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一工況正常航天員狀態良好 明日對接天宮二號

2021-01-08 中國青年網

點火升空。新華社發

航天員景海鵬(右)、陳冬在出徵儀式上揮手。

航天員景海鵬(右)和陳冬在任務節點順利完成後相互握手。

  昨天上午7點30分,搭載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長徵二號F遙十一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575秒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景海鵬、陳冬兩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正在印度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八次會晤的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第一時間發來賀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雲山在北京觀看飛船發射實況。

  □賀電

  飛船發射成功習近平致電祝賀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的賀電。

  「欣聞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我謹向全體參研參試人員和航天員們表示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

  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將首次實現我國航天員中期在軌駐留,開展一批體現國際科學前沿

  和高新技術發展方向的空間科學與應用任務,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進展。

  太空探索永無止境,航天攻關任重道遠。希望同志們大力弘揚載人航天精神,精心做好後續各項工作,確保實現既定任務目標,不斷開創載人航天事業發展新局面,使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大更遠,為建設航天強國作出新的貢獻。」

  現場目擊

  5分鐘精確算參數確定進入預定軌道

  10月17日7時,神舟十一號飛船發射進入30分鐘準備。透過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大廳的巨幅液晶屏可以看到,搭載景海鵬、陳冬兩名航天員的神舟十一號飛船整裝待發。

  作為我國載人航天和深空探測的飛控神經中樞,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即將開啟飛天路上新的傳奇:牽引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進行空間交會對接,形成組合體飛行30天,而這也將是我國迄今為止時間最長的一次載人飛行。

  「5分鐘準備!」大廳擴音器裡,傳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零號指揮員的聲音。兩名航天員再次檢查調整束縛帶,關閉面窗,鎮定地等待飛天時刻的到來。

  「1分鐘準備!」

  「10、9、8……點火!起飛!」7時30分,長徵火箭託舉著神舟十一號飛船騰空而起,直指蒼穹,踏上與天宮二號相會的浪漫之旅。

  「火箭飛行正常!」「跟蹤正常!」

  「遙測信號正常!」

  ……

  來自各測控網點的數據源源不斷地匯聚到中心。各種數據、曲線不斷閃爍,北京時間、任務時間、飛行時間不斷跳躍。

  載人航天,人命關天。飛船飛行的每一秒都關係到航天員的生命安危。

  中心神舟十一號總體主任設計師胡國林形容自己是坐在「火山口」執行任務。此刻,他正在嚴密監視著飛船和航天員的各項指標狀態。

  「逃逸塔分離!」——這意味著火箭和飛船越過了最為危險的上升段前兩分鐘。胡國林終於鬆了一口氣。為了這短短的時間,他們應急救生方案就做了幾十個,目的只有一個:確保航天員的絕對安全。

  「助推器分離」「整流罩分離」……伴隨著一連串熟悉的口令,火箭飛出大氣層。

  很快,飛船迎來屬於它的重要時刻——船箭成功分離。

  透過飛控大廳的液晶顯示屏可以看到,神舟十一號美麗的身影獨自遨遊在深藍色太空。

  此刻,任務「接力棒」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交到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手中,他們將繼續為航天員保駕護航。

  船箭分離後的第14秒,上行控制崗位的工程師費江濤向神舟十一號飛船發送了第一條入軌指令。從他指尖發出的每一條指令,關係著飛船的每一次姿態調整、每一次變軌,也將引領著飛船的九天赴約之旅。

  「帆板展開正常!」費江濤發出的指令得到了響應——神舟十一號飛船張開藍色的「翅膀」,吮吸著太陽的能量。

  與此同時,軌道室工程師張宇正帶領同事們與時間賽跑。他們要在5分鐘內精確計算出飛船的初始軌道參數。而這組參數,也將是判斷飛船是否發射成功的唯一依據。

  很快,張宇給出了答案。

  「神舟十一號飛船進入預定軌道。」

  飛控大廳裡掌聲響起。

  飛行進展

  需要5次導引控制首次實施已獲成功

  記者從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獲悉,17日中午12點56分,在中心科技人員精確控制下,神舟十一號飛船成功實施第一次遠距離導引控制,抬高了近地點高度。截至目前,神舟十一號飛船工況正常,航天員狀態良好。

