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4日,由廣州設計周組委會、IDC國際設計家年華組委會主辦,Artslink藝珀和廣州城博展覽協辦的首屆「設計為民生」高峰論壇於廣州舉辦。2020年,雷神山醫院和火神山醫院,成為武漢扭轉抗疫局面的關鍵節點,成為當代建築史上的奇蹟。以此為發軔,廣州設計周聯合創始人張衛平為發起人、Artslink藝珀創始人宋琛擔任總策劃,邀請中南建築設計院國際工程諮詢管理中心總經理高思、中南建築設計院雷神山項目主創建築綜合設計院副院長李文滔,集結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教授何崴、山水比德創始股東/副總裁利徵、ADARC思為國際建築師事務所創始人及設計總監丁劭恆(中國香港)、尚諾柏納空間策劃聯合事務所(SNP)董事/總設計師王小鋒等重磅聲量,從他們各自不同領域呈現論壇使命:設計的最終目的是造福與民!
廣州設計周成功舉辦14屆,是設計界規模大、參與人數多、影響力廣的行業年度盛會,見證了從「中國製造」到「中國設計」,到如今在全行業及全球為中國設計發聲的過程。「設計為民生」論壇發起人張衛平表示,「本次『設計為民生』高峰論壇是第一屆,未來我們會將其打造成一個年度性、持續性的活動。」
「設計為民生」論壇人 廣州設計周聯合創始人張衛平致辭
作為本次論壇的總策劃,宋琛介紹說,「著名建築師赫爾佐格在2020年拋出了一個引發廣泛關注的議題:『對於幾無可避的環境災難、社會不平等、貧困、地球資源枯竭及肆虐的新冠疫情,我們建築師應該做些什麼?』建築師/設計師回應社會問題的能力與作為,近年在全球一直都是探討的熱點。回應這個問題最有力的答案出現在中國武漢。雷神山醫院和火神山醫院,是武漢扭轉抗疫局面的關鍵節點,更為當代建築史上的奇蹟。以此為發軔,我們邀請了多位重磅嘉賓,從各自不同領域呈現他們回應這個議題的行動與實踐。」
首屆論壇嘉賓陣容 左起依次為李文滔、高思、何崴、宋琛、丁劭恆、利徵和王小鋒
本次論壇上,雷神山醫院設計重要主創成員,中南建築設計院醫療事業部技術專家、建築綜合設計院(BIM設計院)副院長李文滔以「安全與高效 武漢雷神山醫院設計紀實」為主題帶來分享。中南建築設計院除夕夜接到雷神山醫院任務,在1天內定設計方案,3天內定設計施工圖,從設計到落成僅用了12天。12個晝夜的全力奮戰,雷神山醫院於2月6日順利開展驗收工作,建築面積7.9萬平方,貨櫃總計進場3000餘間。雷神山醫院與火神山醫院向世界展示了令人震撼的中國精神和中國速度。
中南建築設計院雷神山項目主創建築綜合設計院副院長李文滔分享
中南建築設計院 - 武漢雷神山醫院
中南建築設計院國際工程諮詢管理中心總經理高思的演講主題為「逆行·迎擊--為了『國際』『民生』」。高思先生深度參與海外項目,他向大家展示了建築師、工程師們如何走出國門參與海外的「國際」「民生」。中南建築設計院國際工程諮詢管理中心的海外業務範圍覆蓋非洲、亞洲、東歐、拉美和南太平洋等19個國家和地區。疫情期間,在全城封城的情況下,克服困難,用最高的標準、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質量開展線上工作,「疫情突圍」雲投標中標薩爾瓦多國家圖書館等項目,並在下半年陸續向國外派出多批次共計50多人的海外實施組,完成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中南建築設計院國際工程諮詢管理中心總經理高思分享
中南建築設計院 - 剛果(金)金夏沙中部非洲國家文化藝術中心
