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插槽長度_pci插槽和pcie插槽 - CSDN

2020-11-21 CSDN技術社區

主板上的擴展插槽曾經是多種多樣的,例如曾經非常流行的組合就是PCI插槽搭配AGP插槽,其中AGP插槽主要用在顯卡上,而PCI插槽的用途則更廣一些,不僅有用在顯卡上,還能用於擴展其它設備,如網卡、音效卡、數據機等等。這兩種插槽曾經共同為廣大DIY玩家服役多年,然而在一個速率更高、擴展性更強的插槽出現之後,它們就迅速退出舞臺,被後者徹底取代。而這種可以在短時間內淘汰前輩的新型插槽,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主角,也是現在顯卡以及各種擴展卡所用的主流插槽,即PCI-E插槽。


點擊查看大圖(3.33MB)

目前PCI-E插槽已經成為了主板上的主力擴展插槽,除了顯卡會用到PCI-E插槽外,諸如獨立音效卡、獨立網卡、USB 3.0/3.1接口擴展卡以及SSD等硬體都可以使用PCI-E插槽,因此現在的主板除非是受到板型或者平臺晶片的限制,否則廠商都會給它們裝上足夠多的PCI-E插槽,以確保自家產品的擴展能力,滿足玩家的使用需求。只是這主板上的PCI-E插槽有長有短,那它們之間又有什麼不同呢?

PCI-E插槽的相關規範

我們在了解PCI-E插槽之前,先來簡單看看PCI-E的相關規範。PCI-E規範又稱為PCI Express規範,其由PCI-SIG組織進行制定,該組織組建於1992年,目前成員有包括英特爾、AMD、NVIDIA、惠普、戴爾、高通、聯想、IBM等業界老大在內的900多家精英企業,除了現行的PCI-E規範之外,早年的PCI規範以及PCI-X規範也是由該組織制定的。

與基於半雙工共享並行架構而制定的PCI以及AGP規範不同,PCI-E規範是基於全雙工點對點串行架構制定的,而且還支持熱拔插,其中全雙工代表每個PCI-E通道在同一周期內可以實現數據的雙向傳輸;點對點意味著每個PCI-E設備都是獨立連接,不需要向整個總線請求帶寬;串行傳輸則可以讓其信號速率輕鬆達到GT/s(相當於GHz)的級別。

目前PCI-E規範已經發展出5個大版本,每一次大版本的進化,都能帶來相比上一版本近乎於翻倍的帶寬。第一個PCI-E的正式規範也就是PCI-E 1.0誕生於2002年,其信號速率為2.5GT/s,採用8b/10b編碼方式,單通道單向帶寬達到250MB/s,16通道雙向帶寬為8GB/s。該規範隨後還發展出PCI-E 1.0a和PCI-E 1.1版本,雖然細節上有不少改進但是帶寬並沒有改變。

PCI-E 2.0規範則在2007年正式發布,其相比於PCI-E 1.x規範最大的變化是信號速率翻倍至5GT/s,因此其帶寬也跟隨著一起翻倍,單通道單向帶寬為500MB/s,16通道雙向帶寬為16GB/s。此外PCI-E 2.0規範還將對應插槽的供電能力翻倍至最高150W的水平,但出於對兼容性以及主板供電壓力等多方面的考慮,最終無論主板廠商、顯卡廠商又或者其它PCI-E設備的廠商,在產品開發時都是按照PCI-E 1.0規範的供電要求也就是75W執行的,供電需求高於75W者一律配置外接供電,這個行業規則一直沿用至今。

PCI-E 3.0規範則是目前的主流,其於2010年正式發布,相比PCI-E 2.x規範不僅信號速率提升至8GT/s,而且編碼方式也改成了更高效的128b/130b模式,因此單通道單向帶寬依然實現了接近翻倍的提升,達到985MB/s的水平,16通道雙向帶寬高達31.5GB/s。


PCI-E 5.0規範要到2019年才能完成正式版的制定

PCI-E 4.0和PCI-E 5.0則是屬於未來的規範,前者在今年10月底才推出了正式版,其再一次實現了信號速率的翻倍,16通道雙向帶寬達到63GB/s的水平;而後者則計劃到2019年方能公布正式版規範,能帶來的依然是翻倍的信號速率和翻倍的帶寬,16通道雙向帶寬達到126GB/s。然而基於PCI-E 4.0規範的設備目前依然處於開發和測試階段,預計要到2018年的年底方能進入消費級市場,PCI-E 5.0規範的推廣恐怕最快也要到2020年才能開始了。

PCI-E插槽到底長什麼樣子?

