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郭小寒 看理想
"
我之所以堅定地相信未來,
是我相信未來人們的眼睛。
……
朋友,堅定地相信未來吧,
相信不屈不撓的努力,
相信戰勝死亡的年輕,
相信未來,熱愛生命。
——食指《相信未來》
"
文 | 郭小寒
(看理想《民謠小史》《搖滾小史》主講人)
我們還有勇氣相信音樂的力量嗎?
4月19日,持續8小時的「One World: Together at Home」線上慈善演唱會引發全球熱潮的同時,許多人不約而同地將它對比起35年前那場音樂史上的傳奇演唱會,並紛紛發出今非昔比的抱憾。
就在「One World」直播的同一天,老狼在朋友圈發起了彈唱小視頻 ,引發了一場聯動效應。沒想到,這也成為另一場線上音樂義演發起的源頭。
17天策劃,130組、近300位音樂人參與,幾大音樂平臺共同發起的中國版「One World」——一場名為「相信未來」的義演,在不到24小時的時間裡成形、持續並發酵,於5月4日正式上線。
「擯除一切商業元素,不要音樂版權,不接受冠名、不插播廣告、不需要會員權限,不設任何藩籬」,只用音樂的力量安撫心靈,鼓勵希望。
王菲與常石磊,《相信未來》截圖
這是一場只有主題,而沒有風格與界限的持續呈現。
兩天的時間,我們能在同一時間段上看到王菲的淺吟低唱、周迅的生活隨性、郎朗的雙鋼琴合奏,看到主流音樂人的金曲回顧,看到新晉年輕偶像的勁歌熱舞、加油打氣,也看到一直堅守人文性的民謠和獨立音樂人。
沒有地上、地下的概念,不再受風格的限制,當所有人都用一首歌去表達他們想看到的未來的時候,也正是最考驗音樂人的實力與魅力的時候。
除去一切舞臺的元素,在最日常的狀態下,靠一把吉他、一副嗓子去展現,此時的民謠,發揮了它質樸又恆定的能量。也是在疫情當下,「相信未來」的主題下,最有人文關懷和溫暖力量的真實呈現。
老狼&民謠歌手團,《相信未來》截圖
《相信未來》原是詩人食指在1968年寫下的一首詩,在他人生的窘迫時刻,依然用詩句去描繪對未來熱切的期待。
這樣的主題在當下的時段所要呈現出的意義與價值,要靠每個音樂人選擇演唱的歌曲裡去尋找。
每個人一首歌的選擇裡,我們看到的是不同的人對未來的願景和情愫。而此刻站在當下的遠點,回溯歷史,我們的現在就是過去的未來,而未來裡,也有現在和過去的影子。
就像鮑勃·迪倫(Bob Dylan)曾經在歌中唱的那樣:「在過去裡藏著未來的鑰匙。」
01.
只要樸樹還好好活著,
這個世界就沒有變得更壞
「樸樹做一首歌,能搭半條命。」
這是樸樹的家人曾經形容他創作的狀態,也是他的人生寫照。
樸師傅在創作上習慣用很長時間去醞釀消化自己生活中的感悟和思考,把所有痛苦的東西轉述成明亮的浪漫的音樂作品,朗朗上口的旋律,豐富的色彩和畫面感,哀而不傷,痛卻不苦,給人們帶來美好的希望。
「相信未來」裡,他演唱的這首《Never Knows Tomorrow》是《獵戶星座》裡的一首歌,描述的是樸樹日常生活的感受。疫情期間的生活日常,顯得平常、輕鬆而珍貴。
要知道這輕鬆吟唱的「像不急著開放的百合一樣不重要的一天」,距離上一張專輯《生如夏花》已經有14年的時間。
要用14年的時間,樸樹才可以領悟到, 如「夏花般絢爛」,也許並不比「不重要的一天」更值得歌唱。
「我們等你等的都老了!」在一次樸樹與樂隊的現場演出上,我旁邊的女生哭花了臉,大聲喊出了這句話。慢熱的樸樹,一直是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可以說,樸樹是每一個文藝青年內心的icon ,他的起起伏伏也印證著那個時代的少年們坎坎坷坷的青春路。
樸樹,攝影/ 朱焰峰
我想在音樂裡,樸樹過早地想到了這些人生的終極問題,所以過早地如煙花綻放,所有的美好都是轉瞬即逝的,所有的傷痛都是有儀式感的,所有的孤獨都是華麗麗的,所有的人間都是用來旁觀而非進入的。
他很年輕的時候就在唱:「這是個不能停留太久的世界。」
樸樹曾經說過:「即使全世界都喪心病狂,我也不會和他們一樣。」慢熱的樸樹身上僅存著我們對少年的幻想,也經歷著每個人都曾經歷的人生蛻變。
曾經的樸樹說,「我可以不要我的任何生活和欲望,我只追求精神上的東西。」
如今我們寧願從他的音樂vlog裡看他帶著狗頭玩具唱歌,刷牙、開車、買麵包,做一個自然而然的普通人。簡單天真地感受著生活本身,本能地笑,笑裡有陽光。
只要樸樹還好好活著,這個世界,就沒有變得更壞。
02.
