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讀特
「仿人腦」人工智慧開放啟動儀式
8月29日上午,全球首個「仿人腦」人工智慧(AI)開放平臺發布儀式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這是世界上第一個由中國人自主研發的人工智慧基站,其學術帶頭人,是有「中文電腦瘋子」之稱的朱邦復。
數字中國聯合會秘書長劉鉅波,同創偉業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偉鶴,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大學深圳系統晶片設計重點實驗室主任何進博士等業界領袖和專家出席發布儀式。
仿人腦AI:人工智慧的基礎設施
據了解,「仿人腦」人工智慧科技是以漢語、漢字為溝通媒介的「解語系統」,是朱邦復以解密漢字基因為基底,以系統思維、常識推理為方法,依據仿生物工程而形成的人工智慧底層技術。
通過「仿人腦」底層框架與模型,可以讓機器模擬人腦思考和認知,從而打破傳統人工智慧依賴大量資料庫支撐的檢索型困局。在人機互動、語義識別、在線教育、智慧城市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
在整個人工智慧產業鏈條中,「仿人腦」AI是基層和系統,眾多人工智慧廠商以之為開發平臺,可以快速開發出適合自身商業場景的應用,大大提高開發效率。
北京大學何進教授高度評價朱邦復仿人腦AI的技術創新
瘋子歸來:「仿人腦」中文人工智慧引擎誕生
朱邦復是中文終端機、倉頡輸入法、漢卡的發明人,被臺灣及香港地區的華人譽為「中文電腦瘋子」。早在1976年,朱邦復已經著力開展對漢字的研究,發表《中文形意檢字法》,以26個字母為檢索鍵,為日後的中文計算機、中文人工智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並於1980年,與宏碁公司推出全球第一臺中文計算機,被國人稱為「中文電腦之父」。此後40餘年,朱邦復帶領學生潛心研究,一步一步把中文人工智慧推向成熟。
從微軟的Windows到谷歌的安卓,底層系統從來都是英文科技的強項。很多人認為,中國公司大多像騰訊阿里百度一樣,只擅長應用層面的開發,而在底層技術方面乏善可陳。
朱邦復從未間斷過對中文底層的研究。他認為,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漢字漢語浩瀚深邃,這是一座巨大的寶庫。破解了漢語的基因內核,就破譯了機器理解人類語言的密碼,這次,他給業界帶來的,是「仿人腦」中文人工智慧引擎,涉及機器理解人類語言的人工智慧項目,連接到該引擎,機器才具備識別中文、思考中文的仿生能力。
同創偉業董事長鄭偉鶴高度評價「仿人腦」AI的商業價值
開放開發環境:AI開發商降低八成開發成本
「仿人腦」人工智慧技術,以漢字基因為理解基礎,集成漢字編碼、句法邏輯、常識推理,構成一套強大的語音語義理解系統,它能模仿人腦理解語言,精確疏理出語句關鍵參數,從而便於計算機執行指令。
朱邦復「仿人腦」人工智慧產業化總裁、美歐科技產業公司總經理羅偉釗指出,在產業化設計中,把自主研發的仿人腦底層系統,整理出行業API接口,形成標準的開發環境,可以極大地節省開發者在開發人機互動理解環節的工作量,直接降低70%-80%的開發成本。
基於這種邏輯,以「仿人腦」人工智慧科技為底層,可開發出無數的創新應用,並孵化出大量的優秀IP。
幫助AI開發商降低70%-80%的開放成本
底層技術、天使資金雙支持:幫助年輕人AI創業
目前,市場上的人工智慧創新,大多在應用層面,而在底層技術上取得關鍵突破的並不多。朱邦復「仿人腦」AI不輸出產品,而是專注於底層算法和邏輯,為開發者提供高效智能的開發環境,讓有不同創新理念的開發者,在平臺上輕鬆實現創業。
梁先生是「文如其人」應用的開發者,他基於「仿人腦」AI的開發環境協同作業,只用了3個月時間,就開發出了一款中小學生很喜歡的作文應用,用戶在智能PP平臺輸入自己寫的作文,不但可以實現一秒批改,告訴用戶改進的意見,還可以神奇地指出用戶的性格和秉性,提高用戶對寫作的興趣。
朱邦復文化基金會財團發展委員會委員覃偉指出,除了在開發環境上為應用開發者提供技術支撐,公司還依託朱邦復文化基金會財團,為有成長性的應用和創業項目提供種子輪的資金支持,讓創新團隊可以快速脫穎而出。
編輯 程思瑋
(作者:讀特首席記者 吳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