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雲+5G核心網,狼真的來了嗎?

2020-09-11 鮮棗課堂

近日,西班牙電信德國公司(Telefonica Germany)宣布,他們正在和愛立信、AWS合作,準備在公有雲上部署愛立信提供的5G核心網(以下稱「5GC」),預計將在2021年商用。


消息一出,業界震動。


雖然電信業一直在講NFV、核心網雲化,但此前相關實踐都集中在新興運營商和專網應用上,供應商主要是IT側廠商,底層硬體基本是私有雲。


這是第一次有國際主流運營商把傳統設備商的核心網部署在公有雲上,創造了通信網絡雲化的三個「第一」:


第一個部署雲原生5GC的主流運營商,第一家提供5GC公有雲部署支持的傳統設備商,第一家承載規模商用5GC的公有雲廠商。


本文將就這一事件,進行深度分析和研判。


▉ 理想中的5GC


3GPP規範中的5GC,設計之初的目標,就是希望成為雲原生應用。


從架構上來說,轉發和控制分離的5GC,就是一個有著雲原生控制器的SDN網絡。


5GC的系統架構

控制面的SBA架構,就是IT領域常講的微服務架構。5GC新引入的NRF,就是微服務架構中的註冊中心。


5GC各服務之間的信令,採用的是IT領域通用的http2協議,而非此前核心網常用的diameter等專用協議。


5GC的各個服務,在設計上就是無狀態的,因此可以隨時在伺服器之間無縫遷移。


控制面採用雲原生部署,而轉發麵UPF,因為功能非常單一,採用白盒轉發設備也完全可行。


這樣的架構設計,使5GC實現了充分解耦,支持分布式部署,從而幫助5G網絡支持兩大殺手級特性——邊緣計算和網絡切片。


▉ 現實中的5G核心網


理想很美好,但現實往往很骨感。


目前,國內已經有不少省份部署了5GC,並且承載了業務。從現場反饋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通用硬體適配性不足。


某運營商在某省部署A廠的5GC,硬體方面採用A廠的伺服器(包括虛擬化層和作業系統),B廠的交換機以及C廠的磁碟陣列。


雖然這已經是一個縮水版的硬體解耦(因為最關鍵的伺服器和中間件都是A廠自己的,連兩層解耦都算不上),但部署過程中還是出了一大堆問題。


其中大部分問題,都是硬體驅動的問題。雖然驅動問題是小問題,但小問題多了,就是大問題。


而之所以會有這麼多小問題,歸根結底還是當前通信產業鏈的開放程度不足。


反觀IT領域,一個典型IDC中涉及的廠商更多,所需要的驅動也更多,但異廠商不兼容的問題卻少得多。


二、未能融入雲原生的生態。


從高度集成的單體架構轉向雲原生,隨著解耦的充分,必然帶來複雜度的提升。例如Netflix的整體IT架構,就是由數千個互相依賴的微服務組成。


知名流媒體平臺Netflix的複雜架構

這種新增的複雜性,需要有效的管理。


目前5GC開局和運維的複雜程度被廣為詬病,一是因為運營商維護人員本身技能和意識都還在轉型中,沒有從傳統網絡維護完全轉向雲原生應用維護。二是因為廠商提供的核心網本身開放性就很差,未能和雲原生領域成熟的全套DevOps工具鏈相結合,其配套的網管還是按傳統思路在做。


這就好比馬達換成了特斯拉的馬達,但整套控制系統還是傳統燃油車的,自然給運營造成了較大困難。


三、轉發控制分離不徹底。


在5GC中,UPF和控制面之間的N4接口是由3GPP定義的。但因為各種原因,N4接口的解耦並不充分。


目前,第一批商用的5GC控制面和UPF均是同廠商,UPF仍然是專用設備。


考慮到未來UPF會下沉到大量邊緣節點,UPF白盒化和異廠商兼容,對運營商來說是一個剛需。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三大運營商均在大力推動N4接口解耦,並且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