  據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副總工程師孫軍介紹,為牽引飛船追趕萬裡之外的天宮二號,中心需要對飛船進行5次遠距離導引控制。首先,中心要抬高飛船的近地點高度,之後對軌道面進行修正,然後再

  抬高遠地點高度,最後還要進行軌道圓化和組合體修正。經過5次遠距離導引控制之後,飛船將到達天宮二號後下方52公裡左右的位置,兩個太空飛行器建立空空通信,轉入到自主控制段。

  與前幾次交會對接任務不同,此次交會對接軌道和返回軌道高度比之前增加了50公裡,將首次考核驗證空間站階段的交會對接和載人飛船返回技術,還將首次考核航天員中期駐留能力。為此,中心科技人員調整了對飛船的控制策略。

  未來動向

  預計明天交會對接將形成「天神」組合

  預計在本月19日,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將進行空間交會對接,形成「天神」組合,攜手探索宇宙奧秘。

  想在布滿宇宙射線、高能粒子的太空環境中平穩飛行可不能天馬行空、「任性」地隨意亂飛,需要嚴格按照預定的軌道進行。與車輛在地面高速公路上行駛時只需控制前進方向不同,要想在太空實現這點,難度更高,需要精準地控制上、下、左、右、前、後等多個方向,這對太空飛行器的控制系統要求極高。

  而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面臨的挑戰更為嚴峻,為了完成承載航天員進行我國首次30天中長期在軌駐留實驗,這兩個近10噸重的大傢伙,要通過組合體控制技術實現「1+1=1」,在數萬米每秒的高速飛行中保持軌道的毫釐不差,上演令人驚嘆的空間華爾茲。

  為打造最佳「天神」組合,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的締造者、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院長張洪太說,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後,組合體姿態和軌道的控制權將交由天宮二號負責,「退居二線」的神舟十一號將關閉大部分設備,只承擔太陽能帆板控制的職責,保證隨時提供為組合體提供穩定的能源保障。

  組合體在太空運行中,其攜帶的很多設備的電力能源需要太陽能的支撐和轉化,對此,在繞地運行的過程中,為了確保組合體上的太陽能帆板始終對準太陽,儘可能多地接受陽光的照射,「天神」組合需要時刻調整姿態。

  關注天宮

  神舟十一號飛船成功發射,而先期進入太空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已在軌運行一個多月。隨天宮二號發射入軌的50餘件有效載荷目前情況如何?10餘項空間科學與應用實驗是否已經開展?

  記者從天宮二號空間應用系統總體部獲悉,天宮二號有效載荷進入太空後,陸續進行了加電自檢、在軌初始狀態設置和初步功能測試,各有效載荷和在軌支持設備運行正常,性能穩定,狀態良好。目前,部分實驗已獲取了一批相關典型區域圖像和科學實驗數據。

  天宮二號運行一個月部分實驗「首戰告捷」

  空間冷原子鐘

  它是國際上第一臺空間運行的冷原子鐘,可以使飛行器自主守時精度提高兩個量級。目前實驗成功進行了冷原子的冷卻、拋射、選態、微波相互作用和探測,在國際上首次獲得了微重力環境下冷原子鐘信號。經分析,頻率穩定度符合預期,為下一步科學實驗奠定了基礎。它還是專門探測地球臨邊大氣層的遙感儀器,其前向光譜儀和環形成像儀已分別獲取多組連續光譜和多方位大氣數據,還獲取了地外月球紫外圖像。

