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海洋地球物理學家林間教授當選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AGU)會士

2020-12-08 中國網

當地時間2020年11月18日,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AGU)公布了2020年當選的AGU會士(AGU Fellow)名單,南方科技大學海洋系講席教授、著名海洋地球物理學家林間入選,以表彰他對海洋科學與地震學的卓越貢獻。AGU主席Robin Bell致電林間,祝賀他當選為2020 AGU會士。

AGU Fellow

AGU會士是國際地球與空間科學界最高的榮譽之一。自1962年起,AGU每年遴選出在地球和空間科學研究領域中最有遠見卓識、取得卓越成就的科學家授予AGU會士,以表彰他們在各自領域中做出的開創性工作與傑出貢獻。每年當選會士的比例不超過全球AGU會員總人數千分之一,今年全球共62人當選AGU Fellow。

卓越的學術成就

林間為國際著名海洋地球物理學家,對全球大洋構造演化、海洋地球物理、地震學作出原創性、系統性的卓越貢獻。林間領導國際合作,對全球大洋中脊開展了一系列開創性研究,通過揭示三維地幔上湧、新一類板塊邊界、海洋拆離斷層等重大發現,奠定了學界對全球大洋中脊三維地殼與地幔結構的認識基礎。

林間領導穿越全球海洋最深處—馬裡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首次高精度地震實驗,揭示了「地球第四極」下的內部結構,對主導在全球最深海溝開展國際大洋鑽探等研究計劃具有重要意義。共同領導南海國際大洋鑽探,在南海完成國內最長最深海底大地電磁探測實驗,入選「2019年度中國十大海洋科技進展」。

國際頂尖期刊《Science》專題報導林間團隊實施全球首次跨越「地球第四極」挑戰者深淵的高精度地震實驗

林間在大地震之間應力相互作用與地震觸發研究領域作出開創性貢獻,其一地震學成果,十年引用率全球第一。

領導大型國際科學計劃

林間領導大型國際科學計劃,擔任國際大洋中脊地球與生命研究組織(InterRidge)主席、美國科學院海嘯預警專家委員會、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AGU構造物理全國會議主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海洋地質與地球物理規劃「雙清論壇」主席、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南海深部過程演變」諮詢委員會及集成組組長、「西太平洋多圈層相互作用」指導委員會等。領導組織與參加在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與南海實施的國際航次二十餘次,先後任「大洋一號」首次環球航次、國際大洋鑽探南海航次、中巴首次印度洋聯合航次等首席科學家。

學術經歷

林間,畢業於福建福州一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士(首屆郭沫若獎學金獲得者),美國布朗大學博士,歷任國際知名的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麻省理工學院/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研究生聯合項目教授,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南方科技大學海洋系講席教授等。曾獲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AAAS Fellow)、美國地質學會會士(GSA Fellow)、亨利-比奇洛傑出海洋學家講座教授、美國卡爾彼泊青年科學家獎等榮譽。