▉ 西班牙電信的方案


目前來看,西班牙電信和愛立信的官方消息更多是商業性質的宣傳,對於具體的技術方案,並沒有進行披露。


但是,AWS今年發布的白皮書《AWS使能5G演進:構建可擴展、安全、可靠、高效的雲原生核心與邊緣網絡》中,卻對相關部署方案有較為詳細的闡述。初步預計,西班牙電信的整體技術方案會以此為藍本。


從總體架構來說,5GC的控制面功能會承載於AWS區域的中心機房(AWS Region),而UPF以及5G NR的CU部分控制面,可以通過部署在邊緣節點的AWS Outpost承載。


AWS Outpost,是AWS推出的可以部署在客戶側機房的一體化機櫃。


這個機櫃內部根據客戶訂單預集成了伺服器和交換機,運送到客戶機房後,連通電源和網絡即可使用。


儘管Outpost部署於客戶機房,但其本身是AWS公有雲服務的一部分。客戶對設備本身不享有產權,也不負責設備的維護。


Outpost通過專線或者public VPN與AWS Region連接,在邏輯上作為AWS Region的延展。


對於控制面,AWS推薦的是EKS(亞馬遜的託管版K8S)承載。其在白皮書中,詳細描述了如何通過水平擴展來應對5GC的高性能需求。


而對於轉發麵,AWS推薦的是虛擬機承載(轉發能力達100Gbps,支持SR-IOV、DPDK等的網絡優化實例)。


鑑於AWS目前採用的Nitro虛擬化技術,通過講虛擬化的相關負荷卸載到專用硬體板卡上,基本實現了虛擬機性能等價於物理機。


因此,從性能上講,也可以看作是物理機在直接承載。


考慮到西班牙電信的業務需求,不排除用白盒交換機作為UPF,實現Tbps級別轉發(例如Facebook自研的白盒交換機,由4塊至強CPU加上高性能轉發ASIC組成,基本上等同於高性能伺服器插上了Tbps級別的轉發ASIC,完全可以滿足UPF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AWS並未針對5GC的部署推出任何定製化產品,整個方案用到的組件全部是AWS的成熟產品。


這也就意味著,AWS現有運維和DevOps工具鏈可以完美適用於AWS承載的5GC。運維這樣的5GC,將和運維任何一個AWS上的IT應用一樣簡單。


在白皮書中,AWS還專門討論了如何將其總結的雲上運維最佳實踐框架應用於5GC運維。從相關內容看,在AWS眼中,5GC作為一個雲原生應用和其它雲原生應用的共性遠遠大於特性。


目前,AWS和運營商合作的MEC產品Wavelength,已經在多地試商用,為MEC應用的開發者提供和在AWS Region上進行應用開發相一致的體驗和工具鏈。


如果西班牙電信此次真的能把5GC放在AWS上,它的5G行業解決方案將取得巨大的規模優勢。


▉ 步履蹣跚的網絡雲化


網絡雲化已經提出很多年了。


通信行業一直在說NFV和SDN,5G在相關技術架構上也基本體現了雲原生的設計理念。但即使是各大廠商交付的最新5GC設備,對雲原生的支持和其本身的開放程度仍然不足。


在筆者看來,這無外乎三個原因:


