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最大鑽石供應商De Beers(戴比爾斯)上調了鑽石原石的銷售價格,這是自疫情爆發以來 De Beers 的首次價格上調,表明了業內對陷入困境的鑽石行業復甦的信心日益增強。
知情人士透露, 在上周 De Beers舉辦的年度最後一場鑽石原石拍賣會上,拍賣價格上漲了約2%到3%。此番漲價意味著 De Beers 能扭轉今年早些時候由大幅減產帶來的不利影響。知情人表示,De Beers 上周的拍賣可能是其近期連續第三次拍賣成交額超過4億美元。相比之下,De Beers 今年第二季度整個季度拍賣成交額僅為5000萬美元。
鑽石原石買家們近期紛紛趕在行業最重要的銷售期(從感恩節是中國農曆新年)之前補充庫存。在今年上半年銷售不佳(消費者被困家中無法消費)的情況下,業內人士認為,眼前的假日季可能迎來終端消費者的報復性消費。
上月,《華麗志》曾報導,De Beers 在本財年第9銷售周期的鑽石原石銷售額(通過全球鑽石看貨商銷售和拍賣會)總額為4.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2.5%,得益於疫情限制的放鬆和12月節日季前的需求有所回升。(詳見《華麗志》歷史報導:De Beers 鑽石原石最新銷售周期有所回升,中美兩國市場需求穩定)
根據專業諮詢公司 Gemdax 合伙人 Anish Aggarwal 表示,「目前,鑽石原石庫存保持在很低的水平。礦商賣出的鑽石原石供不應求,但賣給零售商的拋光鑽石供大於求。消費者對於珠寶的熱情一直高漲,尤其是在他們無法在旅行等項目上花錢的情況下(就更願意花錢買鑽石了)。」
De Beers 母公司英美資源集團(Anglo-American)執行長 Mark Cutifani表示,「我們看到目前供應鏈中遊和下遊很多企業的庫存都在減少,這是自2008年以來最大的一波去庫存潮。我預計,未來鑽石的價格(去庫存後)會有所提升。」
事實上,由小型家族企業主導的鑽石切割、拋光和貿易公司是整個供應鏈保持活力的推動力,他們形成了上遊礦商與下遊珠寶零售商之間的無形紐帶。這些公司每年會分十個批次從 De Beers 收購鑽石原石,收購的價格由後者制定。
為了保持行業持續復甦活力,業內人士認為,大型礦商們必須在今年囤積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庫存後,嚴格控制自己的產銷規模。
根據專業諮詢公司 Gemdax 的數據,全球五大鑽石生產商的過剩庫存價值已達到35億美元。預計到今年年底,這一數字可能增加到45億美元,相當於全球鑽石原石年產量的三分之一。De Beers 和其他鑽石生產商一樣也面臨著如何在不影響經濟初步復甦的情況下,處理掉價值數十億美元的鑽石庫存的問題。(詳見《華麗志》歷史報導:全球鑽石原石庫存淤積已達35億美元,如何消化?)
De Beers與俄羅斯埃羅莎(Alrosa) 是全球鑽石行業的兩大巨頭,雙方在疫情的艱難背景下於今年8月下調鑽石價格,激活市場活力。De Beers 將1克拉以上鑽石原石的價格下調近10%,而這一次降價(今年8月)距離去年11月將鑽石原石價格下調了約5%過去了還不到一年。De Beers 表示,希望假日季的強勁銷售能夠支持公司持續緩解明年初10%的降價計劃。
上周,英美資源集團下調了未來兩年的產量預測,暗示有意保持供應緊張的局面。Cutifani 表示,「我們肯定不會助長供應過剩,除非我們對價格上漲的局面感到放心,否則我們不會擴大生產。」
另外,De Beers 表示,疫情帶來了物流運輸方面的挑戰。為此,公司與主要鑽石產地國波札那(Botswana)的10年銷售協議延長了一年,這樣雙方就有更多的時間進行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