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射雷達:智能汽車的下一仗?

2020-12-04 明實論財

原創:賈桂翀/許沁佩

智能汽車

最近資本市場,新能源「三傻」在大鬧華爾街,網際網路上也十分熱鬧,馬斯克何小鵬兩位創始人在社交平臺上吵了起來。

11月20日,在廣州車展上,小鵬汽車發布了一款「鵬翼版」全新P7,其CEO何小鵬透露明年將推出全球首款搭載雷射雷達的量產智能汽車。當晚馬斯克就在Twitter上嘲諷小鵬汽車軟體模仿特斯拉,隨後何小鵬則在微博強硬回懟,聲稱要將特斯拉打得找不著東。

去年馬斯克還吐槽「雷射雷達就像人身上長了一堆闌尾,闌尾本身的存在基本是無意義的」,「任何依賴雷射雷達的公司都可能無疾而終」。按理說,雷射雷達已經不在馬斯克的視野範圍內了,為何卻在這個時候因為雷射雷達而親自上陣懟小鵬汽車呢?

有趣的是,在汽車圈子之外的華為也開始密集釋放關於量產車規級雷射雷達的消息。在今年廣州車展期間,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王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華為的雷射雷達已經成為車企搶購的爆品,並考慮在近期做一個雷射雷達產品的整體發布。

為何馬斯克要因為雷射雷達打口水仗,為何巨頭們紛紛盯著雷射雷達?這都要從汽車的智能駕駛說起。

在《速度與激情8》中,大反派查理茲·塞隆為了搶奪核武器發射裝置,用高科技黑入汽車智能駕駛系統,使得上千輛無人汽車組成了一支龐大的「殭屍車」軍團,在街頭攔截俄國國防部長的專車,汽車巨浪在街頭洶湧前進,畫面震撼。

那智能駕駛究竟怎樣實現的呢?

簡單的說,就是給常規車加上智能駕駛模塊,再連上通信網絡。這個模塊主要有三大核心功能:環境感知—計算決策—控制執行,分別對應於人的「眼睛-大腦-神經」。

它們的功能執行邏輯也很簡單,非常像人類:走在路上,首先眼睛發現對面走來了一個人,然後大腦去決策怎麼躲避這個人,最後是神經驅動肢體去繞開這個人。

智能汽車的眼睛主要是由攝像頭、雷射雷達、高精度地圖、GPS定位等構成,主要負責收集車身周邊信息,確定車輛的位置。

智能汽車的大腦是在收到了眼睛傳來的數據信息後,通過計算晶片+感知算法,去識別交通狀況,然後分析計算出最優的路線。

智能汽車的神經是基於大腦給出的決策結果,對制動系統、轉向系統、電機系統等下達指令,控制車輛運行狀態,執行駕駛路線。

而馬斯克和何小鵬的爭論點在於:應該主要用什麼來當眼睛,雷射雷達還是攝像頭?

視覺方案模仿的是人眼,主要是靠「看」,相當於一個二維照相機。雷達方案模仿的是蝙蝠,是立體的「掃」,相當於一個三維照相機。

視覺方案的好處在於,已經相對成熟。以攝像頭主導、配合毫米波雷達等低成本元件,構成純視覺計算,可以滿足當前L2級自動駕駛的需求,典型代表就是特斯拉。

但攝像頭拍下來的畢竟是二維圖像,相比三維信息更難挖掘,需要更強大的算法、大量數據的訓練和更長期的研發投入,並且會存在精度、穩定性和視野等方面的缺陷,暫時無法滿足L3級以上的自動駕駛要求。

雷達方案可以創建出清晰的3D圖像,通常看得更遠,看得更清晰,抗幹擾能力也更強,可以滿足L3級以上的自動駕駛要求,但成本也更高。通常以雷射雷達主導,配合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等元件,典型代表為谷歌Waymo、國內的百度Apollo。

根據結構,雷射雷達分為機械式、固態式和混合固態式三種,可以說是傳統版、高配版和市場版三種路線。

機械式雷射雷達當前技術最為成熟,通過機械旋轉360°掃描的方式收集信息,所以轉得越快,收集的信息越多。但因為裡面機械部件太多,調試裝配複雜,生產周期長,成本很難降低,並且機械部件在真實路況下比較容易損壞,難以符合車規的要求。

固態式雷射雷達屬於「高富帥」版,分為OPA和Flash兩種,都不需要機械部件,但當前技術都不成熟。前者技術原理和戰鬥機的相控陣雷達類似,量產成本很高。後者原理是快閃,可以一次性完成對整個場景的3D繪製。兩者都是明日之星,現在汽車還高攀不上。

當前,混合固態雷射雷達是最有希望快速落地的方案,它把所有的機械部件集成到單個晶片上,通過電路來控制旋轉,所以雷達本身不需要大幅旋轉,真實路況下不容易損壞,量產能力大幅提高,在晶片摩爾定律助力下,未來量產成本有望降低至數百美元。

隨著未來自動駕駛技術的進一步普及,雷射雷達市場規模將會進一步擴大。諮詢機構Yole預計,2025年全球雷射雷達出貨量約470萬個,銷售額約61.9億美元。

雷射雷達看起來這麼美,為何各家車企卻並不見得對此有多狂熱呢?

