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體走進基層記下正在奔小康的那些人那些事

2020-12-23 瀟湘晨報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組記者在湖南湘西州十八洞村採訪當地村民。湖南湘西州委宣傳部 供圖

新華社記者王春雨(左二)、楊喆(左三)、楊思琪(右二)在採訪赫哲族魚皮技藝傳承人。新華社黑龍江分社 供圖

6月11日,中宣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啟動。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主流媒體組成記者報導組,深入黑龍江、海南、湖南等地,走進社區、鄉村、校園、企業和普通家庭,用鏡頭、筆記錄基層群眾奔小康的美好故事。

此次「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題採訪報導活動,主流媒體精耕內容、突出特色,在豐富宣傳形式、融媒同步推進報導上下功夫,成為傳播、宣傳基層群眾奔小康的「好聲音」和「擴音器」。同時在深入基層一線的一次次採訪中,鍛鍊了一支採訪報導的「輕騎兵」。

精耕內容 策劃突出特色—— 傳播基層群眾 「好聲音」

無論是編輯在專欄中充滿誠意的「開欄的話」、主持人娓娓道來的「開篇語」,還是一篇篇高質量、重細節、有特色報導的呈現,無不體現出主流媒體在內容上的精耕細作。

7月18日,《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登錄人民網並以「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為關鍵詞鍵入搜索,看到截止到7月18日上午,人民網共計發布126篇與「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有關的報導。其中紙媒共計61篇,《人民日報》44篇,《人民日報海外版》17篇。

通過梳理近20期《人民日報》,記者看到,《人民日報》在7月2日01版開設「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在開欄的話中有這樣的描述: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於人民……今起推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通過一個個小康故事、一幅幅生活場景,彰顯我們黨擔當使命、一諾千金的不懈追求,展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壯舉,展現人民群眾共建美好家園、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動實踐。

此外,《人民日報》於7月2日07版中推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徵文啟事,並陸續刊登《父女兩代人 同築交通夢》(作者為杭州市交通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職工)、《跨越二十載 農忙大不同》(中鐵工程裝備集團隧道設備製造有限公司職工)等文章,創新性地讓老百姓自己記錄身邊的小康生活。

同時,新推出的《現場評論·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欄目,充分調動報社內參部記者、江蘇分社記者、評論部編輯等,以《更好的日子在後頭》《讓「鏽帶」成為「秀帶」》《「家門口就業幸福感更強」》評論文章,使此次主題報導特色更鮮明。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朝聞天下》《新聞直播間》《國防軍事早報》欄目則分別以《廣東清遠:產業扶貧 將昔日貧困村打造成幸福村》《赫哲族:小康路上一個民族也不能少》《因地制宜 產業規劃打通致富路》等內容報導「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於人民。連日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多路記者奔赴祖國各地,用心、用情記錄在黨和政府持續努力,和各族群眾不懈奮鬥下,中國大地上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在《赫哲族:小康路上一個民族也不能少》中,《朝聞天下》主持人說道,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多路記者生動展現人民群眾切身可及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講述不同群眾用勤勞雙手創造美好生活的小康故事,呈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壯舉。

活化形式 融媒同步推進—— 做好小康宣傳「擴音器」

中央媒體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報導中,堅持線上報導與線下採訪相結合,網站、客戶端、短視頻、微信公眾號等靈活的融媒體報導形式深受受眾喜愛。

新媒體專頁、多媒體專欄、圖片、字幕、短視頻等形式,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擴大了央媒對基層群眾小康生活報導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在人民日報客戶端,以短視頻形式記錄小康生活,廣受關注。記者看到,人民日報客戶端浙江頻道1分23秒的短視頻《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浙江杭州:走進桐廬莪山畲族鄉新封民族村戴家山自然村》獲得3萬播放量。

此外,《新華日報》、《中國教育報》、雲南衛視、中國小康網等媒體在人民日報客戶端設置人民號,參與「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報導,以鮮明地方特色講述基層群眾奔小康的熱情。

新華網開設「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題採訪活動專版。共分為「專題首頁」「小康生活全記錄」「小康路上手牽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奔小康,看老鄉!」「吹響總攻『衝鋒號』」「感受多彩小康」7個欄目。

記者瀏覽該專題多篇文章看到,新華網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報導中注重圖、文、短視頻結合,文圖的比重在呈現上較為均衡,其中《那山,那人,那苗寨——十八洞村三代人的奮鬥史》共有11幅新聞圖片。此外,4分09秒的視頻則由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

