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布萊恩·辛格執導的《波西米亞狂想曲》將於2019年3月22日登陸中國上映,讓廣大歌迷朋友著實興奮一把。整個片子以主唱Freddie Mercury(弗雷迪)的起落為線索,講述了The Queen(皇后樂隊)從成立到走向巔峰的故事。片子真實的還原了1985年的Live Aid(拯救生命)音樂現場,改演唱也被認為皇后樂隊的巔峰獻唱,毫不遜色任何巨星的現場效果。皇后樂隊以華麗的旋律、妖嬈的舞姿、昂揚的姿態展示了什麼是We Are the Champions。
皇后樂隊成軍於1970年,成員有主唱、鋼琴手Freddie Mercury(弗雷迪)、吉他手Brian May(布萊恩梅)、貝斯手John Deacon(約翰·迪肯)以及鼓手Roger Taylor(羅傑·泰勒)。隨著滾石和齊柏林飛艇走向解散,皇后樂隊成為80年代最耀眼的搖滾巨星。他們最令人震驚的是,樂隊每個成員都能參與創作,且均有流傳甚廣的作品。這也一定程度上解釋了樂隊風格可橫跨前衛搖滾、硬搖滾、重金屬、歌劇、民謠、流行等等,在音樂上的探索給樂壇留下了極大影響。
認識皇后樂隊,很多人是從《We Will Rock You》開始的,這首歌由吉他手Brian May所寫。他不僅是一位出色的吉他手,更是一位天體物理學家,擁有天文學博士學位。
樂隊最早的雛形就是他在讀博時期和藝術學院的蒂姆·斯塔費爾組建的,牙科學生羅傑·泰勒加入樂隊,定名為Smile(微笑樂隊)。蒂姆介紹了朋友弗雷迪進入樂隊,而自己覺得樂隊沒有前途而離開。約翰迪肯最後作為貝斯手加入,名字也由弗雷迪定為Queen。
《We Will Rock You》在1977年發行,此後在各類體育、政治場合中被無數次播放。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咚咚噠」的互動設計是Brian May親自設計的,這種和歌迷互動的方式也極大影響了後來舞臺的互動形式。
貝斯手John Deacon在19歲的花樣年華被音樂感召進入皇后樂隊,他在樂隊中最為「安靜」,負責這月底的財政,但在音樂天賦上一點也沒有默默無聞。他創作了《You are My Friend》、《I Want to Break Free》等,其中《Another One Bites the Dust》(有一個人倒下)是樂隊在美國最熱銷的單曲。貝斯在聲音效果上老說通常存在感不強,在這首歌中可以聽到貝斯騷氣的步調。
鼓手Roger Taylor以獨特的音色而聞名,是那個時期最有影響力的鼓手之一。同時還精通各類樂器,在個人首專中包攬所有樂器和演唱部分。還幫助其他樂隊以製作人身份製作專輯。在皇后樂隊期間還成立過另一隻叫The Cross的樂隊,擔任主唱和吉他手,有著非常寬的音域。他創作的《Radio Ga Ga》、《A King of Magic》是樂隊的金曲。
△Roger Taylor
《Radio Ga Ga》據說是Taylor在聽收音機時得到的靈感。整首歌節奏輕快、歌詞朗朗上口,在收音機咕咕作響中,聽到了各種各樣的新聞,讓人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時刻。
主唱Freddie Mercury(弗雷迪)是一個極具表演風格的人物,是樂隊的靈魂人物,其有力而妖嬈的姿態成為歌迷的心中永遠的記憶。擁有跨度4個八度的嗓音,足可駕馭各種險峻的歌曲。作為創作者,他寫了《Bohemian Rhapsody》(波西米亞狂想曲)、《kill Queen》、《Somebody to Love》等一系列著名歌曲。電影名即來自其中的一首歌。
Freddie Mercury
這首歌收錄於1975年的《A Night at the Opera》中,時長6分多鐘,具有強烈的歌劇、前衛搖滾的風格。儘管在60年代末,前衛搖滾迎來了大爆發,十幾二十分鐘的超長音樂也逐漸出現,但還不能說成為一種大家普遍接受的形式。由於在主打歌意見上的分歧,最後還和經濟公司走向了分裂。但最終,這首歌還是被聽眾所接受,成為皇后樂隊華麗音樂的代表作品。
△A Night at the Opera
(本來想插個整軌25分鐘的音樂,太大了,想要可以私我)
在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中,樂隊從默默無聞走向鼎盛,其高光時刻最終定格在1985年的Live Aid(拯救生命)演唱會中。此次演唱會是一次援助非洲的慈善演唱會,有麥可傑克遜牽頭,集結當時幾乎所有頂尖樂隊,如鮑勃迪倫、麥卡特尼、齊柏林飛艇、U2、埃爾頓·約翰、麥當娜等等。很多樂隊只有一兩首歌的時間,而皇后則被安排了近半個小時的演出。
在溫布利球場的落日餘暉中,皇后登場了,這是一次可以載入史冊的live現場。激情四射的音樂和感染力極強的主唱魅力,點燃了在場所有聽眾。即便在電影中隔著屏幕,我們依然可以感受到對音樂的熱愛與對生命的執著。這並不是一個抽象的詞彙,因為彼時弗雷迪已經查出愛滋,身體日漸衰弱,他極其看重此次演出:
Too late, my time has come一切都晚了,我已大期將至Sends shivers down my spine脊梁逐漸開始發顫Body's aching all the time渾身上下疼痛難忍Goodbye everybody, I've got to go再見了,各位,我必須要走了
這是《波西米亞卡狂想曲》中的歌詞,在那時弗雷迪還沒有公布病情,但這些詞語在他心裡是另一種柔情的告別。
1991年,弗雷迪死於因愛滋引起的肺炎,死時年僅45歲。儘管皇后樂隊之後還保持著生命,但再也沒有像之前那樣輝煌。今天,我們通過音樂,可以依稀感受其中跳動的生命的脈搏,這或許就是戰勝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