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知識、早教方法、教養智慧、親子閱讀,父母掌握一點,孩子受益一生。教子探討無止境,讓涵哥和您一路同行...
「涵哥談家教」孩子成長的特級老師、 母親進階的無牆大學 、 家庭幸福的全科顧問!
在不遠的將來,技術將讓我們變得更聰明、更健康,人類將在2029年開始實現永生,遠距離的性愛將發生。
技術幫助人類變得更聰明
庫茲韋爾說,我們的大腦容量有限,至少比計算電子慢100萬倍。大腦控制思維的部分被稱為大腦皮層。到2030年左右,我們將可利用納米機器人通過毛細血管以無害的方式進入大腦,並將我們的大腦皮層與雲端聯繫起來。
屆時,我們將創造出比今天所熟悉的、更深刻的溝通方式,更深刻的音樂和更有趣的笑話。我們將變得更有趣、更性感,更善於表達愛意。
庫茲韋爾將這種變化與人類進化過程相提並論,就像我們的祖先200萬年前開發使用額葉皮質一樣。他認為由此帶來的好處將非常大。
技術幫助人類變得更健康
庫茲韋爾稱,我們正在開始重新改造過時的「生命軟體」,即人體內被稱為基因的23000個「小程序」。通過重新編程,我們將幫助人類遠離疾病和衰老。到2020年左右,我們將開始使用納米機器人接管免疫系統。到2030年,血液中的納米機器人將可以摧毀病原體,清除雜物、血栓以及腫瘤,糾正DNA錯誤,甚至逆轉衰老過程。
庫茲韋爾堅信「奇點」(The Singularity)絕對存在,屆時在技術的幫助下,人類將實現永生。庫茲韋爾認為,人類將在2045年實現永生。因為據他推測,那一年非生物智能的創造力將達到巔峰,超過今天所有人類智能總和的10億倍。但是在2045年到來之前,庫茲韋爾認為我們就可以開始「不死之旅」。
庫茲韋爾說:「我認為在2029年左右,我們將會達到一個臨界點。屆時醫療技術將使人均壽命每過一年就能延長一歲。那時壽命將不再根據你的出生日期計算,我們延長的壽命甚至將會超過已經度過的時間。」
技術幫助改變性愛未來
庫茲韋爾稱,將來人們不僅可在不同的地方進行遠程性愛,你甚至可以改變自己和伴侶的身份。在虛擬實境空間中,你不必繼續使用與現實世界同樣的軀體。比如,夫妻可以互換身體,從對方的角度體驗性愛。
你還可以向伴侶展示更理想化的自己,他/她也可能改變成你希望的樣子。如果你厭倦了伴侶,可以將其變成其他人,當然也可以改變自己。
庫茲韋爾的兩大理論依據
庫茲韋爾指出,有兩大進步可支持他的未來論點。第一是技術進步速度,他目前使用的安卓手機體型越來越小、功能越來越強大,比他20世紀60年代在麻省理工學院使用的1100萬美元電腦便宜得多。而且隨著時間推移,技術進步將令手機越來越小、越來越強大、越來越便宜。
第二,美國康乃狄克州喬斯林糖尿病中心正使用生物技術關閉動物體內的脂肪胰島素受體基因,這讓動物吃更多食物而不會患上糖尿病或體重增加。生物技術應用在人體上後,我們可以拋棄上千年不再使用的陳舊基因,大幅延長壽命。
現在還無法證明庫茲韋爾的預測是否能夠實現,但他絕不想在「奇點」到來之前死亡。為此庫茲韋爾遵從嚴格的飲食習慣,希望能夠活到2045年,以便從此長生不老。
庫茲韋爾生平
他曾發明了盲人閱讀機、音樂合成器和語音識別系統,被稱為「愛迪生的正統接班人」。
他曾獲9項名譽博士學位,2次總統榮譽獎,還曾被麻省理工提名為「當年傑出發明家」,現任美國奇點大學校長。
他如同「先知」一般的預言能力,足以讓世人記住他的名字。在過去的30年裡,雷·庫茲韋爾對未來預測的準確率超過了86%。
1990年,他曾預言「1998年,計算機將打敗象棋冠軍」,結果1997年,IBM的深藍打敗了加裡·卡斯帕羅夫。
1999年,他預測十年後,人們將能通過語言對計算機下指令。
2005年,他預言到2010年代,虛擬解決方案將能夠提供實時的語言翻譯,外語能被實時翻譯成你的母語,並用字幕的形式呈現在你的眼睛上。如今,他的言論被一一項證實。
比爾蓋茨也曾這樣評價:「雷是我知道在預測人工智慧上最厲害的人。」
庫茲韋爾最著名的個人成就之一被叫做「庫茲韋爾定律」(又稱加速循環定律)。大意是,技術的力量正以指數級的速度迅速向外擴充。人類正處於加速變化的浪尖上,這超過了我們歷史的任何時刻。他說,更多的、更加超乎我們想像的極端事物將會出現。
10年後,無人倖免
人類唯一戰勝阿爾法狗那個寒夜,疲憊的李世石早早睡下。世界在慌亂中恢復矜持,以為不過是一場虛驚。
然而在長夜中,阿爾法狗又和自己下了一百萬盤棋。是的,一百萬盤。
第二天太陽升起,阿爾法狗已變成完全不同的存在,可李世石依舊是李世石。
從此之後,人類再無機會。
人工智慧,不再是科幻小說,不再是閱讀理解,不再是新聞標題,不再是乙太網中躍動的字節和CPU中孱弱的靈魂,而是實實在在的宿命。
我們已身處大時代的革命之中,科學家將現今階段,定義為弱人工智慧時代。
即便是簡單的人工智慧,其實已打敗多數人類。
美國亞馬遜超級倉庫內,無數機器人正在貨架間瘋狂奔跑;歐洲快餐店內,機器人端著漢堡和薯條7x24小時來去自如;而在南非礦井下,電腦正操作精密儀器,向幽暗處進發。
