底下的醬汁和酥軟鮮甜的雞肉是整道菜的精華,越吃越上頭。
甜而鮮的雞肉,被切得細長而易入口,肉不柴、皮香嫩滑,超好吃。
推薦店鋪
1.年例食堂(體育西店)
【地址:天河區體育西路54號北延段天河直通車商業廣場負二層016商鋪】
2.西贊·白切世家
【地址:天河區宏發大廈1樓2號鋪】
當然,以上這些不能對粵西美食統一而論。只是在廣州打拼的日子裡,因為有了這些味道,離鄉人才更加飽含慰藉和動力,因為那是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