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創造歷史,文人記錄歷史。40年,相比一個城市的興衰流轉雖顯得短暫,但對一個人來說,卻足以釀出濃厚的鄉情。在湖南長沙望城區靖港鎮,湖南傳統美味——蘆花江傳統小吃的第四代傳承人肖力,用40年時間深耕小吃傳統技藝,不僅將美食文化融入城市的肌理,還守住了長沙人的「鄉味」與「鄉愁」,奮力書寫著新時代匠人新篇。
循著遊人的足跡,走近位于靖港鎮的蘆花江傳統小吃攤,濃濃的煙火氣息撲鼻而來。聞之沁人心鼻,嘗之齒留頰香。歷經三千多年的傳承發展,而今,蘆花江傳統小吃已然成為湖南傳統美味小吃。
在諸多非遺美食中,靖港八大碗頗為走俏。8個海碗,不僅分量足,口味新鮮,食材也是相當考究。其中,圝(音luán,完整之意)雞、圝膀子(肘子)、扣肉等湖南特色菜必備;牛羊鴨魚,山珍海味,千變萬化,依客人口味入碗。
「你這八大碗,一沒味精,二沒雞精,三沒醬油,四沒色素,怕是清朝、民國才有的菜。」有美食人士問過肖力。「至少是50年前的味道,本色本香,原汁原味。」肖力答道,「我的先祖肖舜卿(1880-1938),於清末創製『蘆花江小吃』、靖港八大碗,我是第四代傳人。靖港八大碗歷史最早,最正統,最有名,且完全依『古法』,祖宗怎麼做,就原原本本照做,不去『改革』,只做繼承、傳承,還非物質文化遺產本來面目,只為來過的、品嘗過的人記住碗裡的鄉味,能不時有夢裡的鄉愁。」
2017年,肖力成功將靖港八大碗申報為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並被認定為靖港八大碗代表性傳承人。對於多數人而言,靖港八大碗不僅象徵著一份熟悉的味道,更蘊藏著一份珍貴的歷史記憶,而肖力正是這場歷史接力賽中普通的一個手藝人。
作為自幼受父母啟蒙和靖港民間廚藝大師薰陶的肖力,40多年如一日在傳統小吃技藝中深耕,掌握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核心技藝。為更好地將小吃技藝傳承下去,他先是開設了蘆花江傳統小吃一店、二店(主營蘆花江豬腰子糖油粑粑),後創辦了蘆花江傳統小吃總店,主營蘆花江豬腰子糖油粑粑、蘆花江傳統小吃。近期,又在銅官草市開了一家蘆花江豬腰子糖油粑粑標杆門店。
「草市」是長沙銅官窯邊上的一個港灣,在長沙窯瓷器上有記載,一千多年前這裡曾是一個具有國際化水平的交易市場。肖力靦腆告訴我們:「蘆花江豬腰子糖油粑粑是自己精選糯米磨研成粉、然後製糖。在鍋裡放油,取麵團揉圓按扁,放入熱油鍋中,兩面煎至外表金黃再加入自製紅糖調水,翻拌至糖汁粘稠盛出,前後經過13道工序完成,真是一鍋粑粑一鍋金。用最傳統的煎制技藝,多角度的向大家展示做糖油粑粑的全過程,這在全國尚屬首創,我希望由此可以起到一個帶動傳統文化的表率作用。」
「一輩子就只做好一件事,將一件事做到極致。」肖力坦言,會盡己所能傳播當地飲食文化,讓離家的人記得住鄉愁,讓回家的人聞得見鄉味,就是自己堅守傳統技藝的初心和汩汩動能。
劍指當下,人們開始懂得用五味雜陳形容人生,將苦澀藏在心裡,而把幸福變成食物,呈現在四季的餐桌之上,以此時刻提醒自己認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來處。毋庸諱言,於肖力而言,一道道齒留頰香、回味無窮的深巷美食,就是一門精緻傳承的傳統技藝,一份看得見、摸得著、憶得起的鄉味鄉愁。(劉暢 肖力)
(責編:唐李晗、羅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