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量信息即時獲取時代,我們拼什麼?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也是一名終生學習者所思考的問題。在教學中經常思考的是我該教什麼?未來需要教授什麼給孩子?為未來而教,如何才不至於陷入形式之中?
這是我經常思考的問題。無論再怎麼不喜歡,其實我們都需要好好學習,只是學習的內容有所不同。人最怕沒有向好之心。所以好好學習其實是保持我們對世界的好奇心。
最開始拿到這本成甲老師的《好好學習:個人知識管理精講指南》(以下簡稱《好好學習》的時候,我並沒有太多感觸,覺得這應該是本好書,但沒有真正閱讀起來,而我對外說我要把這本書閱讀並分享讀書筆記的時候,發現這本書真的是一本好書。閱讀的深度和難度都比較大,但很適合反覆閱讀。然後輸出自己的知識管理體系。
這本書得到了脫不花、小馬宋、萬維鋼、李笑來等眾多知名大V的極力推薦,而深入閱讀就會發現,這個真的是一本能給那些沉下心來學習的人一種」方便法門」。也告訴我們慢慢來會比較快。在沒有遭遇重大挫折之前,當你急於想要突破的時候,你發現你錯得越多,你似乎陷入一種焦慮之中。特別在你報了很多班,讀了很多書,參加了很多訓練營,但能力還是提升不上來。
有幾個問題其實需要我們好好思考。
為什麼十年經驗的「老司機」收入比不上身兼八職的「斜槓青年」?
為什麼大多數人都掉進「低水平勤奮」的陷阱而不自知?
到底什麼才是最有效的學習?
當前知識管理者普遍存在哪些誤區?知識是不是掌握得越多越好?
什麼樣的「知識」才值得我們花精力去學習?
如何將知識應用到實處,做到知行合一?
有時候不得不覺得這些問題好扎心,也好有深度。一個人的思考深度離不開他長期的積累。去看作者的見解就會發現任何成功背後都有付出。
成甲老師,主業是做景區設計諮詢。還創辦了北京京都風景生態旅遊規劃設計院並擔任常務副院長。副業還去研究知識管理,出一本管理的書以及去做個人時間管理、知識管理方面的課程與分享,還在羅輯思維裡做了《成甲說書》這個欄目。同年被評為「中國最會學習的人」。而我們深入去閱讀這本《好好學習》的時候就會發現,裡面的問題的思考深度,認知高度真的很不一般。
一、從整本書的框架來看
這本書更多會側重在學習的方法上。側重於HOW的學習。整個思考邏輯線是What——How——why的思考黃金圈來去撰寫。
不僅告訴你是什麼,還告訴你為什麼以及怎麼做?深度啟發思考。應該是一本在中國知識管理界不可或缺的好書。雖然對知識管理界不是非常了解。但深入閱讀後真的體會到裡面的內容真的很燒腦。所以每天讀得慢。一個章節讀完,再做一篇讀書筆記。再去梳理書中的框架。花了整整一周的時間。
全書核心內容總共分為四個章節。主要從What——how——how——What和how的邏輯框架去書寫。
二、章節內容層層遞進,既啟發思考又相互關聯
1.第一章主要講What:知識管理與認知優勢
在這個章節裡主要讓我們思考在海量信息即時獲取時代,我們拼什麼?如何提升認知深度?為什麼大多數人的學習層次上不去?到底哪些知識值得學習?用問題來啟發思考,提出好問題的難度要比回答問題精彩要難得多。從中也看出作者思考的深入。在我們開始閱讀之前,我們不妨根據這幾個問題來去思考我們的答案和書中的答案有什麼不一樣?思維差距在哪裡?
2.第二章主要講How:掌握臨界知識的底層思維與方法
對於學習臨界知識而言,首先要掌握的是底層思維和方法,其次才是具體的知識和技能。很多時候,我們總是陷入「低水平勤奮陷阱」,沉迷於自嗨式學習,注重學習體驗感,而沒有去對標學習成果和自己的目標。這一章節從思維破局(Why),再到解釋臨界知識(what)做分析,再給出具體的三個底層方法和技巧。來幫助提升學習能力。
3.第三章主要講How:發現和應用自己的臨界知識
在掌握了理念和方法的基礎上,回到核心問題:如何找到臨界知識?怎樣能夠把臨界知識真正應用起來,實現知行合一?這一章節更多是講How,如何發現以及如何應用,特別是如何應用臨界知識構建自己的「能力圈」,這是很多人經常去忽略的。用思維導圖拆解出關鍵詞後就會發現裡面藏著很多學習的寶藏,值得我們深入學習。
4.第四章主要講案例(What和How):核心臨界知識及其應用
每個人都應當有自己的框架來安排自己的臨界知識,不過,確實有一些重要的臨界知識是通用的。在這一章節中介紹了複利效應、概率論、黃金思維圈、進化論、系統思考、二八法則、安全空間以及他如何利用臨界知識裡的黃金思維圈、系統思考、二八法則、複利模型、冗餘備份五大臨界知識來準備《成甲說書》這個節目。
筆者小語:《好好學習: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真的是一本好書,如果想要真的擁有學習力,去擁有這個時代的終極競爭力。值得我們好好去拆解和思考。用思維導圖來拆書,更能清晰地展現出作者的意圖。從這本書裡,筆者看到了滿滿的誠意和非常燒腦的乾貨。當逐層拆解和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並應用於實踐的時候,就會收穫到更多。畢竟《好好學習》更多不是理論,而是應用指導,從知道到做到,我們隔著刻意練習和反思。無論學什麼內容,都需要先鍛鍊好自己的底層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