一、即得利益者對改革的牴觸非常大。


進一步說,就是以四大設備商為首的力量,非常抗拒網絡雲化導致的生態開放趨勢。畢竟要論利潤率,肯定還是封閉最好。


當然,面對潮流,大家也不能全然無動於衷。


目前的形勢,是在傳統領域實力越弱的企業,改革的步伐越大。


例如諾基亞,目前應該是四巨頭裡面唯一一個把基站前傳的eCPRI接口都開放給運營商的設備商,好像也是最早在5G基站晶片中推廣FPGA的設備商。


可惜,早走一步是先驅,早走兩步就成了烈士。因為FPGA的性能和成本問題,諾基亞產品性價比落後,最終導致股價大跌。


愛立信相對在技術路線上比較穩健,但最近也在加快向雲原生演進。


這次愛立信願意配合把產品部署在公有雲上,也說明了他的態度。


至於無線領域當之無愧的大哥,一直以性能和成本為由批判雲原生理念,繼續推銷自己不解耦或者假解耦的方案,以此來全方位服(suo)務(ding)客戶。


二、整個行業對網絡雲化認識仍然不到位。


很多人說運營商的員工技能不行,無法勝任雲原生網絡的運維。


但其實更重要的是態度問題。


IT的技能並不比傳統通信更複雜,只要願意學,轉型不是問題。問題在於很多人壓根就不認為雲原生代表未來,認為還是高度耦合的一體化方案性能好,其他都是吹牛。


歐美運營商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案比較粗暴。比如AT&T,就是全員學習,然後年紀大不學習的員工裁掉。我國運營商相對來說比較溫和,主要還是以鼓勵內部學習和人員自然迭代為主。


三、泛政治化帶來的陰影。


目前,除了思科還在無線市場佔有一定份額之外,美國已經沒有無線設備商了。


為了實現MAGA(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願景和打壓華為,美國政府出面鼓吹open-RAN的同時,又把全球無線設備最大的生產國和消費國——中國排斥在外。


這樣既人為割裂了技術社區,也給技術選型強加了政治因素。從長遠上看,對網絡雲化的發展負面影響是相當大的。


▉ 結語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核心網的雲化是大勢所趨,整個通信網絡都在朝這個方向發展。


幾日前,阿里巴巴XG實驗室和浙江聯通合作的5G輕量級核心網,在浙江舟山港落地。這也是一個強烈的信號,不僅國外的競爭對手會行動,國內的廠商也不會錯過網絡雲化的機會。


相信隨著5G建設的不斷深入,產業網際網路會誕生更多的網絡雲化需求。核心網的市場格局,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鮮棗課堂觀點。