  綜合材料實驗

  該實驗將研究多種新型材料在地面重力環境下難以獲知的物理和化學規律及性質。目前已完成第一批次6支樣品實驗,材料生長爐溫場控制滿足實驗需求。

  高等植物培養實驗

  該實驗將研究擬南芥和水稻種子在太空中萌發、生長、開花、結籽的全過程。目前已順利完成了營養液加注,擬南芥和水稻種子在注液四天後陸續萌發,目前生長狀態良好。

相關焦點

  • 神舟十一號飛船搭載兩名航天員 將對接天宮二號
    搭載兩名航天員 將對接天宮二號  據新華社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透露,按流程完成出廠前所有研製工作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8月13日從北京空運至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開展發射場區總裝和測試工作。
  • 天宮二號總設計師:神舟十一號為何沒有女航天員?
    9月14日上午,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總設計師朱樅鵬向記者介紹,目前天宮二號已經完成和火箭的對接,狀態非常好。天宮二號身負哪四大任務?天宮二號被稱為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也是目前我國載人飛行時間最長的一個太空飛行器。朱樅鵬介紹,天宮二號將在太空完成四大任務。首先是和神州十一號載人飛船交會對接,兩名航天員將在天宮二號上進行中期駐留。
  • 神舟天宮對接成功—神舟十一號成功牽手天宮二號!
    19日3時31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
  • 天津大學兩項科技成果隨「神十一」完成太空使命
    中新社天津10月17日電 (記者 張道正)17日清晨,神舟十一號飛船搭載兩名太空人發射升空,將在兩三天內與中秋之夜成功發射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393公裡高的近圓軌道交會對接,開啟中國航天員迄今最長的太空駐留。
  • 總設計師揭秘天宮二號:承載兩名航天員30天太空生活
    為什麼相比天宮一號時的任務,天宮二號上的航天員從3名變成了2名?這次在太空中待的時間長了,天宮二號的重量是不是也會增加?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總設計師朱樅鵬來揭開謎底。  本次天宮二號任務最受人關注的一點,還是因為「人」,本次任務中,天宮二號不僅帶去了人們對宇宙的無限嚮往,更用航天員的形式將這種「嚮往」一步步變為「現實」。
  •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進入天宮二號實驗艙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進入天宮二號實驗艙 (9/10) "← →"翻頁
  • 解密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交會對接全過程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技術人員龔德鑄介紹,在太空中,太陽光的照射強度是地球上的3到5倍,飛行器的「眼睛」在交會對接時很容易被閃壞,正因太陽雜光對產品的導航影響,以往交會對接時要選擇光線合適的時機,搶抓一天中最為合適的數小時「窗口期」。  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已經可以實現準全天候實時對接,這將有力地支撐太空飛行器在太空進行突發維修補給或航天員應急救生。
  • 天宮二號的「傳奇一生」
    2019年7月19日21時06分,天宮二號受控離軌並再入大氣層,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全部任務圓滿完成。天宮二號是我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從「光榮上崗」到「功成身退」,天宮二號經歷了怎樣的「傳奇一生」呢?
  • 天宮二號發射升空 揭秘為何減少一名航天員(圖)
    羅強付瑜與神九航天員合影(受訪者供圖)  15日晚,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成功發射升空,進入預定軌道。  宜賓力量助力天宮二號順利升空  據了解,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是繼天宮一號後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二個空間實驗室,也是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將用於進一步驗證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及進行一系列空間試驗。
  • 外媒熱議神舟天宮交會:歐洲航天員開始學習中文
    外媒熱議神舟天宮交會:歐洲航天員開始學習中文 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10月20日電 綜述:外媒熱議神舟天宮交會  新華社記者  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19日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中國在實現空間站夢想上邁出重要一步。
  • 神舟十一號和天宮二號對接,他攻克了最大技術難題,楊利偉點讚:讓...
