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車險綜合改革後,保費真的降了嗎
機動車輛保險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也是財險領域的第一大業務,社會關注度高。今年9月19日,以「降價、增保、提質」為目標的車險綜合改革在省會正式實施。這一政策實施即將「百天」,市場反應如何?眼下,又到了續保高峰期,車險綜合改革後是否真的實現了保費、手續費率「雙降」?近日,記者對此進行了走訪。
「保費下降」真便宜
省會車險保費價格同比降一成
車險改革方案生效後,最先得到實惠的群體是需要進入續保程序的車主,絕大多數人的感受是,車險保費便宜了。
車主梁先生的私家車保險12月月底到期,這兩天他辦理續保時發現,保費比往年降了三成左右,去年保費是3200元,今年是2500元。「不僅降價了,車損險的保障範圍也擴大了,將玻璃險、盜搶險等附加險都併入了車損險。」梁先生說。
梁先生車險保費下降,與他良好的駕駛習慣和出險次數少有直接關係,但更多的是得益於今年9月19日啟動的車險綜合改革。
「現在每年交665元交強險,未來保費有望再降190元,相當於大半箱油錢,改革帶來的實惠看得見、摸得著。」省會車主周女士說。
周女士給記者算了筆帳:以她的五座小轎車為例,第一年交強險保費為950元,此後在未發生賠付的情況下,保費最高優惠30%,每年交665元,下浮比例擴大至最低50%後,可優惠至475元。
「我們家兩輛車都是年底續保,雖然兩輛車費率變化情況不太一樣,但總體上費率都下降了。」省會市民杜飛說。
實際上,像他們這種保費明顯下降的車主並不是少數。記者了解到,車險綜合改革後,保險價格較去年同期下降明顯,平均達到一成左右。
「加量不加價」真好
交強險責任限額大幅提升
此次車險綜合改革本著「價格基本上只降不升,保障基本上只增不減,服務基本上只優不差」的原則,擴大了車險範圍和額度,更好發揮風險保障功能。
改革後,交強險總責任限額從12.2萬元提高到20萬元,其中死亡傷殘賠償限額從11萬元提高到18萬元,醫療費用賠償限額從1萬元提高到1.8萬元,財產損失賠償限額維持0.2萬元不變;無責任賠償限額按照相同比例進行調整,其中死亡傷殘賠償限額從1.1萬元提高到1.8萬元,醫療費用賠償限額從1000元提高到1800元,財產損失賠償限額維持100元不變。
「交強險責任限額提高,對司機和行人而言,都多了份保障。」省會計程車司機趙先生說。
據了解,車險綜合改革在提高交強險責任限額的基礎上,結合各地區交強險綜合賠付率水平,在道路交通事故費率調整係數中引入區域浮動因子,下浮比例由原來的最低30%擴大到50%,提高對未發生賠付消費者的費率優惠幅度。
此外,交強險浮動比率中的上限保持不變,對於輕微交通事故,將研究不納入費率上調浮動因素。
「降價提質」真實惠
商車險保險責任更全面
「去年,我車在高速路上開車,車窗玻璃被擊中出現輕微破損,聯繫保險公司進行車損險理賠,卻被告知不在承保範圍內。」滿先生回憶道。
而現在,類似的情況將不復存在。此次車險綜合改革將機動車示範產品的車損險主險條款在現有保險責任基礎上,增加機動車全車盜搶、玻璃單獨破碎、自燃、發動機涉水、不計免賠率、無法找到第三方特約等保險責任,並支持行業開發車輪單獨損失險、醫保外用藥責任險等附加險產品。
同時,還刪除了事故責任免賠率、無法找到第三方免賠率等免賠約定,刪除了實踐中容易引發理賠爭議的免責條款。
「擴大保險責任和提升保障金額,消費者風險保障將更加全面,也有利於激勵保險公司提升車險經營效率和服務能力,更好發揮保險在經濟補償和化解矛盾糾紛方面的作用。」 省會平安車險一位工作人員說。
另外,無賠款優待係數將進一步優化。改革實施後,商車險無賠款優待係數將考慮賠付記錄的範圍由前1年擴大到前3年,對於偶然賠付消費者的費率上調幅度將降低。車險產品市場化水平提高,逐步放開自主定價係數浮動範圍,第一步將自主定價係數範圍確定為[0.65—1.35],第二步適時完全放開自主定價係數的範圍。
線上服務真便捷
科技賦能讓理賠更順暢
「前幾天我的車停在路邊被撞掉了右後視鏡,打電話給保險公司,通過微信拍照等途徑,沒見面就完成了定損理賠,非常省時省力。」市民何先生告訴記者,他在選擇車險投保公司時,更重視保險公司的服務能力,災害預警、事故救援、理賠效率、增值服務等都是重要考慮因素。