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教授、三文建築創始人何崴從「設計,為鄉村」角度展開分享。他認為建築往往作為鄉村振興的發起點,不是目的而是過程和手段。激活鄉村,可以讓鄉村重新活過來,活起來,活得好。何崴先生設計的「石窩劇場」,把威海的廢舊採石場改造成一個供村民娛樂休閒的劇場。何崴以福建省建寧縣上坪古村復興計劃、王家疃村空間提升計劃和石窩劇場為案例,向大家生動有趣地詮釋了他的議題。
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教授、三文建築創始人何崴分享
三文建築 - 石窩劇場 攝影:金偉琦
山水比德創始股東/副總裁利徵從「肌膚之溫度」「認同之溫度」「和諧之溫度」三個刻度剖析了他的演講主題「場所的溫度」。作為建築學出身的景觀人,利徵一直在探尋一條人重返自然的景觀之路,他從自然與環境保護、環境與空間的生態城市構建領域回應赫爾佐格的議題。利徵認為,我們應學會重新審視我們現在居住的環境,從萬事萬物的關係裡尋找寄託的依戀感,讓景觀設計表達從理念闡釋上升到有「溫度」的敘述。「我們的目標是,用有溫度的作品,實現社會化共享的理念。讓場所擁有合適的溫度,更貼近人心的表達,人與環境才能更加和諧長存。」利徵表示。
山水比德創始股東/副總裁利徵分享
山水比德 - 貴陽龍裡 陽光城·望鄉
ADARC思為國際建築師事務所創始人及設計總監、香港註冊建築師丁劭恆以「東方語境+在地實踐 灣區公共及文化建築設計探索」為主題,著眼於灣區民生。作為一位香港設計師,丁劭恆秉持著對東方語境的不懈探索在大灣區堅持多年,深耕公共文化建築,其設計哲學遵從以人、文化及特定場所建構的特殊價值觀和理念,以東方人文要素為創作語境。為人熟悉的代表作品包括香港西九龍城市綜合體,清暉園歷史城區保育及城市更新和羅浮山水博物院等。在本次分享中,丁劭恆認為「公共建築都具有特殊的社會性,因此我們所有的作品都需要面對各種錯綜複雜的挑戰和障礙去尋求恰如其分的答案。創作上我們希望離開形式,拒絕某些來自形式的誘惑,讓思考回歸理性,讓結果反映事物的本質,從而創造更具人文價值和社會責任感的作品。」
ADARC思為國際建築師事務所創始人及設計總監、香港註冊建築師丁劭恆分享
ADARC思為國際建築師事務所 - 龍灣銀河
尚諾柏納空間策劃聯合事務所(SNP)董事/總設計師王小鋒在論壇上展示了其實驗性室內設計作品《倍濃巧克力—28平米單親媽媽與她的二孩甜蜜居室》的創作緣由。作為一位從業近20年、主導過多個國內外頂級私宅設計的資深室內設計師,此次將人群定位聚焦於一個單身母親和兩個孩子,充分體現了其對都市特定人群的人文關照。「我想為都市裡的特定人群提供一個『舒適的下限』,設計只是一個開始,生活才是空間的延續,我想通過設計為他們提供新的生活方式。」王小鋒如是說。
尚諾柏納空間策劃聯合事務所(SNP)董事/總設計師王小鋒分享
尚諾柏納SNP - 倍濃巧克力
工業設計大師、設計理論家維克多·巴巴納克在他的著作《為真實世界而設計》中,將「為社會而設計」視為設計的重要內涵之一。他提出,設計師應該從「系統」、「物」作為出發點的思考方式,轉向「日常生活」和「人」。本次論壇的成功舉辦,旨在激發更多設計師圍繞民生角度看待、思考設計,未來能有更多解決社會上多數人共同面臨的問題、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的優秀設計作品出現,從而持續詮釋論壇使命「設計的最終目的是造福與民」!
內容來自北京青年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