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能遇到很多朋友,血壓忽高忽低,不知如何是好!
其實血壓忽高忽低,在臨床是比較常見的問題,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血壓忽高忽低都一樣,血壓忽高忽低有很多原因,我們把最常見的幾種可能,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生理波動
我們健康人的血壓,本身就是忽高忽低的,因為這是生理曲線,沒有一個人的血壓是直線,我們的血壓都是曲線。只要我們的血壓在正常範圍內波動,那麼就可以接受。
大多數人的血壓波動特點就是:上午6-10點相對較高,下午16-20點相對較高,凌晨0-4點較低,這是大部分人的血壓波動曲線,即使有人的血壓不是這種曲線波動,也會是另一種曲線波動。
但不管怎麼樣,我們的血壓都是波動的,但只要血壓在正常範圍小波動都算是正常的。
二、短效降壓藥
對於高血壓的朋友,如果已經開始服用降壓藥來控制血壓。那麼一定要排除降壓藥本身引起的,雖然現在我們極力推薦長效降壓藥,但是仍有很多人在使用短效降壓藥,比如:硝苯地平、卡託普利等等這些藥物,這些藥物一般需要一天3-4次。因為這些降壓藥維持時間很多,如果不能保證一天3-4次,那麼血壓就會大的波動,就算是能保證一天3-4次,這些藥物釋放也不均勻,也會出現血壓大的波動。所以我們建議大家服用常見降壓藥,一方面一天一次吃起來方便,更主要長效降壓藥造成的血壓波動較小。
三、溫度變化
我們的血壓受很多因素影響,比如溫度降低或溫度升高,我們的血壓都會波動,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夏天血壓相對偏低,冬季血壓相對偏高,究其原因,簡單理解就是夏天溫度高,血管熱脹冷縮,血壓下降,冬季溫度低,反之亦然。所以如果季節變化,尤其溫度波動大,那麼血壓也會波動大。
四、繼發性高血壓
高血壓分為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大部分原發性高血壓,相對來說血壓波動小,但部分繼發性高血壓,比如說嗜鉻細胞瘤這種疾病導致的高血壓,一個最主要的特點就是血壓突然升高,血壓突然降低。所以當我們的血壓突然升高,不吃藥過30分鐘到60分鐘,也能下降的血壓特點,一定先要排除繼發性高血壓,嗜鉻細胞瘤。
五、白大衣高血壓
不少朋友去醫院測量血壓就高,回到家血壓就不高,不知是何原因。其實要排除白大衣高血壓,因為我們緊張的時候血壓就會升高,尤其一部分人到了醫院,更是緊張一測血壓就高,回到家就不高。這屬於白大衣高血壓,一般這種高血壓不能叫高血壓,建議患者多在家測量血壓,更好的建議是帶一個24小時血壓監測,評估有沒有高血壓。
六、特殊性低血壓
老年人容易出現餐後低血壓,所以如果是吃完飯血壓就低,那麼就要考慮餐後低血壓;還有一種叫體位性低血壓,也多見於老人,尤其是從坐位或蹲位站立的時候,就容易出現眼前發黑、頭暈等等不舒服,要排除體位性低血壓。蹲著突然站起來的時候,最初3分鐘之內收縮壓持續下降至少20mmHg,或舒張壓持續下降至少10mmHg,可能出現症狀,這叫直立性低血壓。
總之,血壓忽高忽低,大體分為兩種,一種是在一定範圍內波動,這屬於正常,無需緊張;但如果不在一定範圍內波動,那麼就要先去尋找原因,只有找到原因才知道如何是好。
我們如果無法判斷自己的血壓是否波動與否,可以帶一個動態血壓監測,看看我們的最高血壓、最低血壓、平均血壓,這樣能更準確的評價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