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2月的某一天,幾輛小汽車悄然駛進了什錦花園,隨後身穿便裝的幾名日本人從車上走了下來,走在最前面的是岡野增次郎,他是曾經擔任過吳佩孚顧問的一名「老朋友」,緊跟在他後面的是剛接替土肥原賢二的川本少將。
汪精衛已經投靠了日本人,政治方面日本人有所依仗了,所以他們想在軍事方面找一位代言人,吳佩孚成了首選目標。所以,川本以孝敬吳佩孚夫人為由送了他一大筆錢,並要求拜吳佩孚為師,以此來拉攏吳佩孚。
吳佩孚收到這筆錢後連夜派人把錢退還了川本,川本見吳佩孚不接受錢財,於是他不得不親自出馬,面見吳佩孚。
吳佩孚見到川本,對他說:「如欲和平,日軍須全面撤兵!」
川本則苦苦哀求說:「土肥原賢二將軍已經被老師拒之千裡,望老師能體諒弟子的苦衷,老師若拒絕弟子,那我也只能剖腹自盡,以謝天皇陛下了!」
吳佩孚不以為動,接著說:「汝雖已拜吾為師,卻未見你讀書學識,承蒙你的錯愛,你我不過空有師生虛名罷了。你又何必用這種虛名來為難我呢?」
隨後,吳佩孚又送給了川本一句孟子的話:「小國不可以敵大,寡國不可以敵眾,弱國不可以敵強。中國人口多,領土廣,如果開戰那麼日本必敗,對中日戰爭來說這是我堅信的看法。」
川本求了許久,沒想到得到的卻是吳佩孚的這句話,他臨走之時只說了一句話:「你會後悔的!」
利誘不成只能以死威逼,川本帶著日軍到了吳佩孚家中,沒想到的是吳佩孚見了川本後,直接請他看了一樣東西:一口黑漆漆的棺材!上面刻著「吳佩孚」三個大字,只有卒年日期的地方空著沒刻。
川本的威逼行動毫無疑問徹底失敗。
日本人覺得自己說服不了吳佩孚,那就讓中國人去說服中國人。於是日本人便讓汪精衛出馬,嘗試實現「汪吳合作」的局面。
汪精衛先是給吳佩孚寫信勸說,遭到了吳佩孚拒絕。隨後,1939年6月26日這天,汪精衛親自飛往北平,並邀請吳佩孚在日本派遣軍參謀長山下奉文的公館裡會晤。
吳佩孚接到邀請後,對汪精衛稱:「你我皆為中國人,若談國事,應會見於中國人之住所。」
於是,汪精衛緊接著便提出在顧維鈞的寓所進行會晤。吳佩孚又以「在外面晤談不方便」為理由,邀請汪精衛「來敝舍會談」。
其實歸根結底,吳佩孚根本就不願意與汪精衛見面。
後來,汪精衛厚著臉皮委託別人去吳佩孚家中去請,吳佩孚一拍桌子,大聲罵道:「跟汪精衛合作的這個人一定非常下賤!」
1939年11月的某一天,吳佩孚在吃水餃的時候,牙縫中插進了肉餡中的一根骨渣,沒過幾天就腫了起來,牙口疼痛令吳佩孚呻吟不止。後來也有人說吳佩孚並非吃餃子插進了骨渣,而是被日本人跟漢奸氣的急火攻心,這才患上牙疼病,總之吳佩孚確實患了牙病,並為之十分困擾。
當時吳佩孚周圍的人已經基本上都被日本人收買,只有秘書張伯倫還忠於吳佩孚。12月4日是吳佩孚與張伯倫的最後一次談話,吳佩孚說:「我看還是死了的好啊。不過就算我死了,將來中國也定能報仇雪恨」。
由這次對話中能夠看出,吳佩孚其實至死都還惦記著中國的抗爭形勢。
12月4日的下午3點鐘,川本帶著日軍醫處長石田,驅車來到了什錦花園,隨行的還有吳佩孚的朋友齊燮元等人,以及一隊日本憲兵。川本等人進入什錦花園之後,日本憲兵隊立刻封鎖了什錦花園,不允許任何人進入。
吳佩孚看到川本非常憤怒,這時石田上前看了看吳佩孚,並用力撬開了吳佩孚的嘴,往裡看了一眼說:「得動手術,需要把裡面的膿放出來才行。」
在隨從們以及漢奸齊燮元的再三勸說下,吳夫人無奈之下只能同意。
3時45分,石田從自己的醫療包中拿出了手術刀、鉗子等工具,隨後將手術刀伸進了吳佩孚的嘴裡。手術之後,吳佩孚立即昏了過去,日本人跳到床上開始進行急救,院子裡一片大亂,吳夫人也當場暈了過去。
12月4日當晚,吳佩孚就咽下了最後一口氣,享年65歲。
一場「手術」要了吳佩孚的性命,當時日本人到底是怎麼為他做的手術呢?
根據後來吳佩孚的孫子吳運乾、吳運坤回憶,他們這樣說:奶奶說不能手術,但是刀子就進去了,直奔喉嚨進入,一刀,血就濺了護士一身,當時放了一盆子血……
當然,這只是吳運乾、吳運坤的回憶,當時兩人都不在現場,並不能確定吳佩孚真正的死因。其實至今為止,吳佩孚的死因也是個未解之謎。
「大帥沒有屈服於日本人」!吳佩孚的死訊在北平城傳開了之後,北平的老百姓無不感動涕零,都紛紛為吳佩孚送行。
並且,就連北平的日軍和汪偽政權都為這位不肯屈就的英雄人物做了祭奠,甚至連侵華日軍司令官都參加了這次公祭儀式,而淪陷區的各省則下半旗誌哀三日。
在日本人與漢奸的假惺惺的悼詞中,在蔣介石悲切的弔唁聲之中,還有在家人的嚎啕大哭中,這位性情倔強的北洋集團儒將就此故去!此時,只有他自撰的那副在堂中的長聯悽然而掛:
得意時清白乃心,不怕死,不積金錢,飲酒賦詩,猶是書生本色;失敗後倔強到底,不出洋,不入租界,灌園抱甕,真箇解甲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