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 (記者 李一能)新年伊始,即將在今年5月召開的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以下簡稱「崇明花博會」)工地現場一片忙碌景象,備受關注的花博場館也英姿初現。有哪些場館不容錯過?它們各自都有什麼看點?日前,記者來到花博園區進行實地採訪,提前揭開它們的神秘面紗。
圖說:花博園核心區鳥瞰圖效果圖 崇明新聞辦供圖(下同)
圖說:在建中的花博園區
花博會總體規劃布局「六館」,分別為復興館、世紀館、竹藤館、百花館、花藝館和花棲堂。「六館」為「一主五輔」,面向復興館呈向心型布置。其中,復興館、世紀館和竹藤館為永久性場館,而百花館、花藝館、花棲堂則是臨時性場館。目前,「六館」建設進度符合預期,多個場館即將迎來竣工,之後在2021年3月投入試運行。
圖說:復興館
復興館:「一日看盡長安花」
復興館是花博會的主場館,也為3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港澳臺地區提供室內布展。花博會期間,這裡將匯集全國各地來的漂亮花兒。屆時,在這裡,觀眾可盡享「一日看盡長安花」的暢快。
復興館總建築面積3.3萬平方米,建設於花博會主展區。花博會會期恰逢黨的百歲誕辰,復興館的創造旨在展現波瀾壯闊的復興之路。
在設計上,復興館借用中國的剪紙、摺紙概念、融合傳統建築的柱廊、簷廊和材料、色彩等元素,採用中國古典坡屋頂和柱廊為架構,層疊激蕩的坡屋面寓意復興之路波瀾壯闊的偉大曆程。復興館主建築引入「生態引擎」的概念,屋面通過彎折、交錯構建了多個特色生態裝置「空氣動力艙」,綜合運用先進的生態節能環保技術,由整體太陽能屋面為建築提供綠色能源,構建生態建築「微循環系統」。設計的採光天窗,充分利用自然採光,營造均勻的室內光環境。現階段,復興館已經取得WELL金牌認證,並在進行綠色三星建築申報。
據悉,復興館內部將劃分為四個獨立展廳,A館為華北、華中及周邊省區市展區;B館為華東、華南及周邊省區市展區;C館為東北、西北及周邊省區市展區;D館為西南及周邊省區市展區、港澳臺展區。
圖說:世紀館
世紀館:爬上屋頂看「空中花園」
由主入口大門步行穿過森林廊道後,迎面即為世紀館。世紀館臨水而建,總建築面積 1.2 萬平方米,為覆土型花坡建築,形如一隻五彩斑斕的蝴蝶。蝴蝶翅膀與地面微微脫開,如同蝴蝶輕盈地停落在花海中。
世紀館最不容錯過的是蝴蝶屋面,屋面面積兩萬平方米,由草花種植、觀景平臺、漫遊步道等功能構成,其中覆土深度450mm,可以滿足不同規格植株的要求。更驚喜的是,遊客漫步其上,登頂後還可縱覽花博園美景。
世紀館分東西兩館,兩館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西館傳遞科普信息,展示植物生長過程中的「孕育、成長、變化與重生」,展示真實的花;東館則運用多媒體技術打造獨具特色的花卉展示空間,呈現的是「光影的花」。
另外,世紀館整體採取一體化的動線設計,屆時,觀眾可以先由蝴蝶翅膀的上方處進入東館,參觀完畢之後,經由懸空廊橋步入西館繼續參觀,或直接從東館地面出口出去。
圖說:水上森林
小而美的它們都有自己的特點
永久性場館還有小而美的竹藤館。儘管總建築面積只有400平方米,但竹藤館極富特色,處處被竹藤所包裹。場館以現代竹藤工藝建造,坐落在竹園之中,主要用於竹藤科技產品、藝術品和竹藤文化展示。
除此之外,館內250平方米的展廳採用了「單層3D 列印模板 + 噴射混凝土」技術,展示珍奇竹類,而這也是國內首個採用該項技術的建築實踐項目。
不可錯過的還有:百花館,展會時主要用於中國花卉協會各分支機構的室內布展;花藝館,展會時主要用於國際團體、企業團體及其他社會團體等展示花卉新品和精品。花棲堂,主要承載園區內的綜合服務功能,設置餐飲、零售、休憩、花藝產品展示等公共服務功能。
據介紹,百花館、花藝館、花棲堂三個臨時場館的設計理念為「綠葉襯紅花」,樹葉狀建築在園區內靈活布置,充分融入自然景觀,與大地牡丹相依相益。
【來源:新民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