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的時候,他的父母要他專心讀書,以便畢業後找到理想的工作,不充許他辦公司。最初,蓋茨順從了父母的意願,進入哈佛大學刻苦攻讀。但是,他感興趣的還是辦司,於是,他和艾倫開始收集資料。
在長時間的資料收集和認真思考之後,蓋茨和艾倫認為計算機工業的觸角即將伸向市場核心力量——廣大的民眾。當這一點真正實現時,就會引發一場意義深遠的技術革命。他們正處在歷史即將發生巨變的關鍵時刻,正像汽車和飛機發展史上曾經經歷過的那種關鍵時刻,他們預見計算機必將走進千家萬戶。
「計算機的普及化勢必到來。」艾倫不斷地對蓋茨重複這一點,他們如果不能順應甚至領導這一場計算機革命,就只能被這一革命拋在後面。由於清醒地意識到了這些,比爾.蓋茨決定開辦屬於自己的計算機公司。
蓋茨後來回憶說:「保羅看見技術條件已經成熟,正等著人們去加以利用。他老是說,再不幹就遲了,我們就會失去歷史賦予我們的機遇。我們將遺憾終生,甚至被後人責備。
於是,他們考慮製造自己的計算機。艾倫對計算機硬體感興趣,而蓋茨則對計算機軟體情有獨鍾,他認為軟體才是計算機的生命。
但很快,艾倫和蓋茨放棄了自己動手試製新型計算機的念頭。他們決定還是緊緊抓住他們最熟悉的東西——計算機軟體。
蓋茨和艾倫創辦了微軟公司,並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事實證明,這一切都是他們善於抓住機遇的結果。蓋茨和艾倫看到了面前的機遇,並且牢牢抓住了它,為此,他們不惜停止了學業。
俗話說: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你只要抓住了機遇,就可以乘風破浪,躍上成功的巔峰。如果錯失了機遇,你就可能讓唾手可得的成功擦肩而過,因而懊悔不已。在某種意義上,機遇也是一種非常寶貴的財富。世界著名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談到他的創業史時,也只說了一句話:「壓倒一切的是機遇。」
在實踐活動中,如果年輕人能在時機來臨之前就識別它,在它溜走之前就採取行動,那麼,成功之神就降臨了。
每個年輕人都是自己命運的設計師,每個年輕人都是自己命運的建築師。可以說,你的命運就是由一連串的機遇連接而成的。你的一生是否精彩,關鍵在於你能否抓住這些人生的機遇,尤其是在你最有發展潛力的年齡段。
機遇是有情的,你抓住它,它就陪伴你一步步走向成功;機遇是無情的,你稍有疏忽,它便匆匆棄你而去。
機遇與年輕人的發展休戚相關。機遇是一個美麗而性情古怪的天使,偶爾降臨在你身邊,如果你稍有不慎,又將潸然而去,不管你怎麼扼腕嘆息,從此杳無音訊,不再復返了。
英國的著名劇作家蕭伯納曾經如是說:「人們總是把自己的現狀歸咎於機遇,我們不相信機遇。出人頭地的人,都是主動尋找自己所追求的機遇,如果找不到,他們就去創造機遇。」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年輕人埋怨自己運氣不好,怨天尤人,怪罪父母沒有給自己創造好條件,責備社會沒有給自己提供機遇,感慨生不逢時,感慨成功者趕上了好時候、好地方。然而,除了抱怨和暗自傷神以外,他們沒有為自己做任何事情。這樣的年輕人,不會創造機遇,只會消極等待。
你若想十年以後徹底改變現在的情況,就要遠離這些消極悲觀的人,積極充實自我,隨時準備迎接機遇的降臨。
一些年輕人空嘆機遇難求,可是他們平時腦子裡空空如洗,再好的機遇也只能讓它悄悄溜走。考察他人的成功史,我們不難發現,機遇的到來是平時知識的積累、刻苦勤奮的結果。就像當年曾處在同一起跑線上的學生一樣,他們中的一些人之所以畢業不久就取得驕人的成績,是因為他們在學校時就只爭朝夕、刻苦學習、拼搏進取,積蓄了抓住機遇的本事。
每一位年輕人都應該抓緊時間刻苦學習,用紮實豐富的知識去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質和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機遇,才能不斷提高成功的概率。
你必須充滿自信。相信自己只要拼搏苦幹,便能應付困難,完成任務;相信只要自己肯苦幹,環境就會改善。
你要具備全新的觀念。不胡亂排斥新思想、新作風,相反,要能夠廣泛吸收新知識,容忍不同意見、風格,採用對自己有用的材料。
你要具備一定創新能力。有目標地求變、求新;承認自己有不足的地方,敢於改善,並不摒棄舊東西,但敢於嘗試新方法、改變方向,尋求更有效的做事方法。
你要具備一定的冒險意識。在苦幹和探索階段,能忍受種種不確定的因素;經過周密的形勢分析,相信對自己有利的條件即將出現,於是不管路上有多大障礙也要勇往直前。
你要鍛鍊自己的洞察力。大多數年輕人在念書時成績就很優異,但後來的成就卻相差懸殊,關鍵在於有些年輕人一天到晚都在學習書本知識,而不注意培養自己的洞察力和思維能力。當面對新出現的複雜問題時,總是一籌莫展,或者粗心大意,與機遇擦肩而過,喪失取得成功的機遇。
每個年輕人不僅要儘可能地學習廣博的理論知識,還要在學習中不斷地鍛鍊自身敏銳的觀察力、準確的判斷力、豐富的想像力和科學的預見力,從而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每個年輕人都應該在平時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苦練「內功」,時刻充實自己,為自己十年以後的未來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