    王曙群最早走入公眾的視野是在「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完美對接之後。當時王曙群是總裝工人代表。31年前,立志做個好工人王曙群是老閔行人,1989年技校畢業後就被分配到廠裡做工人。剛來廠裡時效益平平,一撥人做型號任務,另一撥人造冰箱。當時廠裡靠著生產航天冰箱紅火了幾年,隨後又陷入沉寂。很多人選擇了離開,但王曙群選擇留下。
  • 天宮一號飛赴太空使命全記錄 已進行4次交會對接
    6月29日,神九飛船成功返回地面,天宮一號則完成使命,繼續在太空等待下一次與神舟飛船相會。  至此,天宮一號自2011年9月29日升空後,已經在軌運行了273天,先後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飛船進行了共計4次交會對接。
  • 神9對接天宮:分4步進行需控制12個方向動態
    其中前3步為交會,第4步為對接,一氣呵成。首先測控人員要確定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在太空交會的最佳相位和時間。要實現精準對接,它們需要在圓形軌道上沿直線交會。測控人員先要對天宮一號進行一系列軌道控制,使其瞄準目標相位。接下來,便是神舟九號的「太空四步」了。第一步——地面導引:神舟九號在地面指令的引導下,經過5次變軌控制,飛抵天宮一號下方約52公裡處,轉入自主控制飛行狀態。
  • 航天員收到地面首封電郵 向天宮發郵件需先申請
    航天員收到地面首封電郵  共接收5封電郵,內容包括圖片、文檔、視頻;欲向航天員發電郵,需向北京飛控中心申請  昨日15時46分,神舟九號航天員飛行乘組在天宮一號成功接收祖國第一封電子郵件。首次開展的天地電子郵件傳輸試驗獲得成功。
  • 神舟十一號飛船為何沒女航天員?總設計師:已實現過飛行體驗目的
    據央視網9月16日報導,9月15日晚間22時04份,天宮二號將發射升空。9月14日上午,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總設計師朱樅鵬向記者介紹,目前天宮二號已經完成和火箭的對接,狀態非常好。 天宮二號身負哪四大任務? 天宮二號被稱為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也是目前我國載人飛行時間最長的一個太空飛行器。
  • 神舟十一號33天後平安歸來 航天員自主打開艙門
    11月18日晚,圓滿完成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乘坐專機從內蒙古平安飛抵北京。新華社發新華社記者 任軍川 攝綜合新華社電 18日13時59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身體狀態良好,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致電祝賀。
  • 太空勞模,歡迎回家,中國正式通知聯合國:天宮二號預計墜落地點
    據海外網報導,近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發布消息稱,天宮二號將於7月19日返回地球,正式宣布「退休」。據了解,天宮二號是繼天宮一號後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二個空間實驗室,主要開展地球觀測和空間地球系統科學,空間應用新技術、空間技術和航天醫學等領域的應用和試驗,包括釋放伴飛小衛星,完成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的對接等,目的是為了打造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2016年9月15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到2019年7月19日,天宮二號正式完成使命回到地球。
  • 東方紅一號48年沒墜地,天宮二號為何突然降軌?不能讓他們得逞
    點火升空的長徵2號F型火箭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分為三步走計劃,第一步是實現載人飛船零突破,掌握航天員天地往返技術,通過神舟1號至神舟5號的發射,以及航天員楊利偉天地往返的成功,標誌著載人航天一步走戰略順利達成目標;第二步是掌握航天員出艙行走
  • 天宮二號已回家,少量殘骸墜落南太平洋
    遨遊太空近3年的天宮二號19日晚在預定時間內返回地球,少量殘骸墜落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用極其壯烈的方式為我國空間實驗室任務畫上圓滿句號。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證實,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於北京時間7月19日21時06分受控離軌並再入大氣層,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
  • 「天舟一號」敲開「天宮二號」大門
    20日晚發射升空後,太空快遞一哥「天舟一號」馬不停蹄,終於在今天12時23分敲響了「天宮二號」的大門,與天宮二號順利完成自動交會對接,這也是我國自主研製的貨運飛船與空間實驗室的首次交會對接。微波雷達換代升級 "天舟""天宮"完美對接4月22日,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5所研製的交會對接微波雷達精準導引「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和「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實現交會對接。這是微波雷達四次保駕「神舟」與「天宮」對接後,升級換代後的第二代產品再次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