「小康生活全記錄」欄目中的「小康生活見聞」以9個不同顏色的圖標分別代表黑龍江、江蘇、河南等地。滑鼠滑到該圖標下即可呈現有關該省份「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的全部報導。「感受多彩小康」則以一組組高清大圖捕捉、記錄下基層百姓的小康生活。

此外,新華網推出#幸福奔小康#微博話題,在該網頁下點擊「點擊參與」即可直接跳轉到#幸福奔小康#微博界面。分為綜合、實時、熱門、視頻、圖片5個微博欄目,形式多樣。記者看到,截止到7月18日下午,該話題閱讀122.1萬次,討論261次。

新華社客戶端也推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題,共分為「滾動新聞」「焦點新聞」「圖片報導」「視頻報導」「現場新聞」「評論」6個子欄目。

其中,《焦點新聞》7月3日《迎著東升的紅日——走向小康之路的赫哲族》,除常規文字報導外,還推出18個圖片新聞和一條4分40秒的短視頻。記者看到新華社客戶端下該報導的瀏覽量為129萬。「評論」推出《小康成色映照初心底色》《住上好房子還要走出好路子》《確保少數民族如期脫貧全面奔小康》多篇文章,瀏覽量均在50萬以上。

「央視新聞的各位網友大家好,我是溫焌意,在疫情期間我們經常能夠看到這樣的場景……」央視頻客戶端推出了「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Vlog。這些微報導均釋放出大能量。其中,僅有3分31秒的視頻《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病不出縣 小病不出鄉 記者Vlog帶你看貴州四級遠程醫療系統》觀看2935次。而1分06秒的視頻《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70後」「80後」的手磨咖啡 你值得品嘗》介紹了位於閬中西南部的五龍村名為「素清」和「芸楨」的兩家「網紅民宿」。記者看到視頻中民宿主人85歲高齡的王素清與76歲的杜雲珍正在展示自己的「絕活」——煮咖啡。奶奶用布滿老繭的手在認真磨咖啡,說起感悟,她們紛紛表示「生活過得一天比一天好嘛」「很快樂,過得幸福,日子好得很」。

踐行「四力」 深入基層一線—— 練就採訪報導「輕騎兵」

在深入黑龍江、湖南、四川一線的採訪報導中,央媒練就一支支採訪報導「輕騎兵」,「能領會」「可落實」,各路記者以「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本領,深入一線,想群眾之所想,踐行了記者的「四力」。

《人民日報》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開欄的第一篇報導《烏蘇里船歌新唱》中,《人民日報》記者記錄下黑龍江省同江市八岔赫哲族鄉八岔村赫哲人走向美好新生活的點滴故事。即興唱完一段新改編的說唱文學伊瑪堪後,赫哲族說唱文學伊瑪堪傳承人吳桂鳳這樣感嘆著所理解的小康生活:「這些年的變化唱不盡,現在鄉親們的生活,比歌裡唱的更美好!」新時代的赫哲人不再「船兒滿江」,卻有「幸福滿艙」。

《新華時評》中《住上好房子還要走出好路子》一文,新華社記者楊紹功說,衝刺全面小康,補短板是關鍵。江蘇決勝全面小康,短板在蘇北,蘇北的短板主要是農村,農村的短板主要是住房條件……從「空心牆磚房」到小洋房,蘇北農民住得越來越好,成為邁向小康生活最生動的註腳,也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具體體現。

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攜手奮鬥奔小康——2020,吹響決勝全面小康的號角》中,新華社記者趙超、康淼、侯雪靜、楊靜在文章中寫道,全面小康,是一個個家庭夢想成真、笑顏綻放的鮮活故事,是千千萬萬中國人不懈追求、改變命運的奮鬥歷程……從城市到鄉村,從邊疆到南國,今日之中國,追夢步伐如此鏗鏘。「讓我們以志在必得的信心、爭分奪秒的狀態、攻堅克難的幹勁,共襄全面小康的歷史盛事。」

記者們通過深入基層實地走訪,不僅以筆、圖、音頻、視頻記錄下這場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戰役成果,還鍛鍊了自己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歷練。