與經常換插槽的CPU不同,PCI-E規範雖然已經發展出5大版本,但是在插槽的結構卻基本維持一致,同樣通道數的PCI-E插槽,我們是無法從外觀判定其對應的是哪個版本的PCI-E規範。同時更高版本的插槽也兼容低版本的設備,反之亦然,只是速率上要遵守「短板原理」,因此PCI-E插槽的兼容性是很強的。

當然PCI-E插槽也不是僅有一種,按照PCI-SIG提供的規範,PCI-E插槽有x1,x2,x4,x8,x12,x16和x32共計7種版本,對應1/2/4/8/12/16/32通道,其中PCI-E x32由於體積問題,僅應用在某些特殊場合中,對應的量產產品幾乎為零;PCI-E x12則主要用在伺服器領域,基本不會出現在消費級平臺上;PCI-E x2則主要用於內部的接口而非擴展插槽,即便是部分有提供該接口的主板,其PCI-E x2也基本是以M.2接口的形式出現,而非PCI-E插槽的形式。因此目前主板上主流的PCI-E插槽,基本就集中在PCI-E x1/x4/x8/x16四種上,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4種插槽到底長什麼樣子。

PCI-E x16插槽


最靠近CPU的PCI-E x16插槽最適合安裝顯卡

我們首先從PCI-E x16插槽講起,PCI-E x16插槽全長89mm,擁有164根針腳,分為前後兩組,位於前面較短的插槽有22根針腳,主要用於供電,後面一組較長的插槽142根,主要用於數據傳輸。這樣設計讓PCI-E x16插槽擁有了極佳的兼容性,可以向下兼容x1/x4/x8級別的設備,在加上其16通道所帶來的高帶寬,因此PCI-E x16插槽可以說是PCI-E插槽在消費級領域中的完全體,其多數用於安裝數據吞吐量很大的產品,如顯卡以及RAID陣列卡等。

由於PCI-E x16插槽常用於顯卡,因此其基本由CPU直接引出,這樣顯卡與CPU之間的數據交換就可以實現最低的延遲,讓系統的性能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

PCI-E x8插槽

相比於PCI-E x8插槽全長56mm,擁有98根針腳,相比於PCI-E x16主要是數據針腳減少至76根,供電針腳並無變化。不過我們很少在主板上看見真正的PCI-E x8插槽,因為它通常會以PCI-E x16插槽的形式出現,但數據針腳只有一半是有效的,也就是說實際帶寬只有真正的PCI-E x16插槽的一半。


為了安裝顯卡,PCI-E x8插槽很多時候會以PCI-E x16插槽的形式登場

實際上把PCI-E x8插槽做成PCI-E x16的樣子是有原因的,因為PCI-E x8就是為了搭建多顯卡平臺而生的,為了讓採用PCI-E x16接口的顯卡順利安裝到PCI-E x8接口上,後者自然需要把自己「偽裝」成PCI-E x16插槽。當然也有部分PCI-E x8插槽會在後部開一小口,讓顯卡能夠安裝,但這樣的接口往往需要定製,成本並不比PCI-E x16插槽低,而且視覺上的衝擊力也不夠,因此直接採用PCI-E x16插槽來做PCI-E x8插槽自然也是情理之中。

那麼我們該如何區分真正的PCI-E x16插槽和PCI-E x8模式的PCI-E x16插槽呢?有經驗玩家可以觀察主板布線,後者的後半段往往是沒有線路連接的,甚至沒有針腳焊接。不過這並不是最快速的方法,實際上除了旗艦級的平臺如X299能提供多條真正的PCI-E x16插槽外,主流級平臺包括新近發布的Z370平臺都只會提供一條真正的PCI-E x16插槽,就是最靠近CPU的那條。而第二條和第三條PCI-E x16插槽,則多數是PCI-E x8甚至是x4級別的。

PCI-E x4插槽

PCI-E x4插槽的長度為39mm,同樣是在PCI-E x16插槽的基礎上,以減少數據針腳的方式實現,主要用於PCI-E SSD,或者是通過PCI-E轉接卡安裝M.2 SSD等方面。PCI-E x4插槽通常由主板晶片擴展而來,不過隨著CPU內部PCI-E通道數的增多,現在有部分高端主板可以開始提供直連CPU的PCI-E x4插槽,用於安裝PCI-E SSD時理論上可以提供更好的性能,例如4K QD性能相比使用主板晶片的PCI-E x4插槽時會有一定的提升。


找不到PCI-E x4插槽?其實它是以M.2接口的形式出現

不過與PCI-E x8插槽相似的是,PCI-E x4插槽現在也是很少以真身示人,更多地是以「速率為PCI-E x4級別的PCI-E x16插槽」的形式登場,又或者是擴展為M.2接口,用於安裝M.2 SSD、M.2無線網卡或者其它M.2接口設備,其餘擴展卡則留給PCI-E x1插槽負責。