相關焦點

  • 公有雲+5G核心網,通信網絡狼來了?
    近日,西班牙電信德國公司(Telefonica Germany)宣布,他們正在和愛立信、AWS 合作,準備在公有雲上部署愛立信提供的5G 核心網(以下稱「5GC」),預計將在 2021 年商用。消息一出,業界震動。
  • 微軟收購5G核心網供應商,這是什麼打法
    2018年,Affirmed Networks宣布在AWS公有雲上成功實現了核心網部署,還與AWS聯合發布了一份白皮書。 您需要快速增加您的移動服務收入嗎? 答案在這裡。 當世界領先的虛擬化移動核心網解決方案遇上全球最大的雲平臺,你猜會發生什麼化學反應? 沒錯,你可以更快速的推出移動服務,抓住更多的掙錢機遇。 白皮書指出,Affirmed的vEPC在AWS上運行,基於雲原生部署,支持自動化運營,可以敏捷地幫助運營商創建和開通新業務。
  • 中國移動公有雲(移動雲)SDN/NFV解決方案
    NFV將網絡功能虛擬化,利用通用硬體伺服器和軟體來承載網絡功能,降低網絡成本,提升業務開發部署能力。SDN與NFV的結合在雲計算網絡方案中具有天然的優勢。阿里雲、騰訊雲先後與華為、華三等合作,推出雲計算網絡產品。SDN、NFV成為了雲計算網絡方案發展的必然趨勢,目前主要應用於數據中心領域,未來將逐漸向核心網等電信雲領域擴展,是雲計算網絡方案發展的必然趨勢。
  • 揭秘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的真實面貌
    如今,大數據、雲計算、AR、VR、MR等等一系列的概念被網際網路公司運用到實際中來,不論是誰,只要能搶佔第一個高地,誰就能佔據先機。為此,很多人現在習慣構建自己的雲盤,而這,就使得「雲」這一概念,從政府、企業往個人發展。一個著名技術專家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對於雲計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定義」。但是大家對於雲計算很多方面都有一定的共識,比如三層架構(SaaS,PaaS和IaaS)。除了三層架構外,大家也都認為雲可以被分為三種:公有雲,私有雲和混合雲。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三種雲的真實面貌!
  • 雲主機的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有什麼不同?
    那麼在搭建使用M2M設備管理平臺的時候,該選擇公有雲,私有雲還是混合雲?三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各有什麼優劣勢?哪個性價比最高?當我們在選擇雲計算平臺的時候,或許會有這些疑問,然而  今天這篇文章卻可以讓你一目了然,深刻的理解三者之間的區別以及聯繫。接下來就給大家普及一下公有雲、私有雲和混合雲的區別。
  • 浪潮雲首批通過可信雲面向公有雲模式的政務雲服務評估
    近日,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主辦,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雲計算開源產業聯盟承辦的2020年可信雲大會以雲上會展的全新形式召開,經過組委會層層篩選、嚴格評審,浪潮雲順利通過可信雲面向公有雲模式的政務雲服務評估,成為首批通過可信雲該認證的四家雲廠商之一,再次驗證了浪潮雲在國內
  • 私有雲,新一代私有雲與公有雲有哪些區別?
    新一代私有雲與公有雲企業都在數據中心領域展開競爭。無碎片化版本,功能持續進化是公有雲的優勢,而新一代私有雲在這方面與公有雲能力拉平的同時,對於企業用戶來講在適用企業數據中心複雜度上、在規模和架構上等方面比公有雲更加貼合企業用戶的需求。
  • 雲計算戰爭中國開打:國際巨頭落地公有雲
    另一方面,國際巨頭在中國落地公有雲也面臨很多挑戰:複雜的網絡環境,相對落後的基礎設施,不成熟的客戶,政策上的束縛,以及中國客戶本地化的需求。  雲計算戰爭,真的開始了。此外,網宿科技是AWS中國地區的推薦CDN解決方案合作夥伴;亞馬遜的諮詢合作夥伴包括:雲果信息、竹雲科技、奔步科技、雲絡科技和日立諮詢(中國)等;技術合作夥伴包括:東軟、趨勢科技、Madeira等。  亞馬遜相比微軟、IBM雖然姍姍來遲,但似乎已做足了準備。  重中之重  公有雲服務已經成為亞馬遜成長最快的業務之一。
  • 科技雲報導:公有雲基因的UCloud是如何做私有雲生意的?
    從財報來看,公有雲的確是UCloud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但值得注意的是,以公有云為核心的UCloud,正在積極拓展行業布局。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私有雲和混合雲依然是國內政企機構上雲的重要選項,最終將全面進入公有雲。因此,私有雲應該具備和公有雲協同、支持混合雲的能力。正如上文所說,UCloudStack私有雲和UCloud公有雲一致的架構,保證了兩者統一的體驗,以及網絡和數據層面的互聯互通。用戶可以將UCloud的公有雲和私有雲無縫打通,從而享受真正的混合雲體驗。
  • 公有雲私有雲還是混合雲:應該怎麼選?
