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動晶片領域內,除了三星、華為以及蘋果等能夠自研處理器的廠商外,其它廠商幾乎都是清一色地採用高通和聯發科的晶片。
即便是三星、華為以及蘋果,其在晶片領域內,也多多少少會用到高通和聯發科的晶片。
例如,蘋果主要用高通基帶,華為則使用高通和聯發科的低端晶片,而三星用處就廣了,正是因為如此,高通和聯發科幾乎佔領了移動晶片市場。
由於美國持續升級對華為在半導體晶片領域內限制,讓全球半導體行業的日子都不好過。
據悉,美國先是限制高通向華為出口晶片等元器件,隨後美國又限制臺積電等代工生產華為晶片。
近日,美國又突然宣布新政策,限制使用美國技術和美國設備的晶片企業,其向華為出口成品晶片等,也需要經過美國的許可。
可以說,美國一步步升級限制政策,雖然也影響了華為,但也重傷全球半導體行業。
以至於連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都看不下去了,站出來發聲,這都是因為限制政策實在太嚴格了。
而且,由於嚴格的限制政策,對高通、聯發科以及臺積電而言,想恢復或者繼續向華為供貨,幾乎是不現實的。
但這三者都依賴華為,失去華為將會帶來巨大損失,動輒都是幾十億甚至百億的損失。
所以才說危機已來,三者都跑不了,但相比之下,聯發科和高通可沒臺積電那麼幸運,原因如下。
首先,高通和聯發科都是晶片研發、設計企業,自身並生產製造晶片,其研發、設計的晶片,往往都交付給臺積電代工生產後,最後才交給付給華為使用。
由於美國在2019年就華為列入實體清單,高通被禁止向華為出貨晶片,而華為也就直接不用高通晶片,用海思以及聯發科等晶片替代。
但是,放棄高通晶片的不只有華為,受斷供的影響,小米、OPPO以及VIVO等國廠商也紛紛放棄高通晶片,更多的採用聯發科晶片,就是未雨綢繆。
例如,高通中端晶片在國內遇冷,廠商紛紛使用聯發科天璣800系列,而高通新上市的驍龍865 plus處理器和驍龍690處理器,國內廠商幾乎是無人問津。
但聯發科的低端晶片天璣720處理器卻是風生水起。
由於國內廠商不斷放棄高通晶片,導致高通晶片在國內佔比大幅度降低,今年第一季度僅為32%,而去年同期卻高達48%。
不僅如此,高通今年第一季度淨利潤同比下滑29%,僅4億多美元,可以說,高通是三者中受傷最深的,所以高通才發出新的警告,希望恢復向華為供貨。
其次,聯發科在4G時代已經被擠到邊緣角落裡,由於在5G晶片上發力,再加上機緣巧合,華為等國內廠商紛紛採用聯發科晶片。
尤其是華為,有消息稱,華為已經向聯發科訂購了1.2億顆晶片,這對聯發科而言,不僅是一個超級大客戶,還是聯發科衝進高端市場的唯一機會。
因為臺積電已經表示,將會在9月14日後不再供貨,華為可能也只能用聯發科的晶片。
在麒麟高端晶片絕版的情況下,華為將聯發科晶片用在高端手機上,自然是順水推舟的事情,畢竟華為可能沒得選。
而高端市場對聯發科而言,是夢寐以求的事,但遲遲沒能進入。
如今華為給聯發科希望,結果美國新的政策出臺,聯發科不僅可能會失去超大訂單,高端市場的夢想也基本沒戲了。
最後,雖然華為是臺積電第二大客戶,臺積電也不想失去華為,但這由不得臺積電,畢竟臺積電多次嘗試都以失敗告終,更何況,美國已經宣布了更嚴格的政策。
不過,雖然失去華為,會讓臺積電失去華為貢獻的300多億營收,但臺積電已經表示,有其它廠商願意填補空缺。
另外,從近幾個月臺積電發出的營收數據來看,臺積電營收是一路增長,尤其是5nm晶片的需求持續增長,蘋果、高通以及英偉達等都在搶產能。
最主要的是,英特爾已經宣布7nm工藝延期,6nm晶片訂單會交給臺積電代工生產,這意味著,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臺積電的營收和利潤還會繼續增長。
也就是說,聯發科、高通失去華為訂單,可能是沒有廠商填補空缺,但臺積電不一樣,其有蘋果、英偉達以及英特爾等填補。
所以才說聯發科和高通可沒臺積電那麼幸運。對此你們怎麼看,歡迎留言、點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