說白了,現在車上裝雷射雷達,帳還是有點算不過來。

馬斯克曾說「雷射雷達,免費他都不用」,他想從算法上解決視覺信息的處理問題。

馬斯克

他的理由也很簡單,馬斯克認為車和道路都是為人類設計的,人的視覺加大腦處理信息的模式可以安全行駛,那麼自動駕駛也可以做到。雷達是人都不具有的感官,幹嘛要裝,這不是正常人拄拐杖,多此一舉嗎?

但更可能讓馬斯克看不上的原因是當前雷射雷達成本高昂,是視覺解決方案的十倍以上。以Velodyne的雷射雷達為例,16線束的雷射雷達需要約4千美元,64線束的更是高達8萬美元,相比之下,攝像頭自動駕駛的硬體成本才幾百美元。

一個雷射雷達價格頂的上兩輛Model3,這種燒錢玩意,馬斯克自然不感冒。

小鵬則在考慮打安全牌來和特斯拉競爭。小鵬聲稱之後要採用攝像頭+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雷射雷達的融合方式來搞自動駕駛,簡單來說就是加滿裝備跑得更快更穩更安全

可即使雷射雷達能滿足L3以上級別的自動駕駛要求,高昂的成本,小鵬汽車又該如何應對呢?

小鵬自己的答案是其一直在培養自己的供應商,通過提升訂單量可以大幅降低製造成本,也可以增強自己的議價能力。但除了這個答案之外,顯然華為的入局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外部變量

就在小鵬和特斯拉互懟之際,華為也透露在研究雷射雷達,目標是短期內開發出100線的產品,並在未來將成本降至200美元,甚至100美元。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還聲稱,「特斯拉現在能做到的事情,我們都能做到」,正在將華為的兵團作戰應用於雷射雷達。

簡單的說,小鵬直接挑戰低價雷射雷達可能有點懸,但華為的入局讓這場爭論出現變局。

此外,今年8月大疆宣布可以量產千元級別車用雷射雷達,適用於L3、L4級別自動駕駛。Horizon和Tele-15的價格分別只要6499和9000元,相比於Velodyne的幾萬、幾十萬元已經非常便宜了,這可能也是小鵬的底氣來源。

如果未來一兩年雷射雷達價格大幅下降,「免費也不用」的特斯拉仍然繼續堅持自己的視覺方案,可能真夠馬斯克喝一壺的。

當然雷射雷達也不是完美的,應用中也存在著不足。比如大霧和大雨會減弱雷射信號的強度,精度會下降,並且現在的雷射雷達的點雲是基於幾何呈現的,雖然能分辨出形狀,但卻不能辨別顏色和紋理等,這意味著雷射雷達還無法區分紙袋和石頭的不同。

雷射雷達配合其他傳感器的整體方案可能才是應用方向。

在智能駕駛產業鏈的三個層面中,環境感知主要對應的是攝像頭、雷達(包括超聲波、毫米波、雷射雷達);計算決策主要對應的是計算晶片、感知算法、高精地圖、通信技術等方面;而控制執行則是制動系統、轉向系統、電機系統等方面。

海外廠商存在先發優勢,國產勢力也正逐步崛起。美國Velodyne一馬當先,今年已經成功上市,國內市場也在百花齊放,競相準備IPO。

智能汽車是硬體+軟體的結合,當前世界的頭號玩家就是中美兩國。特斯拉與中國新勢力的競爭,也是中美硬體、軟體科技人才的競爭,也是美國開放合作和中國大兵團作戰的競爭。

圍觀一場CEO直接的口水戰,固然樂趣十足,但背後的技術路線之爭,才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更深遠的改變。

