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前,一個大爺拍鳥的視頻突然間爆紅網絡:
在新聞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位攝影愛好者手持相機正在拍鳥。這拍鳥的大爺也是不容易,為了保持拍攝過程的穩定性,亮出了十分給力的「大型殺傷力武器」——「槍式相機」。
不出所料,這「槍式相機」的江湖再現,可真的是引起了輿論的一片譁然。不少網友還調侃到「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在射擊」、「果然是『打』鳥啊」……
這打鳥的大爺甚至都火到了國外:
因為用槍式相機打鳥在網絡上火了的,還有下面這位:
這位成都的劉師傅,可是成都浣花溪公園的紅人,因為他經常帶著自己的「狙擊槍」在公園出沒,每每出場一定會吸引一大波人駐足觀看。劉師傅自己都說,扳機一扣彈無虛發,拍出來片子堅實,因為很穩。
一直以來,喜好攝影的朋友為了求一個「穩」字,從相機、鏡頭防抖功能,到腳架雲臺,再到舉鐵健身練就一雙鐵手。那真是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就差整個棉花套子摟在懷裡了,上面這兩位大爺就是很好的說明了。
真的不由得感嘆一句,你大爺還是你大爺!
因戰爭誕生的神器
說到最早的槍形相機,不得不提的就是這臺在1862年由巴黎A.Briois公司生產的湯普森式左輪槍形相機:
湯普森式 左輪槍相機
這部相機不僅是最早的手持相機之一,還打破了傳統照相機方方正正的古板造型。並且它還能在圓形感光板上生成多個影像,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多重曝光。機身背後的手柄形似手槍的槍柄,可以讓人一手足以握住。在05年,這部相機最終以6萬歐元(約46萬人民幣)的價格拍賣成交。
Marey Gun 相機
這部相機,或者應該講這把「攝影槍」是世界上首個便攜高速連拍相機,它由法國科學家étienne-Jules Marey在1882年發明出來。該相機槍桿上的圓形「彈鼓」其實就是一個膠片盒,可以通過改變「槍」管長度來對焦。étienne-Jules Marey設計其用於拍攝飛行中的鳥的連續畫面。其連拍速度達到12fps,能得到一組圓形排列的畫面,每個畫面曝光時間為1/720秒。
Thornton-Pickard照相機槍
自然而然的,戰爭使得槍型相機有了發展空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因為彈藥缺乏,當時的照相機生產商便應軍方要求,製作了一系列機槍造型的照相機用於士兵的日常訓練。
這種照相機槍的原型來自一種使用空氣冷卻槍管的輕機槍。它是由美國陸軍上校Isaac Newton Lewis於1911年發明的。1915年以後,這種空氣彈槍被改裝成了自動更換膠捲的照相機槍,使其更方便使用和更容易被記錄。
你以為這樣就完了嗎?
Konishoruko Rokuoh-Sha Type 89
幫助炮手訓練準確性的機槍形相機在上世紀40年代日本被發明了出來,這部日本空軍的相機型號Konishoruko Rokuoh-Sha Type 89,由Konishoruko製造,即是柯尼卡(Konica)的前身,而它後來與美能達合併,成為柯尼卡美能達(Konica Minolta)。該相機被安裝在戰鬥機上,用長達2.5米的35mm膠片拍攝18 x 24毫米的照片,用以幫助炮手訓練準確性。
澤尼特 Photosniper
眾所周知的,鏡頭焦距越長,快門震動所帶來的影響就越大。受「用槍託減輕後坐力對射擊造成的影響」的啟發,俄羅斯的克格勃軍事特工設計了一款槍託,並將槍託安裝於相機上。事實證明,這款槍託的確有效降低了快門震動對拍攝時的影響,使得長焦鏡頭在手持拍攝上成為可能。
而這款相機的市場也是成功的。這款相機曾經廣泛運用於軍事攝影、體育攝影和野生動物攝影,其風行程度遠超我們的想像。
時至今日,攝像頭已經成為手機標配,單眼相機仍被專業工作者和興趣愛好者所青睞。數碼時代吞噬了很多傳統的相機生產商,掌握了攝影師拍攝這一動作主導權的,從也傳統相機公司變成了科技公司。
那麼,未來的相機史又會如何發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