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全球手機市場,中國,美國,印度和歐洲是各種手機製造商關注的焦點。
其中,中國市場的「第一兄弟」是華為,美國市場的「第一兄弟」是蘋果,印度市場的第一名是三星,後來成為小米。
但在歐洲市場,三星具有更明顯的優勢。根據手機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發布的《第二季度歐洲智慧型手機市場報告》來看,三星市場份額排名第一。
從數據中可以看到,三星手機以30%的市場份額贏得了歐洲智慧型手機市場的第一名,蘋果的iPhone以21%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二。
坦白說,三星和蘋果繼續在歐洲智慧型手機市場上排名第一和第二,這意味著作為手機製造商的巨頭,它們在歐洲有著眾多的用戶群體和較強受歡迎程度。
儘管三星在歐洲的市場份額下降了,但據說「瘦駱駝比馬還大」。而且,三星並沒有失去歐洲市場,因此它仍然是這個市場的「老大哥」。
與蘋果公司相反,情況也是如此。考慮到今年疫情的影響,iPhone在歐洲市場的銷量並未下降,反而有所增加,這很有趣。當然,如果您問原因,我認為這主要是由於低成本iPhone的刺激所致。
此外,本來在歐洲市場發展良好的華為排名第三。換句話說,小米在歐洲市場超越了華為,成為歐洲市場上第三大手機品牌。
老實說,作者對小米能夠實現這樣的結果感到非常驚訝。
一方面,華為一直是歐洲市場上的佼佼者。實際上,無論是華為的通信業務還是手機業務,它在歐洲市場的本地用戶中都非常受歡迎。
另一方面,小米進入歐洲市場的時間並不特別長。就小米在海外市場的發展而言,實際上,小米在印度市場的表現更為出色。
因此,從這些角度來看,小米今年第二季度在歐洲市場的成就確實引人注目。超越華為成為歐洲市場第三大手機品牌確實是很多人意料之外的。
當然,小米在歐洲市場上超越了華為,這背後應該有這些原因。
首先,小米手機本身的實力。換句話說,小米手機的硬體配置並不低,價格是吸引消費者的利器。因此,歐洲消費者青睞小米手機也就不足為奇了。畢竟,當硬體配置相似時,憑藉價格優勢,小米自然可以爭奪一些市場份額。
其次,華為受到美國的壓制後,其在歐洲市場的業務肯定會受到影響。此外,美國打壓了華為,華為手機無法順暢使用谷歌的三件套西裝。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無法正常使用華為手機的原因。此外,Google的服務在歐洲市場非常受歡迎,並且吸引了眾多消費者。
據估計,正是由於這些因素和其他因素,華為在歐洲市場的手機才不如以前。但是,隨著美國放鬆抑制華為的努力以及華為自力更生的能力,未來華為在歐洲的手機市場份額將會增加。
顯然,這對小米品牌是一個壓力。但是,正如據說有動力的壓力一樣,小米在歐洲市場的辛苦工作也不是一兩天。到那時,撇開華為和小米之間的競爭,他們在市場份額方面仍可能擊敗三星和蘋果。出於這個原因,祝國內手機廠商旅途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