周雲蓬的瓦爾登湖,
是與沉重過往的輕聲和解
「人只有在舉目無親的遠方才能夠真誠地活著」,這是梭羅在《瓦爾登湖》裡所說。
前些年,周雲蓬遷徙到了雲南大理,離群索居,像一隻逍遙的大鳥,刻意地離開了曾經喧囂熱鬧的江湖。
在大理,他曬太陽、聽書、寫作。定期出門巡演和旅行,日子過得簡單本真,思考和表達卻越來越深遂精煉。
周雲蓬是梭羅的讀者,也是自然主義生活的踐行者。在他2016年去美國的時候,他專門去了趟瓦爾登湖,與長篇巨著不同的是,真實的瓦爾登湖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大。
老周沿著結冰的湖邊行走,感受著湖面的風,摸索著蹲下來,從湖水中撈出一塊冰,放在了自己還沒喝完的威士忌酒瓶裡。在行走中邊走邊喝。
在網上,大家總會半開玩笑地問周雲蓬:你是真的看不見嗎?這足以證明:老周過著一種和正常人差別不大的生活——他吃飯喝酒穿衣走路做音樂錄音巡演交朋友寫書看書上網發微博,所有正常人做的事他都能做到。
那麼他是怎麼做到的?老周九歲失明,已經不記得多少顏色、形狀和風景。但他靠聽覺和觸覺捕獲這世界的細節,轉化成自己的感知,找到與這個世界的接口。
除了做音樂,老周喜歡「聽書」,每次出門遠行的時候,他都會把一本電子書下載到聽書軟體裡,如果是一本很想讀卻沒有電子版的書,他會請朋友或助理幫忙朗讀並錄下來。
作為一個音樂人和作家,老周喜歡逛每個城市的書店和唱片店,大部分是找自己熟悉的經典作品或朋友推薦的作品,自己的書和唱片挨著誰的放,他也有興趣問一問。
演出之餘,老周很喜歡講故事,那些聽來的故事和自己經歷的。每次去一個新的地方,他都喜歡去名人的故居,喜歡坐在那裡回想這個人的故事。
他的記憶和生活感悟都是靠聽覺積累的。所以他的音樂作品好多都是在講故事,書、故事、旅行的聽聞匯合起來,就是老周多重豐富的感官世界。
《瓦爾登湖》是一首深遂的告別的歌,那些收起來的光和情感,都像風暴一樣過去,「藍天裡/你在笑著我/成了空心稻草人"。
那一刻起,老周寧願做空心人,也與往昔告別和解,從此像梭羅一樣,深深地扎入生活,過得紮實、簡單,把一切不屬於生活的內容,剔除得乾淨利落。
周雲蓬,攝影/ 高朋
03.
莫西子詩的原野上,
依然吹著自由、原始、狂野的風
莫西子詩的《知了只叫了三天》,是2015年的專輯《原野》中的作品。
在「相信未來」義演的視頻中,他所坐的地方是他在大涼山老家建設的公益圖書館。他彈琴,兩位女生彈撥鈴鐺、鈴鼓和小打樂器,隨性又空靈地演繹了這首歌,很多樂評人盛讚這是高水準的世界音樂該有的樣貌。
2014年,在《原野》這張專輯的籌備時期,莫西還是一個很普通的錄音棚工作人員,當時《中國好歌曲》為他積累了一些名氣,但他準備自己的第一張專輯時還是要拿出更有地緣性的作品。
那些彝語的,囈語的,純音樂性的作品,來自於他的家鄉。那些音樂好像是從骨頭裡長出來的,跟著血液裡流淌,每一句都有故鄉迴旋的旋律。
莫西子詩,攝影/ 高朋
那年冬天,我經常去錄音棚裡找他玩,聽他的專輯《原野》的demo,他羞澀地解釋這些歌。這首《知了只叫三天》源自一個自然裡古老的常識:「知了要在地下潛伏七年才可以爬到樹上去高鳴三天」。
莫西想借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緣分,也是要經過長久的醞釀,才能有短暫的碰撞,這首歌期待人和人之間地距離可以更近,也是他曾經短暫情感的邂逅。
《原野》裡面到處是對故鄉、自然和原始生命力的回溯。
那些山川、樹林,蘑菇,鳥兒、雲霧、牛羊、鋪滿月光的山坡,星星滿天的夜晚,隱沒大地的山脈,溫暖的火焰……像水墨動畫一樣隨著音樂鋪陳開來,自然地呼吸著,吟唱著,不拘一格的調式和結構,像孩子天馬行空的心靈,像河水奔流入海,像老人在訴說故事,像童年在曠野上奔跑……
「自由、原始、狂野」是莫西想通過音樂表達的狀態,就像他家鄉裡的族人們,不管周遭怎麼變化,也會過得淳厚、乾淨、樸實、自然、簡單。
在莫西在成為音樂人之前,他有著豐富多彩的生活經歷,幼兒教師、導遊、錄音棚場工,他是慢慢進入屬於自己的音樂生涯的,所以他也不著急,也不忙著定性。「我就是一個三心二意、不三不四的人啊。」莫西開玩笑說。
「不用說要刻意保持天真,沒有東西可以改變我」。
04.