    公有雲公有雲平臺由技術供應商持有並管理,通過現收現付的方式向多個客戶提供服務。使用公有雲就像給自己買了個放在數據中心的計算機或伺服器,你把它不能拿回家或辦公室。因為只需為所使用的資源支付費用,隨著需求的增長也可按需訪問各種資源,公有雲系統可以降低財富管理公司維護 IT 基礎設施的費用。然而,公有雲平臺上的所有用戶都可以使用相同的服務,導致這種解決方案可能無法達到公司網絡安全或合規性方面的要求,並且會因為提供給用戶的應用程式的範圍有限,而無法正常維護由不同的投資者組成的用戶群。
  • 對話金山雲劉濤:國內外雲數倉相似 公有雲接受度不同
    他說:「當前國內雲市場還處在快速發展階段,公有雲上的雲市場市場呈現比較集中的狀態。相對而言,美國公有雲市場的生態相對成熟,有較多企業在公有雲生態上去做額外服務。國內雲廠商的雲市場更多時候是通過雲市場補充自有產品覆蓋不充分的產品和服務。」業內普遍認為,對比於美國市場來說,國內的雲計算發展要滯後3~5年,國內部分企業對於將核心數據存儲在公有雲上接受程度還不夠高。
  • 美團雲宣布下線停止公有雲服務
    美團雲在官網發布公告宣布將於5月31日0:00起停止對美團雲用戶的服務與支持,並回收資源。了解到,就在近期有報告顯示阿里雲和騰訊拿下國內雲主機半壁江山之際,美團雲宣布截止到2020年5月31日,美團雲就要下線停止自家公有雲對用戶的開放服務,並開始清退資源,資源回收後將無法找回數據,用戶有數據需要轉移的,要儘快進行數據備份或系統遷移,也可通過工單,提交退款申請。
  • 界讀丨5G核心發展仍不成熟,公有雲僅是西班牙電信的宣傳噱頭?
    近日西班牙也傳出了新的消息,西班牙電信德國公司準備在公有雲上部署5G核心網,與愛立信、AWS達成合作,由愛立信提供5G核心網,順利的話2021年就可以商用了。在此之前公有雲都是運用在新型大型的運營商和專網應用,而日常商業化的硬體都是私有雲,如今宣布的新模式之前還沒有主流運營商做過
  • IDC與公有雲升級IPv6網絡解決方案
    2004年,由CERNET承建的中國下一代網際網路示範網絡核心網CNGI-CERNET2項目通過驗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CERNET2是世界第一個純IPv6骨幹網。  IDC和公有雲可以使用光纖或傳輸電路,接入FAST6網絡的核心路由器或POP網絡節點,訪問CERNET2網絡,並通過CNGI-6IX訪問其它運營商IPv6網絡,和全球IPv6網絡。
  • Office365入華 微軟破解公有雲資質難題
    微軟高管齊表態:Office 365是真的要來了張亞勤博士是第一個在公開場合談到公有雲資質的微軟本土高管。2012年5月,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張亞勤在接受搜狐IT專訪時透露,微軟正在中國申請公有雲資質,Office 入華取得了實質性進展,相信很快會和中國用戶見面。張亞勤博士的觀點引起業內分析人士的關注。
  • 召集公有雲增強型VPC公開測試
    如果您是一名派網的用戶,一定會在不經意間收到派網給您帶來的驚喜。作為一名派網人,也早已對這一現象習以為常。就在幾個小時之前,派網的公有雲標準版軟體正式發出,現大量徵集雲中VPC測試用戶進行免費體驗,用戶可在公有雲上實現單網卡部署,並且可作為iWAN Server或是伺服器負載使用。
  • 狼真的來了
    每次都是狼來了,狼來了,結果等來的確實再一次的延遲和退後!Filecoin主網真的能如期上線嗎?我相信這不僅僅是部分投資者的心聲,基本上是所有投資者內心的顧慮和實際想法!那麼今天我們來一起分析一下,這次Filecoin這匹狼究竟是不是真的來了!
  • 微軟破解公有雲資質難題
    微軟高管齊表態:Office 365是真的要來了張亞勤博士是第一個在公開場合談到公有雲資質的微軟本土高管。2012年5月,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張亞勤在接受搜狐IT專訪時透露,微軟正在中國申請公有雲資質,Office 入華取得了實質性進展,相信很快會和中國用戶見面。張亞勤博士的觀點引起業內分析人士的關注。
  • 公有雲實力全球通信運營商中排名第一:5G時代還得看中國電信表現
    我國的公有雲市場是2009年左右開始萌發,而中國電信也是從這一時間就發布相關雲運營計劃,再到2012年中國電信雲公司正式成立。所以截止今天,中國電信的天翼雲業務已在市場上打拼了8年歷史,與一線網際網路廠商的雲服務相比也不遑相讓。
  • 沙利文發布中國公有雲市場研究報告: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穩居...
    中國公有雲市場競爭白熱化,以華為雲、阿里雲、騰訊雲等為代表的頭部雲服務商正成為眾多企業上雲首選合作夥伴。近日,Frost & Sullivan(以下簡稱「沙利文」)針對當前中國公有雲市場進行全面調查,根據報告顯示,2019年Q4中國公有雲市場達到224.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3.3%,市場集中度也進一步提高、而在未來5年,得益於政策利好的推動下,以及大數據、區塊鏈、AI、IoT、5G等新技術的發展,中國公有雲市場規模將進一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