林間共同領導「大洋一號」首次環球科考航次

AGU成立於1919年,是全球規模最大和最具影響力的地球與空間科學家聯盟,其6萬多名會員來自全球148個國家和地區,涵蓋地球、海洋、大氣與空間科學等領域。

海洋知圈編排


相關焦點

  • 廣州科學家入選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AGU)會士
    當地時間2020年11月18日,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AGU)公布了2020年當選的AGU會士(AGU Fellow)名單,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業務副所長、著名海洋地球物理學家林間入選,表彰他對海洋科學與地震學的卓越貢獻
  • 南海海洋所特聘研究員林間當選2020AGU會士
    11月18日,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AGU)公布了2020年當選的AGU會士名單。著名海洋地球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林間榮選。AGU會士是國際地球與空間科學界的最高榮譽之一,是全球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地球與空間科學家聯盟,其6萬多名會員來自全球148個國家和地區,涵蓋地球、海洋、大氣與空間科學等領域。自1962年起,AGU每年在地球和空間科學研究領域遴選出最有遠見卓識、取得卓越成就的科學家授予「AGU會士」稱號,以表彰其在研究領域做出的開創性工作與傑出貢獻。
  •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大氣與海洋科學系多名校友當選AGU Fellow、AMS...
    2020年11月18日,AGU公布了2020年度的AGU Fellows,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大氣與海洋科學系校友1978級氣象專業張啟東(Chidong Zhang)、1980級氣象專業傅容(Rong Fu)當選AGU Fellows。
  • 港大姚望教授獲選2020年度美國物理學會會士
    香港大學(港大)物理學系以及物理及天文學研究部講座教授姚望博士,獲選為2020年度美國物理學會會士。姚教授獲得美國物理學會凝聚態物理分部的提名,以表揚他為二維半導體及其異質結中的能谷和自旋多樣化調控奠下理論基礎,從而為能谷光電子學做出開創性的貢獻。此榮譽由學會的會士委院會選出,旨在表揚在推動物理發展上有傑出貢獻的會員,其遴選程序嚴格,每年獲選會士的人數不超過非學生會員人數的千分之五。
  • 浙大教授劉樹生當選2019年美國昆蟲學會會士,我國唯一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首席記者 王湛 2019年11月17日至20日,美國昆蟲學會年會在美國聖路易斯召開,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教授劉樹生當選2019年美國昆蟲學會會士(Fellow),也是我國唯一入選的科學家。
  • 浙農林大校長應義斌教授當選美國農業與生物工程學會會士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鄭琳 通訊員 陳勝偉近日,從浙江農林大學傳來消息,我國著名的農業工程學者、該校校長應義斌教授因其在農業信息智能感知技術裝備和農業機器人等方面的重要開創性工作,當選為美國農業與生物工程學會2020屆會士(The 2020
  • 李飛飛、鄧中翰等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多位畢業於中科大
    另外,在10月4日於華盛頓舉行的NAE年度會議上,新當選的院士將正式入職。 以下為幾位華人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和國際院士理由:6名華人新院士李飛飛:為建立大型機器學習和視覺理解知識庫做出了貢獻。他於1986年任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主席,於2004年度獲得IEEE電力與能源學會傑出電力工程教育獎,於2014年入選華盛頓州立科學院院士。劉鎮欽教授在智能電網建設、配電網系統韌性等領域有深入研究。 俞久平:為海洋工程的貢獻和Open Course Ware的創新,使高等教育在世界範圍內免費開放。
  • 全球7人當選!武大這位教授再獲殊榮
    全球7人當選! 7 月13 日,在加拿大蒙特婁舉行的第27屆國際大地測量學與地球物理學聯合會(TheInternationalUnionofGeodesyandGeophysics,IUGG)的科學大會授獎儀式上,中國科學院院士、IUGG中國國家委員會副主席、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學院教授夏軍
  • 地球物理學類:以物理方法探索地球深處的奧秘
    地球物理學算地理還是物理?地球物理學類專業非常小眾,比天文、大氣、海洋科學更不為人知,很多人直接把它當成物理學或是地理科學的下設專業。簡單地說,地球物理學類專業就是利用物理方法,定量研究地球的學科。比如,地球的內部構造我們無法憑藉儀器探知,但是可以利用地震波,得到地球的密度數據;利用重力和磁法,反演地下介質;利用電法,知曉地下介質的電性。
  • 我校彭友良教授當選美國植物病理學會會士和國際植物病理學會會士
    本網訊 7月29日至8月3日,第十一屆國際植物病理學大會暨美國植病學會學術年會在美國波士頓召開。本次大會以「Plant Health in a Global Economy」為主題,我校彭友良、孫文獻、劉西莉、韓成貴、國立耘、吳學宏、吳波明、趙文生、楊俊、朱小瓊、劉倩、李源源、菲利旺、蘆文博和趙雅瓊等師生15人應邀參加大會。
  • 把脈地球的「尖兵利器」:地球物理勘探專業解析