此次改革明確提出,積極推廣電子保單制度,在保障消費者知情權和選擇權的基礎上,鼓勵財險公司通過電子保單方式,為消費者提供更加便捷的車險承保、理賠等服務。
「上半年人保財險強化科技賦能,大力推進車險線上承保、線上理賠,線上化率快速提升,分別約80%和90%。」人保財險有關負責人說,長遠來看,保險公司服務能力在車險領域愈發重要,改革也將進一步促進保險公司提升服務、理賠等能力,提升消費者體驗。
業內人士認為,要提升車險服務質效,提升科技水平、發展線上業務非常重要。對消費者而言,在線上進行投保和理賠,將帶來極大的便利。對保險公司而言,加強線上服務也能提升自身運營效率、減少人力成本,促進行業良性發展。
「獎優罰劣」真明顯
駕駛習慣和安全記錄良好的車主更受益
改革方案實施後,車險的優惠力度和保額的大幅度提升,不斷完善的災害智能預警、線上投保引導、線上自助應答、保單自助查詢、在線理賠等智能服務,讓車主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和便捷。
但是,雖然大部分車主保費有所下降,也有少數車險保費被「提價」的車主。比如,高檔車保費一般不降反升;此外,車險費率「獎優罰劣」作用將更好發揮,如果近3年有多次出險記錄的車主,包括交通違法中的闖紅燈、超速等,也會被「漲」保費。
「改革後的保費分別由保險公司自主定價係數和車主無賠款優待兩個係數決定。」省會某保險公司從業人員告訴記者,無賠款優待係數,由保險公司根據客戶近三年投保及出險情況確定,係數範圍為0.5至2.0,如果三年內出險次數多,保費就會相應增加。
另外,保險公司在自主定價係數方面,會參照車型、投保險種、保險金額等多種因素,對於部分維修成本畸高的高端車型客戶,保費會有一定程度上漲,這符合保費與賠付成本相匹配的原則。
綜合來看,改革後,車險費率更好的發揮「獎優罰劣」作用,讓車險報價實現了「一車一價」,使得駕駛習慣和安全記錄良好的車主更加受益,這不僅為廣大車主提供了更為全面的風險保障,也有利於促使駕駛人進一步規範駕駛行為。
相關連結
車險綜合改革要點
中國銀保監會印發的《關於實施車險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自2020年9月19日起開始施行。《意見》要點如下:
提高交強險責任限額。為更好發揮交強險保障功能作用,根據《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銀保監會會同公安部、衛生健康委、農業農村部研究提高交強險責任限額,將交強險總責任限額從12.2萬元提高到20萬元,其中死亡傷殘賠償限額從11萬元提高到18萬元,醫療費用賠償限額從1萬元提高到1.8萬元,財產損失賠償限額維持0.2萬元不變。無責任賠償限額按照相同比例進行調整,其中死亡傷殘賠償限額從1.1萬元提高到1.8萬元,醫療費用賠償限額從1000元提高到1800元,財產損失賠償限額維持100元不變。
優化交強險道路交通事故費率浮動係數。在提高交強險責任限額的基礎上,結合各地區交強險綜合賠付率水平,在道路交通事故費率調整係數中引入區域浮動因子,浮動比率中的上限保持30%不變,下浮由原來最低的-30%擴大到-50%,提高對未發生賠付消費者的費率優惠幅度。對於輕微交通事故,鼓勵當事人採取「互碰自賠」、在線處理等方式進行快速處理,並研究不納入費率上調浮動因素。
提升商車險責任限額。結合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支持行業將示範產品商業三責險責任限額從5萬—500萬元檔次提升到10萬—1000萬元檔次,更加有利於滿足消費者風險保障需求,更好發揮經濟補償和化解矛盾糾紛的功能作用。
合理下調附加費用率。引導行業將商車險產品設定附加費用率的上限由35%下調為25%,預期賠付率由65%提高到75%。適時支持財險公司報批報備附加費用率上限低於25%的網銷、電銷等渠道的商車險產品。
優化無賠款優待係數。引導行業在擬訂商車險無賠款優待係數時,將考慮賠付記錄的範圍由前1年擴大到至少前3年,並降低對偶然賠付消費者的費率上調幅度。
(文章來源:石家莊日報)
(責任編輯:DF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