小鵬汽車

相關焦點

  • 雷射雷達、晶片、智能系統……華為要做汽車行業的麥格納
    [資訊-牛車網]雷射雷達、晶片、智能系統……華為要做汽車行業的麥格納!除此之外,HBT還將搭載包括華為「1個全新的計算與通信架構」、「5大智能系統」、「三大計算平臺以及對應的三大作業系統」 以及「包括雷射雷達在內的30+智能化部件」等在內的華為軟硬體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那麼,伴隨極狐HBT測試上市,華為全家桶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很快就能與大家見面了。
  • 智能汽車圈地運動再起!極狐HBT成華為雷射雷達應用第一車
    與此同時,ARCFOX極狐HBT諜照也同日曝光,而這也是首個搭載了華為三個雷射雷達方案的智能電動車,該雷達晶片核心信息便是該車配備3顆96線車規級雷射雷達、6個毫米波雷達、12個攝像頭、13個超聲波雷達及算力可達352Tops。此外,ARCFOX 極狐HBT將於明年亮相發布。
  • 小鵬汽車將在汽車界率先應用雷射雷達,阻止特斯拉的是成本?
    隨著智能汽車的興起,自動駕駛技術成為了智能汽車的標配,強調不造車的華為也在入局智能車機、自動駕駛領域,為未來的智能汽車提供服務,據悉華為也在研發雷射雷達,在汽車圈比較火熱的小鵬汽車更是宣布將在2021年發布全球首款搭載雷射雷達的量產智能汽車。
  • 攻下雷射雷達 華為締造汽車帝國版圖
    在日前「華為推出96線中長距雷射雷達,建立首條車規級雷射雷達試製產線,年設計產能為10萬個」消息後,華為終於補齊了其智能駕駛硬體板塊的最後一塊拼圖。  從3年內華為手機做到世界第一,到推出獨立的作業系統鴻蒙,再到如今立志將汽車業務再現手機輝煌。為什麼華為「吹的牛」都能實現?
  • L3自動駕駛量產前夜,雷射雷達成智能汽車標配
    無獨有偶,長安在今年 11 月宣布聯合華為和寧德時代打造全新的高端智能電動汽車品牌,旗下車型計劃預留布置 36 個傳感器,其中就有 5 顆雷射雷達。長安新品牌的智能電動新車型在自動駕駛上,將由華為主力操刀,支持向更高級別演進。
  • 華為、小鵬爭相入局,雷達概念美股大漲, 雷射雷達成汽車行業下一...
    作者:時代財經 易揚 編輯:張澤車用雷射雷達正成為智能化汽車領域下一個熱點。12月22日,有外媒稱,美國雷射雷達製造商Ouster或將借殼上市,作為一家為自動駕駛汽車生產雷射雷達傳感器的科技企業,Ouster或將成為今年第五家上市的雷射雷達公司。
  • ...雷射雷達的智能汽車,上通五菱推汽車下鄉版新車,上海新能源牌照...
    (原廣汽新能源),定位高端智能電動車品牌,與廣汽傳祺並列為廣汽自主品牌,兩者共同構成廣汽自主品牌雙子星戰略。02 小鵬汽車將在2021年推出首款搭載雷射雷達的智能汽車小鵬汽車在廣州車展發表聲明稱,下一代自動駕駛的軟硬體體系將進行大幅升級,並帶來包括控制域集成、算力量級、高精度定位、感知融合能力等方面提升。
  • 雷射雷達到底香不香?小鵬汽車接力蘋果21年量產應用
    【天極網IT新聞頻道】隨著智能汽車的興起,自動駕駛技術成為了智能汽車的標配,強調不造車的華為也在入局智能車機、自動駕駛領域,為未來的智能汽車提供服務,據悉華為也在研發雷射雷達,在汽車圈比較火熱的小鵬汽車更是宣布將在2021年發布全球首款搭載雷射雷達的量產智能汽車。
  • 雷射雷達是否會觸發汽車雨量傳感器的開啟
    打開APP 雷射雷達是否會觸發汽車雨量傳感器的開啟 智車科技IV 發表於 2020-03-15 11:02:22 (文章來源:智車科技IV) 雷射雷達會觸發汽車雨量傳感器開啟嗎?
  • Livox 聯手小鵬汽車開啟雷射雷達前裝量產新時代
    全球技術量產領先的雷射雷達品牌 Livox 覽沃科技與全球知名智能汽車品牌小鵬汽車正式達成合作。Livox 將為小鵬汽車從 2021 年開始量產的全新車型提供車規級雷射雷達技術,助力小鵬汽車打造行業領先的智能出行全新感知方案,全面實現小鵬汽車未來車型智能駕駛體驗所需的更高級別安全性及舒適性,為用戶提供安全省心的全新出行方式。
  • 華為正在研發雷射雷達技術,目標是迅速開發出100線的雷射雷達
    100線的雷射雷達研究出來,未來雷射雷達的成本能夠降到200美元,甚至很可能低至100美元。另外,光通信知名企業烽火通信在武漢東湖,華為在武漢成立研究所,剛開始定位就是光網絡產品研發,地點就選在東湖,後來增加了海思光電產品研發,再後來有了與智能汽車相關的雷射雷達,總之,華為武漢研究所研發的產品都是光電相關的。