PCI-E x1插槽


PCI-E x1插槽最短

PCI-E x1插槽的長度是最短的,僅有25mm,相比PCI-E x16插槽,其數據針腳是大幅度減少至14個。PCI-E x1插槽的帶寬通常由主板晶片提供,面向的產品比較廣泛,獨立網卡、獨立音效卡、USB 3.0/3.1擴展卡等都會用到PCI-E x1插槽,你甚至可以通過轉接線給PCI-E x1插槽裝上顯卡,用來挖礦或者實現多屏輸出。


Mini PCI-E接口的特寫,物理結構上與mSATA基本一致

此外PCI-E x1插槽還存在著另外一個形態,一般稱為Mini PCI-E插槽,常見於Mini-ITX主板以及筆記本電腦上,多數用來擴展無線網卡,但由於其在物理結構上與mSATA插槽相同,因此也有不少主板會通過跳線或者BIOS設定讓Mini PCI-E接口在PCI-E模式或者SATA模式中切換,以實現一口兩用的效果。

不過Mini PCI-E插槽由於帶寬上的限制,最終並未有得到廣泛的普及,它和mSATA接口在面臨M.2接口的進攻時都選擇了迅速撤退,如今其地位和作用都已經被M.2接口取代,基本上已經告別主流。喜愛硬體的你如果想免費獲得硬體福利,就留意我們人氣小編小超哥(微信:9501417)11號的朋友圈活動發布吧!眾多硬體福利獎品贈與大家!