    此外,據媒體報導,當前美國就業前景最好的十大碩士專業中,地質學類相關專業名列其中,排名第九。   如果對地球物理勘探專業進一步劃分,則可以細分為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煤田地球物理勘探、金屬礦地球物理勘探、工程地球物理勘探等,因此,其就業領域十分廣闊,如油田、煤田、金屬礦等礦產資源勘探和開發領域,電力勘察領域,水利勘察領域,建築勘察領域等。
  • 物院校友曾曉成入選2019年美國材料研究學會會士(MRS Fellow)
    3月12日,美國材料研究學會(Materials Research Society)宣布授予物理學院校友、1980級本科生曾曉成2019年材料研究學會會士,以表彰他近年來在低維冰及可燃冰、二維材料設計、表面催化和金團簇的結構和性質之間的關系所取得的突出成績。
  • 中國科大院系介紹| 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來啦
    成果發表在國際著名光學期刊《光學學報》。美國光學協會(QSA)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官方網站以「新聞發布(News Release)」形式,首次對我國雷射雷達研究進行了專題採訪報導。姜哲教授在應用衛星觀測數據和模式模擬研究大氣汙染物排放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地球物理學家搜遍全球尋找地幔柱新證據—新聞—科學網
    地球物理學家搜遍全球尋找地幔柱新證據這次,她尋找的並不是深海動物,而是更深奧更難以捉摸的東西——地球內部上升的熱巖流。 作為德國慕尼黑大學的一名地球物理學家,Sigloch致力於研究地幔柱。地幔柱的一些特性被認為「供養」了地球上大多數的活火山,能「點燃」史上最大規模的火山爆發。例如,Sigloch正在觀察的現象之一就和6500萬年前印度的一次火山噴發有關,那次火山噴發規模巨大,可能導致恐龍的滅亡。
  • 張平文當選美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會士
    2020年3月31日,美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Society for Industri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以下簡稱SIAM)宣布了2020年會士名單,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張平文院士當選美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會士(SIAM FELLOW)。
  • 【線上直播地址】神奇的生命物理之美
    歐陽鍾燦,理論物理學家,福建泉州人,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科學院院士(1997年),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003年), 日本應用物理學會國際會士(2015年) 湯超,物理學家。北京大學物理學院講席教授。1981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力學系,1986年獲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1997年當選為美國物理學會會士。
  • 華中大白翔教授當選國際模式識別協會會士
    楚天都市報7月16日訊(記者李碗容 通訊員 高翔)7月15日,華中科技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白翔教授當選今年國際模式識別協會會士(IAPR Fellow)。2020年全球共23人當選。模式識別是人工智慧學科的重要研究領域,白翔教授的入選也是華中科大首次獲得IAPR Fellow這項國際學術榮譽,顯示了華中科大人工智慧研究的國際競爭力。白翔教授是國家防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
  • 中科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馮端逝世
    我國著名物理學家、金屬和晶體材料學家、教育家,第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第五屆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南京大學研究生院首任院長、物理學院教授馮端先生,於2020年12月15日19時41分在南京去世,享年98歲。
  • 著名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馮端逝世
    我國著名物理學家、金屬和晶體材料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第五屆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南京大學研究生院首任院長、物理學院教授馮端先生,於12月15日19時41分在南京去世,享年98歲。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王力哲教授當選2021年度IEEE Fellow
    11月25日,2021年度電子電氣工程師學會會士(IEEE Fellow)名單公布,一共新增282名Fellow,我校王力哲教授因其在高效遙感數據處理、分析與應用中的傑出貢獻當選。  王力哲,我校教授、博士生導師、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英國工程技術學會會士、英國計算機協會會士。獲得2019年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發表高水平論文150篇,出版中英文專著10部,獲省部學會級一等獎2項,二等獎5項目。