  • 推出車規級雷射雷達產品和解決方案 華為繼續加碼汽車業務
    北京商報訊(記者 石飛月)華為正在不斷加碼汽車業務。12月22日,北京商報記者獲悉,華為首次發布了車規級高性能雷射雷達產品和解決方案。華為融合感知產品部總經理段忠毅表示,目前華為已經建立了第一條車規級雷射雷達的第一條Pilot產線,按照年產10萬套/線在推進,以適應未來大規模量產需求。
  • Livox李賀:雷射雷達如何為智能駕駛場景破局?| GIV 2020
    在8月22日下午召開的GIV 2020高峰論壇中,Livox 覽沃科技(以下簡稱 Livox)市場戰略總監李賀發表了《雷射雷達在智能駕駛場景的破局之路》的主題演講。他認為,雷射雷法的破局之路,無非是指,雷射雷達在規模化和市場化上必須逾越的四座大山:價值、成本、可靠性與可量產性。
  • Livox李賀:雷射雷達如何為智能駕駛場景破局?|GIV 2020
    雷鋒網按:規模化落地是自動駕駛量產的一個門檻,其中很關鍵的一個問題就是傳感器的規模化,尤其是雷射雷達的量產。在8月22日下午召開的GIV 2020高峰論壇中,Livox 覽沃科技(以下簡稱 Livox)市場戰略總監李賀發表了《雷射雷達在智能駕駛場景的破局之路》的主題演講。
  • Livox李賀:雷射雷達如何為智能駕駛場景破局?| GIV 2020
    在8月22日下午召開的GIV 2020高峰論壇中,Livox 覽沃科技(以下簡稱 Livox)市場戰略總監李賀發表了《雷射雷達在智能駕駛場景的破局之路》的主題演講。他認為,雷射雷法的破局之路,無非是指,雷射雷達在規模化和市場化上必須逾越的四座大山:價值、成本、可靠性與可量產性。
  • 鐳神智能:車規級CH系列混合固態雷射雷達
    圖片來源:鐳神智能創新點及優勢:由鐳神智能自主研發的車規級CH系列混合固態雷射雷達是一款具有國際領先水準的高性能環境感知設備,包括128線(CH128)、32線(CH32)、16線(CH16)等型號,完全按照車規標準的要求進行設計,
  • 雷射雷達:自動駕駛的另一仗
    先是馬斯克因為雷射雷達與何小鵬打口水仗,再是北汽新能源副總經理、ARCFOXBU總裁於立國宣布明年將推出搭載雷射雷達的量產車型。有趣的是,在汽車圈動作不斷的華為開始密集釋放關於量產車規級雷射雷達的消息,在廣州車展期間,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王軍表示,華為的雷射雷達已經成車企搶購的爆品。
  • 華為布局多年的雷射雷達市場
    華為進軍汽車晶片領域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去年,華為正式成立了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部門,今年11月,該部門正式併入消費者業務部門。此舉也被視為是其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從2B走向2C。同時,華為再次強調了,華為不造整車,而是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造好車,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提供商。  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和攝像頭被視為是智能網聯汽車的三大關鍵部件。
  • 雷射雷達的「芯」革命
    事實上,低成本雷射雷達傳感器商業化一直是汽車行業聚焦的話題。由於VCSEL的微小尺寸、與大規模生產的大型化合物半導體晶圓的兼容性,被一些人視為製造汽車級雷射雷達組件的關鍵之一,特別適合體積緊湊、可靠性高和低成本要求的汽車行業。
  • 對照華為晶片斷供 中國汽車雷射雷達們的反圍剿
    從車聯網雲管端的先行者清華大學師生團隊研發國產固態雷射雷達,再到曾經的微軟小冰之父,原微軟亞洲工程院院長圍繞車內環境,汽車售前再造人工智慧培訓師,每一個國內創業者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踐行中國人的努力突圍。談及雷射雷達未來的價格下降趨勢,參與制定多項車載設備國標制定的探維科技科技CEO王世瑋透露,當搭載L3級自動駕駛功能的汽車達到新車比例的5%-10%時,他們的雷射雷達交付量能達到每年10萬臺,屆時單價有望降到1000人民幣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