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屬主要有金融屬性和工業屬性,這兩個屬性決定了金屬之間不同的邏輯驅動。
先普及一個概念,金屬可以分為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黑色金屬就是鋼鐵產業鏈的金屬,主要是鐵、鉻、錳,而黑色金屬以外的金屬都叫有色金屬。
所以準確地來說,有色金屬不包括鐵,下文主要聊的也是有色金屬。
有色金屬主要有兩個屬性——金融屬性和工業屬性。
金融屬性主要表現為美元定價和抗通脹,其價格往往和美元指數負相關。
工業屬性則更加強調相關金屬的供需基本面,與供需直接相關。
按金融屬性與工業屬性的強弱,我們將有色分為三類:貴金屬、大類工業金屬和稀有小金屬。
貴金屬:其價格主要取決於金融屬性,價格往往和美元指數負相關,典型品種是黃金和白銀。
因金融屬性較強,黃金、白銀價格受貨幣和財政政策放水影響較大。
當貨幣和財政政策大幅放水時,市場通脹預期走強,美元走弱,黃金的金融屬性凸顯,價格上漲;反之,當貨幣和財政政策收縮時,市場通脹預期走弱,美元走強,黃金價格下跌。
白銀也是貴金屬,一直作為黃金的影子,但白銀由於還兼具工業屬性,在經濟上行初期往往會強化其工業屬性,價格上漲彈性可能更高,所以有句話說黃金投資、白銀投機。
大類工業金屬:價格主要由工業屬性主導,金融屬性會對價格產生影響,典型品種是銅、鋁、鉛、鋅。
商品大多以美元計價,因此工業金屬也具有部分金融屬性。反映到價格上就是美元走軟時,商品價格大多上漲。其中,銅相比其他金屬有著更高的金融屬性,這也導致銅比其他工業金屬對宏觀經濟和政策更為的敏感。
但總體而言,工業金屬還是更靠近工業需求部分,其品類的供需基本面是決定其價格的主要因素。工業金屬下遊需求相對分散,因此宏觀經濟情況是反映工業金屬需求的重要指標。
稀有小金屬:品種價格尤其是相關股價,基本只取決於行業供需基本面,典型品種是稀土、鈦、鋯、鈷、鋰等。
以稀土為例,稀土是我國重要的戰略資源,價格受打黑、收儲、國家政策影響較大。板塊一方面受稀土價格影響,一方面又具有反制屬性。
有色金屬上漲的規律
第一,看當前所屬階段,通脹交易階段核心是貴金屬,需求驅動階段核心是工業金屬。
其實從期貨價格來看,在每一輪宏觀經濟周期中,有色價格都有兩輪上漲期。
第一輪是貨幣開始放水,通脹預期提升,先刺激期貨價格大幅反彈;
第二輪是經濟開始復甦,下遊需求預期提升,驅動價格上漲。
以銅期貨為例,今年3-6月份,銅期貨上漲主要是受美聯儲大放水刺激,短短4個月不到,銅價上漲近50%;今年10月以來,銅期貨上漲則是受經濟復甦、需求預期提升驅動,10月至今累計上漲20%左右。
從相關板塊的表現來看,在通脹交易階段,黃金、白銀個股表現較好,而其他工業金屬雖然期貨價格大幅上漲,但是股價表現平平;
在需求驅動階段,黃金、白銀滯漲甚至下跌,而工業金屬不僅期貨繼續大幅上漲,股價也會明顯表現。
第二,在每個階段要找到基本面更優的品種,尤其是在需求驅動階段,要找到綜合供需、庫存基本面更好的品種,基本面越好板塊彈性越大。
比如這一波需求驅動階段,核心上漲的品種就是銅、鋁以及鈷鋰的新能源金屬。
銅鋁一方面是庫存處於近幾年底部,另一方面是需求持續受益於家電、汽車、消費電子等行業高景氣度。(可參考11月9日《突發,超級好消息!》)
鈷、鋰等新能源金屬更不必說,主要受新能源汽車需求驅動。
第三,在同一板塊中,要尋找最受益的公司,比如單位市值的產量、產能或者儲備量,包括是否有擴產預期,這些都是會導致相關個股能否成為板塊領漲的核心因索。
比如本次銅領漲的為西部礦業,這主要是由於當前西部礦業2020年投產後銅產能將達17.9萬噸,同比大幅增加265%。而鋁板塊中表現突出的神火股份、雲鋁股份今年也將大幅擴產50%和110%。
當前供需格局好的工業金屬
銅:供給偏緊+需求旺盛+庫存偏低,期貨價格趨勢上行。
從供給端來看,銅精礦加工費TC再創新低,加工費越低證明礦端的供應越緊張,冶煉廠被迫降低加工費用;從需求端來看,家電汽車消費電子需求依然旺盛。
供需偏緊下全球銅顯性庫存持續下降,12月16日LME銅庫存減少8775噸,為5月來最大降幅,國內上期所庫存創近五年同期最低,顯示了銅的良好基本面。
鋁:供給偏緊+需求旺盛+庫存偏低,期貨價格趨勢上行。
從供給端來看,產能緩慢釋放,在限產政策下產能擴張有限,需求端家電汽車依舊保持保持高增長態勢。
從庫存端來看,截至12月12日當周上海保稅區鋁錠庫存約1290噸,較前一周減少1890噸,為下半年最低;12月14日鋁錠社會庫存突破新低至58.9萬噸,保稅區鋁錠庫存的大幅下降和國內鋁錠庫存新低證明了當前國內鋁需求旺盛、供給偏緊。
新能源金屬:稀土、鈷、鋰、鎳,受益於下遊新能源汽車、風電等新能源行業高景氣。
稀土主要下遊為永磁材料(佔比約42%),鈷和鎳為製造動力電池的必備材料,在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銷向好的情況下,四者需求有所增長。此外,在未來汽車電動化以及全球新能源蓬勃發展的背景下,稀土和鈷鋰鎳需求增長具備持續性。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再次提醒大家,「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預期不能過高,追高需要注意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