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 首發評測]第一代AMD銳龍系列處理器的出現,讓消費者、玩家終於能夠以相對親民的價格體驗到多核心處理器帶來的性能樂趣,也打破了高端處理器領域一家獨大的僵局?今天,AMD帶著Zen 2架構的第三代銳龍處理器(Ryzen 3000)再度殺入戰場,那麼廢話不多說,讓我們來看看AMD全球首款7nm桌面級X86處理器到底會有怎樣的驚豔表現吧!
想了解銳龍三代的所有新變化?猛點這個傳送門!
▼ 回顧老銳龍,再看新銳龍:優秀於14nm,卓越於7nm
銳龍一代是一個新的開始,脫胎換骨於推土機,初出茅廬的它終於丟掉了多年的「高頻低能」頭銜,憑藉著新的架構,新的工藝,AMD重新對市場發起衝擊,除了平民百姓都買得起的R3,R5,R7系列,線程撕裂者ThreadRipper 1950X的16核32線規格也能讓手頭寬裕些許的消費者也能擁有數框框的快感。
而銳龍二代,就是銳龍一代的小修小補版:格羅方德12nm工藝帶來的IPC性能提升,Zen+架構優化,挑內存,挑主板,單核弱的一系列問題,在銳龍二代上都得到了改良。但銳龍二代卻依然要面臨著一個窘況:即使位列旗艦的Ryzen 7 2700X的多核多線程工作能力與i7-8700K有得一拼,但單核性能仍然是弟弟,遊戲性能還是差一點。
賈曉邊的視頻評測——
▼ 銳龍三代:陣容強勁,Ryzen 9首秀,最高16核
銳龍三代的誕生,理論上就是要解決「單核性能弱」的問題,這次的新銳龍系列處理器產品線陣容可以說是非常的豪華:在前兩代銳龍上,Ryzen 7已經代表著產品線的最頂級型號,而這次新加入的Ryzen 9又將性能推到了更高的檔次。
Ryzen 9:3900X(12核24線程)、3950X(16核32線程)
Ryzen 7:3800X(8核16線程)、3700X(8核16線程)
Ryzen 5:3600X(6核12線程)、3600(6核12線程)、3400G(4核8線程)
Ryzen 3:3200G(4核4線程)
從Ryzen 9到Ryzen 3,涵蓋了8款CPU。這次我們首測的主角有兩款:Ryzen 9 3900X與Ryzen 7 3700X,先來看看參數對比。
三代銳龍與二代銳龍規格對比 | ||||
CPU | Ryzen 9 3900X | Ryzen 7 3700X | Ryzen 7 2700X | Ryzen 5 2600X |
核心代號 | Matisse | Matisse | Pinnacle Ridge | Pinnacle Ridge |
接口類型 | AM4 | AM4 | AM4 | AM4 |
核心線程 | 12/24 | 8/16 | 8/16 | 6/12 |
製程工藝 | TSMC 7nm | TSMC 7nm | GF 12nm | GF 12nm |
超頻 | 可超頻 | 可超頻 | 可超頻 | 可超頻 |
頻率 | 3.8GHz(全核) 4.6GHz(單核) | 3.6GHz(全核) 4.4GHz(單核) | 3.7GHz(全核) 4.3GHz(單核) | 3.6GHz(全核) 4.2GHz(單核) |
三級緩存 | 64MB | 32MB | 16MB | 16MB |
PCIe通道支持 | PCIe Gen4 | PCIe Gen4 | PCIe Gen3 | PCIe Gen3 |
內置核顯 | 無 | 無 | 無 | 無 |
TDP | 105W | 65W | 105W | 95W |
首發價 | 3999元 | 2599元 | 2699元 | 1799元 |
CPU參數點評:
7nm新架構工藝:這次發布的銳龍三代處理器,亮點最大的莫過於製程工藝提升:AMD最擅長的提高工藝增強ipc性能,在這一代處理器體現得淋漓盡致。實打實的臺積電7nm,對比於Intel的14nm+++++++++簡直不要良心太多。
消費級處理器核心數再突破:本代旗艦是Ryzen 9 3950X,16核32線程,據AMD發布會稱,它可以越級去挑戰Intel HEDT(High End Desktop,高端桌面電腦)平臺的產品,但要9月才正式上市,目前暫時沒能評測。
而我們拿到手的Ryzen 9 3900X就是次旗艦了,12核24線程,Intel的消費級旗艦處理器i9-9900K也只是8核16線程規格。
頻率更高:同為7字輩的Ryzen 7 3700X在頻率上要比Ryzen 7 2700X高上0.1GHz(單核),Ryzen 9 3900X則在頻率上完全超越Ryzen 7 2700X,單核高0.3GHz,多核高0.1GHz。
AM4接口依舊沒變:熟悉的AM4接口也出現在了新X570主板與新處理器上,相對於「科技以換接口為本」的牙膏廠,AMD這波可以說是非常良心了。
另外價格方面,Ryzen 7 3700X比Ryzen 7 2700X首發價略降,為2599元,比i7-9700K售價便宜500元。
Ryzen 9 3900X就直接奔向4000元的價位了,但比目前i9-9900K行貨售價還要便宜100元。
看著似乎很香?但Intel已經發現事情不對勁,在最近已經有Intel要下調9系處理器價格的消息,但截止至發稿前京東商城的售價依然堅挺,想必在正式發售後,兩家的競爭又是一場腥風血雨。
回來看銳龍三代處理器,這次AMD在銳龍三代處理器上加入了很多黑科技,相信很多看官都已經蠢蠢欲動想知道它的性能表現了,在此之前給大家介紹一下本次首測的4大項目。
四個評測項目簡介
一、理論性能與實際應用性能測試:我們將加入上代最強銳龍Ryzen 7 2700X,賣得最火的Ryzen 5 2600X與兩款新銳龍處理器進行對比,看看新架構,新工藝對比於舊一代會帶來怎樣的提升,而Intel陣營我們也拿來了i5-9400F、i7-9700K和i9-9900K與這兩款新處理器進行對比,看看兩陣營的高端型號處理器誰更勝一籌。
二、三款8核16線程處理器同頻性能測試對比:既然手上有3款同為8核16線程的處理器,分別是①Ryzen 7 3700X,②Ryzen 7 2700X與③Intel i9-9900K,那麼它們同頻下的性能也是我們非常期待的地方,這可以直接反映出製程,架構給處理器性能帶來的提升幅度。
三、Ryzen 9 3900X與Ryzen 7 3700X超頻測試:歷代銳龍想要超頻可不像Intel那樣容易(雖然Intel超頻也不算很容易),拉高0.1GHz,溫度又漲個十度,所以超不超已經沒什麼實際意義。這次7nm架構能否讓各位超頻愛好者重新燃起戰火呢?
四、PCIe 4.0通道測試,內存延遲測試:新平臺的PCIe 4.0速度喜人,正好,3DMark也推出了相應的測試軟體,我們就用它來測試一波PCIe 4.0相對於PCIe 3.0的速度提升,同時我們也會使用手上的PCIe 4.0 SSD進行速度測試。另外,銳龍三代優化了內存控制器,理論上延遲會更低,我們也會測試內存同頻下Ryzen 7 2700X與Ryzen 7 3700X的延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