【來源:人民在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中宣部「我們的小康生活」走進信陽!多家媒體打卡郝堂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鑫 楊小燕 「這裡的一草一木都如此別致,群眾安居樂業家門口掙錢,真是讓人羨慕呀。」6月14日,有媒體記者發出感慨。當天下午,中宣部「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題採訪活動走進信陽,多家主流媒體走進平橋,中國美麗鄉村郝堂正是記者團們走訪的第一站。詩畫般的郝堂給採訪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家媒體走進郝堂當天下午,天氣涼爽,微風夾雜著雨滴吹在遊人的臉上,別有一番情調。由於是周末,村子裡,許多慕名前來的遊客們正在漫步散心。
  • 甘肅省脫貧攻堅「同心奔小康 奮進新時代」市州巡演走進清水縣
    甘肅省脫貧攻堅「同心奔小康 奮進新時代」市州巡演走進清水縣 2020-06-13 03: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創新奔小康 一直在路上
    創新奔小康 一直在路上 出處:北京商報
  • 怎麼奔小康?聽聽這位70後科技創新達人的故事
    出生於上個世紀70年代的王宇翔,在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從家裡買來的第一臺黑白電視裡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喚起了他的小康夢想:世界那麼大,我要去看看!時光飛逝,在成長的道路上,對科學的興趣又引領他樹立敢於創造的雄心壯志,他又改寫了小康夢想:世界那麼大,我要去創造!王宇翔的科學創造之夢,終於在他堅持、堅持、全力以赴地堅持下碩果纍纍。
  • 【我的小康是咋奔出來的】悲天憫人,自覺擔負的40後支教奶奶周秀芳
    她說吃飽穿暖的「小康」,是物質的陽光;教書育人的「小康」,是精神的陽光。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從青春年少到年過古稀,周秀芳用一生的時間去完成自己的夢想,在渴望求學的孩子心中灑滿陽光。  還記得我們從兒時就立下的那些遠大志向嗎?還記得生活中因為我們始終如一地堅持收穫的果實嗎?
  • 商丘市東風街道開展「快樂星期天 幸福奔小康」進基層文藝演出活動
    映象網訊(記者 尚海東 通訊員 宋會會)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11月29日上午,商丘市東風街道舉辦了「快樂星期天 幸福奔小康」主題文化活動。東風街道將堅持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將「快樂星期天˙幸福奔小康」文藝演出發展成規範化、常態化、便民化的活動,豐富基層群眾文化生活,增加群眾的生活幸福感。(映象網商丘新聞熱線:155 0380 1111,投稿郵箱:shangqiu@hnr.cn 。
  • 我的小康是咋奔出來的丨王宇翔:世界那麼大,我要去創造!
    出生於上個世紀70年代的王宇翔,在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從家裡買來的第一臺黑白電視裡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喚起了他的小康夢想:世界那麼大,我要去看看!時光飛逝,在成長的道路上,對科學的興趣又引領他樹立敢於創造的雄心壯志,他又改寫了小康夢想:世界那麼大,我要去創造!
  • 和她一起奔小康|根扎得牢靠 事辦得瓷實
    2020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女性之聲推出「和她一起奔小康」欄目,講述那些走向小康生活的她故事~一個雙肩包、一輛電動車、一包方便麵,再拿上厚厚的筆記本,這是全國巾幗建功標兵、河南省新蔡縣獅子口村駐村第一書記原玉榮的「四大法寶」。駐村5年,近千戶村民的村子,原玉榮每家每戶至少走訪了6遍。
  • 「全民加速奔小康」獲金氏世界紀錄認證
    12月25日,金氏世界紀錄官方認證官楊紹鵬在北京宣布,由新華社全媒編輯中心、騰訊、QQ飛車共同發起的「全民加速奔小康」活動成功創造了一項新的金氏世界紀錄。新華社全媒編輯中心副主任錢彤、田朝暉與騰訊集團副總裁程武也親臨活動現場,見證了這一新紀錄誕生。
  • 「牛氣沖天」奔小康
    文/圖 全媒體記者 李玉榮 通訊員 王可仰1月3日,正陽農商銀行呂河支行的客戶經理在轄區河灣村劉建家中(如圖),與劉建聊著養牛奔小康的事。「是黨的好政策和正陽農商銀行的幫助,讓我增強了養牛脫貧的信心,走向了『牛氣沖天』的小康路。」劉建高興地說。
  • 江蘇沭陽:花鄉春節」淘寶「忙 電商助力奔小康
    (新春走基層)江蘇沭陽:花鄉春節」淘寶「忙 電商助力奔小康  中新網宿遷1月16日電 題:江蘇沭陽:花鄉春節」淘寶「忙電商助力奔小康  記者劉林  」春節前,大量在外地工作的人要返鄉過節,大部分的女性都會帶上自己的化妝品。節後,她們返回工作地,化妝品用的差不多就丟了,又會重新購買。