老狼重溫80戀曲,
今天的歡樂,也將是明天永恆的回憶
「你曾經對我說/你永遠愛著我/愛情這東西我明白/但永遠是什麼」
這首來自羅大佑1982年專輯《之乎者也》的作品,在這次「相信未來」義演中,由老狼與萬曉利、蘇陽,馬條、張瑋瑋、郭龍一起合唱。
幾位音樂人分隔在各個地方,卻通過線上的方式奇妙地連接在一起,自由切換,真誠熱切地向那個理想的年代和理想的愛情致敬。
來自白銀的張瑋瑋和郭龍有著吉普賽般的孤冷浪漫,來自寧夏的蘇陽有著濃厚的土地氣息,來自新疆的馬條如火炬般劇烈而奔放,來自河北邯鄲的萬曉利是一個骨骼輕奇的武林隱士。
而老狼一如既往地輕鬆、沉穩、親切、乾淨、由他所連接的這些音樂人們,也連接起曾經各自的故事和江湖。
他們在一場場線下演出裡相聚,在交流中傳遞著情誼,在作品的合作中碰撞著火花。老狼有一種綿長悠遠的質感,一頭是最熱烈的新民謠現場,一頭遙繫著一代人的青春夢。
2006年的時候,老狼在798民謠節上偶然遇見了萬曉利,曉利那種草根民謠的氣質一下觸動了這個沉寂多年的校園民謠「領頭羊」,老狼反覆聽著萬曉利遞給他的小樣,反省自己這些年到底在幹嗎。
在此之後,老狼開始頻繁地出現在萬曉利、小河、周雲蓬、鍾立風、馬條等等,這些新民謠音樂人的演出現場。他邀他們為自己寫歌,推薦他們到正規的唱片公司,為他們爭取更多的演出機會。
他覺得萬曉利是個真正的詩人;蘇陽是將民族和搖滾元素完全融合在一起的音樂人,他的歌是從土裡直接長出來的;小鍾是在夢境、未來與現實間自由穿梭的行者。他喜歡和其他人在一起,享受最純粹的音樂快樂。
中國的民謠也是有生命的,在一代代的發展變化。老狼熱情地投身到了更有生命質感的新民謠生活當中,也正是「民謠音樂」作為神奇的連接,能讓人和人之間發生如此奇妙的關係。
老狼,攝影/ 高朋
老狼的這段演出,讓我們回想起了原來在麻雀瓦舍度過的無數個像啤酒泡沫般泛濫湧動的浪漫夜晚,因為好的音樂和人與人之間最真摯的情感連接在一起,就像《戀曲1980》裡看似薄情卻本真的情誼。
「你不屬於我/我也不擁有你」,對美好的痴迷和熱愛,是不需要去自私佔有的。所有的過往,都將化成美好的永恆的回憶。
在「相信未來」的義演視頻中,所有音樂人幾乎都是在家裡、工作室或者生活中的一角,在一個自然的、非舞臺化的狀態下呈現出音樂最本真的樣子。
從另一個層面上說,也是所有人面臨的新的挑戰,即如何去適應新的表達方式和新的觀演關係。
沒有任何花哨裝飾的民謠音樂人之所以被念念不忘,是因為民謠一向是最直接、樸素的表達,也是最關於原始生命力的呈現。
除了如上記述的這幾個動人的環節,令民謠愛好者過目難忘的還有低苦艾樂隊的劉堃,帶著兒子劉古諾一起彈著吉他吹口琴唱起《蘭州蘭州》。
劉堃眼神中流露出的無限關愛,當年少年驕傲孤勇地從家鄉出走,如今卻變成了與子共情訴說往事的溫暖回憶。
小娟與山谷裡的居民,在木板與花草綠植覆蓋的小空間裡,如春風般淺吟低唱《愛的路上千萬裡》。他們不慌不忙,吹著口哨,走過了暴風雨……
民謠音樂人自然而然地生活生長,卻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在未來看到的,理想生活的模樣。
作者:郭小寒。音樂行業資深從業者,前「樂童音樂&樂空間」聯合創始人。著名音樂企劃、推手,曾為野孩子、周雲蓬、萬曉利、小河、南京市民李先生、丁薇、曹方、程璧等音樂人做過唱片和主題演出企劃統籌。目前已在看理想上線《中國民謠小史》及《中國搖滾小史》節目。
原標題:《中國版「One World」:無論如何,請相信音樂,相信未來》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