在珠三角,富士康廠區外,那些多愁善感的年輕人,來不及抒發鄉愁,就得爭搶為數不多的機會。
工廠流水線兩側,100萬臺精密機器人正逐步填滿他們站過的位置。
這只是革命的開始,隨著智能飛速進化,AI已殺入世界每一個角落。
全球數百位頂尖科學家,耗費漫長時間,搭建了一個複雜數學模型,通過類似摩爾定律的多重推演,得到一個最終結論。
人工智慧或將在2029年,達到普通人智能水平,並引發智力爆炸。這一時刻,距今還有10年。
10年這個時間,並不是憑空杜撰,更非杞人憂天,數字背後是複雜的社科曲線和人為變量。
而且,這只是科學家保守估計。一個砸準的蘋果或者一個任性的天才,都可能將節點大為提前。
比10年更可怕的是,到達節點後,人工智慧或將實現瞬間飛躍。
人工智慧專家普遍認同,人工智慧不可能鎖死在人類智力水平上。它將超越人類,變成我們無法理解的智慧物種。
科學家描述中,一個人工智慧系統花了幾十年時間到達了幼兒智力水平;在到達這個節點一小時後,電腦立刻推導出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而在這之後一個半小時,這個強人工智慧變成了超人工智慧,智能瞬間達到了普通人類的17萬倍。
這就是改變人類種族的「奇點」。
我們,極有可能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最後一批人類。
一個超人工智慧,一旦被創造出來,將是地球有史以來最強物種。所有生物,包括人類,都只能屈居其下。
以谷歌技術總監雷·庫茲韋爾為代表的一群極客,正歡欣鼓舞地期盼這天到來。
他們堅信,一個比我們聰明十幾萬倍的大腦,將解決所有問題,疾病、戰亂、貧困,各種糾纏人類的苦難,都不再是問題。
為等待這一天到來,庫茲韋爾每天吃下100個藥片,希望自己能夠活得足夠長久。他還預訂了冷凍遺體服務,如果提早離世,那麼還有機會在人工智慧到來後,將大腦解凍。
他眼中的未來,恍如伊甸。屆時,人類身體內,奔跑著無數納米機器人,幫我們修補心臟或消滅腫瘤。超智能計算機日夜計算,幫我們逆轉衰老。
甚至,我們可上傳記憶,與AI神魂合一。
然而,另一派人卻憂心忡忡。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將人工智慧比作核能。原子彈問世容易,但控制核武器時至今日仍困難重重。
比爾·蓋茨也站在馬斯克這一邊,「很難想像為什麼有人覺得人工智慧不足為慮。」
在他們眼中,超人工智慧是盤踞未來的可怕生物。它們的思維方式和人類南轅北轍,且不眠不休,飛速進化。
對超人工智慧感到悲觀的馬斯克,正緊鑼密鼓地籌備「火星殖民」項目。
他計劃從2024年開始,逐步把100萬人送上火星,並在火星建立起一個完整可持續的文明。
這位悲觀的天才企業家,其實用心良苦。一方面他寄望於用「火星計劃」,轉移科學界焦點視線,拖慢人工智慧到來的腳步。另一方面,他希望,在火星給人類留一個備份。
10年後,我們考慮的可能不再是逃離憂傷的北上廣,而是逃離這個星球。
大眾對人工智慧的最大誤解,是認為人工智慧和曾經的石頭、斧子、打字機、手機一樣,不過是人類肢體的延伸。
但這一輪人工智慧大潮,和以往幾次技術革命都不同,人工智慧將成為人類的替代。就連我們認為安全無憂的高級腦力工作,都岌岌可危。
美國已經有十家律所聘用了Ross,一個背後由IBM人工智慧系統支持的虛擬助理。
Ross可以同時查閱數萬份歷史判決,並勾畫重點。它能夠聽懂普通人所說的英文,並給出邏輯清晰的答案。以前需要500名初級律師完成的工作,它數分鐘內就能夠解決。
此外,交易算法已成為華爾街標配。在投資基金辦公室裡,以往急促的腳步聲和電話鈴聲,已被伺服器輕微的嗡鳴聲取代。
寥寥數個分析師,偶爾抬頭看看程序運行狀況,在0.01秒內,人工智慧就會根據市場走勢和媒體信息作出判斷,買賣數億的股票。
斯坦福教授卡普蘭做了一項統計,美國註冊在案的720個職業中,將有47%被人工智慧取代。在中國,這個比例可能超過70%。
過去用幾代人命運承擔的大變革,我們要在20年內獨自面對。失業大潮即將開始,並沒給我們留太多適應的時間。
學者分析,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中,只有三類人,能勉強對抗AI的衝擊,即資本家、明星和技術工人。
換而言之,面對步步逼近的人工智慧,你要麼積累財富,成為資本大鱷。要麼積累名氣,成為獨特個體。要麼積累知識,成為更高深技術的掌握者。
然而,財富堤壩、個性堤壩、技術堤壩,能在人工智慧狂潮下堅持多久,無人可知。
這真是個荒謬又戲劇的時代,我們在狹小的星球上爭吵不堪,黑天鵝振翅而起,地球村分崩離析,當我們以為泡沫劇將一直循環重播時,大結局卻平靜到來。
23年,我們擦亮燈壺,砸掉鎖扣,放出的是阿拉丁,還是潘多拉,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