相關焦點

  • pcie和pci插槽有什麼區別
    打開APP pcie和pci插槽有什麼區別 發表於 2017-12-12 11:29:17 現在我們就針對這兩個不同的插槽進行詳細的分析。     PCI和PCIE插槽主要的區別在於寬帶傳輸速度不同,PCI插槽傳輸速率相對PCIe要低約4倍左右。
  • pcie轉pci插槽 - CSDN
    現在最常見的擴展槽是PCIe插槽,實際上在你看不見的計算機主板晶片內部,各種硬體控制模塊大部分也是以PCIe設備的形式掛載到了一顆或者幾顆PCI/PCIe設備樹上。固件和作業系統正是通過枚舉設備樹們才能發現絕大多數即插即用(PNP)設備的。那究竟什麼是PCI呢?
  • 工業主板PCIE插槽與PCI插槽有什麼區別
    有很多客戶來諮詢工控機和伺服器有有什麼區別,首先我會說工控伺服器特點是穩定性強,而工控機就是擴展了,那麼少不了提到的就是槽位,有PCIE插槽與PCI插槽。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工業主板PCIE插槽與PCI插槽有什麼區別。
  • PCI、PCI-x,PCI-E
    兩種,一般為白色插槽,32bit就是一般臺式機使用的普通的pci接口(圖一、圖三),64bit接口比32bit接口長一些一般只出現在伺服器上(圖四、圖五)。32bit和64bit都有5v和3.3v電壓兩種,5v電壓的是PCI2.1標準的時鐘頻率為33MHz,3.3v電壓的是PCI2.2標準以後出現的可以工作在66MHz的時鐘頻率上。不過現在一般來說,卡和插槽都做成可以同時兼容兩種電壓的版本,也都有防插錯設計,只要能插上都是可以工作,不過工作在哪種時鐘頻率上就要分析一下了。
  • agp插槽類型有哪些 agp插槽類型介紹【圖文】
    agp插槽是一種用於優化圖像顯示效果的工具,經過幾年的發展,目前多被用於圖像顯示卡。說起這種插槽,非專業人士可能會感到很陌生。今天,小編會給大家介紹agp插槽的類型以及各個類型的發展史,希望對大家了解agp插槽有所幫助。
  • 電腦接口中無所不能的PCI-E插槽
    和經常換插槽的CPU不同,PCI-E規範雖然已經發展出5大版本,但是在插槽的結構卻基本維持一致,同樣通道數的PCI-E插槽,我們是無法從外觀判定其對應的是哪個版本的PCI-E規範。同時更高版本的插槽也兼容低版本的設備,反之亦然,只是速率上要遵守「短板原理」,所以PCI-E插槽的兼容性是很強的。
  • pci插槽尺寸 圖解PCI 64和PCI-X及PCI-E差別
    PCI插槽,是基於PCI局部總線(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 nec tion,周邊元件擴展接口)的擴展插槽。其顏色一般為乳白色,位於主板上AGP插槽的下方,ISA插槽的上方。其位寬為32位或64位,工作頻率為33MHz,最大數據傳輸率為133MB/sec(32位)和266MB/sec(64位)。
  • 科普:PCI-E插槽都有哪些樣子?
    當然也有部分PCI-E x8插槽會在後部開一小口,讓顯卡能夠安裝,但這樣的接口往往需要定製,成本並不比PCI-E x16插槽低,而且視覺上的衝擊力也不夠,因此直接採用PCI-E x16插槽來做PCI-E x8插槽自然也是情理之中。那麼我們該如何區分真正的PCI-E x16插槽和PCI-E x8模式的PCI-E x16插槽呢?
  • 【乾貨】PCI、PCI-x,PCI-E兼容以及他們之間的區別詳細圖解
    一、PCI  PCI接口分為32bit和64bit兩種,32bit就是一般臺式機使用的普通的pci接口(圖一、圖三),64bit接口比
  • pcie插槽竟然還可以這樣拓展存儲
    【天極網IT新聞頻道】pcie插槽竟然還可以這樣拓展存儲   ICY DOCK PCIe拓展插槽硬碟抽取盒,可兼容M.2 NVMe和2.5寸SATA SSD並用於PCIe拓展插槽,輕鬆拓展存儲和升級系統!
  • 不再混亂 PCI-E插槽都有哪些樣子?
    當然也有部分PCI-E x8插槽會在後部開一小口,讓顯卡能夠安裝,但這樣的接口往往需要定製,成本並不比PCI-E x16插槽低,而且視覺上的衝擊力也不夠,因此直接採用PCI-E x16插槽來做PCI-E x8插槽自然也是情理之中。那麼我們該如何區分真正的PCI-E x16插槽和PCI-E x8模式的PCI-E x16插槽呢?
  • 那些長短不一的PCI-E插槽都有什麼不一樣?
    當然也有部分PCI-E x8插槽會在後部開一小口,讓顯卡能夠安裝,但這樣的接口往往需要定製,成本並不比PCI-E x16插槽低,而且視覺上的衝擊力也不夠,因此直接採用PCI-E x16插槽來做PCI-E x8插槽自然也是情理之中。Pogednc那麼我們該如何區分真正的PCI-E x16插槽和PCI-E x8模式的PCI-E x16插槽呢?
  • 除了插顯卡 PCI-E插槽還能這麼用
    買擴展卡不就行了,各大電商平臺上有很多類似設備,價格也不貴,一般30~50元即可買到一張單插槽的M.2擴展卡,且只要支持PCI-E 3.0幾個,插槽長度以x4起跳即可。這種擴展卡簡單易用,直連PCI-E總線,因此速度非常快,是老主板和M.2不夠用人群的好選擇。WIFI網卡
  • PCI-E x1/x4/x8/x16四種插槽區別是什麼?具體有什麼作用?
    實際上除了旗艦級的主板,能提供多條真正的PCI-E x16插槽外,主流級主板,只會提供一條真正的PCI-E x16插槽,就是最靠近cpu的那條。而第二條和第三條PCI-E x16插槽,則多數是PCI-E x8甚至是x4級別的。
  • 網友實戰:主板PCI-E x16與x4插槽區別
    主板上擁有PCI-E x16顯卡插槽和PCI-E x4插槽,隨著P35向P45轉變,很多Intel主板開始支持雙PCI-E x8了,還有一些老用戶它們使用的P35主板還是支持PCI-E x16和PCI-E x4的搭配,它們之間究竟有什麼區別呢?
  • 動態插槽vue - CSDN
    vue插槽https://cn.vuejs.org/v2/guide/components-slots.html在 2.6.0 中,我們為具名插槽和作用域插槽引入了一個新的統一的語法 (即 v-slot 指令)。
  • vue 插槽判斷 - CSDN
    之前有個項目,想判斷一下,某一個模板內的插槽是否被使用。不知道是不是問題過於簡單,網上沒有這方面的說明。我就抽時間驗證一下vue插槽相關的一些功能。然後寫下這篇隨筆,希望對後來人能有一些幫助。 簡單代碼如下:(組件)
  • vue的插槽用法 - CSDN
    (2) 插槽可以類比電腦的usb插口,它讓電腦具有了可擴展性,有的人可以插滑鼠,有的人插手機,有的插u盤,有的人插硬碟。slot也是同樣地作用,留下一定的空間,每個人使用的時候單獨定義自己的功能模塊(3) 值得注意的是:在 Vue 2.6.0 中,為具名插槽和作用域插槽引入了一個新的統一的語法 (即 v-slot 指令)。
  • vue 插槽scope - CSDN
    vue中的插槽有三種:單個插槽、具名插槽、作用域插槽,這個在官網上能看到作用域插槽簡單來說就是父組件只管顯示樣式,數據由子組件來提供。
  • 華碩P8Z68-V LX支持哪些PCI插槽
    華碩P8Z68-V LX支持3×PCI插槽。內存方面完整提供4個DDR3 DIMM內存插槽,支持內存頻率2200(O.C.)/2133(O.C.)/1866(O.C.)/1600/1333MHz,最大容量達32GB。  華碩P8Z68-V LX主板板載2個SATA3接口和4個SATA2接口,為接駁多個存儲設備提供了充裕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