  • 餵馬鄉大南港村:一路艱辛一路歌,拼出幸福小康生活
    開欄語: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於人民。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今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也是譜寫新時代和順更加出彩絢麗篇章的關鍵之年。在決戰決勝的最後階段,和順大地一派火熱的攻堅場面,廣大幹部群眾意氣風發、鬥志昂揚,正在全力以赴、衝刺勝利的終點。即日起,本臺開設《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深入脫貧攻堅主戰場,走進基層、走進現場、走進百姓生活,著眼小切口、聚焦小故事,突出暖色調、傳遞正能量,立體展現人民群眾共建美好家園、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動實踐,匯聚起堅定信心克難關、同心同德奔小康的強大力量。
  • 【我們的小康】四川會東縣:山旮旯裡的小康故事
    ▲ 圖為四川省會東縣山旮旯裡的小康故事——四川省會東縣脫貧致富奔小康紀實會東縣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南端,地處雲貴高原西北邊陲,是一座歷史悠久,民風淳樸的山區小縣城近年來,會東縣做實、做細脫貧攻堅奔小康這篇文章,以產業為主線,補短強弱,精準發力,實現了37個貧困村2.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如期脫貧。日前,我們走進這座充滿詩意的山區小縣,記錄下了那些感人的山旮旯裡的奔康故事。駐村第一書記:淚水裡的幸福會東縣鐵柳鎮三村村,是一個傈僳族佔76%的村落。
  • 臨武縣香花鎮:人大代表合力抓「三讓」 貧困群眾共同奔小康
    紅網時刻通訊員 劉雨露 吳志勇 郴州報導臨武縣香花鎮各級人大代表勇擔當、善作為,堅持融合脫貧攻堅與代表履職,結合崗位特點和聯繫群眾,用真心、施實策帶領群眾走上脫貧奔小康的致富路,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展現了人大代表為民履職盡責的風採情懷
  • 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總書記步入田間,察看黃花長勢,向正在勞作的村民們了解黃花的田間管理、市場價格、產品銷路等。離開種植基地,總書記來到鄰近的雲州區西坪鎮坊城新村考察調研。在搬遷戶白高山家,總書記察看了院落、客廳、廚房、衛生間等,並同一家人坐在炕沿兒上拉家常。總書記說,「今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要千方百計鞏固好脫貧攻堅成果,接下來要把鄉村振興這篇文章做好,讓鄉親們生活越來越美好。」
  • 跨越山海攜手攻堅奔小康
    站在決勝全面小康、打贏脫貧攻堅戰這一特殊的歷史節點上,教育系統主動對標對表黨中央工作要求,創新扶貧工作體制機制,匯聚澎湃力量,對口幫扶戰貧困,攜手攻堅奔小康,不僅結出了累累碩果,更留下了深厚情誼。 對口幫扶,東西攜手奔小康 雲南省怒江州福貢縣民族中學位於怒江大峽谷中段的福貢縣匹河怒族鄉境內,校園東側緊臨怒江,西面與碧羅雪山僅一路之隔。乾淨整潔的校園內,每間教室都配齊了電子白板等信息化教學設備。在教學樓一樓北側的一間教室天花板上,整齊排列著幾個攝像頭和錄音設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隴西:民富村美奔小康
    隴西縣聚力脫貧攻堅,樹立問題導向,靶向施策補短板,因地制宜育產業,使昔日深居大山的貧困戶,搬進了設施完善的新農村,開啟了民富村美奔小康的新徵程。
  • 「全民加速奔小康」獲金氏世界紀錄認證_新聞中心_中國網
    12月25日,金氏世界紀錄官方認證官楊紹鵬在北京宣布,由新華社全媒編輯中心、騰訊、QQ飛車共同發起的「全民加速奔小康」活動成功創造了一項新的金氏世界紀錄。新華社全媒編輯中心副主任錢彤、田朝暉與騰訊集團副總裁程武也親臨活動現場,見證了這一新紀錄誕生。
  • 科爾沁區:健康路上奔小康
    大病專項救治,門診慢病報銷,慢病免費送藥,重病兜底保障,一項項政策落地,一條條舉措落實,讓貧困群眾看得好病、看得起病、防得住病的同時,全力呵護貧困群眾在健康路上奔小康,科爾沁區健康扶貧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扶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清河鎮新發村村民寧海波,妻子是一名殘疾人,2016年年底他患上了雙側股骨頭壞死,喪失了勞動能力。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活動走進菏澤冠宇牡丹園
    ,實地感受菏澤發展新貌,記錄小康路上的生動故事。   菏澤市牡丹產業發展中心黨組書記、主任王志江向媒體記者介紹牡丹發展情況   他們將筆端、鏡頭、話筒對準菏澤,探尋闊步奔小康路上的生動故事,紛紛點讚我市近年來的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