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前世今生
Python的創始人: Guido van Rossum;之所以選中Python(大蟒蛇的意思)作為該程式語言的名字,是因為他是一個叫Monty Python的喜劇團體的愛好者。
誕生於1989年。作者前身也是C++程式設計師,之前也參加設計了一種叫ABC的教學語言,就Guido本人看來,ABC 這種語言非常優美和強大,是專門為非專業程式設計師設計的。但是ABC語言並沒有成功,究其原因,Guido 認為是其非開放造成的(相對封閉的開發語言、擴展性、推廣性相對不太成功。)。Guido 決心在Python 中避免這一錯誤。同時,他還想實現在ABC 中閃現過但未曾實現的東西。
Python哲學
01
Python開發者的哲學是「用一種方法,最好是只有一種方法來做一件事」。在設計Python語言時,如果面臨多種選擇,Python開發者一般會拒絕花俏的語法,而選擇明確沒有或者很少有歧義的語法。這些準則被稱為「Python格言」。在Python解釋器內運行import this可以獲得完整的列表。
02
其實python非常適合初學者入門。相比較其他不少主流程式語言,有更好的可讀性,因此上手相對容易。自帶的各種模塊加上豐富的第三方模塊,免去了很多「重複造輪子」的工作,可以更快地寫出東西。配置開發環境也不是很複雜,mac和linux都內置了python。
對於完全沒有編程經驗的初學者,在學習python的時候,面對的不僅僅是python這門語言,還需要面臨「編程」的一些普遍問題,比如:
從零開始,不知道從何入手,找了本編程教材發現第二章開始就看不懂了。缺少計算機基礎知識,被一些教程略過的「常識性」問題卡住。遇到問題不知道怎麼尋找解決方案。看懂語法之後不知道拿來做什麼,學完一陣子就又忘了。缺少數據結構、設計模式等編程基礎知識,只能寫出小的程序片段。
初學Python編程者的建議:
首先要有信心。雖然可能你看了幾個小時也沒在屏幕上打出一個三角形,或者壓根兒就沒能把程序運行起來。但相信我,幾乎所有程式設計師一開始都是這麼折騰過來的。選擇合適的教學課程。編程屋特意為初學Python編程的孩子研發了96課時課程,從入門到精通。寫代碼,然後寫更多的代碼。光看教程,編不出程序。從課堂的例程開始寫,再寫小程序片段,然後寫完整的項目。除了學習程式語言,也兼顧補一點計算機基礎,和英語。不但要學寫代碼,還要學會看代碼,更要會調試代碼。讀懂你自己程序的報錯信息。再去找些github上